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范伟达 范冰 编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7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

范伟达 范冰 编著  

页数:

430  

内容概要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一书是本书作者10年前所编著的《现代社会研究方法》教材的第二版或称姐妹篇。本书阐明社会调查研究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研究,是社会研究的中国化或本土化。本书作者积30余年从事社会研究方法教学科研和社会调查与市场调查之丰富实践经验,把握现代研究方法发展趋势,引用大量国内外及作者本人的成功案例,对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进行了更为系统全面的介绍。全书不仅详述了社会调查研究的原理、程序、方法和技术,而且在理论取向与研究的动态组合,调查研究三种类型的科学界定,定性与定量的混合研究,抽样技术和问卷设计的最新成果,电话与在线调查的现状与发展,民意测验、市场调查与纵贯研究的主流趋向,统计分析、定性分析和理论分析的功能与联系等诸多方面提供了崭新的研究视角和分析思路。 本教材可供高等院校社会学专业教学主干课程使用,同时也可作为各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从事教学科研、政策研究、市场调查和对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感兴趣的同仁们进行理论研究、方案设计、现场实施、资料分析、撰写报告等教学科研与咨询服务的参考用书。

作者简介

范伟达,男,浙江慈溪人, 中共党员。复旦大学教学名师、社会学系教授、市场调研中心主任,中国社会学会方法研究会会长。毕业留校任教近三十年,曾任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本科教学委员会主任,社会学系副系主任、方法教研室主任、社会调查中心主任;兼任中国信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社会调查研究概述 一、什么是调查研究 二、调查研究的功能与作用 三、调查研究的基本原则 四、社会调查研究与社会研究 第二节 调查研究的主要特点 一、整体上把握社会系统 二、分析社会要素的联系 三、探求社会发展的规律 第三节 调查研究的方法体系 一、调查研究的理论基础 二、调查研究的方法层次 第四节 调查研究发展简史 一、古代的调查研究 二、近代的调查研究 三、现代的调查研究 第二章 理论与研究 第一节 理论及其要素 一、理论的概念定义 二、理论的组成要素 三、理论的层次及形态 第二节 理论范式及取向 一、范式及其作用 二、实证主义取向 三、诠释学取向 四、批判理论取向 五、整合建构论和实在论 第三节 研究逻辑与理论建构 一、两种逻辑和“研究圈” 二、演绎式理论的构建 三、归纳式理论的构建 第四节 理论与研究:动态的组合 一、理论对经验研究的作用 二、经验研究的理论功能 三、理论与研究的动态组合 第三章 研究方案设计 第一节 选择研究课题 一、选题意义及类型 二、选题因素及途径 三、选题的注意事项 第二节 调查研究的类型和程序 一、调查研究的主要类型 二、调查研究的一般程序 第三节 定量研究路径与设计 一、定量研究具体程序 二、研究课题具体化 三、研究课题操作化 第四节 定性研究路径与设计 一、定性研究具体程序 二、定性研究的特征 三、定性研究的策略 第五节 混合研究路径与设计 一、混合研究程序的基本要素 二、混合研究方案的备选策略 三、混合研究程序示例 第六节 设计研究方案 一、研究方案的作用 二、研究方案的内容 三、研究方案示例 第四章 社会测量及指标 第一节 社会测量及层次 一、社会测量三要素 二、社会测量的尺度 第二节 社会指标的设计 一、指标及其设计 二、社会指标的综合 第三节 态度量表与指数 一、态度量表 二、指数建构 第四节 测量的信度和效度 一、社会测量的信度 二、社会测量的效度 三、信度与效度的统一 第五章 抽样设计与样本 第一节 抽样调查的基本概念 一、抽样调查的特点 二、抽样调查的几个概念 第二节 抽样调查的一般步骤 一、界定调查总体 二、选择抽样框 三、确定抽样方法 四、评估样本正误 第三节 非概率抽样 一、判断抽样 二、巧合抽样 三、配额抽样 四、推荐抽样 第四节 概率抽样 一、简单抽样 二、等距抽样 三、分层抽样 四、整群抽样 五、多段抽样 六、PPS抽样 七、入户抽样 第五节 样本大小 一、样本及影响因素 二、样本大小的确定 三、样本推论的逻辑 第六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文献及其类型 一、文献的特点 二、文献的类型 第二节 文献的分析 一、传统分析 二、内容分析 第三节 文献法评价 第七章 社会调查(一) 第一节 问卷设计 一、问卷的作用和类型 二、问卷的结构和内容 三、问卷设计的一般程序 四、问卷设计的原则和技巧 第二节 访问调查 一、访问法及其类型 二、访问心理及技术 三、访问调查评价 第三节 电话调查 一、电话调查及其意义 二、电话调查的类型 三、电话调查的实施 第四节 在线调查 一、在线调查概述 二、在线调查步骤 三、在线调查方法 第五节 纵贯调查 一、静态与动态分析 二、纵贯调查及类型 三、纵贯调查案例 第六节 调查质量控制 一、调查中的非抽样误差 二、调查质量控制的含义 三、调查员的挑选与培训 第八章 社会调查(二) 第一节 实地研究概述 一、实地研究的概念 二、实地研究的特点 三、实地研究的逻辑 第二节 实地研究实施过程 一、选择研究场域 二、进入现场策略 三、建立友善关系 四、做好田野笔记 五、撤离研究现场 第三节 参与观察 一、观察法及类型 二、参与观察及实施 三、参与观察评价 第四节 实地访谈 一、实地访谈及类型 二、访谈问题及脉络 三、焦点访谈法 第五节 典型调查 一、典型调查及其特点 二、典型调查基本方法 三、典型调查方法评价 第六节 个案调查 一、什么是个案调查 二、个案调查的步骤 三、个案调查方法评价 第九章 实验研究 第一节 社会实验的功能 一、实验在社会研究中的作用 二、实验方法的认识论特点 第二节 实验构成及程序 一、实验构成的三要素 二、实验研究的一般程序 第三节 实验设计的基本模式 一、简单实验设计 二、多组实验设计 第四节 实验研究评价 第十章 统计分析 第一节 统计分析概述 一、统计分析的作用 二、统计分析的特点 三、计算机技术的运用 第二节 统计资料整理 一、资料的审核与编码 二、资料的录入与汇总 第三节 单变量统计分析 一、集中趋势测量 二、离散程度测量 第四节 双变量统计分析 一、相关的意义及类型 二、交互分类法 三、消减误差比例 四、相关测量法 第五节 多变量统计分析 一、详析分析 二、净相关和复相关 三、多元回归分析 第六节 推论统计简介 一、推论统计一般概念 二、参数估计 三、假设检验 第十一章 定性分析 第一节 定性分析概述 一、定性分析的概念和功能 二、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之异同 三、计算机辅助的定性分析 第二节 定性资料的整理 一、分析前的初步整理 二、定性资料的编码 三、撰写分析备忘录 第三节 定性资料分析方法 一、连续接近法 二、举例说明法 三、事件结构法 四、流程图式法 第十二章 理论分析 第一节 理论分析概述 一、理论分析的意义与作用 二、理论分析的思考方式 三、理论分析的一般步骤 四、科学抽象及其过程 第二节 理论解释方案 一、总体理论方案 二、分析方案 三、命题方案 四、模型方案 第三节 理论分析方法 一、矛盾分析法 二、历史分析法 三、因果分析法 四、比较分析法 五、功能分析法 六、系统分析法 第十三章 研究报告 第一节 研究报告的特点 一、研究报告的特点 二、研究报告的类型 第二节 研究报告的结构 一、标题 二、导言 三、方法 四、正文 五、结论与讨论 六、附录 第三节 研究报告的撰写 一、研究报告的撰写步骤 二、报告写作的注意事项 附录 一、调查问卷 (一)工人调查表 (二)浦东新区社会发展调查问卷 二、统计用表 (一)随机数表 (二)标准正态分布表 (三)Z检验表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插图:当然,要做好会议记录。座谈会最好由主持人边提问边记录,也可指派专人做会议记录。经验证明主持人边问边记录对与会者的发言影响最大。这是因为,主持人在听取发言时,做不做记录,快记还是慢记,详记还是略记,是边听边记还是边问边记,对发言人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因此,做记录是指导和控制会议的一种有效手段,它有时能起到语言信息所不能起到的重要作用。座谈会过程中,如何消除从众心理是一篇大文章。从众心理属于社会心理学范畴,它是指个体在群体中常常不自觉地受到群体的影响,而在知觉、判断、信仰以及行动上,表现出与群体中多数人相一致的心理现象。这种心理现象在集体座谈中最易产生。有实践经验的人都知道,在座谈会上,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最初发言的几个同志如果对某一问题发表了一致的看法,往往影响其他人的态度。有的人本来对所讨论的问题没有认真思考,听了前面众口一词的发言,便随声附和;有的人原来态度模棱两可,看到大多数同志都倾向于一种观点,也跟着作出了相同的判断;还有的人本来内心不同意前面的发言,但看到大多数人都持肯定态度,因害怕自己被孤立,只好违心表示同意,或者不表态。这些心理现象都属于从众心理。从众心理是座谈会上存在的普遍现象,它直接影响调查资料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因此,要提高座谈会质量,就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想方设法减少以至消除从众心理。首先,要讲清座谈目的与到会人员的关系。开好座谈会,关键是调动全体与会者的发言积极性。这种积极性与到会人员是否理解座谈的目的有直接关系。因此,会议开始,调查者就要让与会人员充分了解本次调查的目的和意义。此外,在座谈会上,还要着重强调不扣帽子、不打棍子、不抓辫子、不装袋子的“四不”原则,提倡大家怎么想就怎么讲,不要顾忌别人对自己的发言怎么评价。问题本来就是复杂的,与会人员可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发表自己的看法。讲清楚这些问题,就可使大家认识到有不同意见是正常的,实事求是地反映问题是自己的责任,从而消除从众心理。其次,要精心安排发言的顺序。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第一个发言人的地位是影响他人从众心理产生的重要因素。前面发言的人地位越高,其他人的从众心理就越易产生。因此,要减少或消除从众心理,就应该精心安排发言的顺序。实际调查中,安排什么人先发言并无固定模式,但一般情况下都应该让年轻人打头炮,把平时不爱说话,缺乏主见的人往前排,最后安排年长者和权威人士。


编辑推荐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复旦博学·社会学系列之一。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PDF格式下载



一连买了三个版本的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等自己看了两遍之后才来回复,本人觉得书真的很好,希望大家根据自己需要选择,书真的很好


对于社会调查研究方面的初学者来说,这本书还是比较具有普及意义的。


不错不错的 很专业 推荐


国内最好的 这个主题的教材 社工工作 要学的 一定要学


这本书不错,很值得一读,希望能给我们的课题带来较大的帮助。


书很好,不错哦,帮同学买的


发货速速度,很快就到了。可以帮助到我应付考试,印刷质量好,容易找


书不错,来的也很快,服务态度很好,我想要的调查方法都有,是像我们这种学生用的好书~


一本很好的教材,比较专业


这是一本不错的教材,适合初学者


两本书,只是用一层纸一层塑料袋包一下就寄过来了。打开后发现有些被压皱了,封面也有些脏,看起来就变成只有九成新了。
希望下次能更好地包装一下~


书的内容挺全,但是重点不突出,纸张略薄,排版比较一般,看起来有些累


内容和教科书没什么区别


考试要用。。。


有些地方不是很清晰,不过应该是正版的吧


爸爸写本书还要给女儿冠个名?哎,中国的学术界现在也就是这个水平了。


这本书盗版的很严重,字迹不清。当当不要失信于民啊!!!


我觉得挺好的,多说没意思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