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公司治理、多元化与企业绩效

程立 复旦大学
出版时间:

2008-1  

出版社:

复旦大学  

作者:

程立  

页数:

233  

内容概要

  《公司治理、多元化与企业绩效》是作者在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全书共分6个章节,对公司治理多元化与企业绩效问题作了详细的阐述,具体内容包括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动机和诱因、多元化与企业绩效的理论分析、公司治理变量、资产负债率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书籍目录

0 导论0.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0.1.1 研究背景0.1.2 问題提出0.2 研究范围与拟解决的关键问题0.3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0.3.1 理论基础0.3.2 研究方法0.4 主要概念界定0.4.1 多元化0.4.2 公司治理0.4.3 管理自由度0.4.4 企业绩效0.5 研究框架与内容安排0.6 研究的创新点与局限性0.7 注释1 文献综述1.1 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动机和诱因1.1.1 代理理论1.1.2 资源基础理论1.1.3 市场力量理论1.2 多元化的影响因素1.2.1 制度环境因素1.2.2 公司治理因素1.2.3 企业财务特征1.3 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1.3.1 股权结构与企业绩效1.3.2 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1.3.3 董事会特征与企业绩效1.4 多元化与企业绩效1.4.1 价值创造的正面效应1.4.2 多元化价值创造的负面效应1.4.3 相关实证研究的结果1.4.4 多元化与企业绩效的因果关系1.5 现有研究的不足1.5.1 缺乏统一的分析框架1.5.2 实证研究方面的缺陷1.5.3 实施多元化战略后的管理整合研究1.6 注释2 多元化与企业绩效的理论分析:源于公司治理的分析框架2.1 对企业本质的再认识2.1.1 新古典企业理论2.1.2 新制度经济学的企业理论2.1.3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企业理论2.1.4 管理学的企业能力理论2.2 企业目标——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的最终归宿2.2.1 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的区别与联系2.2.2 战略管理——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的联结点2.2.3 公司治理对战略管理的作用机制2.3 专业化与多元化——公司层战略选择的核心2.4 多元化战略实施过程中的内部管理整合2.5 源于公司治理的分析框架2.6 注释3 研究假设3.1 管理自由度、多元化与企业绩效3.2 股权结构、多元化与企业绩效3.2.1 股票流通性3.2.2 国家股比例3.2.3 股权集中度3.2.4 管理者持股比例3.3 债权治理、多元化与企业绩效3.4 董事会特征、多元化与企业绩效3.4.1 董事会规模3.4.2 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分任3.4.3 独立董事比例3.5 区域分布、多元化与企业绩效3.6 行业特征、多元化与企业绩效3.7 公司财务特征、多元化与企业绩效3.7.1 内部融资弹性3.7.2 企业规模3.8 多元化与企业绩效3.8.1 多元化相关性与企业绩效3.8.2 多元化公司主业与其他业务的盈利能力3.9 多元化与公司绩效的因果关系3.10 注释4 实证研究设计4.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4.2 研究方法4.2.1 回归分析法4.2.2 非参数检验4.2.3 结构方程模型4.3 定义变量4.3.1 多元化程度的测度4.3.2 公司绩效的测度4.3.3 公司治理变量4.3.4 管理自由度的测度4.3.5 内部融资弹性的测度4.3.6 企业规模的测度4.4 注释5 实证结果及分析5.1 股权结构、多元化与企业绩效实证结果5.1.1 股票流通性5.1.2 国家股比例5.1.3 股权集中度5.1.4 管理者持股5.2 债权治理、多元化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结果5.2.1 资产负债率与多元化的相关性5.2.2 资产负债率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5.3 董事会特征、多元化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结果5.3.1 董事会特征与多元化的相关性5.3.2 董事会特征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5.4 区域分布、多元化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结果5.4.1 区域分布与多元化妁相关性5.4.2 区域分布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5.5 行业特征、多元化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结果5.5.1 行业分布与多元化的相关性5.5.2 行业分布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5.6 公司财务特征、多元化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结果5.6.1 公司财务特征与多元化的相关性5.6.2 公司财务特征与企业绩效5.7 多元化与企业绩效实证研究结果5.7.1 单一业务与不同类型多元化公司的企业绩效5.7.2 多元化水平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5.7.3 核心业务与其他业务绩效差异的检验结果5.8 结构方程模型的检验结果5.8.1 结构方程模型(基于财务绩效)的检验结果5.8.2 结构方程模型(基于市场绩效)的检验结果5.9 注释6 研究的结论及局限性6.1 研究的结沦6.2 研究的局限性及未竟领域6.2.1 研究的局限性6.2.2 未来研究的方向参考文献附录附录1 独立董事不同企业财务绩效两个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M-WU检验)结果附录2 不同经济区域上市公司多元化水平两个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M-WU检验)结果附录3 不同经济区域上市公司企业绩效两个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M-WU检验)结果附录4 单一业务、相关多元化与无关多元化公司企业绩效两个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M-WU检验)结果附录5 不同多元化相关程度的企业绩效两个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M-WU检验)结果后记

章节摘录

0 导论O.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O.1.1 研究背景选择与企业核心能力相适应的成长模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多元化经营作为企业扩张的一种重要形式从20世纪50年代起风靡全世界,一度几乎成为了公司成功的标准,而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特别是80年代中期,公司经营则出现“归核化”的趋势。其间有通用电器等成功的案例[1],而更多企业在实施多元化战略尤其是不相关多元化战略时因资源配置过于分散、运作费用过大、产业选择误导、人才难以支撑、时机选择难以把握等弊端而陷入了“多元化陷阱”[2]。多元化经营的是与非成为理论和实证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产业组织学、公司战略管理、财务管理等领域的学者试图从多角度探寻其究竟是创造价值还是给公司价值带来损害。沿着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发展轨迹,我们不难在西方国家发生的五次兼并浪潮中发现多元化与专业化此消彼长的踪影。以美国为代表,第一次兼并浪潮发生在1898—1903年间,以美国钢铁公司为代表的大企业为追求规模效益以适应过度竞争产品的价格和成本战进行规模重组,生产同类产品企业之间发生的横向兼并,从事专业化经营成为第一次兼并浪潮的主要形式。第二次兼并浪潮发生在1920-1929年间,它的基本形式是以大公司为主导的纵向产生重组。以通用汽车公司为代表,大企业通过管理结构的改组和大规模的资产重组实现规模扩张,纵向一体化的多元经营成为这一时期的主导经营模式。


编辑推荐

《公司治理、多元化与企业绩效》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公司治理、多元化与企业绩效 PDF格式下载



选题较好,从多元化和公司治理结合的角度,考察了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设计细致,数据分析恰当,是一篇不错的博士论文。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