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天然药物化学

董建勇 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作者:

董建勇 著  

页数:

395  

内容概要

  天然药物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特别是生理活性成分和药效成分)的一门学科。本教材共11章,对天然药物化学发展简史、主要类型成分的生物合成、研究方法进行了论述;对糖和苷、苯丙素类、醌类、黄酮类、萜类、甾体及生物碱等主要类型成分的结构特点、分类、理化性质、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方法做了详细介绍;最后对海洋天然产物和天然药物的研究开发做了简要叙述。  本教材突出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技能的掌握,并注重反映学科新进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内容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尤其在结构鉴定上,通过实例介绍了运用现代谱学技术或结合适当的化学方法测定化合物结构的基本过程。结合新药开发和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特点和需要,适当加强提取分离技术内容。  本教材适用于高等院校药学、制药工程、中药学等相关专业学生的教材,也可作为成人教育和自考教材,也可供科研、设计人员参考。

书籍目录

第1章 总论1.1 绪论1.1.1 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及在现代药物发现中的作用1.1.2 天然药物化学的发展概况1.1.3 天然药物化学的学习要求1.2 生物合成1.2.1 一次代谢与二次代谢1.2.2 天然药物成分的主要构成单位1.2.3 天然化合物的主要生物合成途径1.3 提取分离方法1.3.1 有效成分的提取1.3.2 有效成分分离与精制的一般方法1.3.3 液-固色谱分离1.3.4 液-液色谱分离1.4 结构研究方法1.4.1 化合物的纯度测定1.4.2 理化常数的测定1.4.3 结构研究的主要程序1.4.4 结构研究中采用的主要方法第2章 糖和苷类化合物2.1 糖和苷的分类2.1.1 糖的分类2.1.2 苷的分类2.2 糖和苷的理化性质2.2.1 糖的理化性质2.2.2 苷的理化性质2.3 苷键的裂解2.3.1 酸催化水解2.3.2 乙酰解反应2.3.3 醇解反应2.3.4 碱催化水解和β-消除反应2.3.5 酶催化水解2.3.6 高碘酸裂解2.4 糖及苷的提取分离2.4.1 糖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2.4.2 苷的提取与分离2.5 糖及苷的结构测定2.5.1 糖结构的测定2.5.2 苷类化合物结构的测定2.5.3 糖及苷结构鉴定实例第3章 苯丙素类3.1 苯丙酸类3.1.1 苯丙酸类化合物的类型3.1.2 苯丙酸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3.2 香豆素类3.2.1 香豆素的结构与分类3.2.2 香豆素的理化性质3.2.3 香豆素类的提取分离3.2.4 香豆素的结构研究3.3 木脂素3.3.1 木脂素的结构和分类3.3.2 木脂素的理化性质3.3.3 木脂素的提取分离第4章 醌类化合物4.1 醌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4.1.1 苯醌类4.1.2 萘醌类4.1.3 菲醌类4.1.4 蒽醌类4.2 醌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1.2.1 物理性质4.2.2 化学性质4.3 醌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4.3.1 提取4.3.2 分离4.3.3 提取分离实例4.4 醌类化合物的检识与结构测定4.4.1 醌类化合物的检识4.4.2 醌类化合物的波谱特征4.4.3 醌类化合物衍生物的制备4.4.4 结构研究实例第5章 黄酮类化合物5.1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5.1.1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和分类5.1.2 生物合成途径5.1.3 生物活性5.2 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5.2.1 物理性质5.2.2 化学性质5.3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5.3.1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5.3.2 黄酮类化合物的初步纯化5.3.3 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5.3.4 提取分离实例5.4 黄酮类化合物的检识与结构研究5.4.1 黄酮类化合物的检识5.4.2 紫外-可见光谱在黄酮类化合物结构鉴定中的应用5.4.3 氢核磁共振在黄酮类化合物结构鉴定中的应用5.4.4 碳核磁共振谱在黄酮类化合物结构鉴定中的应用5.4.5 质谱在黄酮类化合物结构鉴定中的应用5.4.6 黄酮类化合物的立体化学5.4.7 黄酮类化合物结构研究实例第6章 萜类和挥发油6.1 概述6.1.1 萜类的含义和分类6.1.2 萜类化合物的生源学说6.2 萜类的结构类型6.2.1 单萜6.2.2 倍半萜6.2.3 二萜6.2.4 二倍半萜6.2.5 四萜6.3 萜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6.3.1 物理性质6.3.2 化学性质6.4 萜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6.4.1 萜类化合物的提取6.4.2 萜类化合物的分离6.4.3 提取分离实例6.5 萜类化合物的结构研究6.5.1 波谱法在萜类化合物结构鉴定中的应用6.5.2 结构鉴定实例6.6 挥发油6.6.1 概述6.6.2 组成与分类6.6.3 挥发油的性质6.6.4 挥发油的提取分离6.6.5 挥发油组分的鉴定6.6.6 挥发油鉴定实例——桑皮挥发油的研究第7章 三萜及其苷类7.1 概述7.2 四环三萜主要结构类型7.2.1 达玛烷型7.2.2 羊毛脂烷型7.2.3 环阿屯烷型7.2.4 甘遂烷型7.2.5 楝烷型7.2.6 葫芦烷型7.3 五环三萜主要结构类型7,3.1 齐墩果烷型7.3.2 乌苏烷型7.3.3 羽扇豆烷型7.3.4 木栓烷型7.4 三萜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7.4.1 物理性质7.4.2 化学性质7.5 三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7.5.1 三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7.5.2 三萜皂苷的提取分离7.6 三萜类化合物结构研究7.6.1 UV光谱7.6.2 MS7.6.3 NMR谱7.6.4 结构研究举例第8章 甾体及其苷类8.1 概述8.1.1 甾体的定义及结构特征8.1.2 甾体化合物的分类8.1.3 甾体的定性显色反应8.2 C21甾类化合物8.2.1 C21甾类的结构特点和性质8.2.2 C21甾类的提取分离8.3 强心苷类8.3.1 强心苷的化学结构与分类8.3.2 强心苷的理化性质8.3.3 强心苷的提取与分离8.3.4 强心苷的结构研究8.4 甾体皂苷8.4.1 甾体皂苷概述和结构类型8.4.2 甾体皂苷的理化性质8.4.3 甾体皂苷的提取分离8.4.4 甾体皂苷的结构研究8.5 蜕皮甾醇8.5.1 蜕皮甾醇的定义及结构特征8.5.2 蜕皮甾醇的理化性质8.5.3 蜕皮甾醇的提取与分离8.5.4 蜕皮甾醇的波谱学特征第9章 生物碱9.1 概述9.2 生物碱生物合成的基本原理9.2.1 内酰胺形成9.2.2 希夫碱形成9.2.3 亚胺盐环合反应9.2.4 曼尼希反应9.2.5 酚氧化偶联9.3 生物碱的分类9.3.1 有机胺类生物碱9.3.2 吡咯类生物碱9.3.3 哌啶类生物碱9.3.4 托品烷类生物碱9.3.5 喹啉类生物碱9.3.6 吖啶酮类生物碱9.3.7 异喹啉类生物碱9.3.8 (口引)哚类生物碱9.3.9 肽类生物碱9.3.10 萜类生物碱9.3.11 甾体生物碱类9.4 生物碱在植物体中的存在形式9.5 生物碱的理化性质9.5.1 性状9.5.2 旋光性9.5.3 溶解度9.5.4 生物碱的检识9.5.5 碱性9.6 生物碱的提取与分离9.6.1 总生物碱的提取9.6.2 生物碱的分离9.7 生物碱的色谱检识9.7.1 生物碱的薄层色谱9.7.2 生物碱的高效液相色谱9.8 生物碱的结构测定9.8.1 生物碱结构测定中常用的C-N键的裂解反应9.8.2 波谱分析在生物碱结构测定中的应用9.8.3 生物碱结构测定实例第10章 海洋天然产物10.1 概述10.2 海洋微生物中的天然产物10.2.1 海洋真菌中的天然产物10.2.2 海洋细菌中的天然产物10.2.3 海洋放线菌中的天然产物10.3 海洋动物中的天然产物10.3.1 海洋珊瑚中的天然产物10.3.2 海鞘中的天然产物10.4 海洋植物中的天然产物10.4.1 海藻10.4.2 红树林植物10.5 海洋天然产物研究实例第11章 天然药物的研究开发11.1 天然药物开发的一般程序11.1.1 天然药物研究开发的基本形式11.1.2 天然药物或中药有效部位在新药研发中的地位与问题11.1.3 天然药物(一类新药)开发的一般程序11.2 天然活性化合物的分离研究方法11.2.1 天然活性成分研究的两种不同思路11.2.2 天然药物及中药中原生活性成分的研究11.2.3 天然药物及中药中前体活性成分的研究11.2.4 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研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1.2.5 从天然药物或中药中追踪分离活性成分的几个实例11.3 天然化合物的化学修饰或结构改造11.3.1 青蒿中抗疟活性成分青蒿素的化学修饰11.3.2 五味子中抗肝炎活性成分五味子丙素的化学修饰11.3.3 千层塔中抗老年痴呆活性成分石杉碱甲的化学修饰


编辑推荐

  为了适应21世纪对高等药学人才的培养要求,本教材编写紧扣教育部高教司、高等学校化学与化工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药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高等学校制药工程专业规范(2009征求意见稿)》对药学专业、制药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突出基本理论、知识、技能的介绍。并注重反映学科发展,适当介绍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新进展,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内容做到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将天然药物化学最新研究成果与药学各专业要求相统一。结合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特点和需要,适当增加提取分离技术内容介绍。本教材适用于制药工程专业、药学专业本科教育,也可作为成人本科教育或自学用参考教材。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天然药物化学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