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酸相关性疾病

樊晓明 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9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

樊晓明 编  

页数:

268  

内容概要

本书共分三第二十一章。酸相关性疾病是消化系统疾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类疾病,是指一类由于胃酸分泌过多,或对胃酸特别敏感而引起的一类消化道疾病的总称,常见的有胃食管反流病、消化性溃疡、卓一艾综合征及非甾体类抗炎药引起的消化系统疾病。本书从酸相关性疾病的解剖、生理、病理生理、诊断与治疗等多个方面进行阐述,着重将基础研究与临床进展相结合,介绍当前最新研究成果及发现,为临床医师提供酸相关性疾病的前沿进展和诊疗技术。

书籍目录

基 础 篇
 第一章 上消化道解剖组织学
第一节 食管解剖组织学
第二节 胃解剖组织学
第三节 十二指肠解剖组织学
 第二章 上消化道运动生理学
第一节 食管运动生理学
第二节 胃运动生理学
 第三章 胃酸分泌及其调节机制
第一节 胃酸分泌的时相
第二节 胃酸分泌的神经调节
第三节 内分泌和旁分泌调节
第四节 细胞调节
 第四章 上消化道黏膜屏障
第一节 食管屏障
第二节 胃黏膜的防御功能
第三节 肠黏膜屏障
 第五章 幽门螺杆菌
第一节 幽门螺杆菌的发现和命名
第二节 幽门螺杆菌的研究历史
第三节 流行病学
第四节 生物学
第五节 病理生理
 第六章 抗酸和抑酸药物
第一节 抗酸药
第二节 抗胆碱能药
第三节 H2受体拮抗剂
第四节 质子泵抑制剂
 第七章 黏膜保护药物
疾病篇
 第八章 功能性烧心
第一节 流行病学
第二节 病因与发病机制
第三节 诊断标准
第四节 诊断程序
第五节 鉴别诊断
第六节 治疗
 第九章 胃食管反流病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反流性食管炎
第三节 非糜烂性反流病
第四节 Barrett食管
第五节 食管外并发症
 第十章 功能性消化不良
 第十一章 慢性胃炎
 第十二章 消化性溃疡病
第一节 流行病学
第二节 病因.
第三节 发病机制
第四节 病理改变
第五节 临床表现
第六节 特殊类型的消化性溃疡
第七节 辅助检查
第八节 鉴别诊断
第九节 药物治疗
第十节 消化性溃疡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
第十一节 外科治疗溃疡病的手术方法
 第十三章 应激性溃疡
 第十四章 卓一艾综合征
技术篇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在发达国家正在迅速下降,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将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感染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与家庭人员数量减少、卫生条件改善、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治疗普遍开展等因素有关。 二、幽门螺杆菌传播方式 人类是HP已知的唯一宿主,HP传播途径至今尚未完全明了,但多数研究认为,在自然环境中,人是唯一传染源,其可能的传播途径为:①在发展中国家通过粪一口;②在发达国家通过胃一口传播。HP能够从呕吐物、腹泻病人粪便、唾液中培养出来,提示这些是其可能的传播途径。 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性别、饮食生活习惯、烟酒嗜好、饮用水源等因素和HP感染率无显著关系,而年龄、社会经济状况、教育程度、卫生条件、居住环境、职业等因素和感染率明显相关。贫穷、教育程度低、卫生差、居住拥挤、兄弟姐妹多、儿童与父母或保姆同床等都是HP感染的高危因素,职业中如胃肠科医护人员受感染可能性更大,这些均支持人一人间传播方式。在广州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居住密度和感染率密切相关,提示密切接触增加传播机会,这和家庭聚集性的研究结论相符。有报告显示父母均受HP感染,子女感染率44%;如父母仅一方阳性,则下降至30%;如父母均阴性,下降至21%;差异显著,其中母亲影响更大,母亲HP阳性,子女受感染的危险系数为16.5,父亲阳性仅3.8。这显示互相密切接触增加传播可能。进一步研究显示家庭成员感染多属同种HP亚群。宿主方面,胃酸分泌减少、营养状况差、免疫功能低下等均是儿童期受HP感染的高危因素。 支持粪一口传播的根据是胃黏膜上皮更新脱落快,寄居其上的HP必然随之脱落,通过胃肠道从粪便排出,污染食物和水源传播感染。然而,只能通过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在水中检测到HP,而未能培养出HP。Queralt等的一项研究显示,HP可在水中存在,并能够长期保持存活状态,但很快就失去其可培养能力和杆状形态,他们认为,HP可被看做一种水源性传播的病原体,在饮水中的偶然存在,可能是造成HP传播的危险因素。在印度,另一项研究显示,HP感染率与饮水类型相关,饮用自来水的人群HP感染率比饮用烧开的水或滤过水明显增高。研究发现,与感染有HP的腹泻病人接触者感染HP的概率是常人的4.8倍。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酸相关性疾病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