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触电的帝国

马伯庸,阎乃川 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4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作者:

马伯庸,阎乃川  

页数:

214  

Tag标签:

无  

前言

  电报是改变人类文明世界的伟大发明之一。在电话普及之前,它肩负着世界交流的重大使命,是人类第一次可以快捷、方便而且高效地远距离传递信息。  比起在欧美的发展,电报进入中国的时间略晚,它始于晚清,盛于民国。从清末开始,电报的身影一直贯穿整个民国时代,扮演着重要角色,深刻地影响到了那一段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乃至文化。古老的中华文明从一开始的抗拒、抵制到将信将疑地接受,再到走“有中华民国特色的电报路”,中间波折不断,花样百出,有守旧,有创新,也有东西方文化在电报中的融合。许多重大的清末与民国历史事件,都靠了电报才得以发生;而同时代的许多历史名人,更是与电报这一新鲜事物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清末民初的中国社会恰好处于十字路口,后有封建王朝的包袱,外有西方列强的物质与思想冲击。电报的出现,为当时的人们提供了一件前所未有的武器,一件可以改变传统的武器。封建王朝掌握了这件武器,可以更迅速地维护统治;革命党掌握了这件武器,可以更高效地起义串联;北洋军阀掌握了这件武器,可以让他们的军队更为强大;讨袁护法等军掌握了这件武器,可以更广泛地赢取民心,占据舆论高地。  电报特有的强大功能,使得这个老大帝国的诸多方面露出了崭新面貌。它改变了政客们的斗争手段,改变了军事家的战略战术,改变了文人墨客的思想,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市井小民的生活形态。可以这么说,电报在中国的发展史,实际上是一部如何以技术推动社会变革的历史。  清末有一位大诗人叫黄遵宪,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人。此人虽然出身书香门第,国学素养深厚,且在清廷身居要职,却没有晚清大部分官僚的迂腐之气,思想十分开明。他跟随何如璋去日本做过参赞,去美国、英国、新加坡当过外交官,还亲自编撰《日本国志》办《时务报》,经历丰富,见识广博,思维活跃,这在清末官员中是不多见的。  黄遵宪一生追求诗界革命,早在他二十岁的时候,就写出了“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这样的全新主张,反对清诗几百年来的拟古倾向,主张“旧风格含新意境”,用旧瓶装新酒,描摹现实。有他一力推动,晚清诗坛为之_二澄,时人称他的诗为“诗史”。  黄遵宪的诗作也与寻常腐儒不同,专好以古诗咏新物,充满新奇体验。他二十七岁去北京参加会试时,就曾经咏过一首《由轮舟抵天津》,在诗中首次提到了“轮舟”这种西洋的新奇发明,可算得上是发前入所未发。后来他去美洲、欧洲等地游历,所见所闻无不奇异新颖他的诗中于是便充满了对西洋这些“奇技淫巧”的赞叹与钦慕。 此如他写火车:“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去美国观摩选举演讲后写道:“盘盘黄须虬,闪闪碧眼鹘。开口如悬河,滚滚浪不竭。”无不新奇清雅,贴切自然,至今读之仍值得玩昧。更好玩的是咏轮船,他前面大写女子盼夫早归之思,虽有轮船火车犹嫌太慢,然后笔锋一转:“去矣一何速,归定留滞不?所愿君归肘,快乘热气球。”连热气球都入诗了,可谓是紧贴流行时尚——黄遵宪诗中的热气球指的是飞艇,要知道,那会儿人类第一艘飞艇法兰西号才面世不过三年工夫罢了。  所以,钱钟书在《围城》里借董斜川之口评论说,东洋留学生捧苏曼殊,西洋留学生捧黄公度”,也是有道理的。相比起当时国内抱残守旧的那班老学究,这种灵活脑筋不受西洋留学生欢迎才怪呢。  黄遵宪曾经写过一首咏物诗,写得很好,直接可以拿来作谜面,有兴趣的人可以猜一下,全诗如下:  朝寄平安语,暮寄相思字。驰书迅已极,云是君所寄。既非君手书,又无君默记。虽署花字名,知谁箝缗尾。寻常并坐语,未遽悉心事。况经三四译,岜能达人意!只有斑斑墨,颇似临行泪。门前两行树,离离到天际。中央亦有丝,有丝两头系。如何君寄书,断续不时至?每日百须臾,书到时有几?一息不见闻,使我容颜悴。安得如电光,一闪至君旁!  诗里写的是相思之苦、别离之情,载体却不再是手帕、铜镜、信笺之类的传统寄托,而是一种能够“一闪至君旁”的好玩意儿。  其实答案也很简单,就是电报。  更早的时候,晚清另外一位大诗人戴启文也写过一首咏电报诗。他和黄遵宪立意不同,里面充满了国人第一次目睹电报功能时的惊奇:“五岳穷云海澄练,纬地经天长一、线,重洋万里纸鸢风,暗地机关人不见。”无论是黄遵宪,还是戴启文,他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电报“一闪至君旁”、重洋万里纸鸢风”的神奇特性,充满了赞叹和惊艳。诗人的想象力通过电报这种奇妙的工具而飞扬恣肆,别有一番境界。  他们的观感,基本上可以代表那个时代中国人对电报的全部想象。正是这一点惊异,逐渐牵引着电报这种西洋的“奇技淫巧”融入时代的脉络,融人国人的生活,与历史进程密切相连,成为中国近代历史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  如今的人们对于电报恐怕已经非常陌生了,除了春节晚会上主持人还能念念来自世界各地的电报以外,日常生活里这东西几乎已经绝迹。2006年1月27日,美国西联国际汇款公司正式宣布停止电报业务,这标志着电报在美国彻底进入历史。让人感慨的是,因为几乎没人使用电报了,这条公告一直到一周后才被人注意到。  电报在中国也是惨淡经营。曾几何时,电报是华夏大地辐射最广最远的通信手段,而随着时代的进步,目前全国只保留了八个电报中心。现在的北京电报大楼已经名不副实,根本看不到电报业务的窗口了。  斯事已逝,现在回想当年电报的辉煌以及辉煌背后的种种故事,叫人不胜感慨,总觉得不回顾一二,未免可惜。本书并非学术研究,亦非史证考据,无非是以电报为纲目闲说几段故事、几则轶闻,凭吊几位古人,聊作纪念,读者识之。  现在的世界,是一个扁平的世界;现在的地球,是一个村子。  三次赢得普利策奖的《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他的名著《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中写道,从1800年一直到2000年,各种硬件的发明和革新成为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从电报、蒸汽船、铁路到移动电话和计算机的普及,世界变小了。   加拿大传播学家M麦克卢汉则是这样阐述地球村的意义的:“地球村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时空观念,使人们与外界乃至整个世界的联系更为紧密,人类变得相互问更加了解了。”  如果说在全球化的浪潮到来前,世界还是分散和孤立的一个个板块的话,那么现在,国家与国家——乃至我们每一个人,正在被各种发明和科技,联系得越来越紧密,距离越来越近。

内容概要

  2006年1月27日,美国西联国际汇款公司正式宣布停止电报业务,这标志着电报在美国彻底进入历史。让人感慨的是,因为几乎没人使用电报了,这条公告一直到一周后才被人注意到。电报在中国也是惨淡经营,到2008年,全国只保留了八个电报中心,电报也已基本淡出了我们的生活。斯事已逝,现在回想当年电报的辉煌以及辉煌背后的种种故事,叫人不胜感慨。作者援引史料娓娓道来,于八卦闲谈中,讲出一段不一样的中国近代史。

作者简介

  马伯庸:知名作家。作品范围涵盖科幻、历史、灵异、推理、动漫等多个领域。著有多种小说、散文、杂文等。已出版小说《她死在QQ上》、《风起陇西》、《殷商舰队玛雅征服史》。曾荣获2005年度科幻世界银河奖,2010年人民文学奖优秀散文奖。
阎岸:字乃川,善感多思的典型双鱼男。师从雨果、大仲马、斯?茨威格、王小波、俺娘,可惜除了最后一个以外,我都没见过。喜欢历史,也爱文学,对自己的最高期望是能够写出如同小说一般的精彩的历史,或者像历史一样厚重的小说。虽然天资有限,生性疏懒,但仍为这个目标努力着。

书籍目录


西方早期电报发展
制夷“鬼奴”——丁日昌
电报教父盛宣怀
“暗度陈仓”与“定军山”——大北公司海旱事件
电报与晚清政治
邮传部风云
惜墨如金——中文电报的奥秘
中文电报与密码
电报史上的奇观——民国通电趣谈
母亲的话

章节摘录

  所谓的“扁平的世界”和“世界村”当然都是综合意义上的论述,它包括了太多太多的含义和内容,例如交通的发达、经济结构的改变,等等。但是从历史的发展和根源来追溯的话,首先开始从基础上改变我们生活的,是通信手段的进步。  中山大学人文学院的林定夷教授曾经在一次讲演中极力强调了通信技术的重要性:“在现代,可以说,谁在现代通讯技术上领先,谁就能占有发展的先机。现代国家问实力的竞争,首先是科技实力的竞争。而科技实力的竞争,又突出地表现在通信技术的竞争上。”  所谓通信技术,是通过事前建立好的网络,利用约定好的手段和方法,来达到传递信息的目的。上下五千年,人们用来进行信息交流的载体从甲骨、泥版、竹简,到绢帛、纸张再到光盘、u盘,手段也从捎口信、写家书一路进化到了打手机、上互联网。写下“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的古人若能看到这么天翻地覆的变化,在欣喜若狂之余,怕也是要舌挢不下吧。  在电报发明之前,人类比较有效的通信手段不外乎驿传制度、信鸽传递、烽火这么几种。古代驿马传信的最高速度为一昼夜三百里,按今天换算方式,三百里约等于一百五十公里,再除以二十四小时,可知速度约为每小时六点二五公里;一般优良信鸽在正常情况下,时速能达六十至八十公里,一天能飞八至十小时,也就是每天最多飞行八百公里。烽火传递倒是快得多,据说最快时一昼夜可达七千余里。可无奈它能传递的信息量实在太少,明朝时中国边防军发明了悬灯、举旗与放炮相结合的报警方法,已经算是相当先进了。可是看看它的口诀:“一灯一炮贼从东,双灯双炮看南风,三灯三炮防西面,四灯四炮北方攻。”又有规定:“令边举放烽炮,若见敌一二至百余人,举放一烽一炮,五百人以上二烽二炮,千人以上三烽三炮,五千人以上四烽四炮,万人以上五烽五炮。”原来,这么点灯放炮的,也不过能告诉你敌人从哪边打来、敌人约莫有几百或几千而已。  而电报呢,套句应景的话就是“眼睛一闭,一睁(一秒钟),就转地球七圈半了”,这中间的效率差了多少倍,数学不太好的恐怕还真算不清……  可以说,直到以电报为起始的通信技术革命,才真正使人与人、国与国、大洲与大洲之间的交流无远弗届,整个世界成为一体。现在的互联网、手机等以电力驱动为手段的通信方式,莫不滋生于电报,滋生于电报发明者奠尔斯的奇思妙想之中。  按照词典上的说法:电报(telegmph)是通信业务的一种,是最早使用电进行通信的方法。它是利用电流(有线)或电磁波(无线)作载体,通过编码和相应的电处理技术实现人类远距离传输与交换信息的通信方式。  说起电报的发明和实施,排在首位、当仁不让的肯定是电报机的发明者美国人塞缪尔-莫尔斯,这个人的名字,相信大家都在历史课本上看到过。但是恐怕不是每个人都清楚,莫尔斯并不是第一个发明电报机的人,而是第一部实用电报机的发明者。  比莫尔斯发明出他的电报机早八十四年的1753年,就有人试图用电力来远距离传递信息,这时候离伏打发明电池还有四十多年呢。这位名叫摩利孙的老兄的设想很简单,很直观,也很有趣。我们都知道,静电感应是可以吸引灰尘、纸片这样的轻薄物体的。摩利孙就利用了静电的这一特性,从发报点到收报点扯了一束二十六根的金属导线,每根导线的末端都挂着一个金属小球,每个球下面又挂着分别写有字母A~Z的小纸片。发报端的人用静电机依次连接导线,导线另一头相应的纸片会被吸起来,收报端的人就可以按照字母纸片被吸起的顺序组成文字。这种方法稍微一推断,就明白投入实际应用的难度有多大,试想静电能有多大功率,又可能传递多远呢?就算功率问题解决了,发、收信繁琐,容易出错等问题也是这种静电电报的致命伤。所以虽然后来还有许多发明家沿着摩利孙的思路继续研究,但是始终没有一个人能造出一台实用的静电电报机。  1793年,法国查佩兄弟俩在巴黎和里尔之间架设了一条二百三十公里长的托架式信息线路。这两兄弟也是第一个使用“电报”这个词的人,但这时候的“电报”,还和我们今天所说的电报相去甚远,只能传递一些极为简单的信号。  1832年,俄国外交官巴伦·希林根据“通电导线附近的磁针会发生偏转”这一物理现象,设计出了磁针式的电报机,可以利用通电电流的强弱使磁针偏转不同的角度,再根据磁针的角度来表示不同的字母。在沙皇的授意下俄国于1837年铺设了一条从冬宫到内阁之间的电报线路,以便沙皇陛下在外出游玩时也能处理公务,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条地下电报电缆线路。很遗憾的是希林却在这条电报线路铺设前不久去世了,没有看到它的实现。不过,希林在去世前在英国的一次旅行,却意外地促成第一条实用电报线路的出现,这不能不叫人感慨命运的巧妙安排了。  当时希林是作为外交官到英国公干。英国科学界对他发明的磁针式电报机十分有兴趣,便邀请他作一次演讲。他的演说自然博得满堂喝彩,但英国人固有的傲慢使他们一向看不起落后的俄罗斯,他们只把磁针电报机当成一种新奇的小玩意儿,怀着傲慢的善意鼓着掌,却丝毫没有放在心上。在座的观众里,只有一位表情严肃的学者看出了其中蕴藏的巨大机会,兴奋地捏紧了自己的礼帽,他的名字叫查尔斯·惠斯通。  ……


编辑推荐

  电报是改变人类文明世界的伟大发明之一。在电话普及之前,它肩负着世界交流的重大使命,是人类第一次可以快捷、方便而且高效地远距离传递信息。  《触电的帝国:电报与中国近代史》并非学术研究,亦非史证考据,无非是以电报为纲目闲说几段故事、几则轶闻,凭吊几位古人,聊作纪念,读者识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触电的帝国 PDF格式下载



触电的帝国——电报与中国近代史,从电报的角度写近代史,既传奇又八卦)触电的帝国——电报与中国近代史(“鬼才”马伯庸之力作,从电报的角度触电的帝国——电报与中国近代史(“鬼才”马伯庸之力作,从电报的角度写近代史,既传奇又八卦)


这是一部电报的历史,这是一部中国的近代史,作者将科技、故事、历史巧妙的结合起来,是一部传奇的史诗!感谢两个修史的作者


亲王的视角很独特,从电报开始着手,然后写中国近现代史。实在让人印象深刻大开眼界,了解到好多以前不了解的内幕,哈哈,用今天通俗的讲法,可以称为八卦了


一开始以为是亲王的小说,好吧,其实是关于媒介的。而且用精彩的实例说明了媒介的力量,非常生动。联想到麦克卢汉的《理解媒介》太学术。亲王充满故事性的叙述很精彩,而且将人物刻画的很到位,也将我对于以前历史书上的人物的形象有很大的改观,比如我的老乡李鸿章= =。从电报这个侧面深刻的表现了中国近代的洋务运动和政治的更迭以及历史的变迁。


多少曲折,一纸电报近代史;几钱银子,多方筹谋新中国。


电报进入中国的时间略晚,它始于晚清,盛于民国。从清末开始,电报的身影一直贯穿整个民国时代,扮演着重要角色,深刻地影响到了那一段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乃至文化。古老的中华文明从一开始的抗拒、抵制到将信将疑地接受,再到走“有中华民国特色的电报路”,中间波折不断,花样百出,有守旧,有创新,也有东西方文化在电报中的融合。许多重大的清末与民国历史事件,都靠了电报才得以发生;而同时代的许多历史名人,更是与电报这一新鲜事物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我们知道红顶商人胡雪岩,那我们知道盛怀宣吗?晚清的电报全球史,考据详尽,来龙去脉说得很清楚,条理分明,与电报相关的故事十分精彩,让人看得扼腕又动心。推荐大家去读,是本好书。祥瑞御免!


书中的洋洋洒洒几千字的骈文电报,硬是没有看完,居然还是全国通电,真是有钱


从没用过电报有些遗憾啊


电报发展史


对马伯庸这种历史叙事很有兴趣,不同于传统的考证、立传的历史表达,也不同于西方的综合叙事,而是截取一个点展开叙述,生动有趣,又颇能展开,开始想学,不过想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模式,这种方法以文学叙事为主要线索,深入古人内心世界,在历史小说基础上展开而来,用小说文笔记载信史,想来也是难以学会的。


民国历史,这几年是知识分子yy的重点,经常借古讽今。马伯庸写民国历史,就是言之有物,深入浅出,史料充实,很长见识,还很好看!


亲王的书就差一本《殷商舰队玛雅征服史》了


读了半本,很有意思。易读。也长知识。喜欢马伯庸。


马伯庸的书都不错


用调侃的比法写了段历史


作品内容比较独特,了解了一段不一样的历史。


每一个细节,都能还原历史的脉络。


亲王出品,必属精品,祥瑞御免最爱看亲王写史,带着幽默又严谨


很有意思的历史,正在慢慢看,值得一看


好看的书,有助于了解过去的一些历史


因为外公以前是通讯兵,所以想了解下这方面的历史,还不错


兴趣使然 只是没有想到喜欢的作家跨度这么广,跟不上啊 。。。。 可惜自己美兴趣,只是略读了。。。


快递很给力,唯一不好就是为什么没有把运费写到发票上?


有意思 值得一读 赞 角度新颖


还没看,应该不差,喜欢作者


同事也很喜欢看,还没翻过就被借走了


必然喜欢啊!


喜欢亲王!!!!这本书不错!


给老婆买的,她很喜欢。当当网的包装也非常用心!


算是趣味读史


亲王的书我都爱看,看完长知识了不少.


亲王的书一向不错,书的内容不错,就是比我想想中的薄点


一般般吧这本书,还好不是很好看


还没看,冲着老马的书,就该给五星


这本是买来收藏的


书的内容挺好,就是配送很慢,明明一天能到承诺也是一天到,非拖两天


刚看了开头,很有趣的书


亲王的书质量果然有保证!


长姿势啊长姿势


他的说拿起就不想放下。


好看。马亲王出品,文字很幽默,信息量也不少,对于民国史的另类解读。


老马的书真心不错,我每次看他的书都感觉自己是主角


亲王最近很高产啊,风格一如既往贫嘴


我在博客上看连载看的腰斩了,不买来看完怎么行呢?


独到的内容,不错的价格,长知识


马亲王的文笔果然很棒呢,没有让我失望,值得一读。。。


买书收藏用。


还没读,出乎意料的是,挺小本的。


祥瑞御免,亲王的书一直很有趣


非常有趣的书值得收藏


赶紧买来收藏。。。


亲王的名字就是质量的保证


闲来翻翻蛮有趣


很不错的书.值得一看..祥瑞御免


亲王出品,好书


试读过,不错


新书到家还没有读,不过之前在博客上看连载的时候还是很High的


亲王的书全部推荐嘛~


翻了下目录


很有意思的书 长知识


说实的,是传播学该留存的经典。


亲王的文章,敢说不好么?


有意思的书,值!


仔细品品。


亲王的书,在微博上看到的,然后买来。。。不错,蛮另类的视角。


语言比较轻松,很好读,很快就看完了。


亲王今年出了好多书,希望能出更多地好书


好赞!理科生想说如果早看到说不准就去学文惹……


非常不错 当当买书非常方便


亲王的书每一本都值得细品


刚拿到书 看了一点 还不错


很前面 语言风趣幽默


很不错的一本书,娓娓道来讲述电报与中国历史的一次次碰撞。


虽然也只是历史故事的合集,但是毕竟与电报发展的正史关系密切,看来仍非亲王所长。考证详实,笔墨也不错。但是少了情节之后,亲王的联想能力就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不过仍不失为一本好书。


另一种近代史,八卦,好看


马伯庸的作品应该不错


非常值得一看!马伯庸的作品都很不错啊~!


还没有看,今天刚收到书。也是看简介跟别人的评价买的听说马伯庸的书不错,也是别人介绝绍的。


作者读历史的角度非常特别


后清诸民可以一买,当作历史科普来读也不错,还有祥瑞御免祥瑞御免祥瑞御免。


又是和人合著,还是单人的写得好。


历史与幽默


朋友对历史很感兴趣,送他了,不知道他看了没有。


马亲王的严肃作品,写的不错


内容可以,可惜包装没有塑封,但还是很新的


这书可以,视点独特,偏门的角度啊


书 很好很喜欢 以后出来新的 再接着买


其实世间上所有食物都有一定的益处,但是无论任何食物食得太多,或食得过量,都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影响。 其实世间上所有食物都有一定的益处,但是无论任何食物食得太多,或食得过量,都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影响。


如此冷偏门,拿来看看


亲王的书一般质量还是很有保障的,恩,祥瑞御免!


十分给力!


还没看,不过亲王的书肯定错不了


看完就这个感觉……


内容还没看,不过拿到书才觉得这本书的定价真是贵了,是我这次买的书里最小最薄也最贵的一本。


马亲王的书一定要支持,有口碑


本书谈电报在中国近代史中的作用。这样的题材比较适合于学术性作品,但可惜的是本书写成了历史通俗作品。学术作品不一定非要不通俗,但与通俗历史作品是绝然不同的。很好的食材,做成了小吃,有些浪费。


比较接近一般的历史读物,和马伯庸的风格相差比较远


有一些枯燥,可能是讲历史的吧。


可能与作者平时作品不同类,所以风格上不太一样。祥瑞御免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