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英语诗歌常识与名作研读

景晓莺//王丹斌|主编:蔡龙权//叶华年 上海交大
出版时间:

2011-1  

出版社:

上海交大  

作者:

景晓莺//王丹斌|主编:蔡龙权//叶华年  

页数:

234  

Tag标签:

无  

前言

  诗歌是人类文化的精华,文学的瑰宝。英语诗歌源远流长,遍及世界。作为中国读者,阅读英语诗歌有助于拓展我们的视野,增进我们对其他国家和民族文化的了解,丰富我们对美的感受和鉴赏。  本书是为了满足中国读者阅读英诗歌的需要而编写的,是一本双语教材和双语读物,兼有汉语和英语,选英诗原作,用英语诵读,以汉语阐释。作为教材,它适于高校学生的课堂教学;而作为读物,它适宜于英语爱好者的自学提高。对于无论哪种需要、哪种对象,本书的目的在于促进对英语诗歌常识的了解,对英语诗歌一些名作的欣赏,与对英语语言能力的充实和提高。  本书从文学本体出发,着眼于英语诗歌基础知识的介绍和相关名作的赏析,而不从国别或时代对英诗进行学术性的探究。全书分十四章,每章介绍英诗基础知识的一个方面,配上经时光筛选而流传的名作为例以具体说明。所选作品以英关作家的为主,兼收其他国家与民族的诗作,对作品的论析从该章所介绍的诗歌特点出发,而非对它们作全面阐释。此外,正文中关于诗歌的有些评述仅为编著者个人的体悟,而非定论,其意在抛砖引玉,激发读者的奇思妙想与真知灼见,而旁注则旨在点明要点,并提供所讨论的诗人的简况。  本书在编写上遵循读者与文本互动的原则。没有读者解读,文本是死的文字;没有文本为凭,读者将思无所依;当内容精彩的文本与思考勤奋的读者互动时,文本复活了,读者长进了,审美的愉悦产生了。本书选诗后面的思考题正是为实践这一原则而设置的。  本书由蔡龙权、叶华年总体规划,景晓莺编著前七章,王丹斌编著第八到十四章,叶华年担任主审。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参阅了众多书籍,皆一一列入了书末的参考书目中,以志谢意。  本教材是上海市高等学校教育高地建设项目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课程“英美文学”项目的组成部分。本书的写作自始至终得到上海师范大学外语学院的关心和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课程“英美文学”系列教材之一,也是上海市高等学校教育高地建设项目,本书从文学本体出发,着眼于英语诗歌常识的介绍和相关名作的赏析。全书分十四章,每章介绍英诗基础知识的一个方面,并配经典名作以具体说明。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英美文学专业课或选修课教材,也可作为英语爱好者自学提高的读物。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读诗:体验和解读/Reading Poetry:Experience and Interpretation Poems for further reading第二章 遣词和造句/Diction and Syntax Poems for further reading第三章 意象/Imagery Poems for further reading第四章 明喻、暗喻、拟人和换喻/Simile Metaphor,Personification and Metonymy Poems for further reading第五章 象征和寓言/Symbol and Allegory Poems for further reading第六章 悖论、反讽、夸张和轻描/Paradox,Irony,Overstatement and UnderstatementPoems for further reading第七章 用典/Allusion Poems for further reading第八章 意义、思想和主题/Meaning Idea and Theme Poems for further reading第九章 说话者和语气/Speaker and Tone Poems for further reading第十章 音韵手法/Musical Devices Poems for further reading第十一章 节奏与格律/Rhythm and Meter Poems for further reading第十二章 声音与意义/Sound and Sense Poems for further reading第十三章 种类、形式和体式/Types Forms and Patterns Poems for further reading第十四章 劣诗、好诗和妙诗/Poor,Good and Great Poetry Poems for further reading简明术语表/A Concise Glossary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比如说把《病玫瑰》中的蛀虫对玫瑰的侵害理解为父母对孩子的溺爱,这显然是不能成立的,因为尽管溺爱的确可能使孩子身心不健康(sick),甚至无意中毁了孩子,但是父母和子女之间本质上是保护与被保护的关系,而蛀虫和玫瑰之间却是伤害与被伤害的关系,两者不可相提并论。而且,父母对子女的爱,即使是溺爱,也是光明正大的,充满温馨的;而蛀虫的爱是“黑色的秘密的爱”,是邪恶的,鬼鬼祟祟的。因此这种联想是违背文本所述内容的,是不可取的。  不可否认的是,也有许多作家倾向于使用“个人的象征”,赋予它们以自己个人理解的意义,因此使读者和批评家们在解读作品的过程中遭遇困难。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只能结合作品、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其个人的价值取向来尝试推断,作出恰如其分的解释。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过犹不及”在解读象征手法上是很有道理的。正确地理解一首诗所传达的经验,哪怕只是部分地理解,也比我们任意凭空猜想,任意添加,从而歪曲该诗的精神要有意义得多。对于诗歌象征中超越我们理解能力的那一部分,可以留待以后再细细品味,领悟真谛。好诗是需要慢慢读的,急躁、冒进的情绪只会妨碍我们对诗歌思想的完整把握,最终导致曲解。寓言  现在我们来谈寓言。寓言是以散文或诗歌形式叙述的故事,其中的事物、人物和情节都具有超出故事表层意义的另一层含义,也就是说,它借用具体的形象来表现抽象的哲理和道德含义。寓言在英文中就体裁而言主要有两种,一为fable,一为allegory。作为fable的寓言中的角色常常是动物或物体,如伊索寓言(Aesops Fables),其故事较为简短,目的在于说明一个道德教训。作为a1.legory的寓言中角色往往是拟人化的抽象概念或品质,故事较长和复杂,其中的人物、事件或场景可以是历史性的、虚构的或传奇的,其讽喻的意义可以是宗教的、道德的、政治的或个人的。  本章中我们要探讨的是寓言在诗歌中的运用。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家斯宾塞(Edmund Spenser)的长诗《仙后》就是一首寓言诗。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英语诗歌常识与名作研读 PDF格式下载



挺好的,很适合诗歌入门的娃。有中英双语,案例分析。


讲解的很细,并且每一种分析下面都有具体的实例,讲解专业。


上课用的,内容很赞~


这正是我工作所需


选取的很有代表性~


诗歌没有想象中多 ,分析也不太细致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