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经济转型中的企业软预算约束研究

李双金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9  

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作者:

李双金  

页数:

253  

内容概要

本书以软预算约束为视角理解中国经济的转型过程,指出转型经济中一类特殊的软预算约束是控制权人追求私人收益的道德风险行为。在此框架下,本书对企业和银行体系内的软预算约束问题进行分析,并对中国的企业和银行业改革给出政策建议。本书同时分析了微观与宏观领域的软预算约束相互作用相互传导并最终导致金融危机的机制,并初步分析了制度性的软预算约束,指出市场经济制度发展完善过程中制度的软化趋势及其导致的政策两难问题。 本书适合高等学校从事相关研究的专家、学者及企业、政府部门的管理者阅读。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软预算约束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软预算约束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软预算约束问题的一般化拓展 一、DM(1995)的开创性贡献 二、以DM(1995)为基准的典型模型 第三节 软预算约束理论体系的逐渐形成 一、软预算约束的概念体系 二、中央计划经济中的软预算约束 三、转型经济中的软预算约束 四、市场经济中的软预算约束 五、相关经验研究 第四节 基准模型可能的拓展以及本书的结构 一、进一步一般化 二、考虑控制权私人收益 三、企业集团内部的软预算约束 四、宏观层面的软预算约束第二章 企业的软预算约束:完全合同视角下的进一步分析 第一节 基准模型的完全合同视角 一、完全合同与不完全合同的理论区别 二、DM(1995)的完全合同视角 第二节 软预算约束、棘轮效应与动态不一致性 一、最优政策的不一致性:Kydland-Prescott(1977) 二、最优政策的不一致性:软预算约束 三、最优政策的不一致性:棘轮效应 第三节 动态不一致性与可信承诺 一、软预算约束:承诺不可信 二、可信承诺 三、可信承诺机制第三章 企业的软预算约束:理论框架与模型 第一节 软预算约束研究的新思路:不完全合同视角 一、软预算约束研究的现有思路及其不足 二、不完全合同视角下的研究思路 第二节 剩余控制权在不完全合同理论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不完全合同理论:分析权力的自然框架 二、剩余控制权及其激励作用 三、对剩余控制权激励作用的进一步思考 四、“剩余控制权”概念的细分及其行使激励 第三节 剩余控制权与软预算约束 一、对DM(1995)模型的拓展:引入私人收益变量 二、进一步拓展:不同形式的私人收益 三、小结第四章 国有企业改革中的软预算约束 第一节 国有企业软预算约束的实现途径 一、国有企业软预算约束的具体表现 二、企业控制权收益的产生 三、控制权收益导致的激励扭曲与软预算约束 第二节 企业集团内部的软预算约束与隧道行为 一、一种特殊的软预算约束:“保壳运动” 二、隧道行为及其表现形式 三、软预算约束与隧道行为:模型分析 第三节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在逻辑 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问题 二、软预算约束视角的政策启示第五章 商业银行改革中的软预算约束 第一节 银行的双重软预算约束 一、作为软预算约束体的银行:政府对危机银行的救助 二、作为软预算支持体的银行:政府注资与银行投机 三、全球金融危机中的软预算约束 第二节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内在逻辑 一、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核心问题 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软预算约束的主要表现 三、国有商业银行软预算约束的内在机制 四、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与软预算约束 第三节 银行软预算约束的经济后果与政策启示 一、银行软预算约束的经济后果 二、我国商业银行改革的政策启示:软预算约束视角第六章 宏观软预算约束及其治理 第一节 策略性与制度性的软预算约束 一、策略性的软预算约束 二、制度性的软预算约束 三、宏观软预算约束导致的政策两难 第二节 市场经济发展历程中的制度软化趋势 一、企业硬预算约束的制度条件 二、制度软化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 第三节 软预算约束的法律治理 一、法律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 二、投资者保护与控制权收益结束语 中国经济转型的适度软约束 一、进一步硬化预算约束 二、转型的适度软约束参考文献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经济转型中的企业软预算约束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