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历史上的理学

包弼德 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作者:

包弼德  

页数:

307  

译者:

王昌伟  

Tag标签:

无  

前言

  就中国社会经济史的研究而言,中文与外文(主要为英文)学术圈各自相对独立,尽管现在信息交流与人员往来已经较为频繁,两个学术圈有所交叉,但主体部分仍是明显分离的。相互之间对彼此的学术动态可能有所了解,但知之不详,如蜻蜓点水,缺乏实质性的深度交流,中外学者在这方面都颇有感触。而西方世界的社会经济史研究,相对于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在中国学术界的影响更为有限。关于海外中国研究、外国人视野下的中国历史、制度经济学等,由于相关译丛的努力,越来越多地被引入中国学术界。由于欧美、日本以及其他地区的经济史、社会史等研究日趋成熟,其前沿性成果更需要我们及时获知,以把握当前社会经济史的学术动态和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对研究中国产生了兴趣,一则因为中国经济的崛起,一则因为如果不了解占人类五分之一人口的国度的历史,就不可能真正了解人类发展,他们希望与中国学术界有更多的交流。  就有关中国的史料与数据而言,中国学者对英文的原始史料涉猎有所局限,遑论荷兰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法文等,这些语种中有关华人与中国的记载,是在中文正史与野史中几乎看不到的世界。而这些史料,在中西方的比较研究、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等领域,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待开发的史料还有域外汉文文献资料,包括朝鲜半岛、越南、日本等地的汉文古籍,以及东南亚、美国等地华人的文献与文物。

内容概要

  本书从思想史的角度出发,探讨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对中国历史走向所起的作用。与纯粹从哲学的角度研究理学以致无暇顾及历史背景的研究比较,此书为读者揭示了理学作为士人的一种选择如何产生并传播开来而成为思想界的主流。另外,与从社会史或政治史入手,探讨理学如何受历史进程的影响,却对其义理核心存而不论的研究比较,作者对哲学观念进行深入分析的能力,使得他能够说明理学家的社会改革方案为何会呈现如此的面貌,以及方案为何会被广大士人群体所接受。作者的研究成功地表明,缺乏对义理的认真对待,我们将无法真正理解理学家的政治与社会行为;而缺乏对理学家所生活的社会加以掌握,我们亦无法真正了解历史上的宋明理学之面貌。  作为欧美汉学中宋明理学研究的代表人物,哈佛大学大型中国研究数据库的主持者,《历史上的理学》(“Neo-Confucianism in History”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8)是包教授十余年来在这个领域的最重要著作,而今年六月包弼德教授也因此书荣获哈佛大学的Walter Channing Cabot Fellow殊荣。    作者简介:  包弼德(Peter K. Bol)是美国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的查理斯·卡威尔(Charles H. Carswell)讲座教授,他同时也主持哈佛大学《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Chinese Historical GIS) 以及《中国历代人物传记资料库》(Chinese Biographical Database)等大型数据库的建设工作。其著作包括 This Culture of Ours: Intellectual Transitions in Tang and Sung China (1992,中译本《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并合编Emperor Huizong and Late Northern Song China: The Politics of Culture and the Culture of Politics (2006) 以及Confucianism and Ecology (1998) 等书。包弼德最近十余年的研究专注于讨论理学的历史角色,以及从地方史的视角出发探讨中国社会文化的变迁。

作者简介

  包弼德(Peter K. Bol),是美国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的查理斯·卡威尔(Charles H. Carswell)讲座教授,他同时也主持哈佛大学《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Chinese Historical GIS) 以及《中国历代人物传记资料库》(Chinese Biographical Database)等大型数据库的建设工作。其著作包括 This Culture of Ours: Intellectual Transitions in Tang and Sung China (1992,中译本《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并合编Emperor Huizong and Late Northern Song China: The Politics of Culture and the Culture of Politics (2006) 以及Confucianism and Ecology (1998)等书。包弼德最近十余年的研究专注于讨论理学的历史角色,以及从地方史的视角出发探讨中国社会文化的变迁。

书籍目录

导论历史上的理学第一章 11世纪时的新世界:比较750年与1050年对外关系南北问题商业与城市化社会变迁第二章 在11世纪寻求一个新的基础知识分子的意见与科举考试对唐代上古模式的逐步否定新法:以立法规定的体制第三章 理学家理学家与儒者加从外部探讨理学内部的历史符方法与问题附录第四章 政治关于专制主义关于帝国的论述理学与政治理学的使命与士人帝国晚期的国家与理学:明初的重要性第五章 学作为理论与实践的理学学术“天地”、文明与人类社会现状作为解决方案的“学”,作为问题的“学”明代讲学的复兴第六章 信仰有关判断与动机的问题作为信仰的“统一性”第七章 社会在宋元时期为士人之学提供一种选择在宋元时期为家族提供另一种模式士人自发主义与宋元时期的社群从“自发性”到立法:明朝的立国大规模的复兴与重归自发主义后记中国历史和理学注释参考书目索引

媒体关注与评论

  在这部书中,包弼德教授不仅将理学视为对历史现状的一种回应,更将其视为塑造着中国过去数百年历史的一种“主要角色”。在他看来,中国的理学运动自始至终都秉持着一种潜在的或公开的政治批判立场。这一运动给在野的或体制外的士绅精英提供了学理上的支撑,从而使他们拥有了独立的权威。  ——韩明士(Robert P.W.Hymes)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教授  本书通过对理学产生与演变的历史条件的考察,为我们揭示了自宋到清一千年中国历史演变的脉络。本书破除了过去许多中国思想史研究中那种就思想而研究思想的藩篱,并突破了以往许多中国历史研究者“画时(代)为牢”、仅关注莱一朝代情况而不顾及前后的局限,因此堪称一部跨领域、长时段研究的佳作。  ——李伯重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编辑推荐

  在这部书中,包弼德教授不仅将理学视为对历史现状的一种回应,更将其视为塑造着中国过去数百年历史的一种“主要角色”。在他看来,中国的理学运动自始至终都秉持着一种潜在的或公开的政治批判立场。这一运动给在野的或体制外的士绅精英提供了学理上的支撑,从而使他们拥有了独立的权威。  ——韩明士(Robert P.W.Hymes)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教授  本书通过对理学产生与演变的历史条件的考察,为我们揭示了自宋到清一千年中国历史演变的脉络。本书破除了过去许多中国思想史研究中那种就思想而研究思想的藩篱,并突破了以往许多中国历史研究者“画时(代)为牢”、仅关注莱一朝代情况而不顾及前后的局限,因此堪称一部跨领域、长时段研究的佳作。  ——李伯重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历史上的理学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