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人类动物园

德斯蒙德·莫利斯 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3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

德斯蒙德·莫利斯  

页数:

256  

译者:

何道宽  

Tag标签:

无  

前言

  中译者第一版序  英国动物学家德斯蒙德?莫利斯(Desmond Morris)是世界知名学者,《裸猿》是其代表作之一。该书1967年问世以来,不胫而走,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畅销书。美国戴尔出版有限公司在1969年3月到1970年11月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就重印了15次,其畅销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一本讲生物人类学的学术著作,为何会得到广大读者强烈的喜爱、热烈的反响?看来有以下几个原因:  1. 作为权威的动物学家和生物人类学家,作者占有最新颖、最权威的素材。  2. 清新、朴实的文字明白如话,精当、幽默的比喻引人入胜,强烈、鲜明的对比入木三分,使作品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3. 作品定名为《裸猿》是别具匠心的。对于这一点,作者在书末有一个很好的说明:对于人类的辉煌成就本来可以大唱赞歌,之所以未唱赞歌,是想给作品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在攻击性、领地欲、战争威胁、人口爆炸等问题上,仍然暴露出人的生物学属性;在强调文化的生物学基础方面,作者故意说了一些过头的话,故意给人以当头棒喝,故意给人一些失之过简、失之过偏的印象:这一切的目的都是为了冷静、严肃地思考当代(60年代)人类最紧迫的几个问题:人口爆炸、生态失衡、“核”云压顶。    为什么要引进这本书?它对中国读者有何价值?译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肯定:  1. 社会生物学、生物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迄今为止在国内几为空白,亟需予以介绍。关于社会生物学(人类社会行为的生物学基础),已有《新的综合》(收入“走向未来丛书”)引进。关于文化人类学,我们应尽快介绍美国人类学家霍尔(E. T. Hall)的四部曲;所幸的是,三联书店已准备陆续将其介绍进来。关于生物人类学,莫利斯的著作具有极大的权威性和代表性。  2. 本书在物种水平上研究人类基本行为的生物学基础,《新的综合》在分子水平和基因水平上研究人类行为的生物学基础,两本书构成互补的关系,参照阅读能收到相得益彰之效。  3. 本书在纵横两根轴上进行博大精深的比较。在横轴上,作者以精湛的知识、广阔的视野、比较动物学的权威,对比了人类行为和动物行为尤其人类近亲灵长目的行为,追溯其渊源、展示其联系。在纵轴上,作者以高屋建瓴之势,博采和综合从达尔文以来各家的结论和假说,提出独到的人类起源和人类进化的理论,其标新立异、首创精神感人至深,其新颖观点、精湛学识令人瞠目。  4. 人类学在我国蛰伏几十年后,一般读者对人类学不甚了了,这种精彩的普及读物能引诱发人们对人类学的兴趣和关注。  本书确有惊世骇俗、令人震撼、说话过头之处。读者诸君如能记住本书问世(1967年)的时代背景,自然就能和作者求得更多共同的语言。当时西方人(尤其知识界)最忧虑的三大问题(人口爆炸、生态失衡、“核”云密布)迫使作者以最冷峻的语言为人们敲响警钟。记得国际上最早、最权威的民间学术团体“罗马俱乐部”的警钟曾被我们斥之为“资产阶级腐朽没落的悲观派”。可是现在我们对这样的悲观派倒是抱着感激的心情。没有他们的警钟长鸣,也许不少人还在“高枕无忧”呢。  话又说回来,西方人有西方人的传统和视角,中国人有中国人的传统和视角,批评、争论、分歧是在所难免的。没有一位学者的意见是“圣经”,我们大可不必对任何个人崇拜得五体投地。  何道宽  1987年7月  莫利斯1994  《裸猿》初版于1967年。对我而言,书中所写的一切是一望而知的,但许多人感到震惊。  他们震惊的原因好几种。主要的反对意见是,我写人的方式似乎是把人当作另一种动物去研究。我是动物学家,检视许多动物的行为20余年,从鱼类、爬行类、鸟类直到哺乳类。我发表的论文含盖许多课题:从鱼类的求爱到鸟类的交配再到哺乳类的食物储存。这些文章专家读过,几乎没有引起任何争论。稍后,我为一般读者写书介绍蛇类、猿类和熊猫时,也没有引起多少争论。然而,当我写一本类似的书以研究一种无与伦比的、皮肤裸露的灵长类时,一切都变了。  突然,我写的每个字都成了激烈争论的对象。我发现,人这种动物仍然觉得,他还难以面对自己的生物学本质。  我必须承认,我发现自己还不得不担任查尔斯?达尔文的后卫时,十分吃惊。一百多年来,科学进步了,越来越多的人类祖先的化石被发现了,所以我曾经认为,大多数人已经充分准备面对这样一个事实:我们是灵长目进化不可分割的一部份;我曾经想,人们愿意仔细看看自己的动物属性并从中学习。我心中的对象就是这些人,但情况不久就清楚了:我还不得不进行更艰苦的斗争。  在世界有些地方,《裸猿》成为禁书,地下流通的书被没收,教会将其付之一炬;人类进化的思想遭到讥笑,我这本书被视为令人倒胃的、哭笑不得的笑话。敦促我改邪归正的宗教小册子如洪水袭人、雪崩压顶。  《芝加哥论坛报》用一个专刊批判这本书,因为该报刊发的一篇书评得罪了报纸的老板。他们为什么如此怒气冲冲?因为那篇书评里有一个词是“阴茎”。  性行为的坦率文字似乎是他们在书中找到的另一个瑕疵。但同一张报纸正在刊发无穷无尽的有关暴力和谋杀的新闻。“枪械”一词频频露面。我当时就指出,他们愿意用这个表示杀人武器的词语,却不愿意用那个创制生命的词语。但逻辑在他们那里没有一席之地。我的写作课题从鱼类和鸟类转向人类以后,我唤醒了一只沉睡的巨怪:人类的偏见。  种种责难接踵而至,除了打破宗教和性事的禁忌之外,“使人兽化”也是对我的指控,因为我坚持,人类受到强大的先天驱力的推动;而驱力推动的观点公然违背最时髦的心理学理论所做的暗示:我们所作所为的一切是由学习和条件反射决定的。  有人说,我提出了一种危险的思想:人类掉进了兽性本能的陷阱而不能自拔。这是对我的著作的另一种误读。所谓先天“动物冲动”会使人带有贬义的兽性,这样的看法是没有理由的。只需稍许翻翻本书各章就可以看到,我所谓的先天模式包括这样一些人性特征:组成爱抚的配对纽带、呵护儿童、寻觅多样食物、保持清洁卫生等的强大驱力,以及用展示和仪式而不是靠流血来解决争端的驱力,尤其是那些展示游乐嬉戏、好奇心和创造性的驱力。这就是我们主要的“动物驱力”,硬说它们使我们兽性化,那就是蓄意歪曲动物学家看人类行为的方式。  还有一种误读是政治误解。有人错误地认为,我笔下的人类被贬低到洪荒世界动物的地位。政治谱系里极端的派别认为这太放肆。他们认为,人圆通柔韧,能适应强加于他的任何政治制度。在人体的肌肤之下,有一套从父母继承的基因在引导人的行为,这样的观念使政治暴君感到反感,因为其含义是,政治领袖极端的社会思想总是会遭遇到根深蒂固的抵制。历史教导我们,这样的抵抗反复发生。暴君可能会君临天下,但迟早得退出舞台。友善、合作的人性终究要光复失去的舞台。  最后,有人觉得,把人称为《裸猿》是侮辱人,是悲观的表现。这一批评离真相十万八千里。用这一书名只不过是要强调,我在试图给人类作一幅动物学的画像。和其他的灵长目并排在一起看时,“裸猿”的描摹是有根有据的。如果硬说这样的命名侮辱人,那就是对其他动物的侮辱。如果说它暴露了悲观的态度,那是因为批评者没有看到,人类这种设计很平庸的哺乳类动物获得了非凡的成功,那是多么令人惊叹的故事。  1986年,《裸猿》插图版问世时,有人建议我更新文本。我觉得只有必要把3改成4。1967年,第一版问世时,世界人口是30亿。在第一版和第二版之间的时间里,世界人口增加到40亿。如今我写序的1994年,世界人口已经跳到50多亿。到2000年,世界人口将要达到60亿。  人口数字激增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使我感到不安。在我们数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我们在地球上的分布稀稀落落,生活在很小的部落里。那种部落生活塑造了今天的我们,但它没有为我们适应现代都市生活做好准备。那样的部落猿如何适应都市猿的生活呢?  这个问题成为《裸猿》三部曲续篇的课题。我经常听人说“都市是水泥丛林”,但我知道这样的说法是错误的。我研究过丛林,我知道丛林不像都市。丛林没有裸猿密布。丛林是有机的世界,其变化非常缓慢。相反,都市几乎在一夜之间就遍地开花。用生物学的话来说,罗马城的确是一朝分娩、一蹴而就的。  作为动物学家,我研究都市人的行为时,他们使我想起这样一幅画面:他们蜗居在狭小的住宅里,使我想起的不是丛林生活,而是囚禁人的动物园。所以我断定,都市不是丛林,而是人类动物园。这就是“裸猿三部曲”第二本书的题名。  在《人类动物园》(The Human Zoo)里,我仔细考察我们人类的攻击行为、性行为和父母呵护孩子的行为,看看在都市生活的重重压力下人类行为的种种表现。原始部落变成超级部落以后,人类行为有何变化呢?人的地位上升到超级地位以后,产生了什么样的后果呢?当每个人周围出现数以千计的陌生人时,我们以家庭为基础的性行为如何才能维持下去呢?  如果都市生活压力重重,人们为什么还涌向都市呢?对这个问题的回答给那一幅令人压抑的画面加上了一个令人愉快的要素。这是因为,都市固然弊端丛生,但其作用是提供巨量的刺激,成为刺激因素的中心,我们伟大的创造力能够在这里开花结果、发扬光大。  三部曲的最后一卷是《亲密行为》(Intimate Behviour),其课题是,在新环境中,人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强烈的性本能和爱本能对现代生活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在我们的亲密关系中,我们失去了多少?又获得了多少?  在许多方面,我们忠实于我们的生物学源头,忠实的程度还令人吃惊。我们的基因编程证明有一定的弹性,但它抗拒重大的变化。当直接的爱的关系不可能建立时,我们就发明一些替代的办法,让我们安然享受生活。人类的创造才能使我们能够享受技术带来的舒适,享受现代生活令人激动的种种机会,同时又使我们能够服从我们的原始驱力。  这就是我们非凡成功的秘密,如果我们幸运,我们的创造才能还能够使我们继续在危险的进化路途上走钢丝。有人描绘的未来满目疮痍、污染严重;他们被误导了。他们看新闻时看见的,是我们所作所为里最坏的一面,他们把阴暗的画面放大千百倍,去编写一部灰暗的剧本。他们忽略了两件事情。首先,播放给我们看的新闻几乎总是坏消息,但相比而言,如果说暴力事件或破坏事件发生了一次,与之相比的和蔼、友好的言行举止总是数以百万计。事实上,从我们庞大的人口水平来看,我们的确是一个令人惊叹、爱好和平的物种,但我们普遍和平的天性是不会成为头条新闻的。  第二,当他们构想未来的画面时,他们通常忽略了革命性的新发明。每一代人都见证了惊人的技术进步,我们没有理由假定,技术进步会戛然止步。相反,技术进步总是会戏剧性地增长。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只要我们的能够想到,我们早晚都能够做到。然而,即使我们造出的中央处理机和古人的楔形文字泥版一样古朴,我们也不过是裸猿而已。即使我们在无情追求进步的过程中毁灭了我们最亲近的亲属物种,我们仍然是大千世界里的生物学现象,我们仍将受制于生物学规律。  想到这些现象和规律,我高兴地看到,我1967年到1971年问世的“裸猿三部曲”又有机会再版了。过了二十五年,我送给你的讯息依然如故——你是旷世无双、无与伦比的物种里的一员。请理解你的动物本性并予以接受。  德斯蒙德?莫利斯  1994年于牛津

内容概要

  “裸猿”三部曲分别是《裸猿》、《人类动物园》和《亲密行为》。《人类动物园》讲现代人的困境及其出路,态度乐观积极,令人鼓舞。近代以后,人类社群不再是人人熟悉的小型部落,也不再是鸡犬之声相闻的小国寡民,而是人口爆炸的超大型部落。莫利斯把现代人称为超级部落人,将其比作动物园里的圈养动物。这个比喻生动传神,深刻揭示了现代人尤其现代都市人的困境:人口过剩、过分拥挤的生存空间与人的生物学特性严重相悖,造成过分的压力、过多的“都市病”。  《裸猿》和《人类动物园》对古今裸猿的行为模式做了宏观的比较,有一个一以贯之的主题:人类的生物学基础非但不能回避,而且要认真研究。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课题。在这一点上,莫利斯无疑成了比较动物学、生物人类学的权威。和弗洛伊德一样,他发动了一场“人的科学”的革命。弗洛伊德从无意识和心理分析去研究人的动物性,莫利斯从数百万年进化中形成的行为模式去研究人的动物性;弗洛伊德偏重研究人的非正常行为,莫利斯偏重的却人的正常行为。莫利斯研究的基础始终是古今裸猿行为的比较以及人类和其他动物尤其哺乳类和灵长目的比较。  德斯蒙德?莫利斯说,在193种猿猴中,只有一种猿猴全身赤裸,他们自诩为“智人”,实际却是“裸猿”。于是,他写的每个字都成为受了创伤的“智人”争论的对象——《裸猿》成为禁书,地下流通的书被没收,教会将其付之一炬;人类进化的思想遭到讥笑——却让《裸猿》三部曲卖了20 000 000册。三十年后,当“裸猿”再版时,莫里斯依然倔强,他在序言中声称一字不改,因为尽管我们创造了瑰丽的文明,仍然受制于基本的生物规律。  为什么会这样?如果人类的行为真的被莫利斯言中,我们该怎么办?莫利斯给出的答案未必是最好的、却可能是唯一的选择:你是旷世无双、无与伦比的物种里的一员。请理解你的动物本性并予以接受。

作者简介

  德斯蒙德·莫利斯何许人?他英国著名动物学家、生物人类学家,生物进化科普作家、电视节目撰稿人和主持人、艺术家,历任伦敦动物园哺乳动物馆馆长、现代美术研究所所长、牛津大学特聘研究员。  莫里斯,这位终身与动物为伍的牛津大学的博士,一生都在行走。他用一只眼观察动物,用另一只眼审视人类。1967年,他用“裸猿三部曲”——《裸猿》、《人类动物园》、《亲密行为》向人类宣称:人,不是从天而降的天使,而是由地而生的猿猴。  从《裸猿》三部曲起,他一共创作了十来种著作,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且长销不衰。  译者简介  何道宽,深圳大学英语及传播学教授,政府津贴专家,曾任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副会长,现任中国传播学会副理事长、深圳市翻译协会高级顾问,从事文化学、人类学、传播学研究20余年,著译逾900万字。著译包括《中华文明颉要》、《理解媒介》、《交流的无奈:传播思想史》等40多种。

书籍目录

中译者序作者谢词作者序言第一章 原始部落与超级部落第二章 社会地位与超级地位第三章 性行为与超级性行为第四章 内群体与外群体第五章 印记与错误烙印第六章 寻求刺激与控制刺激第七章 永不泯灭的童心各章文献主要参考文献译者后记译者简介

章节摘录

  第二章 社会地位与超级地位  1.你必须要清楚展示凌然在上的仪表、体态和姿势  对狒狒而言,这条定律的意思是:有光滑漂亮的皮毛;无纠纷时平静、轻松的姿态;活动时刻意志坚定的步态。绝不能表露出任何焦虑、犹疑、踌躇的迹象。  只需做一点表面上的修正,这条定律就适用于人间领袖。华丽的皮毛换成了统治者富丽与华贵的专用服装,其光彩照人远在臣民之上,颇有戏剧性。他端的架子显示统治者独一无二的统治角色。当他轻松愉快时,会倚靠在宝座上,或坐或站,其他人未经允许绝不能仿效,而是必须毕恭毕敬地肃立伺候。这也是狒狒首领的典型体态,它可能会慵懒地趴在地上,焦虑的下属以机警的体姿在附近恭候。每当它做出攻击的姿态、强势突出自己的身份时,情况就为之一变。此时,它起身,比它的下属更令人注目。  实际上,它比下属挺得更加笔直,用这一体姿匹配它心理优越的地位。对狒狒首领而言,这很容易,因为它本来就更加魁梧,它只需端坐就可以凌驾于下属之上。比较胆小的狒狒蜷缩身子,匍匐在地,首领的地位就显得更高。对人类的首领而言,人为的辅助手段势在必须。他峨冠博带、罩袍披身,以显得更加伟岸。他的地位可以用御座、高台、坐骑或车辇来抬高,甚至用臣属来抬高。弱小狒狒的匍匐姿态有若干程式。臣属放低地位的方式有:鞠躬礼、屈膝礼、跪拜、叩头、额手礼、匍匐礼。  人类的聪明才智使其领袖能够两者皆而有之。坐在置于高台的宝座上,他既可以享受轻松姿态的消极凌驾态势,又可以同时享受抬高了的位置,即积极的凌驾态势,这就是他展示权力的双重姿态。


编辑推荐

  英国著名动物学家德斯蒙德·莫利斯惊世骇俗之作——“裸猿”三部曲全译本——大陆首次推出。知名翻译家何道宽倾力奉献。  全球行销40年,总量超过20000000册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人类动物园 PDF格式下载



很不错的一本书,值得一看..


非常好看的一本书,内容十分精彩...


人的行为的动物学属性


写得很生动,翻译得也很好


这套书阅读很轻松,很好看的小说...


非常好的一本书..内容精彩...


  非常喜欢的一段话。
  坚定不移、雷厉风行的决策,比正确的决策更加重要。许多强势领袖虽决策错误却安然无恙,因为其决策风格干脆利落、坚定有力;相反,优柔寡断的领袖则难以安身。在理性时代,领袖统御的金科玉律令人不快却只好接受,这条定律是:至关重要的是你的决策方式,而不是你做什么。


  第二本较第一本学术,而且主题更细。离不开2个关键词:攻击、探索。在拥挤的社会里探讨人自身是如何平衡自身的攻击性,如何保持自身的探索性。不断地读下去,就觉得此书非常科普,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发现人类一切的行为从生物学角度都有据可循。认识人类的本源,不但能学会处理人际关系,还能懂得如何养育,甚至把握服装潮流。
  
  “囚——一个人走向了超大型部落,便是这样的结果。莫利斯说,自有都市以来,便是如此。现代都市人口繁盛,规模巨大。无以复加的超级部落问题重重:战争、暴力、性紊乱、恋物癖……《人类动物园》用冷峻的事实揭示现代都市人的宿命:都市并非丛林天地,而是动物园世界,从此,人被囚禁,人性被扭曲。
  疑问由此而生:为什么会这样?会不会有出路?
  这些问题也困扰着莫利斯,上世纪60年代末的危机——核战争、环境
  恶化、人口剧增——如今依然,忧虑和恐惧挥之不去。阅读《人类动物园》将是一场探险:你被迫承受不快的现实,同时也会感受到“希望”。”


  本人活到30岁,越来越感到其实自己大部分的行为都是受控于本能。小时候受的教育是人是智慧动物,理智可以战胜一切。这可有点太狂妄啦。对抗本能的后果,很可能就是,就是,就是变态啦!(寅哥语)
  意识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潜意识的影响,潜意识又会受本能驱使。当然如果不想这么悲观,可以反过来说,意识也可以引导(或者欺骗)本能,这也是人类拥有高智商之后所带来的灵活性,但是前提是人要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本能。
  如果你和我一样,在球场上狂奔3小时,终于战胜了强大的对手之后,感觉到发自内心的幸福,那么也不难理解女生在逛了8小时街,终于满载而归时也会有同样的幸福感。因为我们的祖先在住进都市之前的几万年里,一直是男人负责打猎,女人负责采集。人类住进大都市,只有千八百年的历史。
  我们都在玩模拟原始生活的游戏。男人喜欢的游戏,在模拟捕获、猎杀,就连爬个山也叫“征服”,Kao,那我站在地上可不可以说“征服”了地球?
  不知你是否和我一样,面对毫无意义的人生,时常产生幻灭之感?如果你是和平主义者,是否对人与人、国与国之间如此容易产生偏见与仇恨深感困惑?我们的焦虑、恐惧、寂寞、压力、幻灭从何而来?继《裸猿》之后,埃蒙斯进一步一针见血地指出,它们来自我们这些被关进现代都市这个人类动物园的裸猿的被压抑和扭曲了的本性。
  《人类动物园》继续着《裸猿》的认真、睿智与雄辩,文笔精湛,读起来酣畅淋漓。


mark先


我感觉所有人都是身不由己的。人口太众多了,就像完全不受自己控制一样随时因为环境和外界因素的影响而不断变化发展。


妈的,我很想表达一个意念,可就是找不到合适的词!


我们的从出生开始,就已经是被动的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