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美学关怀

祁志祥 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8-02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

祁志祥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内 容提 要
本书虽为一部不是面面
俱到的美学研究论文集,但
在若干理论课题的论述上却
多有可圈可点之处。如对
“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
化”的质疑,对“文学”迄
今找不到一个完满定义的阐
释,对当前美学研究从可解
到不可解、从本质到实用、
从反映到创造这三大新变的
文化背景的剖析,对马克
思、恩格斯悲剧观及喜剧观
本义及得失的述评,对人的
青年时期的审美特点、艺术
家的情感素质、记忆素质、
艺术家的爱、艺术创作中
“自我”与“非我”的辩证
运动、读者对艺术作品的双
重审美关系和化丑为美问题
的探讨等,都颇具创见,很
值一读。尤其是作者对美本
质的揭示(普遍快感的对
象),与众不同,自成一说。
本书足资美学和文艺学研
究、爱好者参考。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祁志祥,男,1958年4
月生,江苏大丰人。
文学硕士。现在上海
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执
教。上海市作家协会、
中国美学会、中国古
代文论学会会员。撰
有《中国古代文学原
理》、《中国美学的文
化精神》、《佛教美学》
等专著,发表论文数
十篇,累计字数逾百
万。并参与编写《中
国近代文学大系・文
论卷》等,《中国社会
科学家大辞典》(英文
版)有传。

书籍目录

目 录

上 编 终极 追 问
一 美与艺术本体论的尴尬
(一)窘迫与挑战
(二)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吗?
(三)“文学”特质的困惑
二 现代科学哲学思想变革下的美学新变
(一)从确定到不确定与从可解到
不可解
(二)从求真到求效与从本质到实用
(三)从直观到参与与以反映到创造
三 道不可言而不得不言
(一)美是普遍快感的对象
1.“美”的双重语义
2凡是“美的”都叫“美’
3只有普遍令人愉快的才是真美
4美感与快感并无质的区别
5动物也有美
6真善美的联系与区别
7美的主客观之争在此消失
8与桑塔亚那的区别
9本定义的要点
(二)艺术的情感特征
1情感是什么?
2创作主体的情感素质
3把握世界的情感方式
4创作发生的情感冲动
5创作过程的情感波动
6文学文本的情感特征
7文学接受的情感要求
8因文入情的接受方式
9陶冶情操的文学作用
10情感的文学地位定位
四 关于美学的终极关怀
(一)美的诸多形态及其归类
(二)“艺术美”语义辨微
(三)审美观照与哲学观照之异同
五 从“是什么”到“怎么样’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悲、喜剧观
1流行解释的缺憾
2马克思、恩格斯悲剧观及其得失
3马克思、恩格斯喜剧观及其得失
(二)中国古代的美本体论
1.“味美”说与审美中的“口腔化”倾向
2.“趣美”说与宗法向心文化
(三)中国古诗中的线条美
1从“斜”字说起
2.“竹外一枝斜好
3静中含动的形式美
4特定情感的符号
5化无形为有形
6一点补充
(四)刘勰对情感的认识
1刘勰情感论
2刘勰情感论的历史现实意义
(五)钟嵘诗学的核心
1.“滋味”说
2钟嵘诗学的文化历史意义
(六)曹雪芹的小说美学思想
1“情”与“梦”:在艺术之“梦”中实现“儿
女真情
2“真”与“幻”:用“假语村言”“敷衍真事”
3“味”与“新”:“真”“幻”合一酿造小
说之“味”
(七)晚清三家美学思想述评
1夏曾佑和他的《小说原理》
2章炳麟和《国故论衡.文学总略》
3黄人的《小说林发刊词》
(八)青年时期的审美特点
1生理:一个大放光彩的异性世界
2心理:一个充满魅力的新奇世界
3文化:“后生好风花,老大即厌之”
下 编 艺 苑 探 奇
一 创作主体论
(一)艺术家的情感素质
1从现行教科书的缺陷谈起
2夕阳芳草总关情:情感的灵敏性
3上穷碧落下黄泉:情感的起伏性
4东边日出西边雨:情感的多变性
5赤橙黄绿青蓝紫:情感的丰富性
(二)艺术家的爱
1道德之爱使艺术家千古流芳
2审美之爱使艺术家点铁成金
3生理之爱使艺术家生机勃郁
(三)艺术家的记忆素质
1被理论家遗忘的艺术家的记忆
2艺术家的形象记忆及其特点
3艺术家的情感记忆及其功能
4形象记忆与情感记忆相生相发
5艺术家记忆的生理学剖析
6艺术家与科学家的记忆差别
7认识艺术家记忆特点及作用的意义
二 创作过程论
(一)艺术创作中“自我”与“非我”的
辩证运动
1在自我塑造的艺术形象中否定自我
2在自我否定的艺术形象中实现自我
3既要“忘掉自己”,又要“有自己”
(二)对比法则在文学创作中的运用
1关于人物描写的对比
(1)性格对比的诸种形态
(2)思想对比、感情对比、命运对比
(3)环境对比
2关于表现主题的对比
3关于作品结构的对比
(1)结构的宏观对比
(2)结构的微观对比
(三)艺术创作中含蓄方法的应用
1忌“直
2忌“实
3忌“满
三 创作文本论
(一)作家与人物的“错位”
(二)化情语为景语
(三)一打一跪的得失
(四)一片诗心在玉壶
四 创作审美论
(一)审美主体对艺术的双重美学
关系
(二)双重美学关系的三种形态
(三)造型艺术只能摹仿美的
题材吗?
(四)双重美学关系的思想文化基础
(五)摹仿美遭到现实挑战
(六)双重美学关系的现实意义
后 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美学关怀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