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治理理论及其中国适用性

王诗宗 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9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作者:

王诗宗  

页数:

219  

Tag标签:

无  

前言

  全球化已然成为我们生活的时代的重要内容和特征。  当代著名的民主理论家萨托利认为,给民主下定义,需要揭示出民主的质的规定性,即区分出民主与非民主。同样地,回答什么是全球化,必须指出全球化时代与以往时代的本质差异。正如熊彼特所指出,汽车不是马车数量的加倍。汽车等新交通工具的出现,导致以地域为基础的社会和文化的削弱和损害,使交通方式的进步成为一个典型的现代进程。全球化以信息技术革命为重要动力,它更是一个国家与社会、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的变迁过程。本丛书以“全球化与治理转型”为名,试图通过聚焦政府与市场、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化,揭示出全球化时代公共事务治理的新变化。  诚然,全球化是一只大象,每个人摸到的只是它的部分而不是它的全部。尽管如此,盲人摸象对于拼合一张关于全球化的整图仍然是必要的。就此而言,当前对于全球化时代治理转型的研究还显得太少,在已有的研究中,也是宏观、原则性研究居多,具体、深入研究较少。更重要的是,全球化时代的公共事务治理之道发生了重大转型,但对它们之间的关系却不能进行线性理解,即不能将全球化作为影响治理转型的一个常量。它们之间是一种表征关系,即不只是全球化影响了治理转型,而且治理转型本身也属于全球化进程。由此,我们不但要研究全球化,而且要全球化地思考。本丛书期待能够在这一方面有所贡献,实现全球化研究与治理研究的双重推进。  盲人摸象这个古老的寓言还可以解读为:如果盲人们能够确立共同概念,他们之间的语言可以通约,他们之间愿意分享、沟通和讨论,那么,一张关于大象的整图就成为可能。全球化与治理转型的研究亦是如此。在今天,关于全球化的任何命题几乎都存在着争论。对一些人来说,全球化的确走得太远了,而对另一些人来说,走得还不够远。

内容概要

  全球化已然成为我们生活的时代的重要内容和特征。当代著名的民主理论家萨托利认为,给民主下定义,需要揭示出民主的质的规定性,即区分出民主与非民主。同样地,回答什么是全球化,必须指出全球化时代与以往时代的本质差异。正如熊彼特所指出,汽车不是马车数量的加倍。汽车等新交通工具的出现,导致以地域为基础的社会和文化的削弱和损害,使交通方式的进步成为一个典型的现代进程。全球化以信息技术革命为重要动力,它更是一个国家与社会、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的变迁过程。本丛书以“全球化与治理转型”为名,试图通过聚焦政府与市场、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化,揭示出全球化时代公共事务治理的新变化。  诚然,全球化是一只大象,每个人摸到的只是它的部分而不是它的全部。尽管如此,盲人摸象对于拼合一张关于全球化的整图仍然是必要的。就此而言,当前对于全球化时代治理转型的研究还显得太少,在已有的研究中,也是宏观、原则性研究居多,具体、深入研究较少。更重要的是,全球化时代的公共事务治理之道发生了重大转型,但对它们之间的关系却不能进行线性理解,即不能将全球化作为影响治理转型的一个常量。它们之间是一种表征关系,即不只是全球化影响了治理转型,而且治理转型本身也属于全球化进程。由此,我们不但要研究全球化,而且要全球化地思考。本丛书期待能够在这一方面有所贡献,实现全球化研究与治理研究的双重推进。

书籍目录

1 导言1.1 选题背景与研究主题1.2 拟解决的问题与研究意义1.3 研究思路、方法与论文结构2 治理的兴起2.1 福利国家的危机2.2 全球化与国家转型2.3 地方化与新地方主义2.4 社会科学基本观念的解构3 治理理论及其批评者3.1 治理定义种种3.2 治理理论的主要论点与解释力3.3 治理理论的批评者4 治理与民主制行政4.1 从直接民主到代议制民主4.2 参与式民主与治理4.3 民主与公共行政的重新融合5 治理与公共行政范式进步5.1 范式与公共行政学范式5.2 治理理论:范式革命?5.3 治理理论范式定位与未来发展6 治理的中国适用性:一种新的分析路径6.1 治理、善治与发展6.2 治理的中国适用性争论6.3 一种新的分析路径7 治理的中国经验与理论拓展7.1 温州商会:镶嵌的自主性7.2 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公共服务中的合作共治7.3 温岭民主恳谈:另一种民主发展方式?7.4 基于中国经验的理论拓展8 结论与讨论8.1 治理理论的贡献8.2 治理理论的中国适用性8.3 未来的治理与治理理论的未来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2.1.2福利国家的兴起  “福利国家”(welfare stare)一词最先于1941年由英国大主教W.坦普尔在《公民与教徒》一书中提出,用以区别“福利导向的民主国家”和纳粹德国式的“权力国家”(power。state)(孙月平、刘俊和谭军,2004,p.61)。1942年,在贝弗里奇报告中,福利国家概念被正式使用。此概念具有复杂的含义,但并无一种统一的定义。按照《不列颠百科全书的解释》,在福利国家中,国家对维护和促进其公民的经济社会福利起关键作用,实现机会均等,财富平均分配和保证人们获得起码的生活资料。一般认为,福利国家的内容包括混合经济、充分就业、收入再分配和社会福利四个方面。其中社会福利是核心内容。显然福利国家建设是对政府积极的经济功能的继续延伸,但是福利国家建设的着眼点却远远超越了经济领域,它与资本主义的合法性基础相关;因此有人干脆将福利国家界定为一个政治学概念(周弘,2001)。哈贝马斯认为,前期资本主义社会的统治武器是宗教的世界观、神话之类,这种统治武器后来又转变成“公平交换”观念。但在晚期资本主义,由于实行国家干预,“公平交换”的观念破灭了。“通过国家干预对经济过程作了不断的调整,起到了一种抵御威胁制度、资本主义放任自流时所产生的机能失调趋势的防御机制的作用。资本主义的实际发展很明显违背了资本主义关于资产阶级社会的观念;按照这一观念,资产阶级社会应该是没有统治的,权力应该是中立的。”(Habermas,J.,1970,p.101)制度结构不再直接与维护资本主义经济活动私法制度相一致,政治制度的矛盾需要新的意识形态来维护,于是引导人民走向非政治化就成为必要。在上述制度调整的过程中,技术理性成了新的统治工具,它将政治问题转化成技术问题,将实际问题(即对规范的接受或拒绝)非政治化,也成功促使公民规范的非政治化,让人们较为普遍地接受精于算计的“理性思维方式”,明哲保身占据上风。“最先进的工业社会似乎在模仿那种受外在刺激的支配的而不是由规范指导的行为控制模式。通过人为的制度刺激来进行间接的控制与日俱增,特别是在所谓的主体自由领域(如选举、消费和闲暇行为)。”政治制度所需要的“群众的忠诚当今只有通过对私人需求加以补偿才能产生”。


编辑推荐

  “全球化与治理转型”丛书(第一辑)  重新思考国家:全球化进程中的国家与社会关系(郁建兴)  全球公民社会引论(周俊)  杰索普国家理论研究(何子英)  治理理论及其中国适用性(王诗宗)  走向社会政策时代:1978年以来中国社会政策发展及其逻辑(楼苏萍)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治理理论及其中国适用性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