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张云逸

梁逵 著 梁逵、高红光、 褚银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1-10出版)
出版时间:

2011-10  

出版社:

梁逵、高红光、 褚银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1-10出版)  

作者:

梁逵 著  

页数:

182  

前言

这套丛书从酝酿到出版一晃已是三年时间了,可谓好事多磨。策划并主编这套丛书,首先要感谢浙江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徐有智教授。有智是多年的老朋友,他出任总编辑后来京时的一次小聚,就有了这套丛书的构想。 众所周知,共和国十大将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培育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中华英杰,是在中国革命战争这座大熔炉里锻造出来的一代军中名将,是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这一英雄集体中涌现出来的先进楷模。他们政治信仰坚定,执著追求真理,为民族大义和人民利益,为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们顺应时代潮流,肩负历史使命,出生入死,身经百战,在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中百炼成钢,走向辉煌;他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统帅雄师劲旅,在中国革命战争的历史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活剧。他们是时代巨子,他们是历史的馈赠,他们是人民军队的铁血军魂,他们是人民共和国的一代元戎。 共和国十大将已经离我们远去,但他们的精神永存。十大将呈现给我们的是伟大的灵魂,不朽的丰碑,人生的标杆,壮美的凯歌,值得我们敬仰和回味。我们组织这套丛书就是立足于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定位于我党建国史与建军史的普及型读物。我们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重调查研究,以翔实、准确的史料为依据,把握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结论,不追求大将整个一生的全景扫描,而是选择关键性的战役与典型的事件来烘托大将们的功勋;不进行沉滞的理论论述,而以通俗的情节叙述为主,以情感人;不对人物的功过进行学术探讨,避开一些敏感的历史事件,恪守中央相关文件精神,确保科学与正确的理论导向,起到青少年受教育以及励志的效果,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在和平年代更好地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这是历史赋予的神圣职责,更是面对未来的庄严承诺。 通过《共和国将军》丛书,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一种震撼心灵的精神力量,这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品格;百折不饶,不懈追求,对共产主义理想“虽九死而犹未悔”的坚定信念;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的高贵品质;不怕牺牲,一往无前,敢于压倒一切困难、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顾全大局,维护团结,个人利益服从革命利益的宽广胸怀;克己奉公,清正廉洁,永葆普通一兵本色的高风亮节。这种精神力量,已经深深熔铸在党领导人民继往开来的新的实践中,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支柱,并将代代相传、永放光芒。 丛书的编纂出版,得到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的关怀,他为丛书写了序言,给丛书的出版增添了绚丽的光彩。总政治部宣传部新闻出版局姚计军副局长、军事科学院宣传部包国俊副部长对这套丛书给予了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再次深表谢意。浙江大学历史系杨树标教授、“当代中国”丛书《中国人民解放军卷》编辑部副主任都国平研究员、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单秀法研究员在百忙中审读了书稿,使这套丛书更为完善,还要提及的是浙江大学出版社的黄宝忠副总编辑和各册书的责编们,为了此书的出版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在此一并致谢。 高红光褚银 2011年7月于北京

内容概要

  《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读本·共和国将军:张云逸》中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一种震撼心灵的精神力量,这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品格;百折不饶,不懈追求,对共产主义理想“虽九死而犹未悔”的坚定信念;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的高贵品质;不怕牺牲,一往无前,敢于压倒一切困难、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顾全大局,维护团结,个人利益服从革命利益的宽广胸怀;克己奉公,清正廉洁,永葆普通一兵本色的高风亮节。这种精神力量,已经深深熔铸在党领导人民继往开来的新的实践中,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支柱,并将代代相传、永放光芒。《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读本·共和国将军:张云逸》展现了共和国将军的风采。

作者简介

  梁逵,1978年生,湖南望城人,海军少校,曾就读于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海军指挥学院,现为军事科学院军事组织编制学博士研究生。历任南海舰队某大队舰艇部门长、作战参谋、副艇长,曾作为徒步第四方队成员参加建国五十周年国庆阅兵;对军事哲学、军事历史、军事战略方面都有较深入的研究,参加过多项全军重大课题,在全军军事学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文章十多篇。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赤子寻觅报国门 放牛娃的成长 心向往之的同盟会竟在自己身边 险成黄花岗烈士 一个炸弹队长的侠骨柔肠 揭阳县的“青天”第二章 东征北伐的战火硝烟 一个师也换不去的旅参谋长 “从今天起,你就是中国共产党光荣的一员了。” 在南昌起义前后第三章 红旗飘扬在左右江的土地上 “中央决定派你去广西。” 改造教导总队和警备第四大队 百色起义:红七军的成立和右江工农民主政府的诞生 隆安保卫战 “攻下榕江城,纪念五一节。” 百色山花二度开第四章 七千里的千难万险 军长把仅有的一套衣服给了苗胞 石头硬,还是水硬 黄挪潭苏区击溃胡凤璋 湘赣边区奇兵胜陶广 “好一支铁打的队伍。”第五章 去华南的日日夜夜 劳山事件,周副主席的“老警卫员” 赴华南的“中共全权代表” 南方游击区是今后南方革命运动的战略支点 新四军筹建工作第六章 挥戈江北反摩擦 大洋马赠廖磊 遵照党中央东进敌后的方针,组建江北指挥部 指挥若定,妙退颜仁毅 半塔集硝烟弥漫 革命的家庭第七章 华中敌后抗战的艰苦阶段 乔装除奸 天仪扬地区反扫荡 抗大八分校,六年校长,弟子四千 组织生产自给第八章 代理新四军军长主持全军工作 西进津浦路,收复豫皖苏边区根据地 南下苏浙,开辟苏浙皖边敌后新区 导演华中军民全面反攻日伪的好戏第九章 解放战争中的张云逸 攻克两淮,胜之用兵惟谨慎 展示地方武装的威力 领导浩浩荡荡的支前大军第十章 征鞍不解。青史留名 剿灭残匪,恢复生产,建设广西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主要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1892年8月10日,张云逸出生于海南岛东北文昌县上僚村。这个小村庄距文昌只有约5千米,是一个山清水秀、富饶美丽的地方。按照张氏家谱,云逸属于“运”字辈,幼时取名运镒,乳名益友。稍长大一点,他又用过张胜之的名字。参加革命后,他根据广东话“运镒”二字的谐音,改名张云逸。 张家是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祖祖辈辈给地主打长工。张云逸的父亲张璟琚是一个诚实正直的农民,会干各种农活。在农忙季节,他除了种好自己的庄稼以外,常常主动无偿地帮助村里的农民兄弟犁田、插秧及干别的农活。由于他熟练的劳动技术和待人厚道、乐于助人的好品德,使他赢得了上僚村农民的尊敬和爱戴。张云逸的母亲邢氏勤劳俭朴,心地善良。她除了同男人一样参加各种农田劳动之外,在家里还要承担做饭、织布、缝补衣服等家务劳动,张璟琚和邢氏勤劳、朴实和关心他人的美德对幼年的张云逸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张璟琚和邢氏共有6个孩子。全家只有一亩多水田和一点坡地。为了维持一家8口人的生活,他们除了耕种自己的田地外,还租种别人的一些田地。由于人口多,土地少,劳动力不足和地主阶级的残酷压迫剥削,全家生活十分艰难,常常只能以红薯、芋头和可以照见人影的稀饭充饥。 张璟琚和邢氏饱尝了旧社会的辛酸,为了让自己的儿子摆脱做牛做马的命运,他们日夜操劳,省吃俭用,想方设法要供儿子读一点书。张云逸7岁时进了本村长发小学学习。 张云逸是家中的长子,苦难的家史,贫困的生活,父母亲的终年劳累,使他很早就懂得为大人分忧,他很小就开始跟随大人参加家务劳动和生产。进小学后,他一面读书,一面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劳动。在学校里,他学习刻苦,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赏。家里穷,买不起笔墨纸砚,他就捡来树枝作笔,在地面上练习写字;遇上不懂的问题,他总是要寻根问底,把它弄得清清楚楚。功夫不负有心人,辛勤的汗水换来优秀的学习成绩,每个学期考试后学校放榜,他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回到家里,放下书包,他就忙个不停,不是挑水煮饭、喂猪,就是去放牛、挑谷子等。 一天中午,天气晴朗,阳光和煦,和往常一样,云逸又放牛去了。他把牛放在村边吃草,自己则坐在树下看书。由于全神贯注,很快他就把一切都忘记了,而牛一边吃一边走。过了一段时间,他突然想起该上学了,这时才发现牛已经走得很远了,他急忙去把牛找回来,又马上向学校跑去。由于路途远,当他气喘吁吁地赶到学校时,老师已开始上课了,老师问他为什么迟到,他如实地把原因说了。老师对这位勤劳好学的好学生深表同情,没有对他讲任何责备的话。 高小毕业后,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张云逸无法继续读书,在家里帮忙。云逸的四叔张璟起是一个侨乡邮递员,每年往返于文昌县和越南之间,为华侨带信带物。他认识本乡横山村的赵某,赵的儿子赵士槐是驻广州清军的一名军官。一次,赵士槐回海南岛探亲,张璟起为了给侄儿找一个谋生的职业,请求赵士槐把云逸带到广州去。赵士槐见张云逸聪明能干,答应了张璟起的要求,张璨琚为儿子向张氏宗族借了路费。张云逸到了广州后即在赵家当勤杂工。 少年张云逸人穷志不穷。在赵家,他虽然每天从早忙到晚,挑水、煮饭、擦窗户、拖地板,样样活都干,但一有空就抓紧时间看书学习。赵士槐是一个有正义感的青年军官,在日本士官学校留过学,受过一些西方资产阶级新思潮的影响。他目睹日本明治维新之后,由于重视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生产发展很快,国家一天天强大起来,他痛切地感到清王朝统治下的中国社会的落后和黑暗。赵士槐对张云逸为人诚实、劳动勤快、勤奋学习的表现十分满意。他不但没有阻止张云逸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文化知识,而且还给予鼓励。 1908年,广州陆军小学招生,赵士槐动员和支持张云逸去报考。广东陆军小校位于广州市东南面的黄埔,是清政府为维持其摇摇欲坠的反动统治,在广东设立的一所培养初级军官的学校。该校面向全省招生,学制二至三年,招收对象为广东各高等小学学生及青年军人。由于是公费学校,报考的人很多,—个县就有数千人参加,而录取的人数有限,可谓千里挑一。 张云逸利用工作之余,作了短时间的准备,即参加应考,并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陆军小学完全按照清政府军队中的规章制度,来安排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学生们每天除了要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外,还要上六节课,学习国文、数学、步兵操典、军队内务、陆军礼节等课程。尽管这里的生活紧张而艰苦,但比起张云逸在家里喝米汤吃杂粮的生活,那就好得多了。P3-5


编辑推荐

梁逵编著的《张云逸》内容介绍:众所周知,共和国十大将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培育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中华英杰,是在中国革命战争这座大熔炉里锻造出来的一代军中名将,是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这一英雄集体中涌现出来的先进楷模。他们政治信仰坚定,执著追求真理,为民族大义和人民利益,为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们顺应时代潮流,肩负历史使命,出生入死,身经百战,在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中百炼成钢,走向辉煌;他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统帅雄师劲旅,在中国革命战争的历史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活剧。他们是时代巨子,他们是历史的馈赠,他们是人民军队的铁血军魂,他们是人民共和国的一代元戎。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张云逸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