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雅
2007-1
中国大百科
鲍延毅
1034
1505000
无
二十八平钧玄幽眇,百万余字煌煌巨制,铸就我国第一部专释一字的专门辞典,系统总结了中华文明对死亡的认识,填补了我国语言学、社会学、生死学研究的一项空白。 生死大矣。“死”虽一字,但其表述在汉语词汇中最为纷繁多样。全书共收辞条一八条,凡见于古今扁语典籍及近代以来中文报告中的“死亡”同义、近义词语皆在收录之列。释以来中文报刊中的“死亡、同义、近义词语皆在收录之列。释义全面准确、书证翔实严谨、表述生动贴切,充分展示了汉语言和丰富多彩国人五千平生死观的流变。 汉藏语言学大师、中国语言学会原副会长邢公畹行生以89岁高龄亲为作序,给予高度评价。
序前言说明凡例词目音序索引 A 哀 哀毁而卒 哀弦中断 哀凶 哀哉断所身亡 哀哉齐体人,魂气今何徴 哀哉尚飨 哀子 挨刀 挨刀的 挨黑枪 挨砍刀 挨炮子 挨千刀 挨枪崩 挨抢子 挨宰 挨铡刀 矮子化 艾 艾命 艾杀 (歹盍) (歹蓋) 安归泉涂 安静地闭上眼睛 安乐死 安眼 安寝委沉寞 安寢重冥庐,天壤莫能兴 安然地闭上眼睛 安全地在牖下到了黄泉 安然死去 安睡 安死 安息 安体 安在哉 闇忽迁组 按军法 按杀 按诛 暗地里一颗旨意要上他的性命 暗害 暗杀 暗遭毒手 澳汉卒 B 八百有终 八百年山,渐相郑 巴不得XX早死 巴搭介 扒皮 拔了短筹 反XXR的狗头原形下 把XX XX的花红脑子打出来 …… 词目笔画索引正文
无
帮单位买的有一些用处不错
买它的原因就是被他的书名《死雅》给深深地吸引住了,但其内容就是一本词典,一本跟死的意思有点点沾边的词都收录进去了的词典,不是文学工作者很少用得上,只能收藏吧,反正不是很贵,内容印刷还可以,外皮送来时就不是很好,有点破旧
10月14日收到书,书脊有15mm长的破损,不爽
现代社会,经济的增长使人们更加重视死亡问题。 从人类语言发展来看,“死”是一个基本语词,不论哪种语言,对于“死”的表述都非常之多,且极少使用外来语。 刘复先生《半农杂文》认为,“无论那一种语言里总有几个意义含混的‘混蛋字’,有如英语中的‘take’与‘get’,法语中的‘prendre’与‘rendre’。”。他按其“不同的用法”,列举了百例。(《半农杂文》(第一册),北京星云堂书店,民国二十三年六月初版P.311)王力先生《汉语史稿》指出:委婉语的存在,“这是每一种语言都有的情况”;且以汉语中“老”、“病”、“死”三个概念为例作以比较,认为“以‘死’的别名为最多”, “因为死是人们所最忌讳的,所以常常给它们找别名”(《汉语史稿》(下),科学出版社,1958.6第1版P.586—P.587)。 死”是生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死亡的认识和态度,真实地反映了对于生命的认识和态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心路历程。经济高速增长后,鉴于物质生活的富足造成一些人因为各种原因而轻率地走上了死亡之路,人们对死亡问题更为关注。仅就台湾来看,1995年,台北护理学院优先将“死亡学”相关课程列为必修,成为全国唯一全校必修之通识科目;1997年,南华管理学院率先成立台湾第一所“生死学研究所”,生死问题成为社会上讨论的话题;1998年,台北护理学院成立“生与死研究中心”...,以死亡教育为重点教育;1999年,历经九二一大地震的震憾,台湾各大专校院及中学开始教授生死相关课程,理论研究与实务运作蓬勃开展。 作者鲍延毅教授早在1989年即获得全国优秀教师称号。此前出版辞书中,《寓言辞典》系我国第一部寓言专门辞典,获第二届全国“新星杯”最佳图书奖;《中国古今书名释义辞典》获国家教委首届(1978-1995)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作者编纂本书历时三十年,苦心孤诣,终以身殉。《死雅》的编辑出版,通过对人死观的博识明辨,有助于人们在增长知识的同时,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同时也第一次在实证的层面上为相关学科研究提供了坚实基础。 《死雅》不仅是国内首部专释一词(指“死”)的专门辞典,也是一个吉祥物,它可以提供大量科学研究的材料,可以增长很多有用的文化知识,而且它处处向人们提示“生”的价值。 阅读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