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读名著学语文

(印)泰戈尔 著,徐小美 编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

2010-1  

出版社: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作者:

(印)泰戈尔 著,徐小美 编  

页数:

169  

内容概要

  泰戈尔是世界著名的印度诗人、小说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他多才多艺,一生创作了50多部诗集,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泰戈尔的诗歌多姿多采,许多诗歌的思想价值和审美价值都很高。本书共收录了《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园丁集》、《采果集》和《故事集》六个集子,集中反映了泰戈尔诗作的风格,以及他各个不同时期的思想倾向。

作者简介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年5月7日-1941年8月7日),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作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生于印度加尔各答市一个有着深厚文化教养的婆罗门种姓的家庭。泰戈尔童年时代即崭露才华,13岁开始诗歌创作,14岁发表第一首长诗《野花》和爱国诗篇《献给印度教徒庙会》,15岁时出版诗集《原野之花》。泰戈尔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他共写有五十多部诗集,被誉为“诗圣”;他还写了12部中长篇小说以及一百多部短篇小说、二十多部剧本和大量文学、哲学、政论,并创作了千余幅绘画作品和众多歌曲。1913年,泰戈尔因《吉檀迦利》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进而蜚声世界文坛。泰戈尔了解诸多不同文化及其之间的区别,对东方和西方文化的描述迄今仍是此类描述中最为细腻者之一。泰戈尔的作品早在1915年时即介绍到中国;1924年,他曾访问过中国,对当时的中国文坛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六十余年的艺术生涯里,泰戈尔继承了古典与民间文学的优秀传统,吸收了欧洲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学的丰富营养,在创作上炉火纯青,取得了辉煌成就,成为一代文化巨匠。

书籍目录

名师快速导读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地位与影响 故事概要 艺术特色故事诗 序诗 婚礼 审判官 践誓 洒红节 被俘的英雄 戈宾德辛格吉檀迦利 献诗篇 哲理篇 抒情篇 稚爱篇新月集 家庭 不被注意的花饰 偷睡眠者 责备 审判官 玩具 我的歌 著作家 恶邮差 英雄 金色花 纸船 花的学校 同情 小大人 告别园丁集 春——豆蔻花开 夏——缱绻恋歌 秋——相处时节 冬——真爱无语 四季回望——爱的哲学飞鸟集采果集 果实的献礼 远征与寻觅 乞求与给予 自由与欢歌流萤集必备知识要点阅读自我测试参考答案

章节摘录

  《婚礼》  静静的夜里响起了  一阵阵喜庆的乐曲。  新郎新娘如同图画一样  衣襟相结,羞涩地站在礼堂里。  女人们撩起窗帘的一角  在窗外偷偷地窥视着,  雨季的夜里雷声忽隐忽现——  雷声里吹起了结婚的乐曲。  凉爽的东南风停止了它的脚步,  沉沉的天空里阴云密布。  礼堂里的灯烛格外耀眼,  珍珠项链闪烁着光芒。  是谁突然冲进礼堂?  大门外响起了咚咚的战鼓,  敲得人心惊胆战。  人们全都吃惊地站起  走过来围拢住新郎新娘。  闯进礼堂来的是马鲁瓦的使者,  他禀报麦特里王子一那戴着花冠的新郎。  拉姆辛格陛下已上了战场,  亲自和入侵的异族打起了仗。  他号召你们前去参战,  动身吧!勇敢的王子。  “万岁!拉姆辛格万岁——”  马鲁瓦的使者高呼着。  “万岁!拉姆辛格万岁——”  麦特里王子高呼着响应。  新娘的心被呼声吓得粉碎,  美丽的眼睛里闪烁着泪水,  “万岁!拉姆辛格万岁——”  伴郎们也都高呼起来。  拉姆辛格的使者大声呼喊着——  “麦特里王子,没有时间再容你迟疑。”  口哨仍在吹着,却没有了欢乐,  乐曲仍在响着,却看不到喜悦。  解开了结成同心的衣襟,  新郎注视着新娘的脸儿说:  “亲爱的,是那死亡的邀请  阻断了我们甜蜜的结合。”  如今徒然空吹着口哨,  如今徒然空响着曲乐。  仍然穿着礼服,仍然戴着花冠,  王子就这样骑着马,飞奔而去了。  满脸含愁,温柔地低着头,  新娘又回到了自己的闺阁。  灯火渐渐熄灭,  宫廷的礼堂里漆黑一片。  头上戴着花冠,颈上悬着花环,  王子骑着马,飞奔而去了。  妈妈哭着说:“脱下这结婚的礼服吧!  唉,你这苦命的孩子!”  女儿安静地对妈妈说:  “别哭了,妈妈,我求你,  我要穿着结婚的礼服,  追随他到麦特里堡去。”  妈妈听了,无奈地捶着额头  哭着说:“唉!你这不幸的孩子。”  皇家的司祝为新娘祝福,  在她头上撒着吉祥草和米谷。  新娘坐上华丽的彩轿,  女人们吹响吉庆的口哨。  穿着彩衣的男女仆从,  簇拥着走来陪伴她上路。  妈妈走来和她亲吻,  父亲抚着她的头为她祝福。  深夜里,燃烧着的火炬照亮了天际,  是谁来到了麦特里堡的城门里?  有人在高喊:“喂,停下轿子,  禁止奏乐,不许吹笛——”  麦特里堡的居民正一同准备着  为麦特里王子举行火葬礼。  就在今天,麦特里王子牺牲在战场上,  在这不幸的时候,是谁吹奏着乐曲来到麦特堡里?  “喂,吹起笛来,奏起乐曲!”  彩轿里传出新娘的吩咐。  如今这神圣的一刻再不容错失,  衣襟上的同心结再不会松开,  在火葬礼上熊熊的火光里  要吟诵婚礼中最后的经咒。  “喂!吹起笛子,奏起乐曲!”  彩轿里传出新娘的吩咐。  戴着珍珠项链,穿着新郎礼服,  麦特里王子躺在火葬场里。  那穿着新娘礼服,从轿子里走出来的,  是王子的发妻,  新娘的衣襟和王子的血衣,  紧紧地联结在一起。  新娘静坐在王子的身旁,  把新郎的头抱在怀里。  深夜里,穿着血衣,  麦特里王子躺在火葬场里。  一阵阵尖声的口哨响起,  女人们排着队走来了。  “善品行呀”——赞颂师一边赞美着皇家司祝婆罗门,  一边喃喃自语——“噢!这可以征服死亡的女人。”  焚尸的柴堆上,新娘盘膝端坐在那里——  熊熊的葬火在风中燃烧。  火葬场上一片胜利的欢呼,  女人们吹起婚庆的口哨。  1900年10月  名师伴你读  阅读理解  “新郎新娘如同图画一样,衣襟相结,羞涩地站在礼堂里。”一切似乎都那么美好;然而,战争召唤着新郎奔赴战场;随后赶去的痴情新娘,再见的是火葬场里冰冷的新郎;当初,新郎离去时“心被吓得粉碎”,满眼含泪的新娘,此刻却“静坐在王子的身旁”,“新娘的衣襟和王子的血衣,紧紧地联结在一起。”最后,当“熊熊的葬火在风中燃烧”,“焚尸的柴堆上,新娘盘膝端坐在那里——”,这时“火葬场上一片胜利的欢呼,女人们吹起婚庆的口哨”。  在诗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触,震撼人心的对比,表达出对和平的向往,对忠贞爱情的讴歌;甜蜜与欢悦,残酷与凄楚,无奈与果敢,生活的内涵鲜明呈现于读者面前。  学习要点  1.妙用对比:前后场景的对比、人物衣饰的对比、情绪心理的对比,一切在对比中更加鲜明起来。  2.环境烘托:以熄灭的灯火与熊熊葬火、绚丽的婚装与血衣、华丽的彩轿与焚尸的柴堆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3.恰当比喻:恰当比喻的运用,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媒体关注与评论

  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之于高超的技巧,并由于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  ——瑞典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授奖辞  诺贝尔文学奖是应该赋予这位集艺术家和预言家一身的作家的。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在这方面是无与伦比的。  ——厄普萨拉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读名著学语文 PDF格式下载



诗歌教化,纯净心灵。


儿子很喜欢,每天早上都在读


教辅用书,很满意


自学了


内容、注释更适合初中,买错了,打算送人。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