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西方文明史读本

(美) 舍尔曼 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8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

(美) 舍尔曼  

页数:

506  

译者:

赵立行  

Tag标签:

无  

前言

我编辑《西方文明史读本》,心中有三个目标。首先,我想向读者展示历史学家用来写作历史的各种材料。因此,我不仅收录了原始材料,而且也收录视觉材料和二手材料。其次,本书力图简约,所收材料“切中要领”。为此,我仔细编辑了每一个选段,以求最有效地突出它的历史意义。第三,我编排本书的方式,是力求对读者有意义,而不是遵循课程的教科书或其他参考书籍的安排。为此,我按照编年的顺序安排材料,以西方文明在近东的起源为开端,逐渐展开到现代。偶尔,编年的方法会有所改变,如我们用一章来探讨文艺复兴,为的是说明这个时代的性质以及大多数课程的安排。这本书广泛介绍了历史学家所使用的材料、他们解释历史证据的方法以及他们在研究长达五六千年的西方文明演进中所面临的挑战。每一则选材——无论是材料、照片还是地图——都配有介绍、评论和问题,为的是给读者提供有价值的背景,并使读者更容易理解所选材料的历史意义。我所选的材料也照顾到政治、经济、社会、思想、宗教和文化史的平衡。然而,不同章节所突出的是对理解某个时代非常重要的具体主题。例如,有些章节提供了更多关于社会和妇女史的材料,而其他章节则强调政治和宗教史。这样篇幅的书只能包括有限的可以获得的历史材料。因此,《西方文明史读本》只是一种介绍。确实,我所希望的是,这里所呈现的材料主要是作为进一步探究历史和历史学训练的敲门砖。

内容概要

本书介绍了漫长的西方文明史的各个发展阶段,从几千年前肇始于古代近东河谷地带的农业村落一直到现代社会。本书广泛介绍了历史学家所使用的材料、他们解释历史证据的方法以及他们在研究长达六千多年的西方文明演进中所面临的挑战。作者精心挑选了政治、经济、社会、思想、宗教和文化史的各种资料和图像,给读者提供了有价值的背景,并使其更容易理解所选材料的历史意义,以此作为进一步探究历史和历史学家训练的敲门砖。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丹尼斯·舍尔曼 译者:赵立行丹尼斯·舍尔曼是纽约城市大学约翰·杰伊学院的历史学教授。他在加利福尼亚大学获得了学士学位(1962年)和法律博士学位(1965年),在密歇根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1970年)。他是巴黎大学的访问学者(1978-1979年,1985年)。他获得过福特基金会奖学金(1968-1969年,1969-1970年),并获得了经济研究委员会研究奖学金(1971-1972年)和国家人文学基金会的研究奖学金(1973-1976年)。他出版的作品包括《世界文明史读本》(合著)、《世界中的西方:中长期的叙述史》、关于伽兰德战争与和平图书馆的系列介绍,并在美国和欧洲刊物上发表的数篇有关19世纪法国经济和社会史的文章和评论,以及某些文学评论方面的短文。赵立行,1966年生。现任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上海市世界史学会副秘书长、中国世界中世纪史学会理事。主要从事“世界文明史”、“文艺复兴史”等课程的讲授和欧洲中世纪史的研究。曾发表《商人阶层的形成与西欧社会转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专著,并发表《宗教与世俗的平衡及其相互制约:意大利人文主义者的宗教观》(《历史研究》)、《西方学者视野下的黑死病》(《历史研究》)等代表性学术论文,以及《犹太的思想》等多部译著。曾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奖及“复旦大学教学名师”奖。

书籍目录

前言关于本书使用第一部分 古代世界 1.古代近东的文明 2.希腊文明的出现 3.希腊古典和希腊化时代 4.罗马的兴起 5.罗马帝国和基督教的兴起第二部分 中世纪 6.中世纪早期 7.中世纪东方 8.中世纪盛期:11至12世纪 9.中世纪盛期:十字军和东方 10.中世纪盛期:13世纪 11.中世纪后期第三部分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扩张 12.文艺复兴 13.宗教改革 14.海外扩张和新政治  第四部分 近代早期 15.战争与革命:1560—1660年 16.贵族统治与专制主义的17世纪 17.科学革命 18.旧体制下的政治和社会 19.启蒙运动第五部分 19世纪 20.法国大革命 21.拿破仑时代 22.工业化和社会变化 23.反动、改革、革命和浪漫主义:1815—1848年 24.民族国家、民族主义和帝国主义:1850—1914年 25.文化、思想和社会:1850—1914年第六部分 1914年至现在 26.战争与革命:1914—1920年 27.民主、萧条和动荡:20世纪20至30年代 28.法西斯主义和集权主义 29.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战后世界 30.透视当今

章节摘录

插图:使用原始材料:汉谟拉比法典在前言中已经简要地界定和讨论了原始材料。接下来要更具体地指导人们使用原始材料。这里聚焦于本书第一篇原始材料《汉谟拉比法典》,接下来这将成为统一的范例。1.当阅读《汉谟拉比法典》选段等原始材料时,要把每一行都看做证据。假设你是一位历史学家,对美索不达米亚的历史一无所知,而这一文献落到你的手里。你的任务是把这一文献用作证据,支撑某些关于巴比伦文明的结论。实际上,你已经有了初步认识,你已经通过章节介绍、年表和材料前的眉批对美索不达米亚的民族有所了解。你可以运用这些信息,把这一材料更恰当地放到历史场景中,获得运用这一材料所包含证据的意识。你也可以运用眉批中的信息来判定该材料的总体特征、来源以及写作年代。2.边读材料边思考问题。这些问题可以让你集中于把材料中的语句和片段用作证据。头脑中的一般问题是:“关于这一文明,人们如何行动,如何思考,人们信仰什么,这一篇材料告诉了我什么?”尽量把阅读的每一行都视为一条证据,用它来对总体问题的一部分做出回答。在文献前面有斜体的“思考”要点,所提出的是具体问题。这些要点指明,这些材料特别用来提供证据,说明巴比伦的法律体系、社会分化以及政治和经济。3.把这些选段用作证据,几乎都有几种方法。阅读第1条,即《汉谟拉比法典》的第一部分,似乎可以说明这样的事实,巴比伦人可以对某些人提出谋杀“指控”,这一指控必须得到“证明”,从这一过程的结果所得出的推论(如果原告不能证明,就要被处以死刑)可以证明,巴比伦人已经有了正式的法律体系。你也可以进一步推论,这一法律体系基于某些公正(必须“证明”某种指控)和正义(如不能“证明”指控的人要被处死)的原则。另一方面,我们一定要小心,首要的是不能对这一条加以臆测,不要把我们的假设加诸过去。例如,尽管在第三条中提到一些依据(使用证据,而且证据的真实性至少要受到公开质疑),但是这一条并没有告诉我们什么构成了证据,或者是否有陪审体系。阅读17、18和19条。很清楚,这几条揭示的是巴比伦社会中有奴隶,也暗示试图逃跑的奴隶会有麻烦,因为那些抓住逃跑奴隶并把他们归还给原来主人(17条)的人会得到奖赏,而那些隐藏逃跑奴隶(19条)的人要受到惩罚。


编辑推荐

《西方文明史读本(第7版)》是大学译丛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西方文明史读本 PDF格式下载



很厚实,很新颖的西方历史书:不是说教口气的、灌输历史“事实”和经验、定论的教材,而是提供、提示了一些原始材料、二手资料,让作者去阅读思考,培养读者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认识西方文明的窗口!收藏了!


书里绝大多数是一手历史资料普通历史爱好者可能会觉得无趣但绝对是好书


不错,只是物流太慢


还没有全部看呢,看的一部分确实非常不错


这种书需要静下心来慢慢看。


书很大,字很小,是袁伟哥时在网上推荐的,所以买一本看看。


文章有些深奥,读起来感觉挺费劲的。


卖家发货速度很给力,书本质量不错


这本书旨在训练历史的学习,其所收集的资料蛮有一看的价值的


提供大量一手与二手文本作为参考,包括二战时期斯大林与希特勒等发得文稿,犀利。


不建议入门的读者购买~


西方文明史方面简单资料无序堆积


不太好,华而不实,如果想买这方面的书可以选择别的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