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
2009-3
骆高远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9-03出版)
骆高远 著
235
无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加强“三农”工作,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进入21世纪后,中国的“三农”问题越来越受到世人关注,城乡差异、农民工、农村体制改革等问题都需要党和政府认真对待,否则将影响改革的进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专题叙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任务,为“三农”问题的解决迎来了历史新机遇;党的第十七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决议的要点之一就是“要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使经济发展成果更多地体现到改善民生上,尤其要注重优先发展教育、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所有这些,都为我国发展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提供了政治和制度上的保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最引人注目的亮点之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国总体上经济发展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以人为本与构建和谐社会理念深入人心的新形势下,中央作出的又一个重大决策,是统筹城乡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的具体化。以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为载体来改变我国的“三农”现象,既是重新认识乡村和拓展农业经济的重要手段,也是高效和深层次开发农业景观、聚落景观、乡村文化景观和乡村田园景观的重大举措。它兼顾农业生产、乡村风貌与景观塑造以及观光、休闲、度假等功能于一体,使乡村转化为重要的游憩地,同时也促进了乡村文明的进步。
是全国第一部以高校教材的形式全面系统研究和探讨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科学论著,是浙江省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教材,是浙江省高校旅游专业(包括高职高专旅游类专业)系列教材之一,是培养旅游管理人才,特别是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方面人才的重要工具,对当前及今后发展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很强的针对性。全书主要分为绪论、观光农业与乡村景观、都市农业与现代农业、生态旅游与民俗旅游、乡村旅游发展与中外现状、观光农业的开发模式及经营管理、民俗旅游区的开发模式及经营管理、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开发与经营管理等八个方面的内容,最后以三个典型例子作为教材的终结。 《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内容丰富,观点新颖,资料翔实,集理论性、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与可读性于一体。在编写过程中力求针对高校学生(包括高职高专学生)的知识结构、特点和兴趣,做到通俗易懂,雅俗共赏。除可作为旅游类高年级学生的专业课程或选修课程外,还可以作为高校其他相关专业(如地理、环境、城乡规划、农学、林学类专业)的选修教材或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用书;对从事旅游企业经营管理和乡村旅游开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等的实际工作者,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概念及意义一、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概念二、开展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意义第二节 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一、研究的主要内容二、研究的方法第三节 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种类和特点一、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种类二、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特点第四节 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一、发展简史二、现状分析第二章 观光农业与乡村景观第一节 观光农业一、国外观光农业的发展二、我国观光农业的发展三、观光农业的分类四、观光农业的功能分区和特点五、我国发展观光农业的意义与优势六、我国观光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对策第二节 乡村景观一、乡村景观概述二、我国乡村景观的现状及前景三、乡村景观规划四、乡村景观评价第三章 都市农业与现代农业第一节 都市农业一、都市农业概述二、发达国家的都市农业三、发展中国家的都市农业四、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都市农业的差异五、中国的都市农业第二节 现代农业一、现代农业发展概述二、现代农业的特点三、国外建设现代农业的主要模式四、中国现代农业的发展第四章 生态旅游与民俗旅游第一节 生态旅游一、生态旅游的兴起二、生态旅游的概述¨三、生态旅游的标准四、生态旅游的基本特征五、生态旅游资源六、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七、我国农业生态旅游及其发展前景第二节 民俗旅游一、民俗旅游概述二、民俗旅游资源三、我国民俗旅游的开发前景第五章 乡村旅游发展与中外现状第一节 乡村旅游的产生与发展一、乡村旅游的产生与发展二、现代乡村旅游的兴起第二节 中外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一、国内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二、国外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第六章 观光农业的开发模式及经营管理第一节 观光农业开发的理论基础一、地域分异规律二、增长极理论三、点一轴理论四、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五、农业区位论六、可持续发展理论第二节 观光农业的开发模式一、现光农业开发的区域背景二、几种常见的观光农业开以模式第三节 观光农业的经营管理一、观光农业的经营理念二、常见的几种模式三、推荐模式——复合型观光农业园第七章 民俗旅游区的开发模式与经营管理第一节 民俗旅游的研究方法一、调查法二、比较法三、综合法四、形象定位法五、市场预测法第二节 我国民俗旅游发展的现状和思考一、我国民俗旅游的主要问题二、应采取的措施第三节 民俗旅游区的开发模式一、开展民俗旅游的意义二、民俗旅游的开发原则三、民俗旅游的开发思路四、民俗旅游区的开发模式第四节 民俗旅游区的经营管理一、民俗旅游区的保护对策二、民俗旅游区的管理模式三、民俗旅游的营销策略第八章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开发与经营管理第一节 国外农业科技园概况一、农业科技园产生的背景二、国外农业科技园区的主要模式三、国外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的主要经验第二节 我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发展状况一、我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概况二、我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产生的社会背景三、我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发展的历史阶段四、园区的发展思路和基本原则五、园区的基本特征与主要功能六、园区的分类七、园区建设的意义八、园区建设存在的问题第三节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可持续发展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新内涵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三、实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第四节 我国“十一五”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纲要一、发展现状与面临的形势二、指异思想、发展思路和基本原则三、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四、保障措施第九章 个例展示与分析第一节 上海孙桥模式一、园区简介二、发展重点三、农业旅游第二节 浙江滕头模式一、滕头村简介二、滕头村生态农业的发展三、滕头村农业旅游的发展四、滕头村的发展历程五、滕头村的今天第三节 苏州未来农林大世界一、园区简介二、涉农会展培训三、涉农商贸投资四、农业休闲观光参考文献
5.生活的自然性观光农业以独具特色的田园风光、原汁原味的生活方式和文化风俗来吸引旅游者。这种朴素的民风民情很适宜都市人。通过农业观光,能使人充分地感悟到一种回归自然的轻松和惬意,这也正是观光农业发展的动力所在。6.多功能性与相互关联性观光农业集科研、科普、生产、销售、加工、观赏、娱乐、度假等于一体,参与性、知识性和娱乐性是其最显著的特征。在农业园区内,人们不仅可以观赏农业,还可参与其中,进行劳动操作,体验农民生活。它不仅拓宽了农业的生产空间,为农业经济的发展寻找到了一个闪光的亮点,而且为旅游业开辟了新的发展途径。观光农业还将城市和乡村的相互排斥、对立关系转化为互补、融合的关系,使城市与乡村的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缩小了城乡差异,使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获得更大动力。观光农业涉及农业、生物工程、电子技术、旅游规划设计、生态环境等多学科、多领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如此,它还指向技术市场、信息市场、资本市场、人才市场等。因此,它的健康发展不仅需要各专业人才的携手合作,还需要与科研院所、信息机构、企业集团等共同形成多种模式的“产学研联合体”。7.区域差异性与经济互补性中国地域辽阔,气候、地形等区域差异很大,各地的农业生产习惯和土地利用方式差异也很大,而且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风俗。这就决定了观光农业的开发要根据农业区域的特点,充分利用当地的农业资源,形成独具特色的开发模式。观光农业将农业生产与旅游开发有机结合在一起,两者在经济效益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如在某种不确定因素条件下,常会使农业减产减收而减效,此时可以通过农业观光旅游来提高农业的附加值。而在旅游淡季,农业生产收入可弥补旅游收入的下降。由此可以看出,发展观光农业具有高效益、低风险的优势。
《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是浙江省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教材,21世纪旅游管理学精品教材之一。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