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古代陵墓

刘毅 南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5  

出版社:

南开大学出版社  

作者:

刘毅  

页数:

195  

字数:

320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中国历史文化大讲堂·文博系列》第一批推出《中国古代陶瓷器》、《中国古代青铜器》、《中国古代玉器》、《中国古代书画》、《中国古代紫砂器》、《中国古代佛教文物》、《中国古代建筑》和《中国古代陵墓》,共八种。它们是关于上述诸门类文物及文化遗产的概述性著作,大都是以各位作者各自的授课讲义为基础整理修订而成,其基本属性是大学本科专业教材。  南开历史学科有重视教材建设的优良传统。积极倡导创办博物馆学专业的郑天挺教授曾经在1960年代初担任全国文科教材历史组的主要负责人,主持史学教材选编工作;本专业的首任主任王玉哲教授不仅有专著《中国上古史》传世,还在1980年代末组织骨干教师编写了国内第一部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教材——《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在国内各高校文博考古专业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教材编纂的耗时费力是有经历者所共知的。一部好的教材,应该高屋建瓴,具有完整的知识体系、合理的编排结构;对于原始数据的利用,应该是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以清晰合理的思路来统帅编排,使之条理化、系统化;行文要符合教材的特点,深入浅出,并尽量适应读者群的需要;还特别要注意学术观点的普适性(不一定都是作者本人或作者所赞同的),而很多涉及的问题也不能深入展开,只宜点到为止;一些新兴的学科门类或分支的教材,还具有很强的原创性,与专著几无差异。同样地,一部好的教材,应该是进入不同学科领域的最佳引路者,有些不但能使读者得其门径,还可能会使之受益终身;教材的编纂,能够不断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使课程体系乃至整个专业的学科体系进一步完善;教材建设是学科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之一,也是专业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

内容概要

中国古代陵墓制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中国传统礼乐文明的重要物化表现形式,不同时代的陵墓制度反映了不同时期的文化思想和社会风貌,因此,古代陵墓制度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对历代陵墓制度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有助于对中国传统文明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对于中国古代礼制文明的研究来说,其意义尤其重大。

书籍目录

导论 第一节 中国古代陵墓的概念和研究范畴 第二节 中国古代帝王陵墓制度发展变化的分期 第一期:发端起源时期(商至东周早期) 第二期:初步形成时期(春秋晚期至秦代) 第三期:发展和完善时期(两汉) 第四期:衰微到逐步复兴时期(三国至隋代) 第五期:高度发展时期(唐代) 第六期:停滞时期(五代至元代) 第七期:全新发展和集大成时期(明清) 第三节 中国古代帝王陵墓基址的卜选规则 一、地理因素 二、风水因素 三、政治因素 四、礼制因素 第四节 中国古代陵墓制度的研究方法 第五节 中国古代陵墓制度研究的学术意义第一章 中国古代陵墓制度的发端起源(商至东周早期) 第一节 崇功报本的纪念性上古帝王陵墓 第二节 传说之三代王陵的辩证 第三节 商周时期的木椁结构王陵 第四节 关于“不封不树”之制的讨论 第五节 关于“墓祭”问题的讨论第二章 中国古代陵墓制度的初步形成(春秋晚期至秦) 第一节 墓葬封土的出现及其原因 一、墓葬封土的出现 二、封土墓出现原因推测 第二节 春秋战国封土王陵概况 第三节 战国中山王陵陵园制度 第四节 秦公大墓和秦始皇陵陵园制度第三章 中国古代陵墓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两汉)第一节 汉代皇陵概况第二节 西汉皇陵制度 一、西汉皇陵的陵园制度 二、西汉皇陵的埋葬制度 三、西汉陵寝的祭祀第三节 东汉皇陵制度 一、东汉陵寝制度的变革 二、东汉皇陵的祭祀第四章 中国古代陵墓制度的衰微到复兴(三国至隋) 第一节 魏蜀吴三国陵寝制度 一、魏国陵寝制度的废除 二、蜀、吴二国的帝王陵墓 第二节 晋代皇陵制度 一、西晋五陵 二、东晋皇陵制度 第三节 南朝皇陵制度 一、南朝皇陵概况 二、南朝皇陵制度的特点 第四节 北朝皇陵制度 一、北魏早期皇陵制度 二、北魏晚期皇陵制度 三、北朝晚期皇陵制度 第五节 隋代陵寝制度第五章 中国古代陵墓制度的高度发展(唐代) 第一节 唐代皇陵概况 一、关中十八陵 二、追尊祖陵和“号墓为陵” 三、唐陵的规模 四、唐陵陪葬制度 五、唐陵的祭祀 六、唐陵的调查和研究 第二节 唐代皇陵的陵园结构 一、乾陵陵园结构 二、唐陵神道石刻制度的演变 三、唐陵寝宫制度 第三节 唐代皇陵玄宫制度 一、靖陵玄宫制度 二、“号墓为陵”的乾陵陪葬墓玄宫制度第六章 中国古代陵墓制度的停滞徘徊(五代至元) 第一节 五代十国帝王陵墓制度 一、五代的皇陵 二、南唐皇陵 三、吴越王陵和王妃墓 四、前后蜀皇陵 五、南汉皇陵 六、闽王陵 第二节 两宋皇陵概况 第三节 北宋皇陵的陵园结构 一、北宋皇陵的陵园和石像生制度 二、北宋皇陵的下宫 第四节 北宋皇陵玄宫制度 一、元德李后陵玄宫制度 二、石藏(石椁)制度 第五节 南宋皇陵制度 一、南宋皇陵的陵园结构和位次 二、南宋皇陵的石藏 三、南宋皇陵的彻底破坏 第六节 宋代皇陵制度的特点 第七节 辽代皇陵制度 第八节 西夏王陵制度 第九节 金代皇陵制度 第十节 元代的皇陵第七章 中国古代陵墓制度的全新发展(明代) 第一节 明代皇陵的建置沿革和基本特征 一、明代皇陵的建置沿革 二、明代皇陵制度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明代皇陵陵园制度 一、凤阳皇陵和盱眙祖陵 二、南京孝陵 三、北京长陵 四、北京昌平陵区诸陵 五、景帝陵和显陵 第三节 明代皇陵玄宫制度 一、明神宗定陵玄宫的结构 二、关于明代皇陵玄宫结构的演变第八章 中国古代陵墓制度的集大成(清代) 第一节 清朝皇陵概况 第二节 清初三陵陵园制度 一、清初三陵 二、清初三陵制度特征 第三节 清代关内九陵的陵园结构 第四节 清代皇陵玄宫制度 第五节 明清陵寝制度的异同附录一 基本名词附录二 古代陵墓研究主要参考书目附录三 古代陵墓研究常用专业期刊后记

章节摘录

  金代皇陵最初在黑龙江,今黑龙江阿城金上京会宁府遗址西面有金太祖旧陵的遗址。《金史》记载,海陵王贞元三年(1155年)春,在中都大房山云峰寺营建列帝新陵,次年即正隆元年(1156年)十月,又“葬始祖以下十帝于大房山”。大房山金陵共有17座,但由于它们在元初和明末经过两次大规模的政治性破坏,早已面目全非,这里的考古调查与发掘工作正在展开,金陵的面貌逐渐清晰。  由蒙古族建立的蒙古一元朝相继攻灭了西夏、金和南宋,重新统一了中国,元代的帝王丧葬制度与前代迥异,据《元史》和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叶子奇的《草木子》等明初文献记载,元诸帝崩后均归葬于“起辇谷”;不封不树,地下无墓室玄宫,地表亦不建陵园等一应设施,起辇谷的地望也是众说纷纭。以其实行“秘葬”,可以认为元代不存在正规的陵墓制度。  第七期:全新发展和集大成时期(明清)  中国古代陵墓制度经过辽、宋、夏、金四朝之停滞与元代之中衰,从明初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明朝建立后,明太祖对于前代陵墓制度因革损益,创立了全新的皇帝陵墓规制。明代帝王陵墓确定了中国传统社会晚期帝王陵墓制度的发展模式,它们以鲜明的创新特色标志着中国古代陵墓制度走到了一个新的、也是传统社会中最后的一个发展阶段。相对于汉、唐、宋而言,明陵创新多而继承少,但它对于清代的陵墓制度却有重大的影响。明朝共传十二世,十六帝。其中15位皇帝及5位追封皇帝分别葬于6处,这6处皇陵在今江苏盱眙(明祖陵),安徽风阳(明皇陵),江苏南京(太祖孝陵),北京昌平(十三陵,即成祖长陵、仁宗献陵、宣宗景陵、英宗裕陵、宪宗茂陵、孝宗泰陵、武宗康陵、世宗永陵、穆宗昭陵、神宗定陵、光宗庆陵、熹宗德陵、思宗思陵),北京海淀(景帝陵),湖北钟祥(睿宗显陵)。另有建文帝葬所不详。  清朝自太祖、太宗建国,传十一世,十二帝,除末帝溥仪未正式建陵外,余十一帝并四位追封先祖分葬于5处,分别在今辽宁新宾、沈阳和河北遵化、易县。清朝追尊四祖均葬赫图阿拉,初称“兴京陵”。太祖曾迁景祖、显祖葬于辽阳,称“东京陵”。顺治十五年(1658年),将二祖还葬兴京,次年,定兴京陵称为“永陵”。清太祖葬盛京沈阳东北,名福陵:清太宗葬盛京之北,名昭陵。永陵、福陵、昭陵号称“盛京三陵”。关外三陵保留了若干满洲旧俗,与明清两代其他皇陵有明显的差别。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古代陵墓 PDF格式下载



看到了古代帝王的生前死后奢侈生活


了解一下中国的墓葬文化。


全书庄重,印刷良好,讲解详细,适合各类喜爱历史尤其喜爱墓葬的人


比较系统和专业的讲述了不同时期墓葬的形质和规格,作为基础了解性资料是值得一读的。


内容还算翔实,照片好多都是新的,资料性还可以的。


内容详略得当,很受用


读者的最大收获在于本书中汲取的营养!


1、买书还是首选当当,正版质量有保障而且包装和印刷都很不错。
2、希望当当多些活动。


比较专业,也针对大众,很好的书


这套书很专业


我好喜欢这本书,97分!


很值得一看的专业书籍


挺好,就是纸张不好。


是教材吗?不影响我看的。


本书内容泛泛而谈,未能深入研究古代陵墓,作为一个爱好者,感觉有点失望


死亡文化,是不想死的文化


这本书很不错,适合文博专业学生阅读,很好


内容不够丰富,但是介绍相对全面,值得推荐。


内容简单明了,


就是书有点薄薄的 ,不厚。


没有想象中的好,是本教材,但对雪知识很好,


要是更详细就好了,很简略。


出于考研之目的,所以购买此书!


这本书是教材,很薄,感觉有点贵了.内容就那样,比较专业


比想象的差不少,只是材料的堆砌,没有什么新论。而且书是16开,但是页数又少,显得较薄。


不厚,倒是怪大,信息量真不小


精华中的凝练读物


通俗易懂,略有深度。


还没来得及细看呢


很好的书 看看很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