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超越分析哲学

[美]王浩 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9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作者:

[美]王浩  

页数:

419  

译者:

徐英瑾  

Tag标签:

无  

前言

从某个角度看来,所有智性追求以及艺术追求,均为人类借以理解世界的努力方式(这里所说的“世界”既包括我们自己,又包括我们与世界其余部分之关联)。如若这种追求获得成功的话,那么它们就不再会使得事物本身继续保持原样,而会以变更我们的周遭环境或我们自身意识之形式,造成针对世界本身的某种我们所欲求的改变——无论此类改变是如何之轻微。平心而论,恰恰是对于“变化”的矢志不渝——如不懈地求新探奇,确立新目标,搜索达到目标的新方式,还有新发明、新发现、新气象之类——才可以使得人类心灵找到一个支点,以便更为有效地运作。在笔者看来,使得哲学——在知识爆炸且日趋多样化的当代,“哲学”的探求方式据说能帮助我们全面地理解世界之整体——变得愈加困难的一个核心因素,恰恰就是心灵的有效运作对于变化的上述依赖。作为哲学探索的预备工作,要找到一个恰当的研究聚焦点本来就相当不易,且就哲学而言,做此项工作的难度还要远大于在其他学科中的情形。老实说,谁也不能打包票说我们的探究所试图捕捉的不是水中月、镜中花。这样看来,纵然一个目标看似“更高”,却未必“更好”——如果我们把“更好”定义为能够在实践中更大地增进我们对于具体事物的理解的话。众所周知,更具决定性的科学进展往往是在更为确定的研究方向上取得的,而这在这些研究方向中(甚至对哲学的特殊研究目的而言)也多会带来“无心插柳柳成荫”的额外收获。

内容概要

本书是王浩最为集中阐述其哲学和元哲学观点的著作。在书中,他对分析哲学的代表人物罗素,维特根斯坦、卡尔纳普和蒯因等人的思想观点作了详细介绍,并给予十分专业的分析和有力的批判。他指出,他们的哲学无法为人类现有的知识,特别是数学知识,提供一种恰当的辩护。在他看来,分析哲学要进一步发展,必须摆脱由这些哲学家的逻辑经验主义或逻辑实用主义的偏见所带来的羁绊,应当致力于诚实描述人类既有知识的现状,并给予带同情的理解。值得注意的是,此书在思想上与罗蒂对于分析哲学的猛烈批判相呼应,尽管王氏的观点远没有后者极端(罗蒂本人也读过本书部分手稿)。 王浩的中华文化背景,也在本书的元哲学阐述中时有体现。牛津大学著名哲学家斯特劳森认为,学界对于王浩此书的主要兴趣就在于:它记录了一位极富才智、卓越和敏锐的哲学家对所谓“分析哲学”或“英美哲学”在本世纪的发展历程的看法。他认为,本书是对现代哲学史研究和元哲学研究的重大贡献。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王浩 译者:徐英瑾王浩,(1921-1995),美籍华裔数学家、逻辑学家、计算机科学家、哲学家。1921年生于山东济南市。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数学系。1945年于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哲学系毕业。曾师从金岳霖、王宪钧、沈有鼎等。1946年赴哈佛大学留学,师从蒯因(W.V.0.Qulne),两年时间即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在哈佛短暂教学之后赴苏黎世与贝奈斯(Paul Bernays)一起工作。1954-1956年,在牛津大学任第二届约翰·洛克讲座主讲,又任逻辑及数理哲学高级教职,主持数学基础讨论班。1961-1967年,任哈佛大学教授。1967-1991年,任洛克菲勒大学逻辑学教授。20世纪50年代初被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后又被选为不列颠科学院外国院士。1983年,被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授予第一届“数学定理机械证明里程碑奖”,以表彰他在数学定理机械证明研究领域中所作的开创性贡献。著有《数理逻辑概论》、《从数学到哲学》、《哥德尔》、《超越分析哲学》等专著。徐英瑾,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专攻维特根斯坦哲学、心灵哲学、认知科学哲学。

书籍目录

前言导论 1.本书的路线图 2.对于分析经验主义的驳斥 3.哲学王国的收缩第一章 罗素和20世纪哲学 4.罗素和一个培根式的研究计划 5.罗素的哲学发展 6.罗素在逻辑方面的著作第二章 关于维特根斯坦哲学的一段插曲 7.在1911年之前罗素的逻辑观 8.维特根斯坦对于哲学的态度 9.《逻辑哲学论》的结构 10.《逻辑哲学论》的公设第三章 从维也纳1925到美利坚1984 11.维也纳学圈和其在美国哲学中的地位 12.卡尔纳普的著作和罗素、蒯因的关系 13.分析性和逻辑真理 14.本体论和理论第四章 蒯因的逻辑否定主义 15.蒯因的生平和著述 16.蒯因的哲学体系 17.在历史视角中的蒯因的逻辑观点第五章 元哲学思考 18.哲学预设 19.从“我如何知”到“我们知道些什么”参考文献年表索引译后记

章节摘录

读者或许会记得,二流搞笑剧《屈身求爱》中曾提到这样一种我们所熟悉的心理学现象:人们在一个真心所爱的对象面前会变得胆怯,因此把事情搞砸。在更正式的理智追求中,我们也碰到了一个与之相似的现象,就是在面对我们不太当真的课题的时候,我们反而会更有成就。就哲学而言,因为此项理智事业的“道统”就是夸夸其谈,所以那些纸上谈兵的赵括们也就更容易拜倒在哲学的脚下。赵括们往往有一个问题,就是在做准备的时候事无巨细,简直是细致过了头。另外,他们还一直抱有这样一种期待,即只要做到不屈不挠,那么一些“隐秘的知识”还是来得及被加以揭示的。在下还可以把话说得再重一点:人们总有一种自然的企望,即要把可被言说的东西说得更为清楚一些。还是让我们回到刘易斯身上去。他经年累月地“讲授关于哲学史演化的课程,这可真是部引人人胜的历史。同时,他的课程还包括对于从泰勒斯以来的哲学和科学的批判;但是,在他的出版著作中,宇宙学的内容非常少……”“他一直认为伦理学研究乃是哲学家的第一要务和最终职业;他一直在教授社会伦理学”;不过,在其有生之年,他发表的关于伦理学的著述极少,亦很少为人所知。“另一方面,在刘易斯看来,逻辑以及逻辑哲学,还有对于知识一般的批判理论,在原则上都是辅助性的和预备性的,尽管恰恰就是在这些领域,他做出了其生平最具系统性和最彻底的研究,也因此博得了其学术名声和学术影响”。然而,在刘易斯的哲学中,却有一个难以理解的因素,其正面意义要大于其执拗的程度。这里我们所提到的东西,非常接近于康德二元论的一个变种。一方面,在《心灵和世界秩序》中,他已经提出了现象主义和约定主义的想法(还捎带上了一些实用主义的检测标准);而在另一方面,他却亟不可待地试图和打着此类“主义”招牌的家伙们划清界限。在他看来,“既然詹姆士、杜威、诸实证主义者、晚期的语言学家们(和其同道们)已然把真理等同于了那些‘得到担保的可断言性’,那么这就等于折损了学界研究认识论的锐气”。

后记

能够翻译美籍华裔哲学家王浩先生的著作,乃是像我这样的学界后辈的莫大荣幸,亦是莫大挑战。王浩先生的其余著作的汉译,如《哥德尔》(康宏逵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逻辑之旅:从哥德尔到哲学》(邢滔滔、郝兆宽、汪蔚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其译文都出于逻辑学界资深专家,本人才疏学浅,承此重任,全蒙浙江大学出版社编辑错爱。《超越分析哲学》视野开阔、论述精微、文风典雅、典故轶事纷繁、人物事件众多,汉译难度似在不少论证型的分析哲学著作之上。译者若不谙习西语思维并通晓早期分析哲学史,恐难以胜任。我尽己绵力,在译时不拘泥于西文字面措辞,而先会其意后转其形,以求本土读者能用母语思维来体会原文的微妙之处。可叹先生已仙逝多年,译笔踌躇时无法向其本人讨教,只好勉为其难,代为揣度。由此,言不及义及牵强附会之处,怕也不绝于拙笔,还望方家包容指教。本译事始自于2008年仲夏,而后时有间断,2009年初秋才完成初稿。书中个别法文专名得到莫伟民教授指教,在此表示谢意。翻译时所作的一些相关调研,也得到了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后续资助项目“当代英美心灵哲学前沿问题”(NO.2 00701)的资助,在此顺致谢意。


编辑推荐

《超越分析哲学:尽显我们所知领域的本相》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超越分析哲学 PDF格式下载



超越分析哲学。。。


经典,盼着他的《从数学到哲学》早点出版


这本书是王浩写的,王浩何许人也?大学者也,是西南联大时期的人物,后来去了美国,成了一代大师,噫吁戏,喟然


王浩的作品,需要仔细研读。建议需要专业的眼光来看。


很好一本书,很专业,才读了一点


中国逻辑学界的骄傲——王浩


王浩的作品和很难见到,是本很有深度的作品。


书的封面及书页都有不同程度的折损。。。买家有点点不开心捏


没时间看 看着不错 速度不错 就是定重了还得退货王浩的书我很期待 但是他文章可真不好


王浩的这本书,被翻译出来真的是巨烂无比。1基本的术语翻译都有问题,例如begging the question 他翻译成 乞题,完全是字面翻译,如果不是专业的人看书都不知道它是什么意思。2文风方面,文不文白不白的夹杂着。读起来很不顺口,有的部分真的需要很长时间去断句分析才能理解。建议:直接看英文原版。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