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宪承集
2010-10
周谷平、赵卫平、 盛玲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0-10出版)
周谷平,赵卫平,盛玲 著
416
《孟宪承集(全三卷)》,全书三卷,112.7万字,共收录了孟宪承1922年以后所写的学术论文、演讲、书信、书评和译序等74篇,《大学教育》、《教育概论》等著作和教材7部,比较全面地展现了孟宪承先生在教育学、教育史、教育社会学、高等教育以及民众教育等方面的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
第1卷1922年所谓美育与群育教育哲学之一解1923年智力测验之论争与教育学说公共必修科社会问题学程纲要黄培炎、孟承宪致胡适新教育之诤友哈沃特制现代教育上两大思潮1924年初中国文教材平议初中国文之教学教育与民治1925年初中读书教学法之客观研究初中作文教学法之研究教育学科在大学课程上的地位小学读经也成问题么?女师大女大问题的一段落评两种教育新著最近德国教育的趋势1926年《世界教育年鉴》书评最近英国教育的趋势小学教育问题(通信)麦克门什么是改革教育的方案?公民教育之一说学生运动与教育者人名与略历(通信)公民教育周到了商戴克讲学25年纪念高等教育的新试验1927年《教育方法原理》译者附言1928年国难与民生1929年何谓实验学校《大学到民间去》简介《成人教育之精神的价值》评介成年补习教育问题民众需要的是什么教育成年补习教育研究发端《工人与教育:今日的几种试验》简介《英美的工人教育》述介1930年关于丹麦民众学校的书六种民众文学浅说识字教学的两个问题怎样做民众教育的试验?……第2卷第一讲导言教育是一种社会的职能研究社会现象的学问是社会学教育社会学的产生第二讲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一、社会需要之适应学校课程代表社会经验课程要适应社会需要适应需要必根据社会调查乡村学校之注意点第三讲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二、社会进步之动力社会有进步吗?社会怎样能进步?社会进步的原动力是什么?教育的两重使命第四讲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三、教育势力之联络社会的分类各种社会均有教育的效力学校是联络各种教育势力之中心乡村学校与乡村社会第五讲教育是社会的过程一、教学学习效能有赖于团体的刺激教授方法趋向于群化的精神第六讲教育是社会的过程二、训育训育的理想和社会的理想相融合训育应积极的建设的而非消极的限制的训育应间接的而非直接的训育要用学生所能了解的最高方式编辑大意引论一、什么是教育二、教育是怎样起源的三、为什么要研究教育史上编世界教育史第一章 希腊的教育一、概说二、斯巴达教育三、旧雅典教育四、新雅典教育五、希腊的大学第二章 罗马的教育一、概说……第3卷西洋古代教育第一章 绪说第二章 希腊教育的前期第三章 希腊教育的后期第四章 罗马的教育第五章 中古时代的教育参考书举要教育概论第一章 儿童的发展一、生长或发展二、行为三、遗传的和学习的行为四、学习的过程五、智慧和个性差异六、发展的顺序七、教育的意义和目的第二章 社会的适应一、个人和社会二、社会的组织和活动三、社会的演变四、再论教育的意义和目的第三章 教育机关一、社会的环境二、家庭三、学校四、职业组织五、文化组织六、国家第四章 学校系统一、学制沿革二、欧美学制举例三、中国学校系统四、各级学校第五章 教育行政一、行政系统二、行政事务三、视察指导四、教育经费第六章 小学组织一、学校的物质的环境二、教师的职务分配三、儿童的学级编制第七章 课程一、什么是课程二、课程的改造三、课程的标准四、教材的选择五、教材的组织……
版权页:插图:这回三月十八日各校学生抗议八国对大沽事件通牒游行,原是国民对外应有的表示。据说当时有人鼓动群众,另谋推倒现政府,从事对内政治运动的。终至在国务院前发生空前的惨剧,死三十余人,伤者几二百人,各校至今还在停课,哀悼,请求昭雪中。所有经过事实,报纸揭载的很多;各方应负的责任,也已有严正的公论。我们服务于教育的人们,忙着救死扶伤,痛定思痛,自然也有一番痛切的反省和觉悟。近年学生活动,多由学生会组织,而时时直接间接受政治势力的指挥。多数教职员,倒反取旁观和漠视的态度。因为学生受校外势力的支配,学校渐不能干涉他们的活动;因为学校不去过问,学生对于政治社会上诸般问题,也愈受校外政治宣传的影响。这样因果循还,成这现在教育飘摇的局面。平时学生学业上,训育上,既在在有问题;到了非常的事变,眼看青年蒙重大的——无谓的——牺牲,在教育者反躬自问,是怎样痛心的事!我以为要图自救,以后应急急地从两方面去努力:(一)积极指导学生公民的活动;(二)竭力拥护校内思想的自由。试分别说来。(一)指导学生公民的活动在真正的民治国家里,有重大的事件发生,当然有法定的自治机关,有力的舆论,休戚相关的市民,起来运动,奋斗。在学校里的学生,潜心学业,用不着常常罢课,游行的。可是在中国今日,却不能这样说。试问:自治的机关在哪里?有力的舆论在哪里?休戚相关的市民在哪里?只有学生,只有青年,占着国内一部分有知识的地位,而动机纯洁,感情丰富,看着国事的危险,觉得义不容辞,情愿起来呼号奔走,唤醒民众。这样爱国的举动,不管它的结果如何,总是含有很大的教育价值的。
《孟宪承集(套装共3册)》:浙江文献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