鸢尾几度花
2012-6
浙江大学出版社
祝含瑶
275
188000
序二:在途中 稽山巍巍·鉴水清清。历史文化名城绍兴.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钟灵毓秀,哲学家王阳明,文学家徐渭,诗人陆游,皆出于此。近现代更不用说,有教育家蔡元培,“民族脊梁、中国新文学奠基人”鲁迅·主张以“人的文学”作为新文学基本主题的周作人,开创女性文学新阶段的“鉴湖女侠”秋瑾,还有朱自清、许钦文、刘大白、魏金枝、夏丐尊、柯灵……绍兴孕育出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所有这些均构成越文化的精神线索,形成其文化血脉。而另一方面.绍兴人居粉墙黛瓦,至黑至白,给人“是非泾渭,爱憎分明”的感觉。绍兴山岩壁立千仞,千峰竟秀,湖水悠悠,碧波漾漾,山至刚,水至柔。绍兴戏剧中的绍剧与越剧,绍剧高亢激越,充满着阳刚之气,越剧委婉柔和,盈溢着阴柔之美,可谓刚柔兼修。山水环境濡染着绍兴人的性格脾气、情感价值,一定程度上来说,环境、气候等自然条件与“风俗人文、精神气候”等社会条件影响着文学艺术的走向发展。 而今天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学校教学相对宽容,使学生能个性化地生动自由地发展,让学生有尊严地学,“以生为本”已成为一种理念。校园文学教学的相对活跃.无疑为学生写作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校园文学写手也便应运而生。 我县学子祝含瑶同学在文学这块园地上脱颖而出,也与“江南名校”绍兴鲁迅中学的特色办学分不开。鲁中一贯践行“抱诚守真”的校训,坚持“尊重个性,张扬精神。整体优化,重点培养”的“立人”理念,传承鲁迅精神,构建精神家园,努力为国家培养多元人才。 本书的出版自有其意义在,它见证着新课改的成果,作为学生个人出版的纯文学专著,为绍兴县学生多样化发展开了一个好头! 本书以“从当下开始”为起点,光影逆转,时间回溯,呈现出作者的真情实感,这样的阅读往往会给你一种体悟与启迪,是一种对话的愉悦。你将目击到那些优美动人的文字,那些可爱的小精灵在你的眼前舞动,如“将酸酸楚楚的怨消弭于喃喃梵唱中,将重重思念镇压于油光的藏经箱中,将心底对儿女最殷切的祝福铺散于迷离的檀香雾问”(《伽蓝》),“人有六根‘眼耳口鼻舌身意’,相对应为‘色声香味触法’,我们可以抵挡得了金钱权利的诱惑,唯独美食让人欲罢不能,难逃一劫”(《有味》),“一杯浊酒,相离醉了谁?一眼回眸,尘缘痴了谁?一句珍重,天涯送了谁?一痕秋水,回首少了谁?”(《长亭送别》)……或朴素或典雅,或灵动或沉稳,那简直是一种美的享受,字里行间更是自然有一股浩然之气在! 本书是作者阶段性的总结与反思,承载着对文学的追求.是作者生命成长的一个新的台阶!它是雨后的春笋,它是破土的幼芽,它是初融的冬雪,它是山间的小溪! 当然作为学生著书,其中也一定存在有待商榷之处,恳望得到方家之教。 夜沉静下去了,我的心也沉静下去了,不禁想道:以后的路正长着呢,而此刻,正在途中……鸢尾几度花?我们期待着数度花! 是为序! 蒋国洪 2012.3.28 于古城绍兴
本书是作者的作文集,书中内容从作者的高中黄金时代开始,一年一年追溯下去,到轻狂时代,到竹马时代。有柔情有硬气,有怜悯有叛逆,有含蓄有锋利。这是一个独一无二的过程,看文字由青涩稚嫩的学生腔蜕变成成熟历练,又看着复杂纠缠的文字回归到最初的天真与纯粹。
在这里,疯狂与无邪并存。厚厚一叠,没有形式只有真实。
在这里,有无数等待证实的梦想。厚厚一叠,没有形式,只有真实。
在这里,可以听到笔锋划破纸张的声音,是情感的颠簸。厚厚一叠,没有形式只有真实。
祝含瑶,1994年6月生,现于绍兴县鲁迅中学高二在读,从小便有读书写作的习惯,文章多于《新民晚报》《绍兴晚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曾获第三届鲁迅青少年文学奖全国唯一特等奖殊荣。该书文章题材涉及诗歌、散文、小说等,共收录了作者从小学时期至高中所写的80余篇文章。
推荐序一 陈建新
推荐序二 蒋国洪
推荐序三 许吉安
黄金时代
循环虚像
在与非在
桂花
人间
伽蓝
对窗
最后一场劫杀
我,巴士,河流,时间
有味
像象那样思考
底层
被上帝宠坏的孩子
长亭送别
凡三境
庄子意象·鱼·相忘
我将
啊呀,我是疯子
我看阿Q
金灰相间的麦浪
被物欲囚禁的人性
巴士,站点,风景
去屋顶上读书
鞋里的石子
春曙
黍离赋
清狂时代
烟火臆想
阳光,在篱笆外奔跑
前方
那些年飘着的
他们
少不识愁
无题
秋水霓裳
品夜·囚夜
端午怀想
暖日
小城逢春
你的泪水我记得
拾荒者的春天
人在初三
这不是风景
一个平常的星期天
生活在风雨之中
寻找站点
重温
游“园”惊梦
边缘
秋夜·漫步·起舞
念
被岁月珍藏的童年
生命热血流淌不息
笔下的友情纸上的艺术
有时,我也想长不大
老爷子的吝啬
带月荷锄归
我可以选择记忆吗?
我眼中的陶渊明
朋友
幼时那些事儿
幸福的颜色
在学海中游泳
我想要的眼睛
游三清山
知足就是幸福
最后
沙漠·城市·仙人掌
蜗牛的抉择
偶然的发现
校服的“诱惑”
樱桃树
我的一天代工
暑假日记: 你好,夏天
田埂上的记忆
三次电话铃
幸福的付出
竹马时代
阳光的味道
绝招
飞天梦
《猫和老鼠》番外
四双鞋
八月中秋
三颗小豌豆
虫子们的礼物
后记: 只记花开
循环虚像 杲杲日光,灼灼年华。 早起时发现自己瞎了。 用妈妈的话说,近视便等同于残疾,睫状肌可怜巴巴地拉扯着晶体,即使是激光手术也无法改变视觉的病变。 我向着眼前模糊的黑窗走去,房里的一切摆设再熟稔不过,却仍旧是被绊了一跤,冬日里留下的老伤永远都好不了,硌在阴冷的地板上隐隐生疼。每年如此,膝盖上的冻疮还没来得及愈合便一次又一次复发。 “嘶——”地拉开窗帘,声音有几分凄厉,给黑暗划上一道致命的伤口,强烈而锋利的光芒刮过视网膜,殷红一片,继而转为温和,是暖心的橘红。缓缓睁开眼,看起来是还没瞎透,至少我可以凭着暧昧不清的光线,勉强看清高楼狭缝上一小片天。我猜得到天很晴,晴得连一朵云都没有,兴许会有一架洁白的纸飞机在湛蓝的天幕下滑翔而过。 耳边的鸟叫啁啾几下就立即消逝去,我知道耳疾又犯了,这些年向来如此,时好时坏,无法预料。 这天,我没同往日一样从抽屉里摸索出那副厚如啤酒瓶底的眼镜,只是倏地不愿重复前几日单调乏味的生活,于是从这个被我看得已面目全非的房间走了出去,踱步到另一个模糊的浴室。 凭着养好的惯性,利索地拿起右边第二只杯子,挤出刚好一小格牙膏,用熟悉的力道刷牙,听着水龙头里流出一成不变的节奏,循环往复,不缓不急。我明白,这一切即使我闭着眼也可以做得一样流畅。浴室里的雾气开始氤氲,洗完后镜子上蒙了一层薄而脆弱的水雾,我轻轻拨开它,试图从里面窥见自己的脸,但擦了一遍又一遍,是永远拨不开的一层,望见的永远是模糊的重影。眼前像是隔着一块淋不湿的毛玻璃,抑或一场终年不化的大雾。 洗漱完以后人精神了许多,踱步回到房里,取出厚重同酒瓶底的眼镜,这时耳边的啁啾又开始了,耳目清明,空气被阳光洗干净了许多,一种极不真实的感觉。 趴到阳台边缘,我窥到一盆泥土,霜里带着绿意。三月果然是最残忍的,它杀害了冬,荒芜的原野开始长紫丁香,给万物以生机,却偏偏要拢上一层刺骨的霜冻,压抑根的欲望。 也许四季皆如此。 抬头望天,它并无我之前想象中那么澄澈,总有那么几条灰色带过。哗啦啦,一群麻雀忽地扑拉着翅膀黑压压从头顶盖过,楼下马路上也晃过一大片深灰的影子。我往里退了退身子,习惯性挪开椅子坐了下去,扭转台灯,摊开荒废了一个假期的函数题,抛物线在脑海里盘旋、变形,开始了它的一生。这是一个开口向下的,与x轴有两个交点,有极大值、无极小值的完美图线,形成一个极致的半循环,激烈地扬起继而猛地跌宕至下。这个抛物线想了一生,来了又回去,却没有结合点,只能无限延长,各自扩散开去。 如人生。 如人生。最为悲哀,明明从同一个起点出发,彼此却越走越远,缓慢而折磨的相离过程。如人生。前半生不断积累,留后半生来不断失去。何不多留一点时间给失去,这才是抛物线的美学,瓜熟蒂落,得以完整。人正是因为执著于得到,不断争取,才显得面目可憎。多留一点时间给失去吧! 心有不甘。函数题的答案已经在脑海幽幽显见,却缺少了将它提笔盖论的勇气。 烦躁地摘下眼镜。于是,模糊的灯光,模糊的笔杆,模糊的抛物线。试想着,就这样朦胧一天也罢,体验这久违的踏实感。 打开广播,“兹兹”的声波是不插电的记忆,让人想到老家那台隔几分钟就会出现满屏雪花的电视机。打开电视仿佛是为了看雪花,倒计时,三,二,一,瞬间荧屏又乱了,黑的白的,明昧不清,无数光点沸腾着。 心也跟着乱了。 这种预知循环的感觉会让人上瘾。如阿司匹林掩盖下的痛苦,被药物麻醉的痛觉忽然失去惯性,在半夜复苏。倒不如每一刻都等待着它来侵蚀,至少踏实,至少知道它的频率,它的轻重缓急。 听觉又回来了一半。广播里男人的嗓音充满磁性,夹杂着尼古丁的味道,用一种鬼魅的色彩蛊惑着人心。人活到一定年龄的时候会发现,认识的人中,死去的比活着的更多,等你离开,又会有一个人发现他生命中消失的人过半了。 ……
《鸢尾几度花》鸢尾花,蓝紫色,形似翩翩起舞的蝴蝶。它象征着“光明”和“自由”,代表了“力量”与“雄辩”,是文学所追求的境界;鸢尾,也可解读为“想念你”,也代表着文学之悲悯情怀。五月,鸢尾花开之时,一只只蓝色蝴蝶飞舞于绿叶之间,仿佛要将春的消息传到远方去。本书记录了其中学时期的随感与随思,诗、散文、小说、戏剧各种文学体式均有呈现,我们从中可以看到那种可贵的构想能力与创新精神。
期待很久的书,今天看了一点,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