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宋元戏曲史疏证

王国维 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08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

王国维  

页数:

234  

字数:

262000  

译者:

马美信(疏正)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成书于1912年,是我国第一部戏曲史论著,此书以宋元戏曲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系统地论述了中国戏曲的起源和形成,中国戏曲的艺术特征及文学成就等一系列戏曲史研究中带根本性的问题。马美信先生在复旦中文系给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中国古代戏曲,指定教材就是《宋元戏曲史》。本书是作者整理后的备课笔记,着重于对原文的解释、相关历史资料的补充、自己对书中某些错误的辨正及看法。 《宋元戏曲史》是戏曲史研究领域的一部开山之作,郭沫若在《鲁迅与王国维》(《宋元戏曲史》附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一文中说;“王先生的《宋元戏曲史》和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毫无疑问,是中国文艺史研究上的双璧,不仅是拓荒的工作,前无古人,而且是权威的成就,一直领导着百万的后学。”(页160)在封建社会中,戏曲一向被排斥在正统文学之外而遭受歧视,亦为“正史”所不录,从而形成我国戏曲自来无史的状况。尽管随着我国戏曲的成熟和发展,元明清三代产生了许多曲论家,他们或探讨戏曲的源流和发展、戏曲的形式和体制,或研究戏曲的音韵和演唱、戏曲作家的生平和轶事,有的致力于戏曲作品的评点,有的专门从事戏曲剧目的搜集、整理和出版,但大多“未有能观其会通”,尚不足以建立起一门带有规范性的学科。《宋元戏曲史》首次对我国戏曲的发情做出科学、系统的论述,解决了戏曲研究中一些悬而未决的关键问题,从而为戏曲史学科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研究戏曲史,首先要明确研究的对象,也就是要对戏剧和戏曲做出科学的界定。现在通常所说的戏剧,其概念来自西方,指“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辞海》)。然而“戏剧”一词自古有之,最早见于杜牧《西江怀古》诗:“魏帝缝囊真戏剧,苻坚投箠更荒唐。”此外“戏剧”是游戏的意思。宋元两代多以“优戏”或“伎剧”指戏剧,而不用“戏剧”一词。直到明代,才使用“戏剧”一词作为戏剧的通称。今天所说的“戏曲”,专指中国的传统戏剧。“戏曲”一词,初见于刘埙《水云村稿》中《词人吴用章传》:“至咸淳,永嘉戏曲出,泼少年化之,而后淫哇盛正音歇。”此外“戏曲”指流行于永嘉地区的歌曲。此后,《青楼集》将戏曲和小令并列,《辍耕录》将戏曲和唱诨、词说等说唱曲艺并论,都是指演唱之曲。宋元人所说戏曲,皆指戏中之曲,并无后来所说的“戏曲”概念。明人谈论戏曲,已有后世“戏剧”的含义,但时常与戏中之曲相混淆,如凌濛初编选《南音三籁》,分为“散曲”和“戏曲”两大部分,在卷首《谭曲杂札》中说:“戏曲搭架,亦是要事,不妥则全传可憎矣。”明清曲论家缺乏明确的“戏剧”、“戏曲”概念,也就不可能深刻认识中国戏曲的艺术本质。惟独王骥德在《曲律》中,对于戏剧的含义做了很有见地的论述:“古之优人,第以谐谑滑稽供人主喜笑,未有并曲与白而歌舞登场,如今之戏子者。又皆优人自造科套,非如今日习现成本子,俟主人拣择而日日此伎俩也。即金章宗时董解元所为《西厢记》,亦第是一人倚弦索以唱,而间以说白。至元而始有剧戏,如今之所搬演者。”王骥德以“剧戏”指称“戏剧”,认为戏剧是综合的歌舞、曲白而成。宋以前的滑稽戏只有说白而无歌舞,算不得戏剧。戏剧还要有脚色扮演,诸宫调虽有歌唱和说白,但只是一人演唱,缺乏表演的成分,也不是戏剧。王骥德还强调戏剧要有现成的本子,而不能如古代优人那样“自造科套”,即兴创作发挥。根据以上三条标准,王骥德认为戏剧始于元代的杂剧。王骥德关于戏剧的论述,虽然还不很明确,但已接触到中国戏曲的实质,对于王国维的戏剧观有重要的影响。 王国维在认真梳理前人关于戏剧和戏曲论述的基础上,在《戏曲考原》中明确指出:“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在《宋元戏曲史》中,王国维从多方面考察了中国戏曲的艺术本质和特点,首次提出了“真戏剧”和“真戏曲”的概念……(节选)

书籍目录

前言自序第一章 上古至五代之戏剧第二章 宋之滑稽戏第三章 宋之小说杂戏第四章 宋之乐曲第五章 宋官本杂剧段数第六章 金院本名目第七章 古剧之结构第八章 元杂剧之渊源第九章 元剧之时地第十章 元剧之存亡第十一章 元剧之结构第十二章 元剧之文章第十三章 元院本第十四章 南戏之渊源及时代第十五章 元南戏之文章第十六章 馀论附录 元戏曲家小传参考和引用书目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宋元戏曲史疏证 PDF格式下载



戏曲史开山之作,注疏也非常不错,装帧印刷都很负责任。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