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宦海沉浮

许有成,徐晓彬 著 兰州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7-4  

出版社:

兰州大学出版社  

作者:

许有成,徐晓彬 著  

页数:

191  

Tag标签:

无  

前言

  许有成教授等著的吴国桢传,即将出版,乐为之作序。 我与吴国桢先生素不相识,吴在解放前曾任国民党的上海市市长,后随蒋介石去台湾。1978年后,始悉吴已于1953年离开台湾,去美国定居。1982年,吴的长子修广先生夫妇回国访问,到上海观光时,我曾出面接待宴请,才略知国桢先生在美的境遇和思慕祖国之情。 1983年6月13日晚,友人任秉道先生夫妇将赴美探亲,我为他送行。任弟在乔治亚州的滨海小城萨凡娜居住,适与吴国桢先生邻居,即托其代为致意。不久,即获得任先生相告,吴国桢先生说:他过去在上海有一段事,他还能来上海么?!我即答复:这是过去的历史了,吴先生现在想念祖国,我们欢迎他来上海! 确实,在1947年至1949年的时期里,在伟大的正义的学生运动中,上海学生曾经和吴先生有过几次较量和交锋。1947年5月的反饥饿斗争中,国民党军警逮捕了一批学生,并封锁了交通大学校门。吴国桢于5月26日亲自来校,经过谈判和交涉,吴鉴于形势,基本上接受了 “释放学生”、“严惩凶手”、“受伤学生免费诊治”等要求。 1948年1月29日,同济大学发生数千名军警包围四千学生事件。 事态严重。吴国桢又亲临学校,进行调解谈判。当时国民党上海警备司令宣铁吾、警察局长俞叔平也到场,军警与学生发生冲突,吴国桢在混乱中,滑跤倒地。此时有些学生想动手打他,经交大代表和复旦的共产党员说服大家,并将倒地的吴国桢拉起。 当时,蒋介石亲电吴国桢,一再要“解散同济”,并指责其“姑息养奸,以贻后患”。吴国桢认为“解散学校,影响太大”,“社会局被捣毁,申新工潮,将无力处理”。事后,吴国桢托辞去杭州避风。最后,上海的大学生和教授们举行过一次规模很大的公断会,吴国桢缺席。 当然,这些都是历史,俱往矣!谈海峡两岸统一,还看今朝。可惜的是,吴国桢先生于1984年6月6日,突然逝世。他原定于是年参加新中国35周年国庆的心愿,终于未能实现。我当时曾发电报致吴夫人黄卓群女士,表示对吴先生的哀悼和对家属的慰问。 吴国桢先生晚年思念祖国,怀念大陆旧友,称颂邓小平的政策,这样的人是有代表性的。一切国民党内爱国人士,都会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现在两岸关系,比以前要好得多。看了吴国桢传后,觉得应尽快统一。让知道国共两党历史渊源的人还在时,来解决这个问题,不是更好么?!  张承宗   (张承宗同志原任中共上海市委统战部部长、 上海市副市长、上海市政协副主席)

内容概要

  《民国人物大系:宦海沉浮(吴国桢)》为《民国人物大系》之一。 《民国人物大系:宦海沉浮(吴国桢)》传主吴国桢(1903-1984),字峙之。湖北建始人。早年先后入南开中学、清华大学学习,毕业后赴美留学,获普林斯顿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湖北省财政厅长、汉口市长、重庆市长、国民党政府外交部政务次长、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副部长、部长、上海市长(1946.2-1949.3)。曾任蒋介石秘书。1949年4月去台湾,历任台湾省“ 主席”、“行政院”政务委员。因与台湾蒋家父子政见不一,1953年5月“ 请假赴美”,从事教育与著述,1954年被蒋介石明令撤销其政务委员职务、开除其国民党籍。

书籍目录

序前言第一章 生于山乡 留学美国家学渊源考入清华留学美国第二章 受蒋知遇 平步青云步入仕途喜结良缘平步青云第三章 蒋宋器重倚如股肱受蒋重用陪都轶事第四章 小蒋打虎与吴龃龉任职上海市长金元券风波蒋经国“打虎”“经改”失败辞呈获准第五章 斯人不出 美援奈何初到台湾陪蒋出访出任台湾省“主席”第六章 屡次谏蒋 险遭不测风波乍起辞官居家第七章 远走美国 未能避祸与蒋矛盾升级罗织罪名遭“撤查究办”第八章 吴蒋对骂 胡适卷入四度上书吴胡割席绝交第九章 著书立说又生纠葛迁居萨凡娜与《亚洲研究》的笔墨官司领略美国“民主”第十章 炎黄子孙心存故国情系故国心愿未了 抱憾终身注释

章节摘录

  第一章 生于山乡 留学美国 家学渊源   吴国桢的家乡在湖北省的建始县,此县与四川省的巫山、奉节两县相毗连。从地图上看,建始县位于著名的巫峡风景区以西,由于它过于偏僻,以致住在江汉平原的人,有的还不知道本省有这样一个县。吴国桢29岁当了汉口市长后,有些报刊竞把他的籍贯随意乱写,说他是恩施人,有的记者把他的出生地从长江以南搬到长江以北,说他是郧西人。为此,吴国桢只好在名片上,特地印上“湖北建始” 四个字,既含有更正的意思,也示不忘故乡。 建始县多山,平均海拔千米,山势起伏,峰峦迭嶂,山上巨树参天,浓荫蔽日,远处望去,犹如无数盘曲在地的青龙,连绵无涯,直通天际。 山坳之间,白云盘绕,林木深处,炊烟袅袅,驻足远眺,景物绝佳。明代有位诗人形容建始的自然景观是:“白云原在众山巅,山过白云更截然。一路不曾见平地,此行真是上青天。花开峭壁初过雨,雪积阴崖不计年。木石萧寥人意古,时从岩穴望炊烟。”就是建始县天然景物绝妙的写照。 有些地方的原始森林,除采药、觅菇和狩猎者外,人迹罕至。陌生人如果冒冒失失地闯了进去,很少有人活着出来,不是因迷路饿死冻死在森林里,便是被虎豹豺狼所分噬。因为野兽伤人的事,时有所闻,老百姓吓唬孩子的口头禅,便是“野人家家来了”(湖北方言称外婆为“冢冢”)。 两山之间溪水潺潺,绕流堂前屋后,乡民们竖木为架,用木头制成圆轮,将竹筒缚于轮周,口皆向上,置流水中,水激轮转,筒载其水,旋转而上,注于木笕,引入梯田,种植水稻。坡地则种玉米、红薯、瓜类。无论水田或坡地,单产都很低,一年亩产不过一二百斤,而且全靠“望天收”。 高山与次高山之间,每每夹着一块平坝,大一些的年长日久便形成市集,小一点的就是民居之地。乡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些深山老林里的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但是,-这儿并非陶渊明所描绘的世外桃源,乡民们一般都很苦。 吴国桢的祖先,在明末为避战乱,从江西迁湖广荆州江陵,继迁监利。清朝乾隆五年(1740年),长江大水,始祖吴大智再迁四川奉节,转徙恩施。吴大智之次子吴士安经商致富,置田宅于建始县红岩寺之凉水埠。从他开始,世代居此。1903年10月21日(农历癸卯年九月初二),吴国桢诞生在这四周环山、溪流交汇的凉水埠。虽然吴国桢在建始只度过了童年时代短短的6年,踏上政治舞台后,又以文官名世,但乡民们那种狷介耿直、有礼勿让、好斗任性等朴实性格,在他的身上或多或少地仍留下某些印记。 吴国桢的父亲吴经明(1876—1970年),早岁考中秀才,清末被地方当局选送到武昌经心书院学习。 经心书院是两湖总督张之洞创办的。他之所以创办这所学堂,其目的是要实现他“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在他管辖的湖南湖北境内,招来一批年轻的秀才,培训二三年,然后根据他们的成绩,送到国外深造。 张之洞在担任两湖总督之前,曾出任过湖北提学使,对人才的培养比较重视。他办的这所书院,条件相当好,学生人院后,每人住斋舍一间,按月发给膏火费库银三两,折合银元为四元五角(库平银六钱合一枚银元),作伙食费和杂用费。当时伙食费用极廉,每月三元已足够,剩下来的一元五角,尚可留作零用。 学生的衣服鞋袜,也由院方按季分发,每年还发蓝布袍和黑马褂各一件,给学生作礼服。至于笔墨纸砚,一概免费供给。每月举行考试一次,按照考试成绩,给予奖励,超等的8元,特等的6元,中等的4元。一般穷苦学生,每月所得奖金,已足够养家糊口了。 经心书院的学制,视学生的学业而定,二到三年不等,结业后,挑选其中学业优秀的,送往日本或欧洲深造,其余的分派给两湖各地衙门、学堂等单位,量才录用。 那时,家长们囿于“父母在,不远游”的旧观念,许多人不愿意自己的儿子背井离乡,出国学习。他们使用各式各样的办法,阻挠或影响自己的子弟,避免被送出国,所以才出现了有的人学了四五年还不能结业的怪现象。 为了解决“父母在,不远游”这个矛盾,张之洞力主把学生的家庭安顿好,规定留学生的待遇应高于在国内工作学生的待遇,每月发20两银子赡家,使父母妻子无衣食之虑,使学生无后顾之忧。 吴经明学习结业后,被选派赴日本,与李书城、何成浚、孔庚、耿伯钊等人一起,到日本士官学校学习陆军。当他们从汉口江岸登船出发时,张之洞亲自率领僚属到江边为这些学生送行,勉励他们要刻苦学习军事技术,回国后忠君报国。岂料几年之后,这批学生一个个都加入了同盟会,成为革命党。 由于有留学日本的这段经历,吴经明结识了许多尔后在中国政坛上风云一时的人物,如张知本、蒋作宾、何成浚、程潜、何应钦、阎锡山等,为其子吴国桢弃教从政奠定了基础。 吴经明1908年学成归国,与何成浚等人被分派在北京陆军部段祺瑞属下任职,从教育科长一直做到军学司司长,官虽不算显赫,但地位重要,各省陆军的军费、军需、军械的分配数字,最后都汇总到吴经明手里,或增或减,事关重要,因此,连督军们对他也卑词示恭。民国初年,山西都督阎锡山,经常以日本士官学校同学的名义,派人到北京吴家走动,或手札问候,或送钱送礼,为的是想多争取一点军费、军械。 吴国桢3岁时进建始县凉水埠私塾读书。他生性聪颖,领悟力又强,不数月,《三字经》不但能从头至尾背诵,甚至还能倒背如流。  ……


编辑推荐

  《民国人物大系:宦海沉浮(吴国桢)》忠实地反映了吴国桢从政25年、执教笔耕30年的生涯,客观地记录了他与蒋介石蒋经国父子之间的恩怨是非,以及他晚年对新中国看法的变化。 晚年的吴国桢,虽然在美国蛰居了30年,但极其向往神州,特别是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对祖国更寄以厚望。他曾对《蒋经国传》的作者江南说:“中国照目前进步下去,发展经济,下一世纪,将和美国、日本,鼎足而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宦海沉浮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