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视觉隐喻与空间转向

高燕 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9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

高燕  

页数:

294  

字数:

244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当前,视觉机制的高位主宰和视觉文化的广泛渗透带给人类前所未有的愉悦体验,也日益导致个体的压抑和时空的迷幻。本书以空间转向和视觉隐喻理论及其相互关系作为切人点,在思想史的视野中分析当代视觉文化,揭示出隐藏其后的视觉隐喻问题和20世纪下半叶以来西方思想“空间转向”的趋势,探究眼睛的历史性、图像时代的基本性质和图像时代美之表现形式,确立视觉隐喻与空间转向、当代视觉文化的深刻关联,在此基础上具体剖析当代电影、电视、手机、图像再现中的女性等典型个案,追踪生活世界图像化和审美化的根源和结果。 本书所处理的材料主要有:中国古代有关五官、视觉的材料,中国当代视觉文化现状与典型文本,西方自古希腊以降有关视觉隐喻、空间转向和视觉文化的哲学、美学、社会学论著以及文艺作品。鉴于论题涉及的范围主要是西方思想中的视觉隐喻、空间转向和当代中西方的视觉文化,本书对中国古代思想中视觉和视觉隐喻的考察主要从与西方思想对照的角度选取,并非对它们的全景式考察。 从研究对象和涉及材料出发,本书采取以下研究方法:在对材料进行分类与梳理的基础上,以问题为中心,从个人视角出发,采取比较文化学、语源学分析、文化研究、文本分析、主题学、类型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材料中抽绎、建构出符合事实与逻辑的有效体系。鉴于任何一种判断都不可避免地存在强行剪裁丰富多样的经验事实以适应条分缕析的概念图式的缺憾,本书将重点放在描述、阐释和说明,在必须做出判断时,也是从对理论材料和现实经验的描述、阐释和说明中得出的。

书籍目录

引言第一章 感官、视觉与观看 第一节 中国古代思想中的眼睛  一、感官的自然本性和眼睛的“辨色”功能  二、儒家的感官伦理:从自然之眼到社会之眼  三、道家的“内在之眼” 第二节 西方传统思想中的眼睛  一、作为感官的五官——与中国思想的巧合  二、眼睛与认知——眼睛的特殊性  三、柏拉图对两种眼睛的区分 第三节 作为能力的视觉与作为行为的观看  一、观看行为的类型学研究  二、观看行为的心理学研究  三、观看行为的文化学分析  四、观看的基本性质第二章 视觉隐喻 第一节 感官等级制中的视觉中心主义  一、语言和思想中的视觉隐喻  二、感官等级制  三、视觉和其他感官的类型学差异 第二节 视觉的文化象征意蕴  一、西方古典时期的模仿  二、中世纪和启蒙运动时期对光的崇拜  三、文艺复兴时期的镜子  四、近代以来的眼睛 第三节 眼睛的历史性?  一、眼睛具有历史性  二、图像的展示方式具有历史性  三、现代性与眼睛的历史性  四、小结 第四节 世界的图像化时代  一、世界图像化的经验事实与审美的生活化  二、图像时代的基本性质  三、划过夜空的流星:图像时代美之表现形式第三章 空间转向与视觉隐喻:背景的凸现 第一节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  一、众声喧哗中的概念游移  二、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关系 第二节 回归肉体之眼:重新“看见”身体  一、审美现代性  二、视觉隐喻与身体 第三节 空间转向  一、空间转向的经验事实  二、空间转向的性质和特征  三、空间转向的结果 第四节 空间转向与视觉隐喻第四章 眼见是否为虚——20世纪西方思想对视觉隐喻的破译 ……第五章 视觉文化:视觉隐喻的现实形态结论 对当代审美特征的一个尝试性回答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二章 视觉隐喻  通过第一章对感官和视觉的一般性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不管在中国还是在西方,眼睛作为五官中最具优越性的器官历来都受到思想的青睐。柏拉图对两种眼睛的划分,使心灵之眼成为现实存在的人通达集真善美为一体的理念的唯一、也是最完美的途径。随着柏拉图的理念最终演化为在西方思想中占主导地位的形而上学传统所追求的终极本质,眼睛也由此进人西方的形而上学之中,并被用来指称一切和终极本质相关的性质。另一方面,眼睛在哲学领域中的重要地位也有助于它在人类文化的其他领域中产生影响。从此,用眼睛指代所有涉及本质、真实、真理及其类似物成为各个文化领域的共同做法,西方的思想和语言由此形成长期的“视觉隐喻”。  第一节 感官等级制中的视觉中心主义  一、语言和思想中的视觉隐喻  隐喻是人类古老的思维方式,也是学术研究始终关注的重要理论话题。在西方,柏拉图可能是第一位有意识地自觉运用隐喻进行思考的人。他借助洞喻、线喻和太阳隐喻,把抽象的理性思维结果转化为生动具体的视觉形象,给晦涩难懂的哲学表述平添了许多趣味性。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视觉隐喻与空间转向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