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20世纪上半期中国文学的现代意识

张新颖 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1月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

张新颖  

页数:

264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20世纪上半期中国文学的现代意识(修订版)》是2001年由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的,“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中的一种。今蒙复旦大学出版社厚意,印行修订版,我想借此机会感谢贺圣遂先生、孙晶女士和社中其他诸位朋友长期以来的关心和支持,其情其谊,并不只在于《20世纪上半期中国文学的现代意识(修订版)》的出版和包括《20世纪上半期中国文学的现代意识(修订版)》在内的这套“现代中国文学史论丛书”的出版。我这本书的所谓修订,其实只是少数地方补充一些论述、改动几个字句而已,原来的面貌没有什么大的变化。

作者简介

张新颖,男,1967年生,山东招远人。文学博士。现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和当代文学批评。2002年任韩国釜山大学交换教授,2006年任美国芝加哥大学访问教授,讲授中国现当代文学。曾获得第四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文学评论家奖”(2006年)、第一届“当代中国文学批评家奖”(2008年)等多种奖项。

书籍目录

导论 20世纪上半期中国文学现代意识的基本状况 第一章 中国现代意识的发生与原有文化资源的考掘和重造——章太炎的极端性思想实验 第二章 现代意识与个体性承担——王国维寻求“慰藉”的精神简历 第三章 主体的确立、主体位置的降落和主体内部的分裂——鲁迅现代思想意识的心灵线索 第四章 中国新诗对于自身问题的现代焦虑——从20年代到抗战前夕 第五章 都市的感官和现代意识的“病之花”——20年代后半期到30年代前半期上海的都市文学 第六章 日常生活的“不对”和“乱世”文明的毁坏——张爱玲创作中的现代“恐怖”和“虚无” 第七章 没有凭借的现代搏斗经验——与胡风理论紧密关联的路翎创作 第八章 学院空间、社会现实和自我内外——西南联大的现代主义诗群 第九章 从“抽象的抒情”到“呓语狂言”——沈从文的40年代 附录 论台湾《文学杂志》对西方现代主义的介绍 主要参考书(篇)目 人名索引 原版后记 新版后记

章节摘录

  我好像为了克服自己不愿意认同的倾向而过分强调了一种西方与中国的对立,如果会引起这样的误解,那么我就得赶紧说明,我之所以在“现代意识”前冠以“中国”一词,是凸现身处中国自身的历史情境之中的中国主体的思想、文化和文学反应,而自19世纪中后期以来,所谓中国自身的问题、中国文学自身的问题,都已经不可能再是一个封闭的自我内部的问题,而必须在世界格局的范围内加以考察。因此,中国现代意识并不是一个和西方现代意识相隔绝、相对立的概念,它接受西方现代意识的启迪和激发,同时它更是从自身处境中生成、并对自身的历史和现实构成重要意义。简单一点说,屡屡出现的“自身”这个词,其实是坚持和凸现中国主体性的存在。拒绝接受外来事物和思想固然可怕,因为这会遏制主体继续生长、变化的可能性;可是在外来新奇的事物和思想中丧失主体性也同样可怕,因为在外力之中消亡和由于自身活力枯竭而消亡同样是消亡。接受和产生一种带有普遍性的现代意识,并不意味着舍弃自我主体;而且我们知道,统称的西方现代意识和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其实也是多个国家和地区、多种民族和语言的意识主体和文学主体的组合,既没有统一的西方,也没有抹平了差异性的西方现代主义,从地理分布上讲,柏林、维也纳和布拉格、彼得堡、芝加哥和纽约、巴黎、伦敦,各有各的现代意识和现代主义①,它们的相通并不遮掩它们的差异,更不取消它们各自的意义。

媒体关注与评论

  张新颖这部著作在理论上的创新与个案研究上的突出个性,无疑是对当前比较文学领域和20世纪中外文学关系研究疲软状态的一次整体性提高。著作消解传统以西方为中心的所谓“影口向研究”的方法,创立出“中国现代意识”这一概念,并整合了其与世界格局下各种现代意识的平等对话的历史,使中国新文学中的现代主义创作思潮不再被看成是西方文化的接受体或派生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外文学关系的研究思路。其行文流畅而达意,资料丰富而扎实,论述新颖而不饰,均略而不述。  ——陈思和  《20世纪上半期中国文学的现代意识》是我近年来看到的极少数优秀博士论文中的一部。它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站在对“全球化”问题的较为透彻的分析立场上,摈弃通常所使用的“冲击一反应”模式,从文学的角度,描绘出近代以来“外来”与“本土”因素交相作用而产生的现代中国的“现代意识”的复杂状况。这样相当深入的描述,是将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新文学研究的不断进展,向前又推进了一步。它的学术价值,也由此得到确立。  这部著作充分显示了作者清晰的思辨能力和敏锐细致的文学分析才能。在今天的年轻一代学人中,能这样把两方面的才能结合在一起的,并不多见。  ——王晓明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20世纪上半期中国文学的现代意识 PDF格式下载



考研用的,就是有点脏


  看张老师这本书的时候 ,想起了曾经的我 ,读文学作品,基本是关注情节 ,很少很少关注到作者,作者的思想,内心生活。主体性的体现。作者的主体性, 我的主体性,似乎都不是很关注。随着年岁的增长, 读书的增多,越来越关注我自己的主体性,看一本书都希望是和自己有共鸣的,能给自己带来感觉的,甚至是带来震撼的。文学的内在本质是自由的。是作者借以表现自己的内心的。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