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祖国的陌生人(增补修订版)

许知远 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0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作者:

许知远  

页数:

221  

字数:

163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是书籍引发书籍。我记得第一次阅读《骑着铁公鸡——坐火车穿越中国》时的快乐,保罗·克鲁在中国的火车上度过了一年之久,从广州到哈尔滨,从上海到新疆……他观察、呼吸、品尝、发呆、焦躁,偶尔尝试交谈。他写作的那个中国,我是如此熟悉,以至于闭上眼睛,就能闻到夜晚马路旁排档上烤肉的香气,看到那些无所适从、有时又安然自得的眼神,那些既不传统又不现代的愚蠢的建筑和那特别的人际关系——一旦提到了共同的朋友,陌生人之间的冰冷突然转向极度的热忱。但我从未尝试过去写这活生生的现实。收录在这本书里的篇章,大多完成于过去的三年中。它们是雄心和能力之间失衡的产物。每一章,我原本都想作为一本书来完成。2007年夏天从爱辉到腾冲的旅行,原本期望写成一本保罗·克鲁式的游记,却在途中失去耐心,40天之后就草草收场,甚至结尾都没有稍微仔细地描述腾冲著名的温泉大滚锅,它也是徐霞客惊人的旅行的最后一站。我更曾想完成一次对台湾历史的压缩式的诠释,所以在9天的旅行札记中,却想塞下一个世纪的中国悲喜剧,它显得烦冗。耐心与观察能力的双重不足,让我经常选择用历史背景来填充现实描述的不足。其中一些旅行,像是一次次长途阅读体验,我头靠在长途大巴的玻璃窗上,翻阅一个世纪前的人们对此地的描述与想象。很多时刻,我也忍不住再度评论起来,丢掉了记录时该恪守的耐心。这本书在形态上或许杂糅,游记、人物、评论,都混合其中,但是其主题却仍旧算得上清晰。它试图展现的是当代中国社会的深刻的断裂感。人们习惯性地夸耀中国历史的漫长和延续性,却经常发现她的四周都是“崭新”的。人们很难看到一幢超过100年的建筑,而对20年前的事都记忆不清。生活其中的人们,像是无根之萍,他们困惑、焦灼、滑稽、痛苦,却也蕴涵着无尽的能量——他们无法从传统中获取价值和意义,却也享有了没有历史束缚所带来的无边界的自由。感谢我的朋友吴晓波和于威,是他们最初催促我把这些篇章串联在一起。也感谢编辑陆斌和王留全,他们容忍我的拖沓。  许知远  2009年10月15日

内容概要

  许知远在中国的土地上有过极为漫长的游历,在这本书里,你可以读到作者在游历中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村长、失业者、矿工、餐馆老板、发廊女、退伍老兵、移民、作家、小镇青年……
作者与他们交谈吃饭,走入他们的生活,记录他们的人生片段。很难想象,从黑龙江到云南,从冷冽的东北雪国到潮湿的西南腹地,从城市一隅到小镇乡间,作者是以怎样一种知识分子的思绪游走着,消化着这大千世界各式各样的价值观。
  这本书不仅是许知远对中国土地的旅行记录,最重要的是,作者也为中国重新定义了自己的故事。

作者简介

  许知远,200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微电子专业。曾任《经济观察报》主笔,现就职于《生活》与《商业周刊》,也是FT中文网与《亚洲周刊》的专栏作家,他还是单向街书店的创办人之一。已出版的作品包括《那些忧伤的年轻人》、《中国纪事》、《我要成为世界的一部分》、《我这一代人的中国意识》、《昨日与明日》、《新闻业的怀乡病》、《醒来》等。

书籍目录

01 向南方
02 三峡纪行
03 从上海到西安
04 北京故事
05 穿梭在历史的江南
06 台湾素描
07 小镇青年,贾樟柯
08 无根的丹青
09 毛之后的中国?
10 余华:活在喧嚣的国度

章节摘录

  在等待本地的朋友时,我坐在一家蛋糕店门口发呆,它是整条街上最后一家小店,店门口的高音喇叭一直在循环播放同样的短语:蛋糕麻花小甜饼……朗诵者的语速过快,甚至懒得有标点符号。不知疲倦的重复,是中国商业社会最重要的推销手段,从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的广告,到卖鞋和杂食的街头小店,都是如此。天空逐渐变黑却仍旧蓝得透彻,盛夏的时节,空气中却飘荡着一股冬日的萧瑟与感伤。步行街旁的楼房墙面斑驳、墙皮脱落已久。步行街上的大笨钟开始报时了,报时音乐是《东方红》。我被带回到了三十年前。生活在一个集体主义气息浓郁的军队大院中,清晨六点有起床号,傍晚是下班号,食堂里供应黏稠的米汤与因用碱过多而变黄的馒头,大院里的人们来自五湖四海、操着不同口音,被共同的纪律塑造。它不是自由生长而是移植来的,不同的性格、家庭、梦想、口音与口味,被塞进了一个窄小的空间,为同一个目标服务。伊春洋溢着这种气氛。它位于黑龙江东北部,是小兴安岭的中心城市,它生产的木材和大庆的石油、鹤岗的石油、建三江的黑土地一样,是火热的新中国建设的象征。就像大庆产生了模范石油工人王进喜一样,马永顺是伊春的象征,他是个不知疲倦的伐木工人,他们都有着“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的豪情。孙铁军是那股豪情的产物。我看到他时,他正挑着一担水从院子里出来,那连成一片的由木板、泥浆、砖头搭建的建筑群分布在半山上,这算得上伊春的贫民窟。他看起来四十岁左右,消瘦的脸上流露着一股淡淡的忧伤。早晨九点的伊春,空气清新,可以荡涤掉我肺中所有的北京的废气。阳光则穿过轻轻的云层,暖洋洋地打在身上,皮肤干爽,甚至感觉得到毛孔的呼吸。孙铁军出生于一九五四年。四岁时,他随全家搬到伊春市。他的父亲曾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员,战争结束了,作为退伍军人,他被分配到伊春市的百货公司当业务员。一九五八年,这里设立市政府。这座新建的城市分成两类人:林业的,商业的。前者采伐树木,后者则为他们服务。但他们的界限随着时间迅速模糊。一九六九年,铁军成为一名林业工人,在山中,他熟悉了透光、打带、清林的工序,每月挣三十三块。接着他成为一名卡车司机,开着解放牌汽车运送被砍伐得整整齐齐的圆木。一九七七年,他结婚了,伊春则迎来了她最繁荣的年代,中国正掀起经济建设的浪潮。一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这里拥挤了来自全国的代表。各地政府、大大小小的公司都派人前来,都想获得木材。“到处都是外地人,什么人他们都要,我们这的所有人都有工作。”铁军的母亲也突然插进谈话。这个神情淡定的老太太正在窗外抽烟,香烟夹在她左手的食指与中指之间,姿态异常潇洒。她为志愿军丈夫生了四个儿子。此前,她一直向我抱怨生活的不公,作为一名抗美援朝老兵的家属,每个月只能领到一百多元的补助。对于这个家庭来说,最寒冷的时刻是在一九九三年。林场的繁荣已经逝去,长期没有节制的砍伐,没人控制的盗砍盗伐,令数百年的森林开始萧瑟,需要封林了。而此时,国有企业的改革也开始了,积压了两代人的管理失调,要在一年中解决。孙铁军对此做了心理准备,这是全国性的潮流,而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挑战,结果仍令他吃惊。“我做好了家里有人下岗的准备,”铁军回忆说,“却没想到了三口人全部下岗了。”除去自己,他的妻子、女儿,分别在林场的财务科和保卫科工作。补偿令他心寒。二十五年的工龄最终以一万八干块钱作为了结,他的整个青春就值这么多。令铁军耿耿于怀的是赔偿数字的笼统,他这样将近三十年工龄的工人,和那些工龄只有十年的工人,没太多区别,似乎相隔的二十年人生其实毫无价值。那真是段难熬的日子。“工人就像笼子里的鸡,放出来之后它还会围着笼子转,”孙铁军说,“现在回想起来,我都觉得害怕。”我们见面时已是二oO七年八月,十五年过去了,他仍未完全从当时的震荡中走出来。他们在国营的气氛中成长,他们的家庭、爱情、事业、娱乐,都在一套模式中,而且他那时已人到中年,生命开始由强壮滑向衰弱。突然间,他要负责一家四口的生活,要交纳养老金、医疗保险金。在即将开始的新生活中,没有他熟悉的路线图。他病倒了,一年后才逐渐恢复。像很多代的中国人一样,当面临生活的震荡时,亲戚、朋友、同学所缔结的网络开始发挥作用。他先是在山东游荡了九个月,依靠最初朋友的介绍,从一份工作换到另一份工作。新生活不安定,却让他呼吸到从未有过的自由空气。“我一口气跑了很多省份,那些地方我从来都没去过,哪里有活干,我就去哪里。”他的足迹从山东到了湖北,从四川到了新疆,从广东到了福建,他重操开车的老职业,在葛洲坝开铲土机,在攀枝花卸货,在新疆参与修路。伊春的经济没有起色,甚至更糟了。  ……


编辑推荐

  《祖国的陌生人(增补修订版)》是雄心和能力失衡的产物。从爱辉到腾冲的旅行,原本期望写成一本保罗·克鲁式的游记,却在途中失去耐心,40天之后就草草收场,甚至结尾都没有描述腾冲著名的温泉大滚锅,它也是徐霞客惊人的旅行的最后一站。我更曾想完成一次对台湾的压缩式历史的诠释,9天的旅行札记中,却想塞下一个世纪的中国悲喜剧,它显得繁冗。耐心与观察能力的双重不足,让我经常选择用历史背景来填充现实描述的不足。其中一些旅行,像是一次次长途阅读体验,我头靠在长途大巴的玻璃窗上,翻阅一个世纪前的人们对此地的描述与想象。很多时刻,我也忍不住再度评论起来,丢掉了记录时该恪守的耐心。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祖国的陌生人(增补修订版) PDF格式下载



许知远的文字很多时候传递了一种情绪,本书中这种情绪是复杂的,掺杂着一点文艺一点忧虑甚至有些地方掺杂着一点点愤怒。在你的国家,你却是个陌生人。许知远这本书可以看做是一篇特别的游记,淡淡描绘出了一种性格地图,为中国的各个地区定义了自己的故事。我很喜欢这种感觉,有深度的游历!正如作者所说:“是该赞叹我们的勇敢无畏,还是哀叹我们的迟钝无知……”,读过本书带给我们一点点思考,关于祖国,关于我们自己。


著名知识分子许知远先生的经典著作


先读到许知远时代的稻草人,再来品鉴祖国的陌生人。字斟句酌,句句在理。


第一次接触许知远的书,以前只是看见许多人拿他与韩寒对比。书正在看,蛮喜欢的


其实很早是一个偶然的机会读到这本书的,看到是再版的,就又买来一本看。回望过去的中国,水泥森林的城市,消失的村庄都让我们这个文明古国迈向了程序化的所谓的城市。不要假装我们是一个文明古国了,传统早已割裂,我们是一个是个无根的民族,精神一片荒芜,伪造出的传统只会加剧我们的虚伪,凸显了我们的空洞与脆弱。


全国都意淫在一片形势大好的假象中,我们要真正了解这片我们生活的土地了。


是了解当下中国的一个窗口,书中很多章节都涉及到地下色情,好像也是一个特色。


非常喜欢,两气读完,追随作者的足迹,仿佛自己也置身于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国家,对一些事情的看法也发生了变化,期待更好


修订版还是要买,经典就是经典。


清醒了自己,


带着我去认识我的祖国


书是帮别人买的,内容不了解


公知不该被污名化


清晰的思路,很好的一本书


他在代我们受苦,他的人生是值得过的人生。


比较知性的见解,值得一读.


没读完,可惜


还没有看 不过质量很好 期待它的内容


他们无法从传统中获取价值和意义,却也享有了没有历史束缚所带来的无边界的自由。


被题目所吸引,看看还不错


非常好,一口气看完


真的很陌生


之前买过,看了很不错,这次买来收藏.


送货真及时,包装又很好。


挺好的。恩恩。值得买,支持。


对祖国而言,我们都是陌生人。对陌生人而言,中国是祖国。


这本书是在去上培训班的时候 老师推荐的 回来就赶紧上网搜了买回来拜读 前半部分比较喜欢 后面
讲了很多的人文知识 不是很感兴趣 总体来说 书还是不错的 值得一读


读起来难受但感动的书


东西很快就到了,!~还没来的急看呢!~ 应该还还不错!~


许知远总是这样深刻、睿智。


比较矫情的一本书,基本算得上就是作者的游记,也没有什么震耳发聩的剖析。实在是很一般的一本书


another edition is better


可能作者的思想太前沿了,他的措辞和~我很不喜欢!似乎在他的笔下,中国的下层社会只有性和阴暗!


这本书真的好脏好脏好脏无力吐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