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新转型
2011-1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李晓西,胡必亮 等著
356
无
2010年是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后的第二个年头,正是中国经济经历新变化的又一关键年份。如果说,去年的“危机”与“合作”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那今年则可以用一个“转变”来概括,即处于社会经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要加快转变:上下同心,实现转变;凋整结构,全面转型。 “十二五”期间如何应对国际格局的变化,关系到我们的发展前景与未来命运。关键时期,要素瓶颈凸显,公共需求提升,社会矛盾交织,中国发展模式必须有大的转型。转型成功,中国再上一层楼;转型没实质性进展,历史性机遇就会痛失。 谨将《中国经济新转型》作为中国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报告系列丛书的第二本,献给广大读者。我们希望并相信,祖国母亲能顺应新的形势变化,抓住代表当今世界先进生产力发展趋势的绿色新政、生态文明潮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继续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 明年再见!
序第一章 可持续发展——资源和环境新挑战 第一节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引发的思考 第二节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资源环境的瓶颈效应凸显 第三节 转变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评论 碳市场的逻辑 ……第二章 农业转型——新时期的新发展第三章 工业转型——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第四章 能源转型——中国清洁能源体系的构建第五章 城乡转型——稳步推进城镇化第六章 空间重组——巨型城市区域的崛起第七章 需求转型——内需与外需的新关系第八章 科技发展战略转型——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第九章 分配格局转型——从国富到民富第十章 社会保障新转型——医疗养老的公平享有第十一章 政府职能转型——从管制到服务第十二章 经济发展新探索——以绿色经济促生态文明专栏表图
“十二五”期间如何应对国际格局的变化,关系到我们的发展前景与未来命运。关键时期,要素瓶颈凸显,公共需求提升,社会矛盾交织,中国发展模式必须有大的转型。转型成功,中国再上一层楼;转型没实质性进展,历史性机遇就会痛失。 本报告多角度地分析了各方面的转型,包括农业转型、工业转型、能源转型、科技发展战略转型、城乡关系转型、政府职能转型、三大需求关系转型、分配格局转型以及如何加快以绿色经济建设为重要内容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等。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