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的逻辑
2009-2
浙江大学出版社
[美] E. C. 斯坦哈特
282
黄华新,徐慈华 等
无
这是一部从逻辑学、语言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角度深入探讨隐喻问题的专著。作者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隐喻结构理论”(STM),将可能世界语义学加以扩展用以处理隐喻话语,着重强调现代逻辑技术在隐喻含义分析中的作用。本书突破了传统隐喻研究的局限。采用形式化和非形式化相结合的方法,从语言、概念结构、类比等基本问题出发,全面系统地分析了类比迁移、隐喻性交际、真值条件、隐喻推理和词汇意义等与隐喻认知密切相关的若干问题。本书对隐喻话语所作的跨学科探索,为隐喻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对于提高自然语言理解的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书适合逻辑学、语言学、计算机科学及相关专业的硕士生、博士生、高校教师和其他研究者阅读。
`
致谢1 导论 1.1 隐喻与逻辑 1.2 隐喻与可能世界语义学 1.3 类比配对物 1.4 理论建构型隐喻 1.5 分析隐喻 1.6 计算机的哲学应用 附录1.1 隐喻范例 附录1.2 对存在的类比推理2 语言 2.1 引言 2.2 语言 2.3 隐喻的语法 2.4 命题 2.5 作为网络的命题 2.6 结论 附录2.1 语义学3 概念结构 3.1 引 言 3.2 概念网络 3.3 类型的分类层级 3.4 类型的部分一整体层级 3.5 过程的分类层级 3.6 对照结构 3.7 网络体系中的对称结构 3.8 规则与词汇衍推 3.9 概念场 3.10 结论 附录3.1 描述范例4 类比 4.1 引 言 4.2 类比的形式化理论 4.3 类比推理的阶段 4.4 类比访问 4.5 受限满足的类比检索 4.6 NETMET的访问阶段 4.7 类比映射 4.8 受限满足的类比映射 4.9 比例类比的难点 4.10 类比映射规则 4.11 结论5 类比迁移 5.1 引 言 5.2 类比迁移 5.3 亚符号类比迁移 5.4 类比迁移的扩展范例 5.5 类比迁移规则 5.6 类比迁移与归纳推理 5.7 完全类比 5.8 自我镜像的论域 5.9 结论 附录5.1 迁移的范例6 隐喻性交际7 类比与真值 8 隐喻与推理9 词汇意义10 结论参考文献索引译后记
1 导论 1.1 隐喻与逻辑 隐喻作为人类创造性心智的一种最有生命力的产物,其活力来源于这样的事实:隐喻是语言生态系统中的逻辑有机体。我将使用逻辑技术来分析隐喻的含义,目标是要研究如何用当代形式语义学来处理隐喻。密切关注隐喻的逻辑方面是本书的特色。我十分强调逻辑在隐喻的产生与理解中的作用。本书不要求读者受过任何正规的逻辑训练,不过,如果掌握一些哲学逻辑的知识(命题演算以及谓词演算),那将是非常有益的。由于我的理论大量使用了有关结构的概念,因此不妨将这种理论称为隐喻结构理论(STM)。STM其实是一种隐喻的语义理论:如果STM是正确的,那么隐喻在认知上就是有意义的,并且与真有不同寻常的逻辑关联。 我将可能世界语义学扩展到对隐喻的处理上。我认为,自然语言(如英语)中的一些句子具有多种含义,例如:“朱丽叶是太阳”就(至少)有两种含义,即字面义“(朱丽叶是太阳)LIT”和隐喻义“(朱丽叶是太阳)MET”,每一种含义都是一个(可能的)世界到真值的函项。我认为这些函项并不相同;隐喻的函项并不是必然为“假”或必然为“真”。我认为大多数(不过不是所有的)隐喻都建立在类比的基础上。类比基于世界的部分结构的相对不可辨别性。因此,一个隐喻在一个世界里为真,当且仅当那个世界的某些部分在结构上相对不可辨别(它们是可类比的)。
无
这是进入可能世界理论的一条路径。隐喻,虚构,预设……,现实世界在不可见不可知的地方,太初有形。
研究人工智能和哲学、语言学的可以看
虽然书中有大量逻辑论证,但丝毫不影响阅读
不错!适合专业人士阅读!有利深入思考!
黄华新的翻译真不错!
还好 就是封面有土
嗯,我可能买错了。一大堆的逻辑学、语言学符号,还有密集的图表,读起来很费劲,感觉太专业了,确实“适合逻辑学、语言学、计算机科学及相关专业的硕士生、博士生、高校教师和其他研究者阅读”。我更喜欢阅读胡壮麟的《认知隐喻学》,文字和结构都非常清晰。另外,库珀的《隐喻》,伽达默尔的《活的隐喻》也不错,尽管后者的思辨性太强了一些。
不好看,太费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