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坡南
2012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李炜
无
始建于西晋太康四年(公元283)的平阳已有1700多年历史,县城昆阳有一条被称为“两浙咽喉、八闽唇齿”的坡南古道,连接浙闽南北,曾是军旅商贾必经的通衢大道。唐宋以来,宽3.5米、长1440米条石路面的坡南古街,店家商铺毗邻,文人墨客流连,是人文鼎盛之所在。
坡南古街的一头是通福门,另一头叫坡南埠头。这条锃亮的石板路上,曾有过道家始祖葛洪、山水诗鼻祖谢灵运的足迹……近代则有过刘绍宽(近代学者、教育家)、苏步青(数学家、教育家)、张鹏冀(书法家)、吴景荣(学者、外语教育家)、马星野(著名报人、曾任台湾“中央日报”社长)、杨玉生(温州现代医院创办人)等的身影……
相比于这些名人大儒,40多年前,一个名叫李炜、常往来于这条老街的男孩自然不能相提并论;但他在长大成人任职平阳县审计局局长后,却为这条千年古街做了件前人还没做过的大事——在2012年编著出版《古道坡南》,为古街树碑立传。
李炜编著《古道坡南》,大约缘于两个方面:
一是童年时古街的温暖。李炜父母是教师,他家兄弟姐妹有四个,父母带不过来,童年的他就常到外婆家。外婆家就在古街的一座老屋里,外公外婆是他最感亲切的人,对他格外“值钿”。外公是中医师,还写一手漂亮小楷,他有头疼脑热外公一帖中药就能搞定;外婆虽是家庭妇女,但手工绝妙,剪纸、打毛线在坡南街都是一流。李炜小时在古街的平阳县小读书,这一路上还有外婆家的许多对他也都很“值钿”的亲戚。这让他有一种特殊的温暖感,因此当少年心灵觉得不爽时,就会跑到那棵糯柿树斜对面、外婆家的老屋里“寻求”温暖。这一趟趟石板路上的往返,也使这坡南古街的风物民情——宅第相连、小桥流水、古桥牌坊、夕阳岸柳……在他童年心灵中留下温暖美好的印记。
二是成年后古街的冷硬。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平阳开始了大规模的旧城改造与房地产开发。进入新世纪后,旧城面貌可说是日新月异,坡南老街石板被挖,老宅被拆,河道被填,糯柿树一棵棵倒下(包括外婆家斜对面的糯柿树)!经1700年历史积淀、文明发育形成的坡南古街风情面目全非……
他感到了旧城改造中的冷硬!坡南老街的温暖感在退化,他心灵深处有一种隐隐的伤痛和阵阵的寒颤:旧城改造中,我们失去了太多太多珍贵的文化遗存!
李炜说,他开始思索,对于有1700多年历史的平阳,我们的旧城改造,是一扫而光还是应当有所保存?
进入21世纪后,我国各地开始有了保护老城文化的意识。当时李炜正任职县规划建设局局长,他觉得坡南老街是平阳1700多年的缩影和历史见证,是平阳的历史文化博物馆,于是就在县委县政府支持下,牵头调研坡南老街的保护价值。2006年上报温州,不久坡南老街被列为温州市第一批历史文化名街中唯一的一条古街。
自此,坡南老街的温情重又在他心中升腾盘桓。
2010年他调离规划建设局任县审计局局长,坡南情结总盘桓于心,他觉得有必要编写一本有关坡南古街历史文化的书,以记录历史,追寻往昔,唤起更多的人热爱坡南、保护坡南……
于是,他决心为它树碑立传,以追寻古街历史。
2010年后的两年中,李炜频繁地行走在这条古街上,调查研究,搜集资料,并利用晚上、双休日、节假日,研读县志,梳理资料,撰写书稿。
他说在此过程中,最令他觉得可惜的是每走一趟坡南街,都会发现有一些原有的东西(石条、石凳、花窗砖雕)被损坏了或没有了;而当某个问题找出答案,或坡南街保护利用规划采用了他的资料时,则是最开心最高兴的事!
2012年夏,《古道坡南》终于由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发行。这本300来页、图文并茂的著作,给人的第一个突出印象是装帧设计的时尚新颖,大量精美的图片,纪录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全书所列的千年古道、老街风物、商贸记忆、民俗文化、人物春秋、艺文选辑六大部分,有助于人们全面了解这条千年古街的历史人文、文化传统及市井风情。
李炜,浙江平阳人。国家公务员。业余爱好阅读、写作、书法。现为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温州市民俗学会副会长、平阳县书法协会副主席。著有《笔耕墨舞·李炜书法作品集》、《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浙江·平阳卷》等。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