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米字旗下的国度

叶永烈 上海交大
出版时间:

2012-1  

出版社:

上海交大  

作者:

叶永烈  

页数:

228  

字数:

254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在写作之余,我有两大爱好:一是旅游,二是摄影。 小时候,很羡慕父亲常常拎着个皮箱从温州乘船出差到上海,很希望自己也能有机会到温州以外的地方旅行。父亲说,那很简单,在你的额头贴张邮票,把你从邮局寄出去就行了。 可惜,我直到高中毕业,还没有从邮局寄出去,没有离开过小小的温州。直至考上北京大学,这才终于远涉千里,来到首都北京,大开眼界。 大学毕业之后,我在电影制片厂工作,出差成了家常便饭,几乎走遍了中国大陆。 随着国门的开放,我有机会走出去,周游世界。光是美国就去了七趟,每回去都住一两个月的时间,从夏威夷直至纽约都留下了我的足迹。我曾五次来到祖国宝岛台湾,2010年是在台湾过的春节,还特地从台北飞往澎湖和金门这两个离岛。后来又访问了马祖岛,这样就走遍了台、澎、金、马。 我的旅行常常是“自由行”,比如应邀到澳大利亚悉尼、墨尔本讲学,就顺便在澳大利亚自由行,走了很多地方;美国爆发“9·11”事件,我特地从上海赶往纽约进行采访,撰写了50万字的纪实长篇《受伤的美国》;也参加各种各样的旅行团,我总是选择那些行程较长的旅游团,以求能深入地了解那个国家。 记得在朝鲜旅行的时候,我问导游明天(7月27日)你们国家会有什么样的庆祝活动?那位导游马上很“警觉”地反问我: “叶先生,你以前是否来过朝鲜?”此后好几次,每当跟他交谈时,他都这么问我。我确实是第一次去朝鲜。但去每一个国家之前,我都会事先充分“备课”。例如去朝鲜之前,就十分详细地研究过朝鲜的历史和文化,知道1953年7月27日朝鲜战争的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订,朝鲜就把这一天定为“祖国解放战争胜利日”,此后年年庆祝。这在朝鲜导游看来,一个对朝鲜情况如此熟知的游客,势必是此前来过朝鲜的。 很多人问我,在上海住了将近半个世纪,为什么只写过几篇关于上海的散文,却没有写过一本关于上海风土人情的书。我的回答是: “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总在一个地方居住,目光会被“钝化”,往往“视而不见”。当来到一个陌生的国家或城市,就会有一种新鲜感。这种新鲜感是非常可贵的,能使我的目光变得异常敏锐。出于职业习惯,每到一个国家我都会以自己独特的目光进行观察, “捕捉”各种各样的细节。在东京,我注意到在空中盘旋着成群的乌鸦,肆无忌惮地在漂亮的汽车上投下“粪弹”,而东京人却对此熟视无睹。回国之后我便写了《东京的乌鸦》一文,介绍中日两国不同的“乌鸦观”。为什么乌鸦在中国被视为不祥的象征,而在日本却被奉若神明。这篇阐述日本“乌鸦文化”的散文发表之后,被众多的报刊转载,原因就在于写出了“人人眼中有,个个笔下无”的细节。 另外,我还十分注重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去观察每一个地方,把旅游视为一种特殊的考察和采访。在祖国宝岛台湾日月潭旅行时,我住在涵碧楼。在事先做“功课”时得知,涵碧楼原本是蒋介石父子在台湾的行宫。因此特地跑到当地旅游局,希望查阅“两蒋”在涵碧楼时的历史资料。他们告诉我,在涵碧楼里就有一个专门的展览馆。于是,我到涵碧楼总台打听展览馆在哪里。总台小姐很惊讶地说: “那个展览馆已经关闭多年,因为几乎没有什么客人前去参观,难得有叶先生这样喜欢研究历史的人。”她打开尘封已久的展览馆的大门,我在那里“泡”了两小时,有了重大发现。那些尘封已久的展品记载了蒋介石父子在涵碧楼多次接见曹聚仁的情景。曹聚仁乃是奔走于海峡两岸的“密使”,但是台湾方面从未提及此事。我把这一发现写进发表于上海《文汇报》的文章里,引起海峡两岸的关注…… 我爱好摄影。在电影制片厂做了18年编导,整天跟摄影打交道,所以很注重“画面感”。在旅行时边游边摄,拍摄了大量的照片。在我的电脑里,如今已保存了十几万张照片。除了拍摄各种各样的景点之外,我也很注意拍摄一些“特殊”的照片。比如,在迪拜的路边发现有一种封闭式的特殊公共汽车站,立即“咔嚓”一声拍了下来。这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安装了冷气机的公共汽车站。这一细节充分反映了迪拜人先进的观念以及迪拜的富有和豪华。在韩国一家餐馆的外墙,我发现一堵墙上有一个个泡菜坛子嵌在里面,十分有意思,于是也把它摄入镜头。这充分体现韩国人浓浓的泡菜情结。照片是形象的视觉艺术,一张精彩照片所包含的信息量是十分丰富的,是文字所无法替代的。 每一次出国归来,我要进行“总结”。这时候,我的本职——作家,与我的两大爱好旅行、摄影“三合一”——把旅途的所见所闻写成文字,配上图片,形成了一本又一本图文并茂的书。日积月累,竟然已出版了14本这样的“行走文学”图书。 我的“行走文学”,着重于从历史、从文化的视角深度解读一个个国家,不同于那些停留于景点介绍的浅层次的旅游图书。其实,出国旅游是打开一扇观察世界的窗口,只有善于学习各国的长处才能使自己进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旅游是开阔眼界之旅,解放思想之旅,长知识广见闻。所以,旅行者不仅仅是观光客。 承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的美意,在策划编辑刘佩英小姐的鼓励下,计划出版一套《叶永烈看世界》丛书,先出近期刚完成的三本新作,然后随着我一边“漫游”一边再继续出下去。在此作一预告,我的下两个旅行目的地是英国和印度,一个是老牌的“日不落帝国”,一个是跟中国比“苗头”、正在崛起的“金砖之国”。期望在继续完成一系列当代重大政治题材纪实文学的同时,能够不断向广大读者奉献轻松活泼的“行走文学”新作。 叶永烈 2010年6月28日

内容概要

  世界的目光,最近多次聚焦于英国,从2011年的威廉王子大婚,到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和伊丽莎白二世登基60周年大典。
  英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世界资本主义的发祥地。在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之后,18世纪下半叶,蒸汽机的发明在英国卷起工业革命狂澜,使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工业国。19世纪,“大英帝国”曾经是
  “日不落帝国”,英国的殖民地比英国本土大111倍!虽然自20世纪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大英帝国”日渐式微,但是直至今日,以英国为首的英联邦成员国仍达53个,英国是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在世界上仍拥有重要的影响。
  《米字旗下的国度》的作者叶永烈从文化、历史的角度,深层次解读英国。作者同时非常注意“捕捉”细节,以贴近生活、充满花絮的文笔,带你触摸英国,了解英国。
  在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即将到来的时刻,《米字旗下的国度》是关于英国的不可多得的最新、最浓缩的“信息库”。

作者简介

  叶永烈,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一级作家,教授。1940年生于浙江温州。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1岁起发表诗作,19岁写出第一本书,20岁时成为《十万个为什么》主要作者,21岁写出《小灵通漫游未来》。
  主要著作为150万字的“红色三部曲”——《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与蒋介石》,展现了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到新中国诞生的红色历程;《反右派始末》全方位、多角度反映了1957年“反右派运动”的全过程;180万字的长卷《“四人帮”兴亡》以及《陈伯达传》、《王力风波始末》,足中国十年“文革”的真实写照。《邓小平改变中国》是关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全景式纪实长篇。《受伤的美国》是关于美国9?11事件这一改变世界历史进程重大事件的详细记录。此外,还有《用事实说话》、《出没风波里》、《历史在这里沉思》、《陈云之路》、《中共中央一支笔——胡乔木》、《美国自由行》、《星条旗下的生活》、《俄罗斯自由行》、《欧洲自由行》、《澳大利哑自由行》、《真实的朝鲜》、《今天的越南》、《樱花F的日本》、《我的台湾之旅》、《第二只眼识台湾》、《梦里南洋知多少》、《这就是韩国》、《从金字塔到迪拜塔》、《神秘的印度》、《钱学森》等。

书籍目录

序章:前往英国之前
我出生于温州英国教会医院
起起伏伏的中英关系
名人辈出的英国
亲历英国签证
解读“U.K”
“欧盟国家”?“欧元国家”?“申根国”
英伦风情
万里赴英伦
迈入英国的“国门”
玫瑰盛开的季节
今天的天气……
米字旗的来历
与英国零距离接触
曾经的辉煌——日不落帝国
解读英国人的“心理密码”
触摸英镑
英国人的住房
英国宾馆印象
吃在英国
在购物村“血拼”
感受英国物价
……
“小英国,大伦敦”
环游不列颠
尾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亲历英国签证 在上海,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跟签证中心是分开的:总领事馆在淮海中路1469号,而签证中心在南京西路1038号的梅隆镇广场八楼。 英国也一样。英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在南京西路1376号上海商城319室,而签证中心则在徐家汇路555号底楼。 去签证的那天上午,一路堵车,原本只消20分钟就能到达英国领事馆的签证中心,结果花了45分钟才到达。那里是一幢漂亮的高层商务楼,挂着广东发展银行的大字招牌。 在底楼临街的硕大的玻璃上,写着“U.K.VISA”,这“U.K.”即英国,“VISA”即签证。更加准确地讲,是英国签证申请中心。 不像进入美国签证中心要进行安全检查,推开一扇玻璃门我就进入英国领事馆的签证中心。 英国领事馆的签证中心是一个长方形的房间,大约200多平方米,里面安排着一排排座椅,几乎座无虚席。也有人拖着拉杆箱来办理签证,看得出是从外地来上海的。 在美国领事馆办理签证,需要面谈。英国则是要求一次性把签证文件交齐,然后由签证官依据这些文件决定是否给予签证。英国签证中心横向排着10个签证窗口,在逐个收取签证文件。每一个人的签证文件,都装在一个黑色的长方形的袋子里面。 我注意到,签证窗口插着一面英国米字旗,而签证窗口下方的墙壁上,用上红下蓝两根横条装饰。红与蓝,是米字旗的基本色,也是英国的象征色。 我在9号窗口交了签证材料之后,领到一个号码:“6429”。 接着,我办理生物数据采集手续。所谓采集“生物数据”,说得通俗点,就是扫描指纹及拍摄数码照片。 在那排签证窗口的右侧,是申请签证者的生物数据采集室。门口的液晶屏幕上,不断显示着红色的号码。当“6429”出现在屏幕上,我就站起来走向生物数据采集室。 生物数据采集室里有四台仪器,隔成四个小房间。我在2号采集台前坐下。采集台上安放着指纹扫描仪,玻璃下闪耀着绿色的灯光,记得美国签证时的指纹扫描仪泛着红光。我按照英国的规定,先是把右手四个指头(除大拇指外)按在玻璃上,再把左手四个指头(除大拇指外)按在玻璃上,然后把左右大拇指按在玻璃上,这样完成了10个手指头的指纹扫描。最后把头抬起来,面对镜头拍照。相比之下,美国签证时只扫描左右两个食指,比较简便,而且也不拍照。当然英国人要周密一些,在把你的10个手指头的指纹存入档案的同时,还存入你的大头照。这样,在给你签证之前,英国领事馆把你的指纹与英国储存的有犯罪记录者的指纹相对比,倘若发现有相同的指纹,再核对你的脸部的照片。如果确认申请签证者有犯罪记录,那就可能遭到拒签。 我去办理美国签证时,除了填写一张签证申请表之外,就不需要带别的什么文件。这大约是由于我已经7次前往美国,每一次都中规中矩,美国领事馆电脑里有我的历次签证档案,所以每一回都是凭一张自己填写的薄纸,只花半分钟就“oK”,拿到签证。尽管有朋友曾经劝我办理美国绿卡,但是我以为既然我去美国签证那么方便,办不办绿卡也就无所谓。 这一次去英国办理签证,尽管我交给英国领事馆的3本护照(包括已经过期的老护照)上,不仅有美国7次签证,而且有俄罗斯、澳大利亚、奥地利、日本、加拿大、乌克兰、埃及、阿联酋等等诸多国家的签证,照理填写签证申请表就够了,不必再提供别的文件。可是英国人办事一板一眼,仍然要求我按照通常的手续提供一系列文件,其中包括户口、结婚证、身份证、房产证等等,而且都要提供原件(除身份证用复印件外)。另外,英国人似乎很看重签证者的“财力”,要提供银行5万元存款的证明,还要提供6个月的工资卡对账单、银行户头半年内进出款的对账单……办理这些文件,令我感到不胜其烦,可是又不得不办。更何况英国签证要求相关文件一次性递交。如果签证官以为你缺少什么文件或者哪个文件不够签证要求,不能补交,而是重新再办签证,从头开始,再交一次签证费。


编辑推荐

《"叶永烈看世界"系列:米字旗下的国度》作者从文化、历史的角度,深层次解读英国。作者同时非常注意“捕捉”细节,以贴近生活、充满花絮的文笔,带你触摸英国,了解英国。在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即将到来的时刻,《"叶永烈看世界"系列:米字旗下的国度》是关于英国的不可多得的最新、最浓缩的“信息库”。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米字旗下的国度 PDF格式下载



我很喜欢这本书,想去英国的朋友都可以看看。它介绍的非常详细。从英国的历史到怎样办签证,需注意什么,英国各个城市等都有介绍。


还是老叶的书,写得非常精彩,喜欢他的书,更希望他能多写几本。这本书把英国写的非常细致,很美,很值得一读!


去英国旅游前应该好好读读的一本书


日不落帝国的兴与衰,很值得看的一本书!


看了叶永烈的书,超想去旅游的,写得很好,剖析也很全面


帮人买的,很不错的书


昨天收到的书,才开始读就吸引了眼球,知识性非常强。


书很好,爱不释手


从一个作家的角度去了解英国,不一样的角度,不一样的感悟。


开阔视野,初中的孩子应该看一看。


有象听一个导游在介绍的感觉,如果对英国的感知是空白的话看这书最适合。


高度概括了英国的人文风情,可是就是字数太少了,很快就看完了。


小国家推动大历史,值得研究!


叶老师去过很多地方,喜欢这样的生活


一本不错的英国风土、人情、旅行感悟的书籍。


图片拍的还不错,但是从一开始读就有点失望,不知是不是大师觉得自己水平太高结果为了别人能看懂把水平降过头了,通篇都有一种给小朋友讲十万个为什么的感觉,有些篇幅比我旅行时随手写的博客还详细


收到货很多天了,因为忙没评,很好的书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