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翻译与文化身份

刘芳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9  

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作者:

刘芳  

页数:

167  

字数:

175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本书由笔者在博士毕业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其研究对象是美国华裔文学(书中简称“美华文学”,其作家简称为“美华作家”,作品简称为“美华作品”)作品中的文化翻译及该类作品的汉译。本书的产生最初源自笔者对于翻译研究、文化研究及美国华裔文学的多重兴趣。随着翻译研究学科建设的持续进展,其研究对象的范围亦呈不断扩大之势。但是,在我国翻译研究领域,研究对象还多局限于那些存在一个确定的原文文本并与该文本具有某种意义上的“对等”关系的翻译文本,这就限制了自己的视野,难以与国际学术界接轨、对话,无疑是不利于自身的发展与壮大的。当前世界人口流动空前频繁的状况促使包括美华文学在内的流散①文学(diasporic literature)中的翻译现象引起了相关领域学者的注意,对这一现象的研究既具有现实性,又具有前沿性和挑战性。由于西方学者对我国语言文化的了解程度远比不上我们对英语语言文化的了解,所以,在美华文学文化翻译的研究方面,我们无疑是具有优势的,完全应该凭借这一优势在该领域进行深入的探索,为国际译学的发展做出中国独特的贡献。如果说,与西方学者相比,我们具有语言文化上的优势,那么,与早已注意到美华文学中的文化翻译现象的文学研究学者相比,我们则具有学科训练上的优势。

内容概要

本书以汤亭亭和谭恩美小说作品为个案,借用后殖民理论来研究美国华裔文学作品中的文化翻译及该类作品的汉译与文化身份之间的关系,指出译者通过翻译对源语和目的语社会中的特定文化身份进行了塑造,而译者本人的文化身份则对此塑造过程具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简介

刘芳,1979年生,2000年毕业于山东大学英语系,2008年于解放军外国语学院获得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曾在《外语学刊》、《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山东外语教学》、《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数篇。

书籍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后殖民理论简述 1.2 后殖民语境下的文化身份观及身份的政治 1.3 文献综述第2章 汤亭亭、谭恩美小说作品文化翻译及汉译 2.1 美华文学的双峰:汤亭亭与谭恩美 2.2 美华作品中的文化翻译 2.3 汤亭亭、谭恩美小说在我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译介第3章 美华文学文化翻译中中国文化的折射影像, 3.1 文化译者身份的成因:话语权的争夺 3.2 属下发声的努力 3.3 东方主义的阴影第4章 美国本土文化身份的塑造 4.1 语言的“污染”:权威身份的质疑与挑战 4.2 美国华裔杂合身份的塑造第5章 民族主义立场上的形象改造 5.1 文化、语言的“修正” 5.2 “明晰化”的误区 5.3 “锦上添花”还是“画蛇添足”?第6章 翻译与民族文化:流失与重建 6.1 传统的迷失与身份的栌蜘 6.2 文化重建与身份重构第7章 结论附录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3)在“论发现”里,唐敖被女儿国的人捉去之后,有老妇人拿针欲为之穿耳。唐敖不知所以然,问之,老妇人却开玩笑道:“将你的嘴唇缝起来。”这一情节是原作中所没有的。我们认为,该情节的添加喻指了华人在美国被“消声”的历史。早期华人移民作为美国的少数族裔、白人工作机会的竞争者,饱受种族歧视与迫害,被剥夺了发言权。而且自1882年美国第一个排华法案通过之后,中国人往往只能通过偷渡等不法手段前往美国。由于害怕查出后被遣返,同时也为了避免引来主流社会其他形式的迫害,华人在公共生活中常保持缄默。汤亭亭添加的这句玩笑话实则暗示了来自权力握有者的威胁,而无权者处于被宰割境地的悲哀也就可想而知了。(4)原作中林之洋被女儿国的人穿耳、裹脚,只是发生了一些外形上的变化。而在译作里,唐敖被迫食用“女人的食物”,并发生了内在的实质上的变化:白菊花茶激起了他体内的阴气;鸡翅使他的头发富有光泽;醋汤使他的子宫也渐渐发育起来。我们认为,这是对华人男性内化了美国主流社会对其刻板印象的一个形象的隐喻。

后记

值本书定稿之际,谨向下列人士表示诚挚的谢意:我在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时的导师孙致礼教授。正是由于孙教授帮我争取到了提前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我的学习生涯才得以持续,从而使本书的问世成为可能。在师从于孙教授的五年多时间里,无论是在学术科研方面还是在为人处世方面都获益颇多。而在本书的撰写过程中,孙教授的谆谆教导与悉心指点也使本书的宏观架构与细节处理更趋合理与完善。严辰松教授、蔡新乐教授、孙会军教授、韩子满教授和石平萍教授。诸位老师皆曾就本书给出相当中肯的意见,对本书的成形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由严辰松教授处学得的英汉语言比较知识对本书的部分译例分析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他所指出的我国南北方文化的差异则直接启发了本书最后一部分的写作。蔡新乐教授从哲学的高度对翻译与文化的思考给我的领悟无疑也赋予了本书一定的深度。尤其感谢孙会军教授最初帮我确定了选题方向,并借给我许多相关资料。韩子满教授刚自英伦归来,尚未洗掉旅途的风尘就接过了本书最初的提纲,后来又审阅本书初稿并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此外,还承蒙石平萍教授慷慨借予大量美国华裔文学研究资料,从而强化了本书的跨学科视角。杨仕章教授、申迎丽博士和金兵博士。诸位老师在教学、科研事务异常繁忙的情况下通读了本书初稿,并热情地帮助我进行繁琐的修订工作。我的同窗兼好友张晓芸。本书撰写过程中恰逢她在清华访学,因此多次劳她帮忙查找资料、借阅书籍。她自己学业负担颇重,却总是毫无怨言地给予我各方面的帮助,在此深表感谢。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王超明编审。


编辑推荐

《翻译与文化身份:美国华裔文学翻译研究》:《当代语言学研究文库》是一个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的学术平台,旨在探索当代语言学研究的最新领域,多角度展示研究成果。文库第二辑在为当代语言学的研究、发展提供学者间交流机会的同时,继续学科融通、兼收并蓄的编辑理念,崇尚原创作品,力推新人新作。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翻译与文化身份 PDF格式下载



在图书馆借回来看以后,买回来作论文参考书的~


外观很好,送货快


内容翔实,有新观点,很有参考价值。


还没看,过几天好好读读。


是正品,很喜欢,希望对论文有帮助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