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华文明史话

《中华文明史话》编委会 编译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8  

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作者:

《中华文明史话》编委会 编译  

页数:

210  

前言

我不是一个科班出身的历史学工作者,基础的中国历史知识,几乎全部得自自学。所谓“自学”,也就是自己摸索着读书。在这个过程中,一些篇幅简短的历史知识小从书,给我提供过非常重要的帮助,是引领我步入中华文明殿堂的有益向导。按照我所经历的切身感受,像这样简明扼要的小书,对于外国人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应当会有更大的帮助。现在摆在读者面前的这套《中华文明史话》中英文双语丛书,就是这样一种主要针对外国朋友而量身定做的书籍。编撰这样的历史知识介绍性书籍,首先是要保证知识的准确性。这一点说起来简单,要想做好却很不容易。从本质上来讲,这是由于历史本身的复杂性和认识历史的困难性所造成的,根本无法做到尽善尽美;用通俗的形式来表述,尤为困难。好在读者都能够清楚理解,它只是引领你入门的路标,中华文明无尽的深邃内涵,还有待你自己去慢慢一领略。

内容概要

本书讲述了中国节日的起源及发展,按时间顺序讲述,中国节日文化对中国的历史进程有着巨大的、深远的影响。 全书的编写首先注重知识准确性的基础上,还力求使文字叙述生动、规范,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内容则注重富有情趣,具有灵动的时代色彩,希望能够集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和时代性于一体;同时选配较多图片,彩色印刷,帮助读者更为真切地贴近历史;而汉、英双语对照的形式,将特别有助于非汉语母语的外国人士或是海外中国侨民的后裔用作学习中文的辅助读物。

书籍目录

序引言一、绚丽多姿——古代中国的节日图景 1.先秦两汉:节日初成体系 2.魏晋南北朝:分裂割据时代的节日演变 3.隋唐五代:璀璨的盛世节俗 4.宋辽金元:民族融合与节日多样化 5.明清:节日的完备与世俗化二、温暖祥和——汉族传统节日 1.四大节典:春节、清明、端午、中秋 2.佳节良辰:元宵、七夕、重阳、除夕 3.古风犹在:立春、冬至、腊八、小年三、各具魅力——少数民族节日 1.蒙古族:白节、那达慕大会 2.藏族:藏历新年 3.伊斯兰教民族:开斋节、古尔邦节 4.其他少数民族:火把节、泼水节、三月三歌节、花山节结束语

章节摘录

插图:此外,夏至禁止举大火,烧炭、冶炼、消石等活动都被禁止,直到立秋之后才开禁。民间夏至日的活动主要是祭祖。夏至日前一天家里要准备好器具、祭品,清洁房屋,节日清晨向祖先贡献麦、鱼。冬至隆重庄严,十月就要酿造用于冬至节的酒,冬至这天祭祀祖先和水神玄冥,祭品为黍、羔。祭祀结束后,全家宴饮,子孙向长辈敬酒。腊日节、社日节和上巳节也在两汉时得到了延承。腊日节在秦汉时首先意味着团圆,出门在外的人这一天要赶回家中,一些外地当官的人则把长辈接到官府共度腊日。另外,这天还有大规模的驱鬼避疫和祭祖祀神仪式。腊日有丰盛的饮食、干净鲜丽的服装,以及繁多的社交。汉代,一个社的地域范围包括一个乡或一个里,所以社日节的主要活动以乡、里为单位。参加社祭的人数相当可观,不同家庭的人们聚会在一起,奏乐歌舞,具有强烈的社会色彩。上巳节在东汉时逐渐成为全民性的重大节日,京城洛阳的活动尤为盛大,人们成群结队来到洛水消灾。东汉后期,文人多为这一节日盛况提笔作赋,较为有名的有杜笃《祓禊赋》、张衡《南都赋》、蔡邕《祓禊文》。曹魏以后,三月上巳日由不确定的日期改为三月三日。


编辑推荐

《中华文明史话:节日史话(中英文双语版)》:中华文明史话。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华文明史话 PDF格式下载



介绍了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习俗等。


该作品基本符合我的要求,特别是英文翻译很不错,值得推荐。李桂媛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