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道德是否可以虚拟

王贤卿 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2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

王贤卿  

页数:

277  

字数:

254000  

内容概要

本书从大学生构成中国庞大网民的主力军这一特定国情出发,以马克思主义传播学和伦理学理论为指导,以多学科角度剖析当代大学生网络行为的道德失范为研究向度,以大量的实证研究为佐证,突破了网络新媒介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影响的一般性描述。
本书通过对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群体网络行为的展开与分析,围绕“道德是否可以虚拟”这一命题深入阐释了网络道德的存在基础与架构;针对当代大学生典型网络行为现象——以网络游戏行为和校园BBS为例进行了以点带面的实证研究与道德考量;进而将大学生网络行为道德失范的成因机理概括为“SPSS”——主体(Subject)、心理(Psychology)、社会(Society)、制度(System);并对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的引导和规范进行了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对策研究。
本书为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复旦大学“211”学科建设资助项目。

书籍目录

序 道德的自觉秦绍德
导论
第一章 网络传播环境下的大学生
——大学生与网络的亲密接触
第一节 网络传播新媒体及其特征
一、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二、网络新媒介的基本类型与运用
三、网络传播的基本特质
第二节 网络传播中的大学生
一、“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价值诉求
二、大学生网络行为现状与特点
第三节 网络传播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
一、网络开辟了人类社会化的崭新途径
二、网络传播对大学生社会化的积极作用
三、网络传播对大学生社会化的消极作用
第二章 道德是否可以虚拟
——行为环境的虚拟性与主体道德的真实性
第一节 网络行为的虚拟环境考察
一、网络行为依存于赛博空间
二、赛博空间的本质与虚拟实在
三、赛博空间凸显网络行为特征
四、网络行为与现实社会行为的关系
 第二节 网络行为的主体考察
一、网络行为主体的界定
二、网络行为主体性特征
第三节 网络道德的存在基础与架构
一、网络道德存在与否
二、网络道德的存在基础——信息权利
三、网络空间的道德架构
第四节 网络行为主体的道德权利和义务
一、网络行为主体的道德权利
二、网络行为主体的道德义务
第五节 网络道德与现实道德的关系
一、网络道德的内涵与特点
二、网络道德与现实社会既有道德的关系
第三章 大学生典型网络行为的道德考察(一)
——以网络游戏为例
第四章 大学生典型网络行为的道德考察(二)
——以大学校园BBS为例
第五章 透过现象探本源
——大学生网络行为道德失范的成因机理
第六章共生的文明
——规范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的路径选择
附录大学生网络行为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后记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道德是否可以虚拟 PDF格式下载



作者自述经历和何为理论值得反复阅读。作者理念造诣很高,适合重口味读者。


受益匪浅 很好的读书价值


买来后没仔细读,写论文参考用,期望实证研究的书籍也能同时兼顾学理分析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