第一图书网

公共财政之路

钟晓敏 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1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作者:

钟晓敏  

页数:

289  

前言

有人将文化比作一条来自老祖宗而又流向未来的河,这是说文化的传统,通过纵向传承和横向传递,生生不息地影响和引领着人们的生存与发展;有人说文化是人类的思想、智慧、信仰、情感和生活的载体、方式和方法,这是将文化作为人们代代相传的生活方式的整体。我们说,文化为群体生活提供规范、方式与环境,文化通过传承为社会进步发挥基础作用,文化会促进或制约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力量,已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在人类文化演化的进程中,各种文化都在其内部生成众多的元素、层次与类型,由此决定了文化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来源于其内部生成的多姿多彩;中国文化的历久弥新,取决于其变迁过程中各种元素、层次、类型在内容和结构上通过碰撞、解构、融合而产生的革故鼎新的强大动力。中国土地广袤、疆域辽阔,不同区域间因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建构了不同的区域文化。区域文化如同百川归海,共同汇聚成中国文化的大传统,这种大传统如同春风化雨,渗透于各种区域文化之中。在这个过程中,区域文化如同清溪山泉潺潺不息,在中国文化的共同价值取向下,以自己的独特个性支撑着、引领着本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从区域文化人手,对一地文化的历史与现状展开全面、系统、扎实、有序的研究,一方面可以藉此梳理和弘扬当地的历史传统和文化资源,繁荣和丰富当代的先进文化建设活动,规划和指导未来的文化发展蓝图,增强文化软实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舆论力量;另一方面,这也是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研究中国文化、发展中国文化、创新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今,区域文化研究日益受到各地重视,成为我国文化研究走向深入的一个重要标志。

内容概要

本书的目的和意义在于:首先,通过对浙江公共财政改革的独特现象的剖析,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两个层面的相互联系中梳理、归纳和勾勒浙江公共财政建设的历史进程以及阶段性特征,描述出浙江公共财政制度改革在曲折中前进的大趋势,概括和总结出公共财政建设中的大量浙江特色和浙江经验,并揭示和剖析存在并须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的各种现实性公共财政难题,为浙江进一步的财政改革提供现实的政策参考和决策依据。其次,浙江省的公共财政建设是在“少说多做”的地方政府行为风格中走到今天的,其中有许多在国内率先探索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都需要进行理论的回顾、总结与凝练,当然,也有许多历史遗留的深刻问题需要揭示和剖析。充分地挖掘、收集并利用反映浙江财政改革开放30年曲折、艰巨探索的典型历史资料,能为今后人们研究浙江现象提供丰富的研究素材和历史资料,也为我国公共财政改革的深入和公共财政体系的完善提供浙江的经验。因此,我们期待的最终研究成果是一本既有理论学术性、史料参考性又有实际运用价值的专著。

作者简介

钟晓敏,男,1963年生,浙江平湖人。经济学博士.浙江财经学院教授.中国财政学会理事,浙江省重点财政学科带头人和国家级特色专业财政学的专业负责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主要研究领域为财政、税收、社会保障等基础理论和政策。曾在《经济研究》、《财政研究》、《世界经济》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2部,多次获得省级科研奖和教学成果奖。

书籍目录

导论第一章 公共财政的理论框架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一、公共财政的理论框架  (一)亚当·斯密的义务论——公共财政思想的起源  (二)维克塞尔和林达尔的自愿交换理论——公共财政理论的基本框架  (三)萨缪尔森的公共产品理论——公共财政理论的核心  (四)马斯格雷夫的财政三大职能——现代公共财政的范围 二、公共财政理念在我国的提出和发展  (一)公共财政理念的提出  (二)公共财政与双元财政  (三)公共财政理念的确立  (四)公共财政理论的发展 三、我国财政的“公共化”改革  (一)国有企业改革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二)财政体制改革  (三)预算制度改革 本章小结 主要参考文献第二章 浙江省公共财政建设的历史进程、发展脉络及主要特征 一、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财政经济发展概述 二、浙江公共财政的发展脉络:从尝试探索到初步确立,再到全面建设  (一)浙江公共财政建设:尝试探索时期(1978-1991)  (二)浙江公共财政建设:初步确立时期(1992-2000)  (三)浙江公共财政建设:全面创新时期(2001至今) 三、浙江公共财政建设的主要特征  (一)改革内容的全面性  (二)改革成效的显著性  (三)改革路径的渐进性  (四)改革思维的超前性 本章小结 主要参考文献第三章 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浙江公共财政理财思想 一、以人为本,协调各方利益的理财思想  (一)财政政策与人的行为  (二)以人为本,协调各方利益理财思想的内涵及具体应用 二、规范公开,赋权力于制度的理财思想  (一)规范、公开、透明的财政管理制度是市场经济法制化建设必然要求  (二)浙江省财政管理制度化建设的具体实践 三、解放思想,创新财政管理体制的理财思想 四、“四两拨千斤”,发挥财政杠杆作用的理财思想  (一)“四两拨千斤”理财思想的内涵和意义  (二)“四两拨千斤”理财思想的具体实践 五、抓两头、带中间、分类指导的理财思想  (一)抓两头、带中间、分类指导理财思想的形成和内涵  (二)抓两头、带中间、分类指导理财思想的实践成效 六、不断增强地方财力的“三个三”理财思想  (一)“三个三”理财思想提出的背景和内涵  (二)“三个三”理财思想的实践意义和成效 本章小结 主要参考文献第四章 独树一帜的“省管县”财政管理体制 一、“省管县”财政体制在浙江  (一)浙江“省管县”财政体制的产生与发展  (二)浙江“省管县”财政体制的相对优势 二、约束激励兼容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一)浙江省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二)“亿元县上台阶  (三)“两保两挂”、“两保两联”、“三保三联(挂)  (四)生态环保财力转移支付 三、“省管县”财政体制的延伸:“强县扩权  (一)“强县扩权”政策分析:2006年的例子  (二)“强县扩权”改革的成效和问题 本章小结: 主要参考文献第五章 源头防腐与财政管理模式的创新 一、金华“会计核算中心”模式  (一)“会计核算中心”产生的背景和改革过程  (二)“会计核算中心”的基本内容和运作模式  (三)“会计核算中心”的实施效果 二、嘉兴“四统一”模式  (一)“四统一”模式的实施背景和过程  (二)“四统一”模式的基本内容和实施过程  (三)“四统一”模式的实施成效 三、综合财政预算管理的义乌经验  (一)义乌综合财政预算管理的实施背景和改革过程  (二)改革的基本内容和运作模式  (三)义乌综合财政预算管理模式的成效和经验 本章小结 主要参考文献第六章 公共产品提供的制度创新 一、公共财政教育资源配置的新模式:长兴教育券制度  (一)教育券理论回顾  (二)长兴教育券制度的实施与发展  (三)长兴教育券制度的推广与进一步发展  (四)长兴教育券的影响分析  (五)现行教育券制度存在的问题和政策建议 二、基础设施建设的“温州模式  (一)基础设施建设“温州模式”形成的背景  (二)基础设施建设“温州模式”的内容  (三)基础设施建设“温州模式”的实施成效及启示 本章小结 主要参考文献第七章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向民生倾斜的浙江公共财政支出 一、公共教育的均等化  (一)浙江省义务教育均等化发展历程  (二)义务教育普及与均等化水平成就分析  (三)经验与借鉴 二、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  (一)初步建立了一个覆盖城乡、网络化、高效率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二)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已经成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运行的主要平台  (三)浙江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三、社会保障的均等化  (一)在全国率先形成了以城乡一体化的最低生活保障为主体、各种专项救助为重要内容、较为发达的慈善事业为重要补充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  (二)初步建立了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多层次的社会保险体系  (三)率先打破户籍门槛,统筹城乡就业 本章小结 主要参考文献第八章 财政预算决策新机制:温岭民主恳谈会 一、基层民主新形式:温岭民主恳谈会  (一)民主恳谈会的起源及其发展  (二)预算民主恳谈的产生和发展 二、预算民主恳谈:财政预算决策新机制  (一)激活的人大制度:预算民主的充分实现  (二)参与式预算:预算民主的进一步扩展  (三)预算民主恳谈面临的挑战  (四)预算民主:预算改革的方向 本章小结 主要参考文献附录 附录一:浙江省1978-2007年财政工作大事记 附录二:浙江省历次财政收入亿元县(市)会议 附录三:浙江省历次“两保两挂”会议 附录四:相关统计资料

章节摘录

插图:第一章 公共财政的理论框架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公共财政”是国家或政府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的分配活动或经济活动,它是与市场经济相对应的一种财政类型和模式。(张馨,1999)首先,它在本质上是一种国家财政,它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其次,它的根本准则是“公共性”,也就是其目的是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本章的目的是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勾勒出公共财政的理论框架,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回顾公共财政在中国的提出和发展路径。由于公共财政最初产生于西方社会,我国的“公共财政”一词实际上也是源于英语publicfinance。因而,要看清楚公共财政的本质,就必须跨出国界,从西方财政学的发展进程中考察公共财政的理论渊源。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公共财政在我国的发展。据此,本章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西方财政学的视角,考察公共财政的思想起源、基本框架、核心理论与职能范围;第二部分 系统回顾公共财政理念在我国的提出和发展过程,并探讨汉语语境中的“公共财政”理论内涵;第三部分则从实践的角度,考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制度“公共化”改革的历程;最后是本章小结。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公共财政之路 PDF格式下载



在这里购买书,一是因为需要,二是因为价格合适


这本书很不错,给我很大启示,谢谢!


很好,书是张馨老师推荐的,看了《财政研究》上的述评写的。不过不太深入。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