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现代中国小说十讲

王德威 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3-10-1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

王德威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现代中国小说十讲:名家专题精讲》以小说为重点,探讨现代中国文学中的一个面向;历史迷魅与文学记忆。由“除魅”到“招魂”,《现代中国小说十讲:名家专题精讲》借这一论式叩问现代中国历史与文学间复杂的对话关系,如国家神话的生成、文类秩序与象征体系的重组、“史学正义”与“诗学正义”的辩证、群众与个人主体的还乡团动,还有更重要的,时间、书写、欲望、记忆所构成的叙事网络。

作者简介

  王德威,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校区比较文学博,现任美国哥伦比亚在学东亚系丁龙讲座教授。著有《从刘鹗到王祯和:中国现代写实主义散论》、《众声喧哗:三○与八○年代的中国小说》、《小说中国:晚清到当代的中文小说》、《想象中国的方法:历史·小说·叙事》、《如何现代、怎样文学:十九、二十世纪中文小说新论》、《众声喧哗以后:点评当代中文小说》、《跨世纪风华:当代小说二十家》、《被压抑的现代性:晚清小说新论》等。

书籍目录

序:历史迷魅与文学记忆1 虚张的正义——《三侠五义》与《老残游记》新论2 罪抑罚?3 革命加恋爱——茅盾,蒋光慈,白薇4 批判的抒情——沈从文的现实主义5 此怨绵绵无绝期——张爱玲,怨女,金锁记6 诗人之死——闻捷,施明正,顾城7 记忆的城市,虚构的城市Ⅰ:海派文学,又见传人8 记忆的城市,虚构的城市Ⅱ:香港的情与爱8 记忆的城市,虚构的城市Ⅲ:老灵魂前世今生10 魂兮归来

章节摘录

  女性主义者就此可以大作文章。我的着眼点是欧阳予倩如何运用剧场观念,来凸显传统公义的不足。在剧中第五幕的高潮里,武松正要把潘金莲开膛剖胸,奠祭武大时,金莲不为所惧,反历数自幼的不幸遭遇。她谋杀亲夫,固是事实,但张大户、武松等一千她生命中的男人,才是造成悲剧的真正祸首。武松闻言怒不可遏,就要挖她的心祭兄,潘却回说:“我的心早就给了你。”  欧阳子倩的潘金莲与其说是个嫌疑犯,不如说是被害人。当武松的利剑刺入她胸中时,金莲的控诉似仍萦回我们耳际。传统公案剧很少见到两造辩论的场面,更不提被告挺身纠举原告的罪状。罪与罚在此几乎要主客易位了。但欧阳最可称道的是,他将剧场化为铺陈、辩论公案的所在。传统那断案如神、公正严明的青天大人不复得见;潘金莲痛诉男性压迫时,她的听众不可能是台上的人物,而应是台下的观众。超越了干百年的时空距离,她是在向20世纪的观众喊话。欧阳予倩仿佛把戏院改换成法院,让观众成了明察秋毫、洗雪沉冤的判官。  《潘金莲》因此堪称是五四后,作家重新想像纸上公义的重要实验。欧阳予倩不仅打破以往公案剧的成规,也质疑传统(男性是尚)的法律效应。不仅如此,在一个剧变的时代里,他更向既存的律法机构,提出挑战。舞台不再只是虚构人生的所在,而可以成为种种道德公理资源的角力场。如下文将述的,这种新的剧场正义机制,挟着充满演出意味的罪、罚形式,将在未来文学及政治实践里,一再显现其力量。  在白薇的《打出幽灵塔》里,另一出“吃人”的家庭悲剧正要上演。主人翁荣生——奸商地主兼鸦片走私者——强迫养女月林嫁他为第八名小妾。月林已爱上荣生之子巧明,抵死不从。神秘革命女子萧森出现,赫然认出月林是自己当年被富户诱奸后,产下即托给他人抚养的亲生女。月林真正的父亲——也就是诱奸萧森的富户——不是别人,正是要娶她为妾的荣生!  我们当然可指摘《打出幽灵塔》的缺点:人物平板、故事煽情,对话夸张之至。但正因为此剧显得如此的生硬“不自然”,反而大有看头。白薇本人即是充满叛道精神—的新女性。她写作《打》剧,意在批判传统社会仇视轻贱女性的(misogyny)情结,但也不放过左翼革命中类似倾向,这的确是暴力泛滥的一出戏。强奸乱伦、暴动谋杀、革命反革命的情节此起彼落,但最恐怖的好戏还在后头。  这出戏的主要象征是荣生自一寡妇处夺来的“幽灵塔”。这座塔谣传鬼魂出没,实为荣生用来幽禁女性、一遂兽欲的监狱。白薇很有可能受了鲁迅的影响;她剧中曾明白指涉鲁迅那篇有名的《论雷峰塔的倒掉》(发表于1926年)。鲁迅以白娘子被永镇雷峰塔的传说为例,痛斥父权社会压抑女性情欲的残酷。而雷峰塔的倒塌,适足象征自然的正义终究凌驾(男性)人为的正义。在戏里,白薇不只让幽灵塔成为人人谈之色变的禁地而已,更进一步透露荣生才是装神弄鬼的真正“幽灵”。他压迫女性,也压迫自己的儿子,但在外头却是个假冒伪善的社会栋梁,以  及阻挠革命的反动奸商。当荣生的儿子巧明坚持向父亲表明非月林不娶时,荣生一枪杀厂自己的儿子。与此同时,地方革命活动也因荣生的阻挠,岌岌可危。  对白薇而言,荣生的罪恶滔天,不用最决绝的手段不能遏止。她安排女革命者萧森再次出现,向荣生揭露月林的真实身份。荣生气极,举枪要射杀萧森,月林为扩母亲,持另一把手枪还击。枪声响起,父女双双死在对方的子弹下。这场乱伦加逼奸的暴行,以弑父及杀女突告结  束。在弥留中,月林依偎着刚刚相认的母亲,语无伦次地数说不幸的一生,可悲亦可耻。  左翼评者曾大力夸赞《打出幽灵塔》的(女性)解放精神。的确,剧中的地主与贫农,男性与女性,长辈与晚辈的斗争,真是惊心动魄。女性主义者也可提醒我们剧中母女/姊妹的关系,何其亲密。但白薇的视野不应为此所囿。萧森致力革命,其实无暇顾及女儿下落;而剧中其他革命分子,显然也为各种因素牵累,难称智勇双全。更重要的,女主人翁月林个性躁郁优柔,并不算是个标准“妇解”典型。月林与萧森的重逢,是前者以生命换来的,而月林就算逃过父亲魔掌,一样要陷入另一种乱伦的陷阱。我们记得她的情人巧明是她同父异母的哥哥。  种种政治、伦理、感情的悻违逆流在剧中相互冲击,即使是剧终幕落,仍难纾解。这使月林临死的疯狂呓语,更有深意。按照剧本的指示,月林最后的控诉,是向观众发出的,好像只有在另一个时空语境,她的伤痛,才能得到同情与救赎。疯狂与死亡是解决一切非理性暴力的仅余出路,寻求真理与正义的代价何其惨烈。在这一方面,白薇确是像鲁迅一样心有戚戚焉。  但从(女性)书写与(男性)暴力的角度来看,《打出幽灵塔》戏外有戏。如白薇自述,此剧原稿完成后,竟为其男性同事强夺而去,据为已有。现今的版本是白薇凭藉残余记忆,重新补成的。女性对自己的身体与作品的经营保护,何其艰难!最后,《打出幽灵塔》无论是人物或情节,都让我们想到曹禺的成名作《雷雨》(1932)。《雷雨》使曹禺一炮而红,且被视为中国话剧史的新页。白薇也许不如曹禺有才,但《打出幽灵塔》的戏剧张力及话题性绝不在《雷雨》之下。她之不受重视,除了幸与不幸的运气外,恐怕也是女性与男性遭遇“必然”有别的例证吧。    但是蒋光慈的大名主要是因为他一系列有关恋爱与革命的作品。1927年的《野祭》就是一例。《野祭》的主角陈季侠是个年轻的革命作家,他既爱美丽纯洁的郑玉弦,也对朴素独立的章淑君情有所钟。经过一番挣扎,他选择了郑。章在失望之余,把感情托付给革命:“我想这样地平淡地活着,不如轰轰烈烈地死去倒有味道些。”革命爆发,郑玉弦竟离开了陈季侠,与此同时,章淑君遭到逮捕枪毙。在小说的高潮,陈季侠独自朝向大海,奠祭章淑君,并且发誓要继承她未竟的事业。  今天看来,《野祭》的情节真可谓是陈腔滥调。但是蒋光慈之所以能引起注意,乃是因为他能在传统三角恋爱当中,加入了第四个元素:革命,因而使得小说增添了复杂的辩证向度。对这三个恋人来说,革命既是他们发展恋爱的前提,也是结束恋爱的理由。革命既魅惑人心,  也充满毁灭力量,经由革命,三位恋人终于认清什么才是他们“真正”的最爱。郑玉弦惧怕革命,因而放弃了她的情人。章淑君为了一份无望的爱,转而投身革命,竟以死相许。经过这番感情洗礼,陈季侠才了解献身革命就像献身爱情一样。只有透过革命,他才能偿还章淑君对他  的爱,才能超越他失去章的痛苦。  蒋光慈把革命描写成这群年轻男女的欲望试金石。女性主义者当然可以指出两位女主角只是次要角色,她们的存在不过是为了促进陈季侠的政治觉醒。但我所要指出的是,革命与恋爱这两项观念从此获得对等地位,被端上台面,成为五四运动后,年轻一代“情感教育”的信条。  《野祭》的成功,激起了一波波“革命加恋爱”小说的创作风潮。丁玲的《韦护》,巴金的《爱情三部曲》,胡也频的《到莫斯科去》,白薇的《炸弹与征鸟》,茅盾的《蚀》等都  是此一风潮下的产物。到了1930年,蒋光慈的名字已经成为“革命加恋爱”的代名词。他的另一本小说《冲出云围的月亮》自1930年出版后,一年当中就重印了六版。这本小说的背景设于1927年大革命之后,主要描写女革命青年王曼英的堕落、重生,还有她与两个男人之间的三  角恋情。王曼英本来是个学生,后加入革命的行列。共产党在上海的惨败粉碎了她的信仰,使她陷入了虚无与绝望的深渊。她自甘暴弃,变成一个妓女。她声称:“与其改造这世界,不如破毁这世界;与其振兴这人类,不如消灭这人类。”王曼英用她的身体,毁了一个又一个男  人;她嘲笑他们的虚伪,挥霍他们的财富,不过,她同时也发现自己感染了梅毒。投身卖笑生涯之前,王曼英有两个追求者,一是柳遇秋,另一个是李尚志。她喜欢的是柳遇秋。但是革命过后,柳背叛了自己的政治信仰,投身反动阵营。李尚志则对王曼英和革命始终无怨无悔。  小说的情节至此,读来几乎就像是《野祭》的翻版。但使《冲出云围的月亮》截然不同的是,蒋光慈把革命的失败与性欲的堕落、思想的缺陷与爱情的“疾病”相提并论,构成强烈的对比。蒋笔下的年轻人为一股叛逆力量所驱使,追求革命与爱情两方面的满足。然而在特定的  历史环境里,这股驱力只能展现出负面的结果。诚如蒋光慈所看到的,当革命者莫名的怨怼与动摇凌驾于革命的憧憬之上时,爱情也必随之退化成了穷斯滥矣的杂交。王曼英之所以会感染上梅毒,与其说是她在情感上放浪无羁的下场,更不如说是她在意识形态上的缺陷。  我们应该还记得在茅盾的《追求》里,女主角章秋柳也是因为与她的革命同志史循发生关系而染上梅毒。本文的第二部分将会讨论这两个梅毒案例及其异同之处。在此我所专注的,是茅盾与蒋光慈两人不同的叙事角度。茅盾采取的立场是置身事外,冷冷地看着章秋柳的堕落,  但是蒋光慈却觉得他有义务干预其女主角的命运。所以小说发展到中途,王曼英过去的恋人李尚志及时出现,并对她伸出援手。王曼英因为自惭形秽,拒绝了李,并且想要寻短。然而就在她前往自杀的途中,隐藏在人性中的那股原始力量唤醒了她,使她决定要到工厂工作,重新开  始人生。就在此时,她也得知她的梅毒实际只是医生的误诊。换言之,她再度得到了追求爱情与革命的能力。小说的结尾,王曼英与李尚志终于团聚。用她自己的话说:“亲爱的,我不但要洗净了身体来见你,我并且要将自己的内心,角角落落,奸奸地翻造一下才来见你呢。……  群众的奋斗的生活,现在完全把我的身心改造了。哥哥,我现在可以爱你了。”  蒋光慈的评论者早已注意到他作品里不健康的吸引力。1932年,瞿秋白批评华汉(阳翰笙,1902一1992)的《地泉》,将之视为“革命的浪漫谛克”的例子。在瞿秋白看来,华汉是站在自欺欺人的基础上,调制了一个革命与恋爱互相混杂的世界,并甘心让浪漫的情怀蒙蔽了现实世界。华汉的问题其实皆源自蒋光慈,因为他继承了蒋小说所有的特色。就此,我们不难想像瞿秋白对蒋光慈的态度——如果蒋不是死得太早的话。

媒体关注与评论

  这本书以小说为重点,探讨现代中国文学中的一个面向:历史迷魅与文学记忆。20世纪中国的历史动力,不论在实证或叙事层面,都以“除魅”为主轴。在革命与启蒙的号召下,传统与现世中的价值信念倘若不够清明正确,无不被打为魑魅魍魉、牛鬼蛇神。 而文学,尤其是小说,往往被赋予揭露黑暗、启迪蒙昧的功能。 时移事往,一个世纪的现代经验却见证了历史的迷魅非但除之不尽,反而以最沉痛的代价,辗转回到我们身边。而文学与其说是印证了历史的独一无二的理性逻辑,不如说提醒了我们潜藏其下的想像魃域、记忆暗流。游走虚实之间,文学将我们原该忘记的,不应或不愿想起的,幽幽召唤回来。就其极致,这样的文学可能就是一种迷魅的演义;它甚至点出现代历史除魅冲动的本身,已经预设了新的造神欲望,也已经是一种迷魅。  借着这一论式,本书触及历史与文学问复杂的对话关系,如国家神话的生成、文类秩序与象征体系的重组、“史学正义”与“诗学正义”的辩证、群众与个人主体的互动,还有更重要的,时间、书写、欲望、记忆所构成的叙事网络。所征引的例子,从19世纪的《三侠五义》到后现代的《什么都没有发生》,不一而足。大题小作,以偏概全,但无碍我们探讨一百五十多年以来,我们曾如何构思历史、书写文学的起点。  一般所见,常以历史为过往人事的纪录,真实(甚或真理)下言门明的指针;相对的,文学则以虚构为能事,纵然触及史实,也不免平添玄奇幻想的因素。这样的二分法其实掩盖或误导了文学及历史叙述中的诸多交会点。近年西方评者从怀特(Hayden White)到福柯(MichelFoucault),从杰姆逊(Fredric Jameson)到德曼(Paul deMan),已从各种不同角度对文学与历史的关系,提出新解。在他们的眼中,历史或为庞大的叙事符号架构,或为身体、知识与权力争逐的场域;文学或为政治潜意识的表征,或为记忆解构、欲望掩映的所在。这些评者立论的立场容或不同,但对历史何所本,文学何所为的探讨,却都有深刻关怀。  而回顾传统,我们了解中国史学与文学问的互动因应,其实源远流长。 司马迁以《史记》开创叙事文类的先河,杜甫以个人的吟咏兴寄铸成“诗史”,只是最明白的例子。然而在经过了20世纪后,我们才赫然发现,中国历史与文学的复杂纠结,较诸以往,只有过之而无不及。在这一名为“现代”的世纪里,历史既是被打倒对象,也是被奉祀的图腾;文学既是改造国魂的利器,也是随用随弃的工具。从20世纪初梁启超“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兴一国之小说”的宣言,到世纪末的“重写文学史”运动,文学从业者介入历史的激情(以及往往随之而来的幻灭),未曾或已。与此同时,历史所留付的文学纪录更令人深思:历史的运作与诠释何以如此不可思议,以致一如虚构?而文学创作何以如此迫近现实,以致以放弃想像的自由为代价?  历史的迷魅,文学的记忆:检视百年现代文学经验,毋宁让我们充满感喟。惟有承认历史神圣性的解体,文学阐释权的播散,我们才能以更谦卑的态度,面对萦绕历史周遭的迷魅,挖掘文学表象之下的记忆。从过去到现在,我们总已不断地在重写文学史,但这一回,“重写”的意义不是再还原真相,而是写出真相的种种拟态;“文学史”的目标不仅是对文学史料作实证叙述,而是正视文学虚构的本命,以及由此所折射的历史光影。  ……


编辑推荐

  《现代中国小说十讲:名家专题精讲》经由探勘历史废墟、记忆迷宫,我们才能铺陈现代及现代性的洞见及不见,也为下一轮历史、记忆的建构或拆解,预留(自我)批语空间。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现代中国小说十讲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