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2012-5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James Parish
179
146000
美国詹姆斯·帕里什编著的《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是“英汉对照名人传记系列”之一。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是美国好莱坞知名电影导演,凭借影片《辛德勒名单》和《拯救大兵瑞恩》两次问鼎奥斯卡最佳导演奖。迄今为止,斯皮尔伯格的代表作在美国国内票房的总计收入已经超过31亿美元,成为美国电影史上最具商业价值的电影制作人。本书详细介绍了他的生活和艺术成就。
顶级电影制作人
为电影而生
在好莱坞乃至全世界出名
超级明星电影制作人
动乱多产的十年
往返于幻想奇境
史蒂文·阿伦·斯皮尔伯格1946年12月18日出生于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市。他是阿诺德·斯皮尔伯格和利亚(波斯纳)·斯皮尔伯格的长子,他后面还有3个妹妹:安妮(1949年)、苏(1953年)和南希(1956年)。史蒂文3岁以前的时光都是在辛辛那提的市郊一个叫埃文代尔的大型犹太社区度过的。 家庭的影响 从幼年起,史蒂文的家庭生活对他的一生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少儿时的回忆、希望与挫败感都可在这位未来电影制作人的银幕作品上找到踪迹。史蒂文的父亲是位电子工程师,母亲曾是位钢琴演奏家,夫妇俩拥有截然相反的性情。他们迥异的生活方式对于儿子的影响很深。史蒂文的父亲是位工作狂,满心想的都是养家糊口的事情。他的这个儿子从小就不停地提问,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兴趣,但由于阿诺德·斯皮尔伯格太专注于自己的技术工作,所以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培养他颇有天分的儿子。 与此相反,利亚·斯皮尔伯格十分热爱艺术,是位溺爱孩子甚至有些古怪的母亲,对于自己的儿子更是疼爱有加。史蒂文很快就学会了如何讨得母亲和其他家人的欢心。这种行为塑造了他今后的生活模式。多年以后利亚这样说道:“我当时并不知道别人家里没有像他这样的孩子……如果我早知道,我肯定会带他去看心理医生,这么一来世界上就少了个《E.T.》。” 史蒂文的外祖父菲利普·波斯纳和外祖母珍妮·波斯纳对他也是百依百顺。外祖父是一位故事大王,他给外孙讲述自己早年从俄国移民到美国的趣闻轶事,还向他解释他们的家族在故土的纯正犹太血统。(后来,这些美妙的故事成就了斯皮尔伯格的卡通长片《美国鼠谭》[1986年]。)菲利普讲述精彩故事的天分遗传给了自己的外孙。 史蒂文的外祖母珍妮钟爱电影,给大屠杀的幸存者——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纳粹迫害的人,传授英语知识。史蒂文去外祖父母那里玩的时候,总能听到这些成人“学生”讲述他们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欧洲所亲身经历的残酷暴行。这些生动的描述给史蒂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日后激发了他拍摄影片《辛德勒的名单》的兴趣。想象与改变 史蒂文3岁的时候,举家搬到了新泽西的坎登,在那里史蒂文的父亲得到了美国无线电公司提供的一个职位。这是小史蒂文在情感上经历数次变故的开始。正如他日后所回忆的那样:“我刚刚适应了学校、老师和好友的陪伴后,家门前的草坪就树起了出售的牌子……然后就是无可避免的告别场景。”(史蒂文后来还曾这样说道:“随着我年龄的增加,这样的经历变得愈加难以忍受。”)到了4岁的时候,这个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养成了咬指甲的习惯,这种习惯直到今天仍然无法改掉。 由于想象力过于丰富,史蒂文对于周围的新环境充满了恐惧。“我害怕树木、云朵、狂风和黑暗。”尤其是,从他卧室的窗口可以看到一棵枯萎的枫树,到了晚上——由于附近路灯的作用——在他卧室的墙壁上投射出鬼魅的影子。这棵枫树让史蒂文感到无比惊恐。他还确信床底下、衣柜里和巨大的墙壁裂缝中就埋伏着邪恶的幽灵。即使是一个没有威胁的小丑玩具在他活灵活现的想象中也呈现出阴森恐怖的意味。对于恐惧的强烈感受促成了电影《鬼驱人》中的一些惊悚场面。 史蒂文在1952年时看了他平生的第一场电影,那一年斯皮尔伯格一家搬到了哈登镇的一所房子里,坐落在距离坎登几英里的地方。史蒂文的父亲带他看了一部叫做《戏王之王》的电影,讲的是杂技团里的故事。男孩一开始很失望,因为他原以为自己要去看的是真正的马戏团演出。结果却发现不过是一闪一闪的银幕。然而他很快就被电影中的场面吸引住了,尤其是被屏幕上所展现的火车失事的宏大场景震住了。有着丰富想象力的史蒂文对电影中的所见所闻惊叹不已,就像他观看沃尔特·迪斯尼的《小鹿斑比》和《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感受一样。 电影让史蒂文最惊讶的地方在于大银幕上所播放的场景是如何牢牢地吸引他的。后来,当史蒂文自己成为一名电影制作人后,他的目标之一就是要让观众体会被画面“抓住”的感觉,就像童年时的他曾经强烈地体验过的。 找到乐趣 除了阅读漫画书、在地下室变戏法、拼装飞机模型、和邻居的小伙伴一起与玩具士兵玩战争游戏或是故意讲恐怖故事吓唬自己的小妹妹们之外,史蒂文就是一个虔诚的电视观众。他的父亲试图说服他多花一些时间学习——尤其是数学,史蒂文最讨厌的学科——但男孩仍然对于看电视痴迷不已。 有时候,斯皮尔伯格先生为了与孩子沟通并把他从电视屏幕前面拽走,他会给孩子讲述自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经历。老斯皮尔伯格先生曾经在东南亚的缅甸服过兵役,与当时身为敌国的日本交战。父亲生动的叙述对史蒂文未来的职业和他对艺术的感受力都产生了奠大的影响。史蒂文在谈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和20世纪40年代的整体状况时.这样说道:“我热爱着那个年代……那个年代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天真无邪的结束,我进入成年之后还在一直努力地找寻着那种感觉。” 到了1957年初,由于父亲的工作调动,斯皮尔伯格一家再次搬迁。这一次他们横跨美国搬到了亚利桑那州的凤凰城。他们很快就在一个牧场风格的房子里安顿下来,那栋房子后来成了这位初出茅庐的电影制作人的灵感来源,这可以在影片《第三类接触》、《鬼驱人》和《E.T.》(1982年)中找到线索。如果说史蒂文在当初举家从俄亥俄州搬到新泽西州时已经感觉到背井离乡的苦恼,那么这次搬到了鲜有犹太家庭的保守的亚利桑那州,他的不适感就更加强烈了。在学校里,他自认为是个不擅长运动的书呆子,与周围的一切都格格不入。结果,他变得越来越孤僻。 然而就在斯皮尔伯格一家搬到大峡谷州之后不久,史蒂文童年时期的一次堪称奇遇的事件发生了。一天晚上,他的父亲将他叫醒,让他穿好衣服。父亲没有过多地解释,就带着史蒂文驱车离开了家。半小时后,车在路边停下了。他们在地上铺了张毯子,就一起躺下来仰望星空。史蒂文的父亲用手指着夜空中正在进行的一场奇妙的流星雨。父亲向史蒂文解释了这迷人事件的科学知识,而男孩此时已经被这些魔幻般“坠落的星星”深深地迷住了。多年以后,这场天堂般的盛宴成为斯皮尔伯格的电影《第三类接触》中的壮观场面的灵感。 在凤凰城的阿卡迪亚区安顿下来后不久,父亲把母亲刚送给他的一架8 mm电影摄影机转送给了史蒂文,史蒂文对这部机器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这是一架结构简单的定焦摄影机,在便携式摄影机、数码相机和类似的机器发明之前,这种摄影机很流行。)史蒂文怀着勃勃兴致,开始用它拍摄家人周末野营的画面。 ……
成功的导演很多,斯皮尔伯格是最有成就的一个。会买关于他的书,也是因为看过他的《兄弟连》之后,觉得他绝不仅仅是个电影人。
这本书让我比较傲深刻的理解了西方电影,启发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