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蒋纬国口述自传

刘凤翰整理,口述:蒋纬国 中国百科全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12.  

出版社:

中国百科全书出版社  

作者:

刘凤翰整理,口述:蒋纬国  

页数:

362  

Tag标签:

无  

前言

谈纬国先生(代序)刘凤翰一、身世与求学陆军二级上将蒋纬国将军,一九一六年十月六日,生于日本东京,生父戴季陶,母金子。稍后由蒋中正收养,并移上海交姚冶诚夫人照顾教育。初住陈果夫家三楼阁楼上,后移溪口,因与毛福梅夫人不合,一九二二年迁居奉化,不到一年再迁宁波。一九二六年北伐后,移居上海。与居正、吴忠信夫人等过往甚密。一九二七年蒋中正与宋美龄正式结婚,乃定居苏州南城,吴忠信家隔壁一个小巷内,自己盖的房子:南园。纬国先生小学是从上海开始,初人万竹小学,后移上海资源小学。搬到苏州后,进东吴(苏州)大学附属中学,并学少林拳与太极拳。一九三四年,参加全国会考,国家承认高中毕业,旋考入东吴大学物理系,主修物理,副修数学。在学校曾组织数人之小乐队,暇时演奏夏威夷吉他、斑鸠琴、小喇叭及手风琴等,颇得校中欢迎。纬国先生一心一意要做军人,并向父亲蒋中正提出要求。一九三六年德国莱谢劳将军(General Von Reichenan)到中国协助训练陆军,即将纬国介绍给莱将军,希望莱帮纬国到德国学军事。一九三六年十月底,纬国在上海登船,船经马六甲海峡,停槟城、巴拉湾,再横越印度洋,停孟买,经红海、苏伊士运河,十一月十九日,在马赛登陆,由中国驻德大使馆人员,经巴黎接到柏林。由谭伯羽(谭延闽之长子)接待,并进柏林大学语言先修班习德文,启用德文名字:WEGO。先住在一个意大利太太的家庭,稍后迁入一位德国太太的家庭,除在学校念德文外,回家后德国太太(纬国称德国妈妈)与他讲德文,要他背短文,说笑话,记名人演讲摘要,并改正一些音节或文法错误。也要他在自己朋友面前公开“演讲”,故其德文进步神速。依照德国的规定,进入军官学校前,必须接受入伍训练一年。即在正规部队内,插进入伍生一二人,随部队训练。一九三七年九月,纬国依此规定分配在山地兵第一师第九十八团第二营第五连,接受入伍训练,包括基本训练与山地兵训练。前者是以班教练为主,各个单兵教练皆在班教练中完成,让士兵一开始就有全班性作战概念,如何相互掩护,协同作战,全班行动,不塑造个人英雄;后者攀登山顶,背驮装备,山地行军,限制喝水,以及习惯寒冷山风吹袭等等。纬国在接受入伍生训练时,曾参加两次行军。一次是德奥合并,他们进军到奥国边界,另一次到捷克作战,占领捷克苏台登区。入伍生训练完成后,一九三八年九月,分配到慕尼黑军校,接受为期一年的军官教育。此一训练以营连战术为主,同时学习骑马、剑术、跳舞,才能被视为真正德国军官。在军校期间,纬国曾被希特勒召见三次,与德国其他将领亦有往来。稍后被派往德国第七军团见习。军团在德国称ARMY COURT,是介于师与军之间的战略单位,借此可以了解德国正规部队编装、战术思想与野战战略。一九三九年七月,军校毕业,分发德国山地兵第八师服务,经柏林到波兰边境第八师报到。八月中旬奉命回国,九月一日德国进军波兰(欧战发生),十六日纬国在阿姆斯特丹登船,直航纽约。纬国到美后,临时担任中国派往美国考察空军学校教育之蒋孝棠中校随从。十月奉命进入美国陆军航空对空战战术训练班,接受空军战术训练,包括驱逐、轰炸、侦察等战术及地勤业务。翌年三月结业,稍作休息,七月再至美国陆军装甲兵训练中心受训。当时战车是步兵中重要武器,随步兵作战。此一训练,则是要装甲兵单独作战,由装甲排、连、营、团、旅,到师之编装、战斗、通讯,后方勤务、兵工保养、架桥工程,到装甲师之战斗演习。至一九四一年三月初结训,随即坐船到檀香山,改乘水陆两用飞机经威克岛、中途岛、关岛、马尼拉,而抵香港。再由香港换欧亚航空公司班机到重庆,至军政部报到,等候分发。二、参加抗战一九四一年五月,纬国被派往胡宗南部队任职。在此前数日,随军政部长何应钦由重庆到西安报到,并随何部长看胡之部队,及中央军官学校第七分校。因胡之虚骄,部队出现一些漏洞。后何返重庆,胡带纬国参观军械库,想炫耀所存军械。当纬国问库长(炮兵上校)有关一架丹麦造轻重两用机枪时,不但答非所问,且对军械一无所知,此人是否真是炮兵出身,亦被纬国所疑,故对胡部水准与胡之用人,大失所望。不数日,胡派纬国到第一师(师长李正光)第三团第二营第五连第一排任少尉排长。驻地赤水,纬国只身乘火车抵达,师副官处长用马接往所部报到,然后下部队就任新职。纬国当少尉排长,仅有两个月,同年七月即升第五连上尉连长。胡亦送一匹马给纬国备用。部队由赤水移防东全店,再移潼关附近守河防。时潼关以东,由第一战区(卫立煌)汤恩伯之第三十一集团军防守,潼关以西由第八战区(朱绍良)胡宗南之第三十四集团军防守,双方相隔一条十二支河。汤军军纪甚差,常卖放一些人渡河到潼关以西。有一次一批日军谍报人员,带十二个地雷,偷渡过河,准备炸潼关隧道,被纬国放出之眼线查知,则全部活捉。当一九四四年五月,日军发动一号作战:河南作战。日第一军渡过黄河,参加灵宝会战时,纬国正以第一师第三团第二营第五连连长指挥部队守潼关车站与河防,及十二支河原有防地。不过,日军乃强弩之末,纬国与日军并未真正接触。同年八月,纬国离开胡宗南部队,胡找了几位师长为其饯行,纬国曾狂言:“半个鬼子一根毛。”指日军即将败亡,而毛泽东势力渐成气候。九月,以新一军上尉参谋为掩护,随“中国高级将领访问团”前往印度蓝姆迦,协调英美在印缅作战之矛盾,并参加中国驻印军战车训练班第二期训练。纬国在美国装甲兵训练中心,曾接受近十个月的训练,故对此次短期(四周)训练,驾轻就熟,并协助教官修好“自动平衡器”,得到美军之赞美。一九四五年六月,升往青年军第二。六师(师长方先觉)第六一六团第二营少校营长。纬国先到重庆晋见蒋委员长,再赴汉中第二。六师报到。时正夏天,卫生甚差,患一场痢病,因此发起灭蝇运动,并由第二营推展到其他营区。青年军第二○六师征收西北知识青年,故每连中都有一二位或三五位回教青年参加,他们宗教信仰、饮食习惯与一般混合汉人不同,且每人身上都带刀防身,有时在外边闹事。经纬国与方师长研究,将彼等合编为一个连,为纬国营之重兵器连,连长、连指导员,皆派回教同胞担任,此连后来军纪甚佳。胜利前,纬国从随身携带之小无线电机,收到重庆广播,知日本已无条件投降,时大众传播甚闭塞,整个汉中尚无人知道。纬国乘发薪之际,叫探员在汉中街上抢买烟酒、鞭炮及其他食物,作短暂之“囤积”;等大家都知道抗战胜利时,再加倍卖出去,不但庆祝吃喝没有用钱,每个士兵还发了双薪。同年纬国与石静宜小姐在王曲第七分校举行结婚典礼,由胡宗南将军主持。九、战略学会及其他(一)战略学会一九七八年三月十八日,纬国在三军大学校长任内,以其研究军事战略、野战战略的心得,邀集国内的学术界人士、金融财经专家、工商企业名流、退役与现役将校召开大会,正式成立“中华战略学会”,为民间学术团体。采会员制,每年举行一次大会,选出理监事,执行大会决议,设秘书长一人,副秘书长一至三人,会本部设企划组、出版组、行政组、秘书组、咨询中心等单位。并附设战史组,负责编纂国民革命军战史,其行政独立。会员分编政治、经济、心理、军事等四个战略研究会,依个人志愿或专长,自由参加相关研究活动。此一学会,有军方人员协助,曾盛极一时,至今近二十年,新陈代谢不够,人员老大,思想闭塞,渐趋式微。(二)候选而不竞选一九九○年,“总统”改选。一些对蒋家不忘情之老“国大”代表,对李登辉先生不接受,以滕杰为首,准备拥纬国出来竞选“总统”。最初蒋(纬国)、林(洋港)配,后以本土化关系改为林、蒋配,已见诸行动。纬国喊出“候选而不竞选”,此话不通,且“黄袍加身”时代已过。不过这正代表纬国之个性,想做事,又不敢光明正大地去做,此种个性,误其终生。当时中国国民党内形成所谓“非主流”,表面上是司法院长林洋港、“国安会”秘书长蒋纬国、行政院长李焕、国防部长郝柏村,后来又加上经济部长陈履安。竞选初期布置之际,“总统”李登辉在中国国民党中央的基础以及行政系统人脉尚未稳固,如合五人之力,在旧国代中击败李登辉先生应无问题。不过五人中各有各的算盘,并未真实合作。在此期间纬国去了一趟美国,回国后郝即告他,林、蒋配已改为林、陈(履安)配。为此大家协商一次。三月六日(星期二)晚上,在陈长文家开会,纬国、林、陈只身前往,李带其子庆华,郝带其子龙斌,另外一个人是多变的关中。陈长文只是借地方,端茶倒水,表示不参与国家大事。郝先发言,说出由林、蒋配改为林、陈配主张,纬国未表示可否,林则说:“‘票’都在‘纬国二哥’手里,现在争取的一百二十票连署,也是他的关系,假定他不参加,我自己无票,履安兄有多少票我不知道。”因为争取国代选票,纬国说此会又恢复林、蒋配。那天晚上李焕始终没有说话,不过九点多散会前他要纬国将所联络过的国代名单给他,以便为彼等助选。但纬国不作此想,他说三天前(三月三日),李焕曾透过何宜武(“国民大会”秘书长)与他商量,将票让给李焕,加上李手中有数十张国代(为东北籍)之选票,即可造成李(登辉)、李(焕)配的局面。此事各说各话,真假难分,但尔虞我诈,绝无合作之诚意。从此观之,就是无“八大老”从中协调,亦会被意志坚定、敢做敢为的李登辉先生所各个击破。(三)兄弟之间经国先生出生在一九一○年四月二十七日(农历三月十八日),较纬国大七岁(六年九个多月)。经国、纬国是由两位不合的母亲带大。两人个性不同,后来所受的教育也不一样,故彼此想法也不尽相同,但互相保持兄弟关系尚好,绝非一些杂志所描绘的“恶斗”。实际上,纬国与经国的势力,以及在父亲面前的分量无法相比,他也没有胆量与智慧向经国先生挑战。纬国感到最困扰的是:一些人自愿(非经国先生授意)调查他的小事,提供给经国先生身边小人,再由经国先生转告他们的父亲,破坏纬国与父亲的关系,让父亲对他生疑或不悦。“湖口事件”经政战人员的扩大与渲染,变成“湖口兵变”,这使纬国最痛心。所以稍后写了一份《政战改制报告》,呈陆军总司令部,在作业开始时即被经国先生封杀,而影响所及是“陆军作战发展司令部撤消”与“罗友伦升陆军总司令被阻”。由此可知经国先生势力之大,更显出纬国势力微不足道也。不过兄弟之间亦有亲情之表露。当蒋孝武喝醉酒,为离婚太太出国,在松山机场拿手枪乱闹时,无人敢管,经国先生万分为难下,还是纬国挺身而出,亲到机场,将酒醉带枪的侄儿平安地带回家。经国先生重用李登辉先生前后,亦找纬国长谈。纬国升陆军二级上将,长三军大学、调联勤总司令,上将届龄(七十岁)退役后,转“国安会”秘书长,都是经国先生核定的。为什么许多人不在大处着眼,却以“宫廷王子之争”牵强附会?(四)纬国病逝一九八六年九月二十九日,纬国以胰脏炎、肝脓疡在荣总动肝胰手术,十月十八日出院,至十二月初始恢复正常工作。一九九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清晨四时,以主动脉剥离症,急送荣总,时已昏迷。医师经家属同意,即刻动开胸手术,从死亡边缘将其救回。从此身体多病:血压高、糖尿病、荷尔蒙失调:体内许多器官已老化或损坏,完全以药物或洗肾维持,此后对外接触谈话较多,真真假假,无足凭信。一九九七年九月一日,因肺炎并发急性呼吸衰竭,转至加护病房治疗,旋以败血症感染严重,院方以呼吸器高氧气治疗、血液透析、加强营养、静脉注射短效麻醉剂维持生命。至二十三日夜十一时三十分不治逝世。

内容概要

蒋纬国是蒋氏家族的重要成员。他八十一年的一生,经历了中国现代史上的所有重要时期。他的身世与经历,他的婚姻与家庭,他与蒋介石、蒋经国的关系,他晚年的政治抉择,都曾经是主导社会新闻、影响政情发展或令社会高度关注的内容。他晚年曾说:“这辈子里,充满了挫折。”这部由他口述的自传,完整地记述了他一生的重要内容。  一、关于对蒋介石一生功过的评价,他强调:1、用亲历的几件事证明蒋介石“是积极抗日的”,如编制、训练60个师准备抗战,建设云贵川大后方以备抗战,由上海战役扭转日军由北向南的作战方向,迫其由东向西最后走向失败;2、认为蒋介石采取以德报怨、化敌为友的方式,对平服军阀、统一全国是有功绩的;3、替蒋介石反共辩解,认为是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分歧使然,同时认为苏联对中共的支持和美国的妥协造成了国民党的失败。他还专列一节,讲述蒋介石对蒋纬国的父子深情。二、披露大量个人身世的第一手材料,主要有:1、证实自己为蒋介石结拜兄弟、国民党理论重臣戴季陶与重松金子(日藉)之子,出生后即由蒋介石与姚冶诚夫妇收养。因此他称蒋介石为“父亲”,称戴季陶为“亲爸”;2、披露自己的养母、蒋介石第二任妻子姚夫人的革命党人身份(此前资料里,均说姚夫人身份是陈世英家的姨娘,被蒋介石纳为侧室),而且,姚夫人完全是为蒋介石获得广东方面支持的“革命需要”主动与蒋协议离婚的;3、披露作者当年与姚夫人回溪口老家侍奉祖母时受到过蒋第一任夫人毛氏的虐待,姚夫人与毛夫人的过节实际上成为蒋经国与蒋纬国后来纠葛的前因;4、澄清自己第一任夫人石静宜的死因,非为自杀,而是误服了过量安眠药后,又遭医护人员误诊,突发心脏病导致的死亡。三、本书核心部分。时间跨度从1941年到1986年,即蒋纬国留学德国回国进入胡宗南部从军开始,直到从国防部联训部上将司令位置上退役,共45年从军生涯。可知蒋纬国的一生,大部分参与了国民党军队的建设、建制、编训、教育和蒋介石军队理论的实践。讲述了大量生动、具体的生活细节,内容几乎全部是首次公开出版的。四、一生中仅两次涉足政务。1、上世纪50年代初期帮助蒋介石设置“国家安全会议”机构及建制,这个机构担当了从“以党为主”的训政时期向宪政时期的过渡功能。蒋纬国退役后又担任6年多“国安会”秘书长。2、1990年总统改选时,一些老国大代表不接受李登辉,欲推蒋纬国出来竞选总统,但蒋纬国却主张“候选而不竞选”,认为只要逼迫李登辉放弃“台独”立场,他个人就可以放弃竞选。这件事由于当时司法部长林洋港、行政院长李焕、国防部长郝伯村和经济部长陈履安之间明合暗离的关系,最后终于让李登辉乘虚得胜。五、回忆自己两次大的病危过程和对自己性格特质的总结。1、特别念念谈到他第二次病危昏迷中,多次见到父亲(蒋介石)、戴伯伯(戴季陶)、朱执信和吴忠信等人来看望他,他梦中首次称戴季陶为“亲爸”。2、通过一系列生活小故事,讲述自己一生在“忍耐”二字上的功夫,忍耐和退让是蒋纬国的性格主调。六、晚年政见。1993年访美时,蒋纬国明确表示:“我很诚恳地赞成邓老(邓小平)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他认为,这句话是有双重意义:对大陆而言,是鼓励他们走总理(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对台湾而言,就是要打击那些否认自己是中国人的人,同时也让台独运动死了心。当时这些言论在台湾引起轩然大波,一些台独分子甚至不准蒋纬国回台湾,“就是回来了也要驱逐出境”。

作者简介

蒋纬国(1916-1997),幼名建镐,号念堂,浙江奉化人,生于日本,蒋介石次子,蒋经国之弟,乳名建镐。1934年入东吴大学理学院及文学院,1936年赴德学习军事。翌年服役于德国九十八山岳兵团,曾随德军参加德奥合并及出兵捷克苏台德区两次战役。1938年入慕尼黑军校步兵科深造,翌年结业,并赴美国陆军航空兵战术学校受训。1940年归回,服役于陆军第一师步兵第三团。1943年与石静宜结婚。1944年秋出任青年远征军二O六师营长,(与张慕飞是好友)。后提升任副团长。1945年调往装甲兵最高指挥部教导总队部,历任处长、战车团团长、装甲兵司令部参谋长、副司令,曾参加淮海战役,遭到痛击。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撤至台湾。去台后,于1950年出任装甲兵司令,其间曾戍守金门。1953年再赴美国陆军指挥参谋学院深造。翌年返台,调任“国防部”高级参谋。1955年起供职于参谋本部,历任副厅长、厅长。1957年与邱爱伦结婚。1958年调任装甲兵司令。1961年晋级中将,长期致力于军事教育与研究。1963年主持陆军指挥参谋大学,1968年出任三军联合大学副校长,改名为战争学院后,自任院长兼另一所三军大学副校长。1972年获南朝鲜庆熙大学荣誉法学博士学位。1975年晋升陆军二级上将,出任三军联大校长兼战争学院院长,并兼任众多社团职务:台北扶轮社委员、“中德文化经济协会”理事长、足球协会理事长,曾创办静心小学、静宜女子文理学院及“中华战略学会”,任副理事长兼常备理事。1980年调任“国防部”联勤总司令。1984年出任“国防部联合训练部”主任,并执教于政治大学东亚所及淡江大学战略所。1986年7月就任“国家安全会议”秘书长,参与主管军方与情治系统业务。蒋经国去世后,曾几次谋求国民党最高权力。1990年春,与林洋港联手,参选正副“总统”,再度落败。1990年4月当选“中华战略学会”理事长,后兼任国民党中央宪政改革策划小组成员、“国家统一委员会”委员。1993年离开“国家安全会议”,转任“总统府资。对于军事战略研究颇有成果,被军方奉为”军事战略学家“。著有《军事基本原理》、《国家战略概论》、《大战略概况》、《柔性攻势》、《国防体制概论》等。1997年9月23日,蒋纬国在台湾逝世.蒋氏父子,右上为蒋纬国蒋纬国到底是谁的儿子在历史上一直是众说纷纭的:有一种较为普遍的说法是戴季陶的儿子.戴季陶,1891年1月6日出生于四川广汉,是民国煊赫一时的风云人物。他才智过人,文笔优美,曾被蒋介石称为“笔杆子”,任考试院院长长达20年之久,还担任过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特种外交委员会委员长、国史馆馆长等高级职务,曾两次出任中山大学校长,后又当上国民党中宣部部长。戴季陶曾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但旋即成为强硬的反共中坚。再加上戴季陶和孙中山、蒋介石都有着非常密切的、不同寻常的关系,又风流倜傥,故事多多,所以一直是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人物。戴季陶生性多愁善感,情感细腻丰富,他的“哭”在国民党高层中最为有名,逢有感伤,轻则泪流满面,重则当众嚎啕。戴季陶常怀悲天悯人之心但又不能真正做到离尘出世,矛盾交织的痛楚导致他屡有自杀的念头和行为,也铸成他一生悲情命运。双凤求凰暗结珠胎16岁那年,戴季陶和马军武、宋耀如等人留学日本,遂和蒋介石有了交往。戴季陶到日本留学后,就读振武学校。1908年春蒋介石到日本,进的也是振武学校。蒋介石是浙江奉化人,戴季陶祖籍浙江湖州府吴兴县,蒋氏向来注重宗族思想、同乡观念,何况在异国他乡,自是格外亲热。两人都胸怀驱除鞑虏、振兴中华之志,常常一谈就谈到了深夜。他们相见恨晚很快就结拜为兄弟,后来索性租了房子共居在一起。据说,蒋介石在日本留学期间,已结识了避难于日本的孙逸仙博士。当时,清政府促请日本政府当局协助逮捕孙逸仙。基于国家外交关系,日本政府表面上是答应了,但暗地里通知了孙逸仙,并指派“黑龙社”的帮徒保护他。陈其美、蒋介石、戴季陶便常到“黑龙社”的场所与孙逸仙会晤。在“黑龙社”里,他们邂逅了当时只有18岁的津渊美智子。津渊美智子受雇于“黑龙社”当佣人。“黑龙社”表面上是个民间组织,但实际上带有半官方色彩。日本人知道孙博士的这些朋友都是中国的革命骨干,将来革命成功后也是国家的栋梁。为了以后中日关系的发展,日本人放长线钓大鱼,想在这些革命精英年轻的时候花费力量影响栽培他们,消除他们对日本人的敌意,培养他们对日本的感情。一旦这群革命分子成了气候,成立一个新兴的中国,必然会报答日本对他们的恩情,到那个时候日本就能够对中国施加更大的影响,在东亚乃至全球事务上能有更大的发言权。津渊美智子就是这样被有意无意地安排到中国留学生的身边。那段时间出现了大量的中国人娶日本妻子的现象,中日青年恋爱成为一时的时髦现象。津渊美智子可是“黑龙社”的日本人精挑细选出来的美少女,蒋介石与戴季陶又正是翩翩少年最难耐青春寂寞的时候,所以当戴季陶和蒋介石第一眼看见津渊美智子就被她的美貌所深深地迷住了,并且开始了热烈的追求。不过双凤求凰总该有个先后。戴季陶到底年轻几岁,相貌又英俊,脑子活络,很会讨女人欢心,他知道津渊美智子喜欢文学,就经常写些日文爱情诗给她,还经常晚上约津渊美智子去看电影,津渊美智子常常被爱情电影感动得泪流满面,戴季陶就乘机将美人揽入怀里。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津渊美智子对戴季陶情有所属。津渊美智子所接触的这个戴季陶是如此地多情、浪漫、文采又好,所以她便不把别的追求者如蒋介石放在心上了。两人很快同居。蒋介石对盟弟的风流好事,心甚嫉妒,却又不便于插足其间,夺人所爱。倒是戴季陶看出了蒋介石的心思,觉得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裳,不能让一个女人疏远了他和蒋介石的兄弟情义,哪怕是他心爱的女人。所以当时的留学生中就有传言他慷慨礼让与蒋介石同欢共好。蒋介石年轻时,也是个长得五官端正的翩翩美少年,津渊美智子自然不会推辞,更何况她的使命之一就是尽可能地接近这些中国留学生,所以对蒋介石和戴季陶两个人应付得都游刃有余。想不到春风一度珠胎暗结,津渊美智子有了身孕,于1916年10月6日产下一个白白胖胖的男孩子。美智子的父母闻知此事,大为震怒,但怎奈生米已煮成熟饭,再怎样地长呼短叹也无济于事了。小孩生下来了,是一个很可爱的男孩子。关于这个男孩的血缘关系,成了后人很感兴趣的话题,传说多多。有种传说这个男孩就是戴安国,后过继给戴季陶,戴季陶也十分乐意。而根据蒋纬国自己的说法,戴安国是戴季陶与一位中国女子所生,交由他的夫人抚养。戴安国的母亲到底是谁,恐怕他自己也不清楚吧。但更加可信的说法是,津渊美智子虽然在和蒋介石相好的时候生下的孩子,但那孩子却不是蒋介石的,而是她和戴季陶爱情的结晶。蒋介石自己也知道这件事,他知道虽然津渊美智子现在和他在一起,但心里却一直爱着年轻风流的戴季陶。他感激戴季陶把心爱的女人和他分享,并不因为津渊美智子生的孩子不是他的而生气,反而将津渊美智子又还给了戴季陶。当时中国的革命活动已经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就在津渊美智子生下她与中国青年的爱情的结晶后不久,蒋介石接到孙逸仙的训令,不得不回到浙江。本来蒋介石对津渊美智子也只是一时的兴趣,所以回国后就很快把津渊美智子忘得一干二净,并且对这段风流韵事绝口不提,津渊美智子在蒋介石的生命中好比一颗刹那间划过的流星,只有瞬间的美丽。津渊美智子也知道蒋介石是靠不住的,她把希望寄托在和她爱得如痴如醉的戴季陶身上,她是有意跟随戴季陶定居中国的,但戴季陶和蒋介石一样都是个满心热血想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的人,怎会为这些儿女情长而束缚手脚呢。更何况这时的戴季陶,已是有妇之夫。夫人比他年长四岁,性情暴烈,对这个“小弟弟”管得很严。戴季陶对她又爱又怕。当时曾流传一个笑话:戴季陶在大小会议上发言时,常常慷慨激昂,一说就很长,往往超过了主持人规定的时间。于是主持人就往往笑着友善地提醒他说:“你姐姐来了!”他一听,立即戛然而止。这足以说明他对妻子的惧怕之情。眼下在日本的这段错乱情缘,他岂能让“姐姐”知道?愿不愿要这个儿子,也就不言自明了。千里寻夫难团圆戴季陶回国后,在妻子面前绝口不提这段东瀛情缘。日子也就一天天地过去了。不料有一天痴心的津渊美智子竟带着儿子,千里迢迢,远涉重洋,到上海寻找她心爱的这个男人和儿子的生身父亲来了。这时,戴季陶和蒋介石正好都在上海做证券交易生意。这天,蒋介石在环龙路44号,只听得门铃响了好几回,他开了门一看,我的天啊,原来站在面前的竟是美智子和一个小男孩。蒋介石见了美智子就马上反应过来这个津渊美智子是来千里寻夫的,立即满脸笑容,连声请她进客厅。“你好吗,美智子?你何时到上海的?快请进来,我现在去叫戴季陶下来跟你见面。”美智子照日本习惯,深深鞠躬,说道:“真是好久不见了,你还是原来的样子,而我都是个5岁孩子的母亲了,你看,这个小男孩就是戴季陶的骨肉,你觉得他像不像他父亲?”蒋介石大概扫了那孩子一眼,的确眉目之间有几分和戴季陶神似,他替戴季陶有这么大的孩子高兴,就三步并两步冲上楼,大声地叫着:“季陶,季陶,你看谁来了?是美智子从日本来找你了,她还带来了你的儿子,那孩子长得还真像你啊!哈哈,儿子找爸爸,你真有福气呀!”蒋介石快乐的叫声在整幢房子里回荡着。谁知戴季陶一听此言,立即脸色大变,一片惨白。他悄悄地跟蒋介石附耳低言,说:“我在日本的那段荒唐日子已经过去了。我曾经一度风流,但现在不愿再提起过去。如今我有了妻子和儿女,你也知道我那个老婆的厉害,如果这个事情让她知道了,还不和我闹翻天了,所以无论如何我是不可能跟美智子恢复以往的关系。我不想见她,也不想见那个小男孩,介石,我的好兄弟,请你替我找个借口,赶快把她和那个小孩弄走。你就说我不在这儿,或者干脆说我不在上海,只要弄走她就成。你还要告诉她,说你不知道我的地址,也不知道去哪里找我。”蒋介石有些为难地问戴季陶:“难道你真的不想见你的亲生儿子?”戴季陶不耐烦地连连摇头,皱起眉头,说:“我已有了家。我要美智子的儿子干什么?我的人生的那个阶段已经结束了!你明白吗,快让她走!”蒋介石只有垂头丧气地下楼去,一直在想该用什么借口劝说美智子。虽然蒋介石已对和津渊美智子的那段感情没有任何感觉,但在蒋介石的眼里美智子是个温柔善良的女子,因为在那段过去的时日中,她总是温婉、大方、和善。蒋介石想不该过分伤害她的感情,因此,他回屋后便向她说:“美智子,我真是抱歉,季陶不在这里,我也不知道他何时会来这里。你有什么话,愿意让我转告给他吗?”美智子本来满脸的期待,以为戴季陶会立刻冲出来和她见面,可是左等右等都不见动静,她心里就凉了半截,等到看到只有蒋介石一个人从楼上下来就完全绝望了。面露苦色的她伤心得差点哭出来。好不容易控制住自己的感情,然后自言自语,细声道:“我此次来上海的决定错了。我原相信那个男人的甜言蜜语,以为他真的爱我。我以为我们可以恢复以前的关系,这是他离开日本时向我作的承诺,说一定能鸳梦重温,重获团圆。这就是何以我忍受苦难,旅行来此,给他看看他自己的小儿子。现在我知道了我多年渴求的欢乐重聚的美梦只是一场可悲的幻想,世上多的是痴心女负心郎。我心爱的男人竟也是个负心汉,我只怪自己是个痴心的傻瓜!”说完,她忍不住低头抽泣起来。蒋介石实在是不忍心看到美智子如此地伤心就好言劝她说:“美智子,季陶是个好人,他是真心爱你的,他不是负心郎。只是他现在暂时还不能和你在一起,你要理解他的苦衷,请不要责备他,你只需保持耐心,事情也许会有转圜的余地。”“耐心?”美智子苦笑一声,然后疯狂地撕扯着嗓子,对蒋介石吼道:“不要又骗自己又骗我了,季陶既然连他的亲骨肉也不愿意相见,这表示他根本就不再要我们了。但是他不应该忘记他在日本革命的日子。他穷的时候,我把我的金手镯、金项链都给了他,帮助他,而现在他竟然这样报答我。这就是我所获得的结果。我盲目地轻信了一个背信忘义的男人,这完全是我的过错,如今我可以为我的愚蠢而哭了。”她望着窗外,边说边泪珠涟涟,双肩不住地颤抖。哭了许久,即使哭干了她委屈的泪水也不能哭尽她内心的委屈和绝望。哭是无济于事的,更何况现在已是欲哭无泪了。最后,美智子咬咬牙,下定了决心,狠心地对蒋介石说:“蒋先生,请代我告诉季陶,如果他不要他自己的骨肉,我也不要了!”说毕,她匆匆地吻了小男孩一下,发疯似地冲开了门,跑上街道。蒋介石被她的突然动作吓了一大跳,就赶出去追她。但是没有用,她跑得好快,在霞飞路转弯后,就失去了踪影。蒋介石站在街上,不知所措,也不知道可以去什么地方找她。就这样,蒋介石收留了这个男孩,取名蒋纬国,后来同福梅及姚氏商量好,由她们轮流照顾这孩子每人3个月。暗珠应是谁家子蒋纬国名义上成为了蒋介石的次子。蒋纬国虽然不是蒋介石的亲生儿子,但蒋介石视如亲子,故修在谱中。蒋纬国到溪口后,受到蒋家的抚养、爱护,不亚于蒋经国。他称王太夫人为祖母。蒋介石对蒋纬国视如己出,蒋纬国对“父亲”的感情也极为深厚。蒋纬国只要说想父亲,蒋介石必接他到自己身边。人们常看到蒋介石把纬国抱在怀里,有时让他骑在自己的肩上,十分亲昵。和对蒋经国一样,蒋介石对蒋纬国的教育是很严格的。若干年后,男孩成了大名鼎鼎的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台湾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长。1989年初,一些报纸刊出《蒋纬国首次公开谈身世,姓蒋姓戴仍是谜》的报道,说蒋纬国表示“对自己究竟是蒋介石之子或是戴季陶之子之谜,迄今亦无法证实”,并“希望能多找点资料弄清楚”云云。“蒋纬国是蒋介石领养的戴季陶之子”,这是民革奉化县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毛炳岳先生亲闻当年教蒋纬国养母姚冶诚学文化的陈志坚大姐说的。她还说,只因蒋介石对纬国视若己出,自家人讳莫如深,其他人也就一直不便泄露,是以至今罕为人知。据说,在修谱期间,蒋纬国曾探问,谱中有没有写他的母亲。修谱者只得告知他,这是根据他父亲手稿编列的。蒋纬国默然,后来说:“过30年再说罢。”过了30多年,1984年,当蒋纬国上将由联勤总司令被贬为联训部主任时,他曾面告采访他的记者说,他并不具有“第一世家”的血统。另外,蒋纬国和戴季陶的儿子相貌很相似,而且两人关系甚好,当蒋纬国论及与戴安国关系时,他说:“我与安国,情同手足,血浓于水。”这些话,证明了蒋纬国与戴安国的关系乃是同父异母的兄弟,生性坦率的蒋纬国能说出这些话,似可印证几十年来在政坛上有关他身世之谜的传说。另有传言说,津渊美智子并没有消失,她与蒋纬国保持着书信来往,一九四九年蒋纬国到台湾后,曾想奉养生母,然因宋美龄之故,未能实现。一九五七年二月,蒋纬国丧妻后与邱爱伦再婚时,曾由戴安国陪同到日本东京举行婚礼,主婚人不是别人,正是他的亲生母亲津渊美智子。一九六七年,蒋纬国应邀访问日本时,念及母亲年事已高,便接她回台湾,以享天年。津渊美智子已于一九七七年亡故。

书籍目录

谈纬国先生(代序 ) 刘凤翰   第一章 父亲蒋中正    一、抗日战争    二、国共作战     三、台湾之建军备战     四、父子情深     五、几点答疑    第二章 家世与童年     一、身世之谜     二、童年琐忆    第三章 求学历程     一、小学、中学与大学     二、留学德国     三、赴美受训     四、学成归国    第四章 交友、婚姻、家庭     一、求学时代     二、先室静宜     三、吾妻爱伦     四、我儿孝刚    第五章 投身军旅     一、陆军第一师     二、赴印度受训     三、青年军第二○六师    第六章 战地政务     一、构想与实务     二、情报战     三、情报人员善后     四、保密防谍     五、战地政务委员会     第七章 简述装甲兵      一、装甲兵之建立      二、进入装甲兵      三、国共战争      四、徐州会战      五、撤退经过      六、装甲兵在台湾      七、装甲兵与后勤      八、装甲兵教育      九、装甲兵机动化      十、湖口事件     第八章 任职“国防部”      一、高参室      二、第三厅副厅长、代厅长      三、第五厅厅长     第九章 军事教育与训练      一、筹划战争学院      二、战略教育      三、山地战术训练      四、战略学会     第十章 外国顾问与军官训练      一、实践案      二、培德计划      三、心得与感想     第十一章 军事制度      一、军制学      二、学习德制与美制      三、人事编列      四、编写典令及统一军语      五、士官团与军官团      六、动员体制      七、战争论      八、战备支援      九、预备役      十、攻守一体制     第十二章 联合勤务总司令部      一、接任联勤总司令      二、行政改革      三、技术改良      四、武器制造      五、产销问题      六、战力支援      七、行政阻难      八、研究发展与进修训练     第十三章 国防部联合作战训练部     第十四章 “国家安全会议”      一、缘起      二、组织与功能      三、作业方式      四、设置情形      五、变质与现况     第十五章 退出政坛      一、对李登辉的看法      二、候选缘由      三、李焕的如意算盘      四、王升阵前倒戈      五、退出总统选举     第十六章 两次手术      一、肝胰手术      二、主动脉剥离症     第十七章 老夫人      一、老夫人在美情形      二、老夫人返台     第十八章 生活琐忆      一、游泳的经验      二、扶乩之奇      三、同名之累      四、翻译      五、升级      六、枪支风波      七、军人素质      八、化敌为友      九、吃闭门羹      十、公路遇袭      十一、解决义演纠纷      十二、不打不相识     第十九章 俄、美之旅      一、访俄缘起      二、旅俄见闻      三、与戈巴契夫会面      四、台湾俄罗斯的合作      五、关于溥仪的小故事      六、访俄心得      七、应邀赴美      八、发表演说     第二十章 水的哲学      一、“国家统一纲领 ”      二、参谋业务      三、飞机生产      四、行政缺失      五、研究精神      六、革命实践研究院      七、陆军训练作战发展司令部      八、李宗仁当选副总统始末      九、水的哲学      十、空战战术      十一、土洋之争      十二、东北问题     余絮      一、郝柏村———从入阁到总辞      二、积极命运论———“知命善运”的运用      三、“新党”问题      四、两岸关系      五、新同盟会      六、蒋家没落了吗      七、发扬总理建国理论      八、泛东方论      九、《陈洁如回忆录》质疑     附录 蒋纬国上将兵籍表     编辑后记

章节摘录

后记《蒋纬国口述自传》的出版,经过整整一年的时间。在这期间,刘凤翰先生被诊断为癌症晚期。他极希望看到书稿的出版,不但多次表达了这种心情,还多次对编校工作提供支持和意见。他希望这部书稿在大陆的出版,是他临终前对蒋纬国先生的最后一个交待。蒋纬国在口述自传中说:“与其说这本访谈录是写我的一生,不如说是写父亲的一生,只是这件事与我有关,所以由我口述写出。虽然是我的自传,但也变成了父亲的别传”。这部书稿的主要内容,的确大都是围绕“父亲蒋中正”展开的。所以本书的第一章,即是概述蒋介石一生的功过。蒋纬国强调:1、蒋介石“是积极抗日的”。为了准备抗战,蒋介石在战前已经开始进行60个师的整军计划,以及云贵川的大后方建设;2、蒋介石采取以德报怨、化敌为友的方式,对消除军阀势力,完成国家统一是有功绩的;3、蒋介石的一贯反共,是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分歧使然。他认为,是苏联对中共的支持和美国对苏联的妥协,造成了国民党最后的失败。不过这部口述自传,毕竟是蒋纬国自己的自传。自传的主要内容,是蒋纬国个人的生活和历史。有关蒋纬国的身世,一向多有传闻。蒋纬国在自传里承认,自己并非蒋介石亲生。他出生在日本,生父是国民党元老戴季陶,生母是日本人重松金子。但他是一出生就进了蒋家,蒋介石对他更视如己出。而且在整个幼年时代,蒋纬国与蒋介石的关系,甚至比蒋经国更为亲近。蒋纬国活泼聪慧的性格,深得蒋介石的怜爱和欢心。蒋介石对两个儿子“经天纬地”、一文一武的设计也是成功的:蒋经国在苏联学文,造就了坚忍的政治性格和刻苦奉行的作风;蒋纬国赴德国学军,培养出严谨的军人风范。蒋纬国与蒋经国兄弟之间的关系,也最为人关注。刘凤翰在本书序中提到:“纬国感到最困扰的是:一些小人自愿(非经国先生授意)调查他的小事,提供给经国先生,再由经国先生转告他们的父亲”。他的这种困扰,在这本自传中经常可以得到证实和体会。他与蒋经国之间的间隙,也决定了他后来的政治命运。他与蒋介石父子关系的疏远,始于“湖口事件”。事件发生后,虽然俞大维、刘安祺都向蒋介石说明“此事不关纬国的事”,蒋纬国也曾亲自写过一份“政战改制报告”,呈陆军总司令部说明真相。但是,由于政工系统的变本加厉,特别是蒋经国的影响,使蒋介石对蒋纬国的态度,在长时间内大为改变,认为他“识人不明”,且与东北籍军官走得太近,不堪大用。蒋纬国说,他一生有两个生活原则,一是“调皮不捣蛋”,一是“从军不从政”。即使在晚年作为国民党“第二代元老”,尝试着进入政界时,他也采取的是“候选而不竞选”的态度。蒋纬国自我解嘲地说,他的政治能力实在是“有限公司”,因为“政治手段我们是不屑用的,政治人物那种说了会错、错了会赖、赖了就火、火了就整人的做法,不是我从小走的教育路线”。但是他晚年从政,却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他比蒋经国更早认识到李登辉的台独立场和政治野心。为了阻止李登辉当选连任,使国民党免于被葬送的命运,他在与林洋港、李焕、郝柏村合作,“候选而不竞选”期间,宁愿处在被利用的地位上而毫无怨言,始终积极配合,公开表示“决不退选”。而在被迫退选的情势下,仍坚持要求李登辉放弃台独立场。可见刘凤翰序中所说的纬国“想做事,又不敢光明正大地去做,此种个性,误其终生”,说法并不公正。联系到近一年来,民进党借“转型正义”的名义,大搞“去蒋化”、“去中国化”,蒋纬国当年的忧虑,更让人感慨良多!大陆改革开放以后,蒋纬国一贯的反共立场有所改变。他晚年明确表示:“我很诚恳地赞成邓老(邓小平)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他认为,这句话是有双重意义:对大陆而言,是鼓励他们走总理(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对台湾而言,就是要打击那些否认自己是中国人的人,同时也让台独运动死心。他又提出一个近似幼稚的主张,即由“新党”和现在存留在大陆的第五代“旧党”整合成第七代国民党,使命不是谁统谁,“而是共同建设新的理想的中国”。这些言论当时在台湾引起轩然大波,一些台独分子甚至不准他从美国回到台湾,“就是回来了也要驱逐出境”。从原稿问答部分可以推断,本书的最后一次访谈是在1994年12月28日,蒋纬国时年78岁。刘凤翰先生在序中说,当时蒋纬国已经重病缠身:“体内许多器官多已老化或破坏,完全以药物或洗肾维持,此后对外接触谈话较多,真真假假,无足凭信。”就是在这次访谈中,蒋纬国黯然地说,蒋家确实是没落了,因为“所托非人”(指李登辉上台)。至少这时的他还是清醒的。因为是口述记录的原因,文稿的内容、观点和材料,经常有所重复。某些章节内还留有一些问答文字,属于未经蒋纬国审订的后来补访的内容。对于这些枝节,我们一仍原貌,未做整理。为了对自传中的一些内容做必要的核证,我在编校过程中,查阅了汪士淳的《千山独行:蒋纬国的人生之旅》、黄嘉瑜等人的《蒋纬国侧写:独立卓行的军事将领》、林朝和的《蒋纬国评传》以及辛灏年的《我在蒋介石父子身边四十三年》等。最后,感谢凤凰卫视的张林主任,与我们一同工作,终于编好了全部文稿。而让我们遗憾的是,就在本书将要付梓之际,刘凤翰先生于11月6日不幸辞世了:他念兹在兹的这份心愿,最终竟未能亲见。郭银星缀记于2007年11月20日

后记

《蒋纬国口述自传》的出版,经过整整一年的时间。在这期间,刘凤翰先生被诊断为癌症晚期。他极希望看到书稿的出版,不但多次表达了这种心情,还多次对编校工作提供支持和意见。他希望这部书稿在大陆的出版,是他临终前对蒋纬国先生的最后一个交待。蒋纬国在口述自传中说:“与其说这本访谈录是写我的一生,不如说是写父亲的一生,只是这件事与我有关,所以由我口述写出。虽然是我的自传,但也变成了父亲的别传”。这部书稿的主要内容,的确大都是围绕“父亲蒋中正”展开的。所以本书的第一章,即是概述蒋介石一生的功过。蒋纬国强调:1、蒋介石“是积极抗日的”。为了准备抗战,蒋介石在战前已经开始进行60个师的整军计划,以及云贵川的大后方建设;2、蒋介石采取以德报怨、化敌为友的方式,对消除军阀势力,完成国家统一是有功绩的;3、蒋介石的一贯****,是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分歧使然。他认为,是苏联对中共的支持和美国对苏联的妥协,造成了国民党最后的失败。不过这部口述自传,毕竟是蒋纬国自己的自传。自传的主要内容,是蒋纬国个人的生活和历史。有关蒋纬国的身世,一向多有传闻。蒋纬国在自传里承认,自己并非蒋介石亲生。他出生在日本,生父是国民党元老戴季陶,生母是日本人重松金子。但他是一出生就进了蒋家,蒋介石对他更视如己出。而且在整个幼年时代,蒋纬国与蒋介石的关系,甚至比蒋经国更为亲近。蒋纬国活泼聪慧的性格,深得蒋介石的怜爱和欢心。蒋介石对两个儿子“经天纬地”、一文一武的设计也是成功的:蒋经国在苏联学文,造就了坚忍的政治性格和刻苦奉行的作风;蒋纬国赴德国学军,培养出严谨的军人风范。蒋纬国与蒋经国兄弟之间的关系,也最为人关注。刘凤翰在本书序中提到:“纬国感到最困扰的是:一些小人自愿(非经国先生授意)调查他的小事,提供给经国先生,再由经国先生转告他们的父亲”。他的这种困扰,在这本自传中经常可以得到证实和体会。他与蒋经国之间的间隙,也决定了他后来的政治命运。他与蒋介石父子关系的疏远,始于“湖口事件”。事件发生后,虽然俞大维、刘安祺都向蒋介石说明“此事不关纬国的事”,蒋纬国也曾亲自写过一份“政战改制报告”,呈陆军总司令部说明真相。但是,由于政工系统的变本加厉,特别是蒋经国的影响,使蒋介石对蒋纬国的态度,在长时间内大为改变,认为他“识人不明”,且与东北籍军官走得太近,不堪大用。蒋纬国说,他一生有两个生活原则,一是“调皮不捣蛋”,一是“从军不从政”。即使在晚年作为国民党“第二代元老”,尝试着进入政界时,他也采取的是“候选而不竞选”的态度。蒋纬国自我解嘲地说,他的政治能力实在是“有限公司”,因为“政治手段我们是不屑用的,政治人物那种说了会错、错了会赖、赖了就火、火了就整人的做法,不是我从小走的教育路线”。但是他晚年从政,却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他比蒋经国更早认识到李登辉的台独立场和政治野心。为了阻止李登辉当选连任,使国民党免于被葬送的命运,他在与林洋港、李焕、郝柏村合作,“候选而不竞选”期间,宁愿处在被利用的地位上而毫无怨言,始终积极配合,公开表示“决不退选”。而在被迫退选的情势下,仍坚持要求李登辉放弃台独立场。可见刘凤翰序中所说的纬国“想做事,又不敢光明正大地去做,此种个性,误其终生”,说法并不公正。联系到近一年来,民进党借“转型正义”的名义,大搞“去蒋化”、“去中国化”,蒋纬国当年的忧虑,更让人感慨良多!大陆改革开放以后,蒋纬国一贯的反共立场有所改变。他晚年明确表示:“我很诚恳地赞成邓老(邓小平)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他认为,这句话是有双重意义:对大陆而言,是鼓励他们走总理(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对台湾而言,就是要打击那些否认自己是中国人的人,同时也让台独运动死心。他又提出一个近似幼稚的主张,即由“新党”和现在存留在大陆的第五代“旧党”整合成第七代国民党,使命不是谁统谁,“而是共同建设新的理想的中国”。这些言论当时在台湾引起轩然大波,一些台独分子甚至不准他从美国回到台湾,“就是回来了也要驱逐出境”。从原稿问答部分可以推断,本书的最后一次访谈是在1994年12月28日,蒋纬国时年78岁。刘凤翰先生在序中说,当时蒋纬国已经重病缠身:“体内许多器官多已老化或破坏,完全以药物或洗肾维持,此后对外接触谈话较多,真真假假,无足凭信。”就是在这次访谈中,蒋纬国黯然地说,蒋家确实是没落了,因为“所托非人”(指李登辉上台)。至少这时的他还是清醒的。因为是口述记录的原因,文稿的内容、观点和材料,经常有所重复。某些章节内还留有一些问答文字,属于未经蒋纬国审订的后来补访的内容。对于这些枝节,我们一仍原貌,未做整理。为了对自传中的一些内容做必要的核证,我在编校过程中,查阅了汪士淳的《千山独行:蒋纬国的人生之旅》、黄嘉瑜等人的《蒋纬国侧写:独立卓行的军事将领》、林朝和的《蒋纬国评传》以及辛灏年的《我在蒋介石父子身边四十三年》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蒋纬国口述自传 PDF格式下载



蒋纬国先生的口述实录,确实可称得上《实录》一词,经过修饰的实录曾经让我很愤怒,编者把“匪谍”等词语擅自改为“共谍”,明显是在强奸民意,我们也看到那是出自无奈,以为编者在后面又加了一句,希望读者能自行辨别。
实录中最可信的也许是关于军事方面的思考,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至于蒋纬国先生一生不得志也是跃然纸上,所以对于蒋经国的评价我们有待参考。
最重要的部分是关于蒋介石先生的评价与记录,我感觉有马后炮与开开脱的嫌疑,固然,蒋先生作为清朝以后民国时期乃至伟大的抗战时期的领袖,很多真相和时期有待我们发掘,整理和总结,从儿子的角度来说,很大一部分只具有参考成分,比如蒋纬国先生谈到国共战争的时候,失败归咎于将士不用命,不听话,这当然是事实,但是不是全部。有关日美俄西方不希望中国强大的分析还是有道理的,总的来说,对于蒋介石先生领导全民抗日的功绩评价是对的,对于毛的一系列诋毁蒋介石先生的宣传给以有力的回击。实际**时蒋先生也确实在忍辱负重一个人在抗战,要发展经济,要对方各路军阀,要建立基层社会机构,还要应付后方的捣乱分子,何曾有一点时间来全面梳理民生?
蒋先生在外忧内患之际,独自撑起中国的脊梁。
其实我认为,“攘外必先安内”的说法有待商榷,外指的是日本,内指共产党,其实,毛领导的共产党一直是听命于共产国际的,也就是斯大林的,从只不过通过几个内鬼,使破坏力变得更大了,此事很多文献有记载。
蒋先生在对于毛的共产党失策在于,开始养虎为患,用共产党来博得西方的同情和援助,后来又纵虎出山来打头阵使得中央进入大西南地区,万没想到的是,西安事变,断送了剿灭劲敌的良机。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作为政治家来讲,他的悲剧就在于“自负英雄”,不肯食言。


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做文经武维,这是读完全书后的最大感慨。当然,这本书的出版首先得感谢这个开明的时代,否则只有看手抄本的份了。我重点看了抗战和内战期间的记述,可以说,蒋纬国的话语给大陆的人们展现了另一个形象的蒋介石,尽管不能尽信,而要考证以其他的史料,但至少会给人以这样那样的信息。如果有买此书者,建议大家关注三方面内容:蒋介石在抗战前的战略、国民党军装甲部队的组建和战斗力、国共双方的谍报战。


蒋纬国将军的历史也许少被人注意。通读之后,感觉作为将门之后,其一生的造诣和历程是比较理想的,其军事思想应该对老蒋是一种精神慰籍。


运送速度较快,但蒋纬国口述自传有点错别字。


总体感觉,看完之后知道了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包括蒋的母亲是日本人,名字叫金子……呵呵……很值得!!然后么,推荐!


买了给父亲看的,非常详实、客观,第一手的史料,有漂亮的配图,喜欢历史的朋友一定很喜欢!


书很精彩,让人知道当时形势,开启新知。当当快递很给力,多谢了!


口述史在台湾很流行,现在渐渐的传入了大陆。这套书在选题上很有新意,不错。


从另外的角度和另外的视野看问题,会有不同的结果。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也应该有多种角度。这本书能让我们了解一些原来不曾知道的事情,很有意思。值得一读。


从中可对几十年来诸多大事获得另一角度的解读,对错在其次,非常启发人。


一般口述的都不赖,可能有点稍微的夸大


帮同事买的,很不错,能学到不少东西。


帮老爸买的 还不错的书 还不错的书


是我喜欢的一本书!


看了前面的评论,还是不错的


读起来很亲近


书不错,纸张质量还行,就是封皮有些旧。


不过,能看到这样的书,已经觉得可以满足了


公正、客观、发人深省


看了电子版,这个用来收藏。


虽然有些唠叨,但还是值得一看


蒋纬国先生给人的印象就是忠厚,年轻时时忠厚的小伙子,老年时是忠厚的长者。也许是留学德国又是蒋家公子的关系,他看到和想到的东西还是很全面和深刻的,但他和他留学苏俄的哥哥不同,看蒋经国先生的传记,那个革命劲头,干起来不要命,天王老子也不认,而纬国先生往往只是止于独善其身而已,顶多发表几句意见,就没有下文了。这也可以看出德式教育的“服从”观念对他的影响之深,当然他作为二公子的地位也让他遇事必须低调,不能有和哥哥争风头之嫌。他的传记也讲到很多有趣的事情,比如国民党军内的推诿拖拉作风,演习如同演戏,军人的横行不法,招致一般百姓的反感,等等,有很多小事情但是读起来还是很有味道。所以说他是一个忠厚幽默的长者而不像一个政治人物。和他强势又有政治手腕的哥哥相映成趣。但是纬国先生也并不是毫无政治理念的人,他对于国家统一,国共合作还是有很多想法的,而且从传记中看来对于两岸事务他也曾经从中搭过线。他的希望能让国民党在大陆发展的理念就很有前瞻性,一旦国民党成为一个横跨两岸的政党,那么对于维系两岸的关系将是一个很大的力量,当然这个想法目前来看还是比较的超前,两岸的政治现实不允许这么做,但未必不是一个好的设想。


纬国先生的回忆多有价值。


因为是口述,所以这本书就像听老先生聊天而已。作为当年民国第一家庭的成员,老先生的经历却很简单,除了见到一些历史人物而已,其余的就和现在普通的年轻人没什么两样,考GRE,出国,留学,找工作,谈恋爱,如是而已。或者在朋友面前谈谈自己的见闻,一辈子简简单单就这么过了。不过令老先生引以为傲的始终是自己的父亲蒋中正先生。这也和一个普通的孝顺孩子没什么区别。最后我明白了,老先生就是一个普通人而已。其实对他而言,那些历史课本上的人物又何尝不是普通人呢?


尘封十年,首度出版,蒋纬国评论蒋介石一生功过 。


对于了解蒋介石以及国民党在那个时期的一些战略思维很有帮助。去台以后的事情就没有啥意思的了。


这本书的出版使我们了解了蒋介石的另一面,如抗战时期的蒋介石。尽管夹杂作者本身的立场,我们不能全信,但会使我们大陆读者知道我们以前所不曾知道的信息。


蒋家人蒋家事民国史


个人觉得该书还是值得一读某些观点也挺喜欢对于了解某些问题有启发意义但不可忽视作者本身的情感和主观意识对整部传记的影响有兴趣的人可以读


很喜欢看传记,几年前曾经粗略翻看过台湾原版的,这次买来收藏,有时间再慢慢看。


与其说是自传不如说是自辩,传记的成分偏少,对自己看法观点的阐述多,另外感觉编排有点杂乱,编年感不强,想到哪说哪。不过的确透露了些之前未曾知道的历史、未曾看过的照片,值得一读。


口述史,口述者主观性强。对中国抗战史、内战史有作适当的史料补充。


早就想读的书,买到了。发货够快,没有想到。


我们应该正视所有的历史,不管立场如何


朋友指定要的,挺喜欢


结合一些其他资料一起看会对那段历史更清晰。主要讲述了自己的一生,也许我们在大陆的普通人所掌握的资料有限,相对于《蒋氏父子的台湾岁月》,这本书的历史性就差一些,所以,要结合蒋家其他人的书对比着看会更好。


此人与其兄之能力、雄才、思想、才干都相差甚远!本不想买此书,但为从其他一个侧面了解蒋家王朝才购得此书,但仅仅作为偶尔阅读,也不能成为观点佐证。


看了书,感觉有些地方被删除了,影响了阅读的感受。同时,这类书最重要的就是真实,经过删除的书违背的本意,有些失望


其他章节没甚意思


这本书是男人写的,毕竟没有女人写的传记细腻。。。平铺直叙,只能说还行。


文字一般有拖沓冗长的感觉但是可以让你换角度看问题也有些价值


不怎样.


可能是教育上的问题吧,听不进去,他讲的,当他是传奇吧


我这次不算是评论,仅仅算是一点意见,不知道别的朋友有没有这种感觉,我的感觉,当当的书是不是都在土里埋着呢,到发货的时候再刨出来,好几次了,货到了以后我拿回家,一打开箱子,好家伙,满屋的黄土翻飞,我还以为是沙尘暴呢,现在每次都在院子里面拆箱子,用湿布子把书上的土擦干净了才敢拿回家,拜托当当网能不能改一改这个陋习啊,我先谢谢您啦!!!


在报纸上见过连载,觉得不错所以直接买本来看.


可惜还是有灰尘在书籍的表面,希望以后能够改进


蒋纬国(1916~1999)是蒋氏家族的重要成员。他1916年出生于日本,1997年在台湾病,以八十一年的一生,经历了中国现代史上的所有重要时期。他的身世与经历,他的婚姻与家庭,他与蒋介石、蒋经国的关系,他晚年的政治抉择,都曾经是主导社会新闻、影响政情发展,使社会高度关注的内容。他晚年曾说:“我这辈子里,充满了挫折。”这部由他口述的自传,完整地记述了他一生的重要内容。《蒋纬国口述自传》系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台湾“中央研究院”《口述历史丛书》的计划项目之一,由著名史学家刘凤翰先生根据对蒋纬国的访谈记录,经数年时间整理和补访而成。但是原稿经蒋纬国亲自审定后,一直束之高阁,整部书稿已尘封10年,始终未获正式出版。本书提供和保留了大量历史资料,对于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特别是国共关系史和两岸关系史,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但凡自传,大多有失偏颇,此书亦然,不过多一种观点,相互印证才能更接近事实~


很棒 非常棒


此书再版时万不可再用这张照片了,虽说是历史,但蒋纬国穿的毕竟是纳粹军服。


感觉通篇尽是蒋纬国自吹自擂、争功诿过、顾影自怜,好一个怀才不育的悲剧英雄啊。湖口兵变一口咬定是赵志华精神分裂,视角真是独特!


喜欢的朋友可以看一下。。。。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书中的内容不能尽信,但是还是值得一看。至少在有些问题上,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不同的观察视角。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