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安全
2010-5
浙江大学出版社
阿米塔夫·阿查亚
167
160000
无
和众多学术术语一样,“非传统安全”一词源自西方语境,最早出自国际安全研究领域。冷战后的国际安全研究包含两大趋势:一是以军事为主要内容的新“传统主义”;二是将安全概念进行扩展和深化的各种非传统视角,诸如建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女性主义、批判安全理论、人的安全研究、后殖民主义和哥本哈根学派等。后者的研究视角挑战了传统的军事和国家中心主义,但它们彼此在指涉对象的深化(包括“非国家”)方面、在领域的扩展(超越军事部门)方面以及在对安全的理解(不仅仅是危险、威胁及紧急)方面又各不相同。因此,也造成了非传统安全研究内部本身的争鸣和论争。近十年来.亚洲反思非传统安全的关键问题有:安全分析的理论基础以及“安全化”与“非安全化”途径;安全分析的不同层次——国家、地区、地方与个体;超越了国家提供安全防卫的单一角色与能力,为公民提供安全与良好环境以确保其正常的生活需求;国家行为体和非国家行为体在确保安全中的角色与作用;超越政治与军事领域来考虑新的安全议题,如健康、环境、移民、恐怖主义、跨国犯罪、多元主义和经济相互依赖等。非传统安全研究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引起我国一些学者的重视,之后进入决策界的视域(我国政府从2001年起正式使用“非传统安全”一同)。
本书试图向中国介绍并推广人的安全概念,虽然我们的努力微不足道,但希望这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一个国家,中国是人类在安全方面面临各种威胁的一个缩影,同时也是世界解决这些问题的希望所在。当然,与许多亚洲同仁一样,中国的一些分析人士和决策者起初对人的安全概念有过怀疑,其原因部分在于这一理念起源于西方。但人的安全理念,尤其是就“免于匮乏的自由”层面而言,与中国在消除贫困、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的粮食和健康安全、普及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的努力是一致的,这一点毋庸置疑。中国在这方面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可以成为亚洲和世界其他国家学习的榜样。
阿米塔夫·阿查亚(Amitav Acharya)教授,1962年出生于印度,现任教于美国美利坚大学国际关系专业,同时也担任该校东盟研究中心的主任。曾先后在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全球治理系任教并担任该校治理与国际事务中心主任;亦曾担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防与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加拿大约克大学政治系教授、哈佛大学亚洲中心,以及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研究员。迄今已出版专著20余部,并在《国际组织》、《国际安全》、《世界政治》、《和平研究》、《太平洋事务》、《华盛顿季刊》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
导论第一章 人的安全:东西方之辨第二章 人的安全与传统安全第三章 人的安全与跨国挑战第四章 人的安全、认同政治与全球治理:从“免于恐惧的自由”到“对自由的恐惧”附录一 相关定义附录二 人的安全研究:进展、局限和新方向
插图:对于西方“人的安全”的倡导者来说,人的安全概念面临着来自“东方”(亚洲)在传统安全理念、文化特性以及多数国家自由政体相对缺失的现实等方面强有力的挑战。虽则亚洲也有人强烈倡导人的安全观,但是亚洲多数国家对这一概念的普遍认识与加拿大及其他西方国家不同。一些亚洲国家政府和分析家把人的安全看做是西方国家企图将其自由价值观和政治制度强加于非西方社会的一种手段。另一些人则质疑这一概念的“新意”,认为基于广泛的非军事威胁而强调的人的安全观,实际上反映的是亚洲一些国家先前已提出的“综合安全”这一本土概念。本章要说明的是,人的安全是一个独特的概念,它旨在“重新定义”安全,它大大超越了亚洲国家对安全的传统定义和理解(即安全就是免于军事威胁、保卫主权和领土完整)。同时,这一概念的发展在亚洲有着深厚的根基,这可以为促进人类整体安全议程奠定重要的基础。本章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考察了人的安全这一概念的不同理解,特别是“免于匮乏的自由”和“免于恐惧的自由”二者间的紧张关系。第二部分分析了人的安全与亚洲现有的安全概念之间的异同,特别是与综合安全与合作安全的异同。人的安全这一新概念在多大程度上为亚洲所认可,主要取决于它如何与亚洲地区现有的安全理念和实践达成一致。人的安全概念确实对亚洲地区现有的安全理念构成了某种挑战,这一安全概念要在亚洲地区通过国家和区域渠道得以发展就需要对该地区现有的理念加以理解和调和。第三部分考察了人的安全与人道主义干预的关系,目的是为了评估哪一类多边行动可以在面临重大威胁的地区有效地促进人的安全。本章的结论是:相比于亚洲国家当前更为强调的“免于匮乏的自由”,“免于恐惧的自由”应该得到重视,并与“免于匮乏的自由”互为补充。
《人的安全:概念及应用》:非传统安全与当代世界译丛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