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历史哲学引论

张耕华 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0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

张耕华  

页数:

250  

Tag标签:

无  

前言

当代实践的历史学家们往往习惯于“低头拉车”而不习惯于“抬头看路”。这里假设的前提仿佛是说:结论是早已经摆好在那里的了,历史学家的任务,无非就是为它再一次地补充上一份例证而已。你能填充一项例证,就算是作出了一分成绩,你能补充两份例证,就算是作出了两分成绩。正有如诸葛大丞相在“空城计”中的名言:“国家事用不着尔等劳心。”这种为学的态度乃是经学的态度,《圣经》里面每提到一桩事件时,往往总是要强调“这就应了经上的话”云云。原来真理早在经上都有了,人们所见证的事实无非是为经上的真理再一次地提供一个例证而已。历来经学家的神圣职责无非就在于代圣贤立言、弘扬经义,而绝不可以对经义本身加以反思乃至拷问。然而真正的科学或哲学则恰是要对历来的经义不断地加以反思、质疑和拷问。实验、数据、资料和思想理论,双方永远是相互作用并相互促进的。如果学术的目的是在于追求真理,而不仅只是要弘扬经义、代圣贤立言,那么学者就不应该单纯局限于找材料来充实自己的观点,而应该同时不断地反思并批判自己所据以立论的根据。这里的“批判”一词是指它18世纪的原来意义,即学者必须在自己的思想上经历一番逻辑的洗练或自我批评,借以检验自己立论的可实证性(或可证伪性)。任何学术思想,凡是不经过一番批判的洗礼的,都只能是一种经学的信仰,而不可能是一种科学的论证。

内容概要

当我们问“物理学是不是一种科学”,实际的问题是:以这种研究逻辑来研究物理世界所获得的知识是否可称之为科学。然而,当我们以同样的方式来设问历史学时,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历史学是一门极其复杂的学科,它几乎涉及我们大部分的认知形式和知识品种,如史实的确认、史事的理解、历史的理论概括、历史意义的评价等。这些不同的认知形式,生产不同的知识产品,体现不同的认知属性。本书将历史认识活动划分成不同的层面,剖析其不同的认识形式和知识属性,以便完整地理解历史学的本质特性。而历史知识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是本书应讨论的问题。

作者简介

张耕华,浙江鄞县人,1952年生。1986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获历史学硕士学位。现在该校历史系任教。主要从事史学理论、中国古代史、史学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在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

书籍目录

序言——历史与理论(何兆武)引言一、史学是什么? 1.质疑与批评 2.历史学的科学化 3.彻底的批判与反思 4.史学理论研究的起步  5.“史学概论”,概论什么? 6.“历史认识论”的兴起 7.何、庞之分歧 8.元问题及其研讨路径二、史实与史家 1.历史学的“月亮问题” 2.事实能否自己说话? 3.以事实为中心的史学理念  4.事实与非事实 5.史实与史家的关联性 6.谁决定了历史的意义 7.三种历史事实 8.历史事实的类型 9.普通事实的量化问题三、历史的真实 1.历史学的分层 2.“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 3.认知图式与双向建构 4.对符合说的诘难 5.一种弱化的检验 6.李凯尔特的文化科学观 7.历史个别的非同一性 8.历史学有没有“范型” 9.事实能否说得清?四、理解与解释 1.什么是历史学Ⅱ? 2.移情与体验 3.历史的“真了解” 4.理解的差异 5.覆盖定律及其他 6.“why”和“how” 7.文本的权威消失了? 8.硬性与软性 9.史家的“弹性”五、叙事与想象 1.叙事问题 2.现代与后现代之争 3.历史就是虚构? 4.建构与解构 5.“大屠杀”问题  6.历史学家的想象 7.小说的真实性 8.推理与证据 9.“反事实”的想象六、历史的重演 1.科学的尺度 2.个别论与借用论  3.分歧与症结 4.什么是重演? 5.相似与同类 6.历史的相似与重演 7.澄清一种误解 8.从因果性到因果律 9.几种不同的必然性 10.历史能否预言?七、因果关系与理论命题 1.何为历史学的原因? 2.复杂化与简约化 3.理论陈述的非清晰性 4.“相干性”问题 5.测不准和不确定 6.概率问题 7.历史学的概括 8.理有概然,势无必至八、历史学的人文性 1.史学要不要评价? 2.从柯林武德的一段话说起 3.历史需要不断地重写 4.历学哲学的特殊问题 5.配景论与不可通约性 6.客观性不等于真理性 7.人文界的“实然”与“应然” 8.“狼的自由就是羊的毁灭”? 9.寻找普世的评价标准 10.是法理思维,还是科学思维?九、历史之用的特殊性 1.历史有什么用? 2.记忆的自然作用 3.遗忘也是生活所必需 4.求真第一,还是致用优先? 5.不论真假,都有效用 6.历史之用的虚拟性 7.历史该怎么用? 8.史学的异化和社会良心  9.历史学家的责任 10.如何遏制历史之滥用基本读本和参考书目后记再版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一、史学是什么?1.质疑与批评说来奇怪,还没有哪一门学科的研究,会像历史学那样,存在着那么多的分歧、怀疑和批评。这里所说的分歧、怀疑和批评,不是指具体的历史问题的争论,而是对历史学科性质的质疑。这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历史学能够向我们提供怎样的知识产品,是单称判断(如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如淝水之战发生在公元383年),还是普遍性命题(如我们以前一直所相信的那样,历史学是一门研究和阐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学科,它的知识产品,就是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历史学所提供的这些知识是否真实可靠?是否具有客观性?怎么才能证明它的真实性或客观性?第二,即便历史研究所提供的知识确实可靠,并具有客观真实性,那么,这样的知识有什么用?——历史知识有什么用?任何一门学科以及它的研究,如果在这样两个基本的问题上遭到他人的怀疑或否定,就等于是怀疑或否定了这门学科的合法性。不过,长期以来,史学家们并不太在意这些疑问,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不言而喻或理所当然的事情。自从分析历史哲学兴起之后,前辈学者的乐观主义和称心如意才彻底地被搅乱,这两个问题不仅变得严峻,而且难以回答、难以回避。

后记

本书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5年度规划基金项目《历史学的元问题研究》的最终成果,也是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院研究生教材基金资助项目。回想立项之初,我的目的是想通过对一百多年来历史哲学研究的中心问题的全盘清理,试着提出自己的一种解释,也为学生提供一本研讨史学理论的基本读物。今日“打扫战场,清点战果”,自问:当日设想的目的是否已经达到?似乎也不敢作出肯定的回答。但本课题及其目标,即元问题的全盘清理,并作出自己的解释,一直是我努力达到的目标。史学理论的研究,常常不能引起历史学者的注意,甚至引来反感。其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就是命题结论常常表现为外在的强加,而不是内在的自然引出。历史哲学家的研究大都离史学实践较远,且常常不肯在论证中列举事例加以说明,或许是他们认为这样的论证说明是多余的。然而,就历史学者看来,他们的结论命题是外在于史学实践而强加上去的。且不论这种看法的对错,如何从史学实践中内在地引出问题,并加以概述,这是当下史学理论研究亟须改进的地方。既不能像西方史学理论那样过分抽象,也不能像以前的理论文章那样空洞说教。我想,中国古代史论“言理在事,理不离事”的传统值得借鉴。本书的叙述。可以看作是这一设想的尝试。至于行文中的大段引文和注释,我也是有所用意,并在“引言”的注文中加以说明,但仍有读者向我提问。史事考证与理论研讨大不一样。史事考证,只要史料、史实弄清楚了,大都能够做到让人信服,让人共享。理论研究则不同,这里不可能有一锤定音,不可能有终结的解答。故而,有关的讨论,就如一次学术会议,让古人、前贤,乃至今日学界同人都来参与发言。读者阅读此书,一如亲临会场,既可聆听各家的高见,又可“按图索骥”追寻思想资源。


编辑推荐

《历史哲学引论(增订本)》:21世纪大学文科教材·博学史学系列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历史哲学引论 PDF格式下载



这是我所读的史学理论著作中罕见的,集理论深度和问题的覆盖广度与一本书的好作品,对历史学的元问题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论述,对各家各派的观点介绍均点到要穴,使读者对西方史学理论的有全面的把握;虽是理论作品,但文字毫不晦涩,读起来畅快淋漓,继续了复旦大学出版社对大学文科教材的一贯文风,当然比起张广智先生的《西方史学史》来还是稍逊一筹。由于是教材,不可能读所有问题都有精详的论述,这与书名上的引论是一致的,它确实是一本引导读者进入西方史学理论殿堂的好向导。我是在读了张耕华先生的第一个版本之后才购买的。第一个版本发行于2004年,这个新版本是2009年10月刚刚发行的,这两个版本的差别绝不是一般的重印,而是真正的修订。我说张耕华老师是一位严谨的学者也绝不是顺口胡诌,读过这本书的人自会明白其中作者的心血。单就这两个版本而言,修订版增加了整整一章的内容,而且各章均有补充,在几个标题上也有调整,现在我还不明白作者的用意,但肯定是经过仔细思考的。另外,第二版印制更加精美,增加了好多图片,这样读起来更加直观而亲切,好像张广智先生那本《西方史学史》的第二版一样,但我不得不坦率地说,张耕华老师的这个是真正的修订版;张广智先生的那个是第二版,这也没有贬低张广智先生,因为他在封面上确实写的是“第二版”。由此可见,负担大学史学的学风是令人钦佩的,他们都是真正的学者,这也是我一直奋斗的目标。说了这么多的溢美之词,是否有人会认为我是两位老师的门生弟子呢?本人是史学理论方向的学生,对两位先生从未谋面,不过新版本上刊出了作者的照片,倒是稍慰我的相思之苦。本人也从未与复旦大学有过任何关联,我确实很希望能面见他们,向他们请教。相信我,学习史学理论的朋友们,这本书它值得拥有!


着重从认识论角度,系统分析了西方历史哲学,其间也穿插了大量中国史例证。也许是因为作者在历史认识论上深厚造诣,所以本书既是一本历史哲学的入门读物,同时也是研究历史哲学的经典书籍。


汇通中西史学理论,举例明白晓畅,对于了解历史理论有很大的帮助


这是一本学者推荐给我的,我正在看。作为中国人研究历史哲学,张教授也算是名列前列,但绝不是第一流的。我建议当当上一下何兆武先生的专著,与国外一些名家的。


写论文用,研究历史,不错。


历史哲学领域的入门之选吧,流畅易懂,先读这个再读原著会是不错的选择。


历史是一门伟大的学问


历史老师推挤我们买的,内容有点看不懂,不过对于对历史的理解很有用处


值得史学研究者购买!


须有一定功底方可理解透张教授的这本书,不错


这本书,我读是用啃的,作者没有多余的话,不能少读或跳过。推荐购买


挺好的,内容深刻


很不错的书,只是要慢慢阅读


这两本还行


不错 物流快


不错的书,质量可以 ~~~~


很好的书,深入浅出,作为历史爱好者,可以用来作为参考


历史生经典!内容详实有见地,论文精湛不空套


对于一个非历史专业的学生而言,浅显易懂,很喜欢这本书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