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济
2009-9
浙江大学出版社
叶贵良
301
有人将文化比作一条来自老祖宗而又流向未来的河,这是说文化的传统,通过纵向传承和横向传递,生生不息地影响和引领着人们的生存与发展;有人说文化是人类的思想、智慧、信仰、情感和生活的载体、方式和方法,这是将文化作为人们代代相传的生活方式的整体。我们说,文化为群体生活提供规范、方式与环境,文化通过传承为社会进步发挥基础作用,文化会促进或制约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力量,已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在人类文化演化的进程中,各种文化都在其内部生成众多的元素、层次与类型,由此决定了文化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来源于其内部生成的多姿多彩;中国文化的历久弥新,取决于其变迁过程中各种元素、层次、类型在内容和结构上通过碰撞、解构、融合而产生的革故鼎新的强大动力。 中国土地广袤、疆域辽阔,不同区域间因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建构了不同的区域文化。区域文化如同百川归海,共同汇聚成中国文化的大传统,这种大传统如同春风化雨,渗透于各种区域文化之中。在这个过程中,区域文化如同清溪山泉潺潺不息,在中国文化的共同价值取向下,以自己的独特个性支撑着、引领着本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庆元县松源镇大济村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的古村落。 在历史上,这个不起眼的小山村曾经涌现了二十六名进士;从宋至清,大济村还出了大大小小的官员三百多人;上百名硕学大儒、高官显宦也与大济村结下种种因缘。…… 在这里,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巧妙地融为一体,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渗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第一章 地理与历史 一、地理形胜 二、村落概况 三、建制沿革 四、民风民俗第二章 居民与人口 一、居民来源 二、大济吴氏 三、人口概况 四、婚姻家庭第三章 科举与文化 一、闱场科甲 二、仕途宦迹 三、著述艺文 四、交游流寓第四章 礼仪与信仰 一、村规家训 二、思想信仰 三、义士列女 四、封赠旌表第五章 文化与遗产 一、族谱宗祠 二、民居建筑 三、人文遗址 四、古墓地道第六章 社会与经济 一、历代民生 二、农村体制 三、农村变革 四、继往开来结语附录1:松源、大济吴氏进士表附录2:大济村大事年表引用书目
(二)生员概况 两宋时期,国家培养人才的最高学府是太学(国学)。北宋的太学在首都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南宋的太学在首都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隶属于国子监。太学招收的学生大多是官员和平民的优秀子弟。熙宁四年(1071)十月,王安石立太学三舍法,分太学外舍、太学内舍和太学上舍。外舍生名额七百人,内舍生名额三百人,上舍生名额一百人,皆称太学生、国学生,或称外舍、内舍、上舍。生员各执一经,从太学博士受学,考试成绩优异者由外舍升人内舍,内舍再升人上舍。上舍生或内舍生可以担任前廊学录、学谕、直学、宣教等学职,每月有俸钱,相当于现在的勤工俭学。上舍生成绩优异的可以免除解试直接参加礼部试,或免除礼部试,直接参加廷试,直至赐进士及第。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以后,三舍法逐渐向诸州及各类学校推广;南宋太学继续实行三舍法,并不断得到完善。 1.宋代诸生 贡生又称乡进士或岁进士,在宋、明、清三朝,通过乡试(解试)者也称举人,举人可参加省试(礼部试),通过省试者可参加廷试,廷试及第即成进士。大济出了很多“举人”、“贡士”,有省元、解元、贡元多人。省元、解元、贡元相当于现代各省的高考状元,他们是一个州府的佼佼者,离进士仅一步之遥,因为连中三元者毕竟是少数。
浙江的许多村子有太多的共性,读本书可以略知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