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海关密档

杨智友 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2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作者:

杨智友  

Tag标签:

无  

前言

历史写作不仅仅是对历史的书写,更是对历史的思考乃至阐释。遍观当下书市,当漫漶无边的“史学书籍”变得越来越有“史”无“学”时,如何站在新的高度来译解或诠释历史,成为一个新的课题。由《看历史》杂志与蓝狮子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共同推出的“新历史记录者写作计划”运作一年有余,成果破土而出,应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该项目的初衷是支持优秀历史记录者和优质的非虚构历史写作,以推动国家、民族记忆的保存与传播。如今,《海关密档》——这部从100多份初始申请中层层选拔出来,作者、主办方、出版方同心戮力完成的作品终于付梓,确实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惊喜。 这部作者自谦为“小书”的专著,就其篇幅而言,确实不能算鸿篇巨制,但却称得上是一部“严谨而又不失汉语之美”的佳作。自1985年厦门大学中国海关史研究中心成立以来,海关史研究业已取得累累硕果。但学界的研究基本上侧重于宏观问题分析,围绕诸如海关制度沿革、历史地位等大论题展开。我们知道,近代中国海关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复杂性,涉及领域相当广泛,包括一系列社会、内政、外交等问题,因此必须扩展研究内容,深入到具体领域展开实证分析。杨智友先生的《海关密档》,通过对近代中国海关所发生重大事件的历史背景、具体进程的翔实梳理和全面考订,不仅深入考察了民国时期地方政权与外籍税务司控制下的海关之间的互动关系,还深刻揭示了国民党内部的矛盾斗争以及外籍税务司海关制度的分裂危机。尤有进者,该书篇章结构精巧考究,通过大大小小的海关事件,串联勾勒出晚清到民国时期整个的海关历史,并透过海关视野,提供了一个观察那个时代的视角,呈现出独特的民国历史镜像。 书名中的“海关密档”,绝非时下诸多书刊封面上夺人眼球的“噱头”,而是“名实相符”。全书有关近代中国海关变迁的史事构建,均以海关自身历史档案和民国历届中央政权相关机构藏档为基础。正如我们所知,厦门大学是中国海关史研究的重镇,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是收藏海关档案最多最全的中央级国家档案馆,作者既是厦大中国海关史专业毕业的硕士生,又在二档馆坐了不止十年冷板凳,功底扎实,笔耕不辍。其学历专长与工作环境密切结合,加上自身的刻苦,厚积而薄发,自是水到渠成。 作为杨智友先生多年来史海邀游、档房寻宝的又一结晶,该书的另一特色也值得与大家分享。我们不难看出,作者捻字成文,娓娓道来,通过新史料、新方法的运用,对民国重点海关人物作了更深入细致的探讨,对他们的评价进一步趋向客观,深化、拓展了这一领域的研究。如对于这三位海关人物,无论是名闻遐迩的赫德,还是一般读者比较陌生的张福运、丁贵堂,都提供了出版物中甚少述及的秘辛;而对于孙中山、唐绍仪、顾维钧、阎锡山这些民国风云人物与海关的交集,也颇多新的发现。 虽然相较于盘根错节、包罗万象的民国海关变迁进程而言,书中提及的各桩海关事件确实只能是“掠影”,但在流畅而生动的文笔之下,体现出的不仅是作者阐释宏大历史题材中钩沉稽玄、串珠连玑的功力,更是时刻不忘与读者诸友分享中国历史文化深厚底蕴的情怀。 是为序。

内容概要

《看历史系列丛书•海关密档:民国海关事件掠影》内容简介:民国以降,外籍税务司海关制度依然尾大不掉。中国的国门不是中国人看守,而是外国人把持!
从晚清政府削弱海关权力,到孙中山南方革命政权与洋人叫板;从地方军阀动摇海关根基,到北洋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对海关权益逐步回收,外籍税务司制度日趋式微,直至在天安门广场开国大典的礼炮声中随风而逝。但是,那曾经激荡在历史天空中的一幕幕海关风云,却永远不会湮没……
本书以六位民国风云人物参与的重大海关事件为切入口,在全景展现收回海关主权艰难历程的同时,折射出海关视野里斑斓多彩的民国历史镜像。

作者简介

杨智友,1968年生于江苏省南京市。厦门大学历史学硕士,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副研究员,江苏省第四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海关史。出版合著、参著作品多部,在核心、知名刊物上发表民国史研究论文、文章数十篇。尤擅以隽永文字表现严肃历史题材,其在台湾《传记文学》上发表的多篇文章,对促进两岸文化学术交流不无裨益。

书籍目录

《看历史》―蓝狮子新历史记录者写作计划总序 序 前言海关视野里的历史镜像 引子:赫德和他的海关帝国 第一章孙中山与“粤海关事件” 关山重重 关余事件 黑云压城城欲摧 壮志未酬 第二章唐绍仪的海关因缘 赫德的对手 总理的得失 中山模范县 南方巨大良港 未了的心愿 第三章顾维钧与“安格联事件” 外交报国 巴黎和会 导火索 出人意料的罢免令 第四章张福运与海关自主 哈佛同窗 初出茅庐 关务署长 海关自主 缉私风云 第五章阎锡山与“津海关事件” 山西王 中原大战 和平接管 图穷匕见 喋血天津海关 第六章丁贵堂的海关传奇 华洋平等 抗日的烽火 虎口脱险 大结局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第一章孙中山与“粤海关事件” 民国鼎革,共和肇建;洋关制度,尾大不掉。为了对抗北洋军阀的倒行逆施,孙中山在广州发起“护法”运动。其领导的南方革命政权自1918年至1924年,先后发动了争拨关余的斗争并将其推向高潮,爆发了“粤海关事件”。 在呼啸而至的时代大变局中,轰轰烈烈的收回粤海关运动,却戛然而止。长久以来,或归咎于孙中山力有不逮,面对海关堡垒无功而返;或定性为国民党幻想和平,慑于列强联手知难而退。打开海关密档,拂去历史尘埃,便是“粤海关事件”的来龙去脉。 关山重重 1912年的第一场雪虽已消融,但南京煦园的寒气,逼人依旧。 2月20日上午,一封来自重庆军政府的电报让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本已冰冷的心情跌至谷底。 南京大总统武昌黎副总统鉴: 税关抵押赔款虽系戴在约章,其汇解款向归我有,兹据重庆税司称:奉总税司札开,所有各省海关税饷不如交上海汇丰银行,存储在总税司名下作为赔款之用。以总税司为担保赔款之人……各省海关所收全数税项应由各税司汇交总税司……事关全国各省办法,应取一律。稍不审慎即有财权操诸外人之虑。请速详复以便交涉。 渝军政府张培爵、夏之时叩。删。印。 财权操诸外人之手! 在这料峭的春寒里,左支右绌的财务难关本就令孙中山难以应付,但雪中送来的却不是炭,这样的坏消息,分明就是寒霜。 不名一文 孙中山似乎总是缺钱。 “在孙博士壮年的绝大部分时间里,募集革命资金的工作,明显地成了他的主要职业。”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家韦慕庭(Clarence MartinWilbur)的总结非常贴切。但孙中山一开始并不是一个吸金高手。 辛亥前,自称“专任筹款,以接济革命之进行”的孙中山长年在海外奔走,“周游世界,为革命寻求金钱,他总以为金钱就在眼前,但是,他弄到的一点钱往往仅够他的食宿和购买下一站的车票和船票。”但孙中山并不沮丧,为了筹集起义所需的资金,他在欧美各国和东南亚的华侨当中宣讲革命精神,与保皇党势力进行激烈争论。由于海外侨胞对孙中山了解不多,加上保皇党的蛊惑,很多人不相信他的革命宣传,把他看成是讲大话的骗子。 在南洋的一家华侨餐厅里,一位侨胞问孙中山:“推翻满清,你有多少兵力啊?” 孙中山微笑作答:“我们的军队多着呢。” “那你的军队呢,怎么只有你一个人在这吃饭?” 孙中山正色道:“清朝的军队就是我们的军队,满清皇帝在给我们训练军队呢!” 众人捧腹,于是戏谑地称他为讲空话的“孙大炮”。 “大炮”系粤语“不切实际之人”的意思,暗讽孙中山言辞夸大却不实在。但正是孙大炮持之以恒的四处奔走游说,最终赢得了海外华侨的支持。武昌首义革命成功后,孙中山并没有立即回国,而是从美洲绕道欧洲,两个半月之后才回到上海,力图争取列强在外交与财政上的支持。 当孙中山从“地湾夏”号邮轮走下舷梯,蜂拥而上的记者纷纷询问,因为之前《申报》几次登载孙先生购买兵舰带回的消息。 孙中山坦然道:“予不名一文也,所带者革命之精神耳!” 这番表白自然让广大民众深受鼓舞,但非凡的革命气魄背后其实是无奈。就在从法国马赛启程返国的前一天,他受到法国东方汇理银行总裁西蒙的宴请。宾主言谈甚欢,但当孙中山提出借款要求时,西蒙却以四国银行团已达成协议严守中立等理由婉拒。尽管孙中山的外交借款努力全部落空,但在席间他发表谈话,称海关税收关乎中国财政,革命党人因列强控制海关而深受其害,并发出了要“重新掌握海关及其税收”的豪言。


编辑推荐

《看历史系列丛书•海关密档:民国海关事件掠影》编辑推荐:海关秘辛,承载多少屈辱与抗争。真实档案,直叫人为之拍案震惊。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吴景平教授,北京大学历史系王奇生教授,《看历史》杂志唐建光主编,联袂强力推荐!一部海关档案,半卷民国通史!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海关密档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