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上将风云录

刘培一 乔希章等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1-5  

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作者:

刘培一 乔希章等  

页数:

1332  

字数:

348  

前言

1997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70周年华诞。为隆重庆祝这个盛大节目,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首批推出《将帅风云录》系列丛书三集,即:《十元帅风云录》、《大将风云录》、《上将风云录》。 这部丛书所收录的人物,除极个别走向反面之外,都是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披荆斩棘、不屈不挠、浴血奋战过的我军高级将领。当中,有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有功勋卓著、驰名中外的战将,也有卓越的政治工作者、杰出的后勤工作者。他们在战火纷飞和白色恐怖的年代,南征北战、出生入死、前赴后继、英勇奋斗,为推翻反动统治,为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们又肩负起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的重任。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又为人民军队的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呕心沥血,殚精竭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是人民的功臣、后辈的楷模,是党和军队的宝贵财富。然而,本丛书并不是着重反映他们戎马一生的历史传记,而是针对人物的特点,从一个侧面撷取他们在漫长的革命战争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年代最为闪光的、富有传奇特色的轶事和风采。俗话说,“一叶知秋”、“滴水映海”。轶事和风采同样能让人们感悟到,革命前辈们为中华民族的振兴,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用鲜血与生命谱写的一曲曲感人肺腑的绚丽乐章。 革命的事业是英雄的事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人民解放军走过了70个春秋,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光辉里程,创造了千古不朽的辉煌。70年如一日昭昭于世。在这场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中,值得我们崇敬的革命老前辈们,为世人留下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概括起来,即坚定的政治信念,顽强的革命意志,高尚的人生情操,强烈的使命感,高度的责任感,严谨求实的作风,认真科学的态度,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些,不正是人民军队战无不胜,坚不可摧的基础所在,不正是中华民族威武不屈,富贵不淫,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础所在,不正是今天一代一代革命继承者永志不忘,躬亲实践的精神准则吗! 基于上述思考,在建军70周年的喜庆日子里,我们把这部丛书奉献给广大读者,希望能得到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喜爱,若诚能如此,我们将感到无比欣慰。 编 者 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

内容概要

刘培一、乔希章、王晓建主编的《上将风云录(第二辑)》是为中国人
民解放军70周年华诞的献礼。本书收录了为新中国的诞生披荆斩棘、不屈不
挠、浴血奋战过的我军高级将领,当中,有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有功勋卓著、驰名中外的战将,也有卓越的政治工作者、杰出的后勤工作
者。《上将风云录(第二辑)》表现了他们在战火纷飞和白色恐怖的年代,
南征北战、出生入死、前赴后继、英勇奋斗,为推翻反动统治,为民族的独
立和解放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书籍目录

援越抗法斗争中的韦国清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功勋卓著的邓华将军
王震在汀赣苏区对肃反扩大化的抵制和斗争
红军干才陈伯钧
红军时期的陈奇涵
在晋绥抗战中的张宗逊
周纯全情倾钢铁运输线
钟期光从战场鹿兵到院校育人
洪学智在抗美援朝战场
唐亮在解放战争年代
战斗在红一、二、四方面军中的萧克
在军内反教版权法主义运动前后的郭天民
董武绥远起义建奇功

章节摘录

援越抗法斗争中的韦国清 于化辰 韦国清(1913一1989)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杰出的军事指挥员和政治工作领导者。广西东兰县人。壮族。1928年夏参加由壮族人民英雄韦拔群同志组织领导的农民自卫军。1929年参加百色起义,被编入红7军,并加入中自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2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先后在红七军、红军大学、红军教导师任战士、宣传员、排长、连长、军事教员、营长、团长等职。长征途中,任红军干部团特科营营长。后进入抗日红军大学深造。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校长,抗大第一分校训练部部长、副校长兼教育长,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南进支队政委,新四军第3师第9旅政委,第4师第9旅旅长兼淮北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和中共淮北区第一地委书记,新四军第4师副师长兼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军事调处执行部徐州执行小组中共方面代表,山东野战军第2纵队副司令员,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司令员兼政委,苏北兵团司令员,第10兵团政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驻越南军事顾问团团长、总顾问,广西省省长,中共广西省委副书记,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革委会主任、政协主席,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书记处书记、区委会第一书记,广西军区第一政委,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二书记,广州军区第一政委,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常委、副秘书长。韦国清是党的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中央委员,第九、十、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第十、十一、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四、五、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四、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军勋章。 韦国清戎马一生,文武兼备,身经百战,屡立战功。解放战争胜利不久,他奉命率领中国军事顾问团进行援越抗法斗争,协助越南人民军指挥作战和建设军队,对夺取抗法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一位中央领导同志在某次接见外宾时曾说过,越南抗法战争期间有两次大仗,一次是边界战役,是陈赓帮助指挥的,一次是奠边府战役,是韦国清帮助指挥的。本文简略叙述韦国清的这段特殊经历,特别是他在奠边府决战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组团赴越 1950年2月,担任第10兵团政委兼福州市军管会主任的韦国清,接到中央电令,要他速到北京接受新的任务。他很快交代完工作,偕新婚夫人许其倩匆匆赶到北京,才知道是要他改做外交工作。随后,他们参加了外交专业课程的培训,但新的任命没有下达。 4月上旬的一天,阑尾炎手术后刚出院在中央军委招待所的韦国清,被刘少奇召到中南海。刘少奇说:“应胡志明主席的请求,中央决定向越南派出军事顾问团,帮助越南进行抗法战争。这个军事顾问团的团长,就由你来担任。”韦国清立即表示:“我服从中央的决定,只是我从来没搞过顾问团。”少奇说:“我们考虑你比较合适。打仗、军校自不必说,谈判小组你也搞过,同美国人打过交道。你又是广西人,到越南工作有方便的一面……”最后,刘少奇特别亲切地叮嘱:“国清同志啊,对援助越南的工作,毛主席十分关心,你们一定要搞好。你有什么困难,就来找我们,中央分工我管这方面事情。现在要赶快进行顾问团的组建工作,最重要的是选干部,选调一批适合做顾问工作的干部。我给你写了一封介绍信,你拿这一封信,去找在京的几位野战军负责同志,同他当面商量。干部要由他们来选调。”这时,解放战争刚刚结束,百业待兴,干部奇缺。 韦国清持刘少奇的信先去找当时在京的第二野战军政委邓小平。邓小平是他的老首长。出身于广西东兰县一个壮族贫苦农民家庭的韦国清,1929年底参加百色起义后,被分派到红7军手枪队工作时,就给军长张云逸、政委邓小平站过岗。在他们的领导下,红军打土豪,分田地,建立和发展了右江根据地。以后,红7军转战桂、黔、湘、粤、赣5省,历时8个月,行程1-2万余里,大小战斗百余次,到达了中央苏区根据地。这次“小长征”,斗争残酷,艰苦备尝。正是在这种严酷的战斗磨砺中,韦国清成长为一名坚强的红军战士,成为红7军一位勇敢机智的初级指挥员。后来,在淮海战役中,已经担任兵团指挥员的韦国清,又在邓小平担任书记的淮海战役总前委的领导下,追敌打援,纵横驰骋,战功卓著。 邓小平见到韦国清格外高兴,在了解他的来意后,对他说:“你担负的这个任务非常重大。顾问可以从各野战军选调,但是你的几位助手和团部工作人员应该都由三野配备。我们在国内,团长、政委还有闹不团结的呢,在国外首先要搞好内部团结。不然对工作很不利。”他又说:“与其你一处一处跑,不如请几位老总在一起,由你当面说说更好。”韦国清听了非常高兴,这当然是求之不得的事。 隔日,小平出面邀请彭德怀等几位野战军首长聚在一起,韦国清当面出示了刘少奇的信。并说明选调赴越顾问的相关事宜。与会领导同志一致表示:国内战争已经结束,现在派出军事顾问团援助兄弟国家,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履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义务,任务重要,意义重大,我们坚决支持。要干部给干部,要装备给装备,需要什么给什么,需要多少给多少。韦国清想不到组建顾问团这个极其重要的问题,竟如此顺利地得到了解决。自然十分高兴。他对各位领导同志从全局出发、高瞻远瞩的精神由衷地钦敬,当即向刘少奇作了汇报。 4月中旬,中共中央军委根据越方对顾问数量的要求,就选调顾问团各级顾问和工作人员以及物资准备等事项,向第二、第三、第四野战军下达命令。规定上述3个野战军各选调1个师f包括师、团、营三级)的全套干部作为顾问。另由三野负责选调顾问团团部所需的顾问和工作人员。 各野战军党委和首长十分重视此项任务。在粟裕亲自过问下,三野确定由华东军政大学第3总队领导班子组成顾问团团部。总队长梅嘉生担任顾问团参谋长(后改称剐团长)。梅嘉生是一位文武兼优、战功卓著的干部,曾任新四军第1师第3旅参谋长、第23军副军长兼参谋长等职。第3总队政治部主任李文一任团部政治顾问。第3总队政委邓逸凡原拟调总政治部任职,已到京待命,经刘少奇与罗荣桓商议后,改任顾问团政治部主任(后改称副团长)。邓逸凡1930年参加红军,曾任新四军政治部秘书长、纵队政治部主任、军副政委等职,具有丰富的政治工作经验。在越南的几年时间里,梅、邓对韦国清十分尊重,3人齐心协力,配合默契。 各野战军都很快选调了一批有一定实战经验和政治水平的军事、政治、后勤干部上报军委、其中营以上干部59人,连同秘书、机要人员和警卫人员等共281人。 5月20日,中央军委电令拟赴越任顾问的团以上干部到京听取中央领导同志当面指示。6月上旬,先后到京的团以上干部有梅嘉生、朱鹤云、马西夫、于步血、窦金波、林钧才、张兴华等。但直到6月27日,即朝鲜战争爆发两天后,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才在百忙中抽出时间亲切地接见了到京的顾问团人员,并作了重要指示。 这天上午,韦国清以及20多名顾问和秘书、机要人员乘车来到中南海丰泽园内的颐年堂。大家看到,这座有着中国传统风格的宫殿式建筑里,陈设十分简单。殿堂的一端摆了两张桌子,几十把椅子和木凳成半弧形面向桌子摆开。大家稍等片刻,朱德和刘少奇便先后走了进来。 P1-3


编辑推荐

刘培一、乔希章、王晓建主编的《上将风云录(第二辑)》不仅是为新中国建立而浴血奋战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戎马一生的历史传记,更是针对人物的特点,从一个侧面撷取他们在漫长的革命战争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年代最为闪光的、富有传奇特色的轶事和风采。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上将风云录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