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马克思主义哲学高级教程

陈晏清,王南湜,李淑梅 著 南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0  

出版社:

南开大学出版社  

作者:

陈晏清,王南湜,李淑梅 著  

页数:

4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南开哲学教材系列:马克思主义哲学高级教程》介绍了哲学的精神、马克思的哲学变革、合理形态的辩证法、现代形态的唯物主义、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等。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哲学界掀起了哲学体系改革研究的热潮。这个“体系”,是指以教科书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释体系。由哲学体系的改革,同时引发了关于主体性问题和“实践唯物主义”问题的大讨论。应当说,这场大讨论是富有成果的,本书就直接汲取了这场大讨论的积极成果。

书籍目录

引论 第一章 哲学的精神 第一节 走向人类学思维范式 一、哲学思维的基本范式 二、人类学思维范式的合理性 三、人类学思维范式的基本方法原则 第二节 人类学范式视野中的哲学活动 一、自由与必然:人类存在的本原性结构 二、哲学:解决自由与必然问题的一种独特努力 三、哲学解决自由与必然问题的可能方式 第二章 马克思的哲学变革 第一节 近代哲学的进程及其所面临的困境 一、近代哲学的基本趋向 二、近代哲学的进程及缺陷 第二节 马克思走向新哲学的历程 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从“人的类本质”出发 二、《神圣家族》:从“利己主义的人”出发 三、《德意志意识形态》:从“现实的个人”出发 第三节 马克思哲学变革的意义 一、新世界观:理想社会的哲学基础 二、哲学思维方式的现实化: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关键 三、走向具体性: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哲学史意义 第三章 合理形态的辩证法 第一节 辩证法的概念与历史 一、辩证法概念的辨析 二、辩证法的三种形态 1.直观形态的辩证法 2.反思形态的辩证法 3.历史主义形态的辩证法 第二节 马克思的实践论辩证法 一、对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的批判改造 二、辩证法的实践原型与其理论抽象 三、如何理解自然辩证法 第三节 作为思维方式的辩证法 一、辩证思维的逻辑起点与逻辑进程 二、辩证思维的基本规律 三、辩证思维的共时性之维与历时性之维 第四章 现代形态的唯物主义 第一节 唯物主义的概念与历史 一、唯物主义概念的一般含义 二、唯物主义的三种形态 1.唯物主义的古代形态:独断论的唯物主义 2.唯物主义的近代形态:经验论的唯物主义 3.唯物主义的现代形态:实践论的唯物主义 第二节 现代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 一、现代唯物主义的实践性 二、现代唯物主义的辩证性 三、现代唯物主义的历史性 第五章 人化自然的观念 第一节 自然观念的历史演变 一、古代哲学的有机论自然观 二、近代机械论自然观的兴起 三、有机论自然观的复活 四、走向实践论的自然观 第二节 人化自然观念的基本内涵 一、人类活动的本质 二、作为人化自然之前提的自在自然 三、人化自然的三种样态 1.实在的人化自然 2.观念的人化自然 3.审美的人化自然 第三节 人与自然的统一性 一、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进展 二、人化自然的当代景观之透视 第六章 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 第一节 社会观念的进展 一、原子论的社会观念 二、整体论的社会观念 三、交往实践论的社会观念 第二节 社会交往与社会结构 一、人类生活的社会形式产生的必然性 二、社会交往活动的基本特征 三、社会交往活动的分层 四、社会交往关系的制度化与社会结构 1.生产技术交往的制度化与生产组织 2.经济交往的制度化与经济结构 3.政治交往的制度化与政治上层建筑 4.精神交往的制度化、规范化与意识形态 五、社会结构的有机整体性 第七章 人类历史的辩证过程 第一节 历史观念的演变 一、思辨的历史观念 二、主观分析的历史观念 三、唯物辩证的历史观念 第二节 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 二、人类历史演进的必经之路:异化和异化的扬弃 1.异化在历史上的发生 2.异化的历史发展 3.异化的扬弃 第三节 人类历史演进过程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一、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和现代社会发展趋势 二、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和中国社会发展的特殊道路 第八章 人类认识的辩证过程 第一节 认识论的历史发展 一、近代基础主义的认识论 二、现代西方反基础主义的认识论 三、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的认识论 第二节 认识的社会性结构 一、人的实践活动的结构 二、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同构性 三、认识结构的演进 第三节 认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 一、对象的观念化 二、观念的对象化 三、认识的历史发展 第九章 人类自由——真、善、美的统一 第一节 人类认识的直接任务——求真 一、认识真理性的规定 二、认识真理性的检验 三、真理性认识对于人类生活的意义 第二节 人类活动的价值指向——求善 一、善的规定 二、善的追求是理想的追求 三、人类历史按照善的规律发展 第三节 人类对自身无限创造能力的向往——求美 一、美的本质 二、劳动创造了美 三、美的规律在人类生活中的意义 第四节 真善美的统一 一、真、善、美的相互关系 二、真、善、美及其统一对于人类自由的意义 第五节 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版权页: 面对着由语言揭示出来的多种可能性,人便能够在其中进行选择,选择出某种可能性作为自己活动的目的。这种选择的可能性,正是人类自由的最基本的含义。有了相应于现实性或现实世界的可能性或可能世界,便有了选择的可能,而有了选择便有了自由,即有了与自然必然性对立的自由。动物之无自由可言,正是由于其缺乏开放可能性空间的语言能力,缺乏选择的前提,由于人拥有语言能力,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选择不仅是人的自由,而且是人的“宿命”。人不能不进行选择,从而人不得不自由;不做选择也是一种选择,即选择了不做选择。这种说法决不是巧辩,而是指出一个事实:人既然被赋予了选择的能力,他便不可能再像动物那样凭本能而活动;他既然意识到了多种可能性的存在,他便不能够逃避选择,他无可避免地要在诸可能性中选择一种。 但是,单纯作为选择的自由,还只是一种抽象的内在自由。由于语言能指的剩余量不仅能表现客观的非现实性即客观的可能性,而且也能表现那种并非客观的抽象可能性,因而单纯的选择就更可能只是一种主观的行为,主观的自由,并不表现任何可实现的内容。人当然不能满足于这种抽象的、主观的自由,不能满足于仅仅在观念中欣赏自己所选择的理想世界。因为人不仅仅是一种精神性的存在,人不能单纯地生活于观念之中;人更为根本地是一种实在的物质性存在,更为根本地是生存于现实的物质世界之中的,人作为物质性的存在必然地要把作为观念性存在的理想实现于外部物质世界之中。但要把内在的自由实现于外部世界,就要求这种选择具有可实现性。所谓可实现性首先要求这种选择是一种客观的可能性,而不是一种主观的可能性;其次,更为根本地,要把内在的选择实现于外部世界,还必得借助于客观的物质性活动,特别是借助于物质性的活动中介。因此,为了使选择具有可实现性,就必须将选择限制在现实的物质中介系统所能够实现的范围内,即必须使所选择的目的服从于现实的物质中介系统的运行规律。


编辑推荐

《马克思主义哲学高级教程》由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马克思主义哲学高级教程 PDF格式下载



这本书是我需要的,内容很好,是很不错的考试用书哦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