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走近王振义

陈挥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3  

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作者:

陈挥  

页数:

213  

字数:

215000  

内容概要

本书以纪传体、图文并茂形式介绍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王振义院士精彩丰富的人生。全书分别通过王振义求学、行医、管理、科研、育人成才以及和谐家庭等诸多感人趣事的介绍,向我们展示:王振义作为一名医学家,悬壶济世,救死扶伤,秉承高尚的医者之德,拯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作为一名科学家,勇于创新,追求卓越,成功实践诱导分化理论,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的科研成果;作为一名教育家,传道解惑,甘为人梯,为国家培养了众多优秀的血液学专业人才,对世界医学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本书不仅是一部人物传记,更是一部励志之作,可以作为当代大学生、医务人员等学习王振义的读物。

作者简介

陈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和研究。
在《光明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学术月刊》、《社会科学》等报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
主要著作有《邹韬奋:大众文化先驱》、《韬奋传》、《韬奋评传》、《WHO的中国使者——胡庆澧传》、《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史》、《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建设史》、《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90年》、《中国共产党和工业现代化》等。

书籍目录

小引 国之荣耀 载誉归来
第一章 王氏家族 书番门第
 一、充满文化气息的大家庭
 二、颇有建树的兄弟姐妹
第二章 求学震旦 择医为业
 一、萨坡赛小学留童影
 二、震旦附中刻苦攻读
 三、震旦医学院的高材生
 四、七个约翰的故事
第三章 行医广慈 精勤不倦
 一、师从名医邝安垄
 二、尽职的工会主席
 三、响应号召防治血吸虫病
 四、抗美援朝立新功
 五、迈出血液研究的第一步
第四章 栉风沐雨 苦尽甘来
 一、从临床走向基础
 二、为农村医疗建设贡献力量
 三、久违的二医校园
 四、在科学的春天中再度绽放
第五章 出任校长 统领发展
 一、教学中贯彻“转化医学”理念
 二、不拘一格选人才
 三、加强重点学科建设
 四、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五、诚敬谦和的校长
第六章 诱导分化 开创先河
 一、将癌细胞“改邪归正”
 二、“全反式维甲酸”挽救小女孩
 三、国内推广与国际影响
 四、创建上海血液学研究所
 五、获“凯特林大奖”的第一个中国人
第七章 一代宗师 桃李满园
 一、最得意的弟子:陈竺
 二、从纺织女工到院士的陈赛娟
 三、“鬼才”陈国强
 四、英才辈出结硕果
第八章 相濡以沫 医德双馨
 一、相伴一生的爱人
 二、杰出的小儿血液学专家
 三、儿子眼中的父亲
 四、孙辈心中的爷爷
结语
附录 王振义院士简介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上世纪20年代的中国,正处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期。站在中西文化交流最前沿的上海,在这样的氛围中更是披上了一层光鲜亮丽的“外衣”。然而,在反帝反封建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洪流中,在这繁华都市表象的背后正酝酿着一股将要彻底改变中国命运的新生力量。本书的主人公王振义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中降临到这个现实的世界。一、充满文化气息的大家庭冬天是四季中的句号。不过,11月尚属于初冬。因此,迷人的江南秋色仍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迎着人们惊喜的目光轻轻展开。上海公共租界陈家浜珍福里(现成都北路、北京西路路口)是一条石库门里弄,这是中国传统单体院落式住宅与欧洲联列式总体布局结合的建筑,因有石条门框和乌漆厚木大门,故名“石库门”。其中,有个王姓的大家庭就住在里面。1924年11月30日,石库门内传出一声响亮的婴儿哭声。21岁的父亲抱着刚出生的男婴,越看越喜欢。看!他的眉眼口鼻就像春花那样娇媚,那小手小脚多逗人啊!这是他们的第三个孩子,也是第二个儿子,属家族中的“振”字辈,取名为振义。王振义的父亲王文龙,祖籍江苏兴化,1903年出生在上海,当时正在荷商上海保险行工作。从孩子的名字中,可以看出王文龙是一个深受中国传统文化浸润的人,他用儒家文化中的“五常”来为自己的儿子取名,若把王振义五兄弟名字的最后一个字连起来,正好凑齐“仁、义、礼、智、信”。兴化位于江苏省中部、里下河腹地。那里土地肥沃,粮食充沛,是江苏省内连通沿江地区(扬州、泰州)和沿海地区(南通、盐城)的交通要道。兴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古称昭阳,又名楚水,42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这一地区从事生产劳动、繁衍生息。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走近王振义 PDF格式下载



本人最初知道、了解王振义院士及王振义团队是从《健康报》开始的,在1995年8月3日的《健康报》第一版“院士礼赞”栏目里看(读)到了王振义院士的风采,文章的题目是:“最喜‘幸子’逢春时(正标题)——记上海二医大教授王振义(副标题)”,该文配有王振义院士黑白照片和个人签名。
1995年11月28日的《健康报》第一版刊出了题为“让贤接班情悠悠(正标题)——上海二医大血液学研究所所长交班记(副标题)”的新闻报道,还配发了“编者按”。
1996年8月6日的《健康报》第一版“院士礼赞”栏目里看(读)到了陈竺院士的风采,文章的题目是:“为了诺贝尔奖之梦(正标题)——记人类基因组研究专家陈竺院士(副标题)”,该文中有陈院士照片和个人签名。
知道《走近王振义》一书出版的消息也是来自《健康报》,近日拜读了由陈挥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走近王振义》一书,非常有收获,从图文并茂的字里行间,能够全面、系统地了解到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王振义院士精彩、丰富的人生。
的确,王振义先生60年来,全心专注于医学科学事业,不为繁华所诱,不为利欲所扰,不戚戚于清贫,不汲汲于富贵……取得的成功,令世界医学界为之瞩目。从医济世,活人无数,敬业奉献,教书育人,擎灯引航,呕心沥血,为学生们铺就一条充满智慧的成长之路,培养了一大批医学临床和科研人才。作为师长,更是在治学、行医、育人、修身方面的表率……
当今社会,特别需要这样的“大家”。《走近王振义》确实是一部励志力作。
另外,此书的210页“附录”中的“1987-1996”,依据上面“1995年11月28日的《健康报》头版刊出……的新闻报道”内容,改成“1987-1995”似更妥。


已经读过了,但是感觉书里边讲的很笼统,跟其他传记类不太一样,有点失望,不是很推荐买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