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比较财政学

杨志勇 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6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

杨志勇  

页数:

228  

Tag标签:

无  

前言

在我国,比较财政学的发展首先是以变革计划经济和建立市场经济为直接目的的。从1987年邓子基教授主编的《比较财政学》算起,新时期比较财政学在我国也只有短短的不到20年的历史。面对着全球经济的市场化浪潮,尤其是市场经济体制和公共财政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之后,一些人开始对比较财政学的发展缺乏信心。其实,没有哪个市场经济国家财政制度是完全一样的,更不用说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体制和公共财政制度仅仅只是“初步建立”,仍然很不完善。如何依据国情去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仍然是一个远未解决的重大问题。因此,比较财政学不仅仍然需要,而且还大有用武之地。比较财政学研究工作需要更多的新人参与。但是,比较财政学必须超越以往的研究范围,研究方法也需要作进一步的更新,特别是要运用现代经济学方法研究比较财政问题。杨志勇同志撰写的这本《比较财政学》,致力于构建新比较财政学基本框架,颇有新意。该书不求全求大,而以专题取胜,以典型分析取胜。例如,对于财政收入,该书重点比较的是税收问题;而对于税收问题,其比较分析又只选择了税收理论的比较。自从亚当·斯密创立了财政学之后,税收理论历来是财政学的收入部分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 内容,以税收理论作为比较对象,能够集中反映中西双方财政收入理论上的差异。这可见作者选择专题的用心之处。还应指出的是,该书所选择的部分专题,大体上都是财政学(公共经济学)最前沿的研究课题,如对中西财政竞争的比较分析。这可见作者的研究是紧跟国际财政理论前沿的。该书注重市场经济下的不同财政理论的比较分析,全书洋溢着理论的气息,这也是该书区别于其他比较财政学论著之处。当然,专题写作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比较财政理论问题的全面阐述。另外,该书的部分内容还有待进一步展开,以便更好地适应教学的需要。但所有这些,都不妨碍本书的价值。这是一本有着鲜明的自身特色的比较财政学研究专著。杨志勇同志是我指导的第一名博士研究生。他一直从事比较财政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他来向我索序,阅读书稿之后,写上几段话,用意有二: 一是向读者推荐本书;二是鼓励他的进步,希望他能继续比较财政学课题的深入研究工作,并取得更大更多的成就,尤其是在比较财政领域。是为序。

内容概要

本书拓展了传统比较财政学的研究范围,旨在构建新比较财政学的基本框架,是一本比较财政学专著性教材。本书除导论和结束语外,正文部分共分八章。第二章比较20世纪以来中西财政学的不同发展轨迹,剖析中西财政学的基本异同点。第三章分析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公共财政制度和不同财政理论存在的原因。第四章对中西财政的公共选择制度进行了比较分析。第五章比较了不同的公共支出理论,并对各国公共支出规模和结构的演变趋势进行了分析。第六章的重点是社会保障与财政的关系问题,涉及不同的制度比较、财政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的作用、社会保障理论比较等内容。第七章为税收理论比较,涉及税收原则理论比较、税收归宿理论比较和税制选择理论比较。第八章为赤字、公债与财政政策的比较分析。第九章为政府间财政关系的理论与现实的比较分析,涉及财政联邦制理论的比较和中西财政竞争的比较等问题。结束语对比较财政学和财政学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本书特点主要有三:一是注重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同财政理论的比较分析。二是在中国视角的新比较财政学框架内,分析了中国的一些财政理论和现实问题。三是提供了大量的阅读和参考文献。 本书适合大学经济类本科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研修,可供从事财政学(公共经济学)科研工作的人员参考,亦可供一切对财政理论和现实问题感兴趣的人士阅读。

作者简介

杨志勇,经济学博士,副教授,厦门大学财政系副主任,中国财政学会理事。1996年和 1999年毕业于厦门大学财政金融系,分别获得经济学硕士和经济学博士学位。2002-2004年在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在《税务研究》、《金融研究》、《投资研究》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论 一、 比较财政学研究现状 二、 比较财政学存在的基础: 不同的财政理论 三、 比较财政学存在的基础: 不同的财政现实 四、 市场化改革与新比较财政学的构建 五、 新比较财政学的发展趋势 六、 中国视角的新比较财政学研究 七、本书结构 本章小结 关键词 思考题 阅读与参考文献 第二章 中西财政学比较: 发展史角度的分析 第一节 20世纪以来西方财政学的发展与演变 一、20世纪西方财政学最初的发展: 50年代之前的新古典财政学 二、20世纪西方财政学两大传统的对接: 50—70年代微观财政学的发展 三、宏观财政学的发展: 20世纪30年代以来西方财政学发展的另一个领域 四、 财政学的最新演变趋势 五、 20世纪以来西方财政学发展与演变的原因透析 第二节 20世纪以来中国财政学的发展与演变 一、 1949年以前中国财政学的发展 二、1949年后中国财政学发展的第一次分化与综合:与公共财政学的决裂 三、1949年后中国财政学发展的第二次分化与综合:80年代国家分配论与其他财政理论流派的论战 四、1949年后中国财政学发展的第三次分化与综合:传统财政学与西方财政学的交锋 第三节 中西财政学异同比较 一、 中西财政学的相同之处 二、 中西财政学的差异之处 本章小结 关键词 思考题 阅读与参考文献 第三章 公共财政制度与理论的比较分析 第一节 中西财政: 成熟公共财政与转型期财政的比较分析 一、 公平任务的异同 二、 国有经济与资源配置 三、 经济稳定职能 第二节 双元财政、公共财政以及相关争论的比较分析 一、 双元财政模式 二、 公共财政是中国财政改革的目标模式 三、 对重提“公共财政论”的不同看法之一 四、 对重提“公共财政论”的不同看法之二 五、 对重提“公共财政论”的不同看法之三 六、 “公共财政论”:“公共性”角度的解读 七、 “公共财政论”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部分问题 第三节 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公共财政存在的原因 一、 公共财政存在的经济环境 二、 公共产品提供存在差异的客观环境 三、 公共产品提供的差异的原因分析 四、公共产品提供的差异性对中国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启示 本章小结 关键词 思考题 阅读与参考文献 第四章 中西财政决策约束的公共选择比较 第一节 西方财政的公共选择制度形成的比较分析 一、 英国财政的公共选择制度的形成 二、 美国财政的公共选择制度的形成 三、 西方财政的现代公共选择制度: 小结 第二节 中国财政的公共选择问题的分析: 比较视角 一、 中国的政治制度与财政的公共选择 二、 政府预算制度改革: 预算的公共选择制度 三、 税费改革: 收费和征税的公共选择制度 四、 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的公共选择 五、 中国财政的公共选择理论应该如何构建 第三节 中国制度外财政的规范化进程分析: 公共选择视角 一、 制度外财政的规范化: 一个“奥尔森困境” 二、 “奥尔森困境”的生成机理 三、制度外财政的规范化进程的关键: 引进地方财政的公共选择机制 本章小结 关键词 思考题 阅读与参考文献 第五章 财政支出的比较分析 第一节 财政支出演变趋势的比较分析 一、 发达国家财政支出演变趋势 二、 中国财政支出的演变趋势 三、 中西财政支出趋势的比较分析 第二节 财政支出理论比较分析 一、 经典财政支出增长理论的比较分析 二、 新财政支出理论 本章小结 关键词 思考题 阅读与参考文献 第六章 社会保障与财政关系的比较分析 第一节 中西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与财政 一、 早期的社会保障制度与财政 二、 西方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 以英国为例 三、 传统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 以美国为例 四、 西方社会保障制度与财政 五、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财政 第二节 中西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比较分析 一、 一场有影响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智利改革 二、 西方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财政 三、 中国转型时期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财政 四、 中西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异同 第三节 社会保障理论比较分析 一、 基金制比现收现付制更优的理论 二、 现收现付制是否等价于基金制 本章小结 关键词 思考题 阅读与参考文献 第七章 税收理论比较分析 第一节 税收原则理论比较分析 一、 早期税收原则理论 二、 现代税收原则理论与早期税收原则理论的比较分析 三、 中西税收原则理论的比较分析 第二节 税负归宿理论比较分析 一、 西方税负归宿理论中的局部均衡分析 二、 西方税负归宿理论中的一般均衡分析 三、 西方税负归宿理论研究的比较分析 四、 中西税负归宿理论的比较分析 第三节 税制选择理论的比较分析 一、 最优税收理论概述 二、 公共选择视角的税制选择理论 三、 税制设计理论 四、 税制选择理论的比较分析 五、 税制选择理论: 结合中国的比较分析 本章小结 关键词 思考题 阅读与参考文献 第八章 赤字、公债与财政政策的比较分析 第一节 赤字的比较分析 一、 赤字口径的比较 二、 赤字的形成原因比较 三、 赤字弥补方式比较 第二节 公债理论的比较分析 一、 公债利弊之争 二、 围绕李嘉图等价定理的争论 三、 中国公债理论 第三节 财政政策理论比较分析 一、 凯恩斯主义兴起之前的财政政策理论 二、 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理论 三、 货币主义的财政政策 四、 供给学派的财政政策主张 五、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的财政政策理论 六、 公共选择学派的财政政策理论 七、 西方财政政策理论的演变趋势 八、西方财政政策理论的演变原因及其对中国财政政策理论发展的启示 本章小结 关键词 思考题 阅读与参考文献 第九章 政府间财政关系: 理论与实践比较分析 第一节 政府间财政关系的比较分析: 概述 一、 政府间财政关系问题引起关注的原因 二、 美国政府间财政关系的调整 三、 中国政府间财政关系的调整 四、 发达国家与转型国家政府间财政关系的比较分析 第二节 政府间财政关系理论比较 一、 传统财政联邦制理论 二、 财政联邦制理论的新近发展 第三节 中西地区间财政竞争的比较分析 一、 两种财政竞争理论:“增进效率说”和“降低效率说” 二、 中西地区间财政竞争现实的比较分析 三、 中国财政竞争秩序的构建 本章小结 关键词 思考题 阅读与参考文献 结束语 致谢 后记

章节摘录

四、市场化改革与新比较财政学的构建近年来,比较财政学的发展受到了市场化改革实践的挑战。正因为如此,比较财政学面临着一次新的发展机遇,原有的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需要重新构建。(一)市场化改革对财政学发展趋势的影响不同的财政理论和不同的财政现实是比较财政学存在的基础。从国内已有的比较财政学论著来看,各作者所选择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计划型财政和市场型财政。这样,市场经济改革目标的确立必然会对比较财政学研究提出更高的要求。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定之后,如何结合市场经济实践研究社会主义财政问题,已成为中国财政学发展的当务之急。一批借鉴西方财政学的研究论著的出版,表明原先以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标准来区分社会主义财政学和资本主义财政学(西方财政学)的做法已经难以成立①。全球市场化浪潮的掀起,是否会造成财政学的趋同?如果财政学趋同了,还有比较财政学吗?如果财政制度趋同了,还有比较财政学吗?比较财政学的发展必须解决这两个问题。笔者认为,即使有了一套基本相同的财政学分析工具,但是,对同一财政问题的理解仍然可能存在不同。只要有不同的财政理论存在,比较财政学就有其存在的理论空间。市场化改革的确推动了全球财政制度在某些方面的趋同,但市场经济国家财政制度的差异仍然存在。比较财政学仍然有其存在的现实空间。而且,比较财政学的比较方法区别于财政学的其他分支学科,经济理论工具的发展也会赋予比较分析新的生命力。总之,比较财政研究仍然需要继续,只是比较财政学需要走向新比较财政学。

后记

一本书写完了,照例需要说上几句话。写作的艰辛,课题研究的难度,生活轨迹的变迁,让我很难有喘息的机会。比较写完了,难道一切就结束了?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阳光照大地,凡人皆有份。一本书出版了,作为制造者,我将为消费者提供力所能及的售后服务。欢迎和我联系!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内容体现财政改革最新要求;反映财政学研究最新前沿;案例丰富、深入浅出、适于教学;各本书相互配合又自成一体。


编辑推荐

  本书旨在构建新比较财政学的基本框架,紧跟国际财政理论前沿,注重市场经济下的不同财政理论的比较分析,以中国视角分析了中国的财政理论和现实。内容体现财政改革的最新要求,反映了财政学研究最新前沿。本书案例丰富、深入浅出,适于教学以及对财政理论和现实问题感兴趣的人士阅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比较财政学 PDF格式下载



比较财政学对于财政学专业学生来说是一本好的读物,只有比较才有进步,才知道差距,才能更好的借签!


书很完整,也很新,很满意


上课用的 很多人都没买到课本 用这本书还是很方便的


还不错,内容很全面


非常好的教材啊
发货也很快


此书很实用,对我帮助很大。


老师选这本书做教程 后来根本没有按这个讲 挺一般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