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翻译美学导论

刘宓庆 中国对外
出版时间:

2005-8  

出版社:

中国对外  

作者:

刘宓庆  

页数:

371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揭示了译学的美学渊源,探讨美学对中国译学的特殊意义,是刘宓庆教授十五年来对译学研究的成果。他以现代美学的基本原理透视了翻译的运作机制,并建构现代翻译美学的基本框架。书中提出翻译不同文体的审美标准及对策,对翻译实践深具指导价值。这部新作是我国第三部翻译美学专著,比起前两部来,又有很大的突破,作者不再简单地罗列评价一些文学翻译作品的美学因素,也不大量阐述美学理论。而是“力求从比较美学的角度,立足于本国古今文论、诗论、曲论、画论中的美学原理,力求将此书写成一部论述文学翻译比较美学而不是评述翻译优劣的书”。

作者简介

  刘宓庆(1939.11-)祖籍湖南新宁,北京大学毕业,曾在美国纽约周立大学研究学院主修语言及语言教学理论。历任北京外语院校、北京大学、厦门大学教授、副教授及客座教授,并在联合国组织等任高级翻译。长期从事翻译实务及理论研究。  《刘宓庆翻译论著全集》包括以下十一部著作:《文体与翻译》、《英汉翻译技能训练手册》、《新编当代翻译理论》、《新编汉英对比与翻译》、《翻译美学导论》、《翻译与语言哲学》、《文化翻译论纲》、《翻译教学:实务与理论》、《口笔译理论研究》、《中西翻译思想比较研究》、《刘宓庆翻译散论》。

书籍目录

修订版前言原版自序第一章 翻译的科学性1.0 概述1.1 翻译的科学性1.2 意义的复杂性和意义转换的科学性1.3 翻译思维形态的科学性1.4 翻译理论必须经受实践的检验第二章 翻译的艺术性2.0 概述2.1 语言艺术的一般特征2.2 翻译艺术的一般特征2.3 结语第三章 译学的美学渊源3.0 概述3.1 西方译论发展概略3.2 西方译论发展的特点3.3 美学对中国译论的特殊意义3.4 "文质相称"与"圆满周和":文与质的统一调和论是中国传统译论的主流3.5 中国传统译论中的其他美学命题3.6 中国传统译论的美学方法论第四章 翻译的审美客体4.0 概述4.1 翻译审美客体的属性4.2 翻译审美客体的审美构成4.3 形式系统:审美符号集……第五章 翻译的审美主体第六章 翻译审美意识系统探讨第七章 翻译艺术创造的基础层级第八章 翻译艺术创造的综合层级 文学翻译问题第九章 翻译审美理想和审美现问题第十章 西方美学 他山之石,可以治玉参考书目


编辑推荐

  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中国的理论——哲学的、史学的、文学的地质学的、社会学的,当然还有翻译学的—必然伴随地球在太空中旋转的轰隆呼啸,伴随被启明星唤醒的东方大地搏动,伴随旭日普照下亚洲腹地的蒸腾,风行于世;中国的理论已经从公元1500年以来的沉睡中苏醒,我敢断言,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能阻挡中国理论的发展,就算美国、日本和西方其他角落里所有的“屠龙卫士”加在一起,也只不过是一窝自不量力的蚍蜉,妄图撼动拔地而起的参天大树。  ——摘自:《刘宓庆翻译论著全集》之十一《四十年学术人生》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翻译美学导论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