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翻译写作学
2012-10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杨士焯
258
无
“中译翻译文库”是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对翻译类学术专著和兼具学术著作及教材性质的图书的总体规划,以中国原创翻译类学术著作为主,兼顾部分国外优秀翻译类学术著作的中译版,包括翻译思想与理论研究丛书、翻译史研究丛书、口笔译教学与研究丛书、翻译名家研究丛书、经典作品翻译与传播研究丛书、行业翻译与翻译产业研究丛书、翻译名家自选集、翻译与跨学科研究丛书、刘宓庆翻译论著全集等。
“中译翻译教材”是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团结翻译教学、翻译实务、翻译研究、翻译服务等各界资深人士,为中国各类翻译学习者、从业者精心打造的大型系列教材,包括翻译专业本科生(BTI)系列教材、翻译专业研究生(含MTI)系列教材、翻译专业核心课系列教材、翻译选修课程系列教材、翻译证书考试系列教材、行业翻译系列教材等。“中译翻译文库”和“中译翻译教材”着眼于翻译技能训练、翻译理论构建、翻译思想探究、翻译艺术锤炼,是一个开放性的体系,常年、长期征稿,成熟一本,出版一本,旨在成为中国翻译研究与教学的标志性出版工程。
《英汉翻译写作学》系“中译翻译文库·翻译思想与理论研究丛书”和“中译翻译教材·翻译专业研究生系列教材”之一。《中译翻译教材·翻译专业研究生系列教材:英汉翻译写作学》的主要论点和创新之处在于:创建“翻译写作学”新概念,辨析与厘清多种相关术语;以写作学为参照,结合中西方翻译理论构建“翻译写作学”模式框架;以“语性”为线索,贯通中国传统译论与现当代的英汉翻译实践;整合翻译研究基本术语,提出“直译、意译、归译”三分法,并对“意译”提出新解;评判各种翻译研究言论及译文,关注翻译过程中的译文写作能力和目标语写作规范;更新翻译教学法,发展翻译教材编写新理念。《英汉翻译写作学》立意新颖,论证充分,语言精美,可供英语语言文学/翻译学专业研究生、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翻译方向研究生、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MTI)、汉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学习和使用,也可以作为广大译员、翻译理论研究者和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英汉翻译专业本科三、四年级学生学习和实践的参考。
杨士焯,厦门大学外文学院英语系教授、系副主任。上海外国语大学翻译学博士( 2011);杭州大学翻译研究硕士(
1990);厦门大学外文系英语语言文学学士( 1983)。英国University of
Warwick访问学者(2009);英国University of Surrey、University
ofEdinburgh访问学者(1996)。
杨士焯教授著述甚多,主要编著有《英汉翻译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主要论文有“Infiuenceofldeology,
Poetics, Patronage and the Professional onRewriting Vanity
Fair(Forum,2009/2)、”简论翻译写作学的建构“(《写作》,2008/3)、”翻译教材编写方法探索“(《厦门大学学报》(2008教学专辑)、”百科全书条目释文的语体特征及翻译策略“(《山东外语教学》,2003/6)、”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如何提高英汉翻译技能“(《中国翻译》,2002/6)、”发挥译文的语言优势“(《上海科技翻译》,2002/1)、”从一篇翻译看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的翻译问题“(《中国翻译》,
2000/3)、”An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al Tanslation“(TheLinguist,
1998/4)、”彼得·纽马克翻译新观念概述“(《中国翻译》1998/1)、”On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Language and Dialec,t“(The Linguist,
1996/4)、”简析彼得·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福建外语》,1989/3-4);主要译作有《麦克米伦百科全书》(主译N-O、S-Z全部词条,浙江人民出版社,2002)、《伪君子》(《歌剧艺术研究》,1995/10)、”翻译原则种种“(《外国语》,1990/3);另有科幻小说译文数十篇。
冯庆华教授序
郭建中教授序
吴建平教授序
前言
绪论
0.1 翻译写作学的缘起
0.2 翻译写作学的一名之立
0.2.1 国内对翻译中写作问题的认识和研究
0.2.2 西方对翻译中写作问题的认识和研究
0.2.2.1 纽马克、贝尔、霍克斯等论翻译中的写作问题
0.2.2.2 “论译者为作者”——翻译与写作研究的国外最新进展
0.3 翻译写作学抑或写作翻译学
0.4 绪论小结
第一章 翻译写作学的术语辨析与厘清
1.1 写作与创作二者定义的比较
1.1.1 写作的定义
1.1.2 创作的定义
1.1.3 写作与创作的对比分析
1.2 “改写”与“重写”的对比分析
1.3 “改写”与“翻译写作”的对比分析
1.3.1 理论的性质不同
1.3.2 理论的基础不同
1.3.3 研究的任务不同
1.4 写作与翻译的异性
1.4.1 写作尚独立、翻译必所依
1.4.2 写作多直接经验、翻译主间接经验
1.4.3 读者对象不同
1.4.4 写作自由驰骋、翻译戴脚镣跳舞
1.4.5 写作即创作、翻译乃重现
1.5 写作与翻译的共性
1.5.1 阅读为先决条件
1.5.2 实践为本质要求
1.5.3 作者与译者皆为主导
1.5.4 过程基本相同
1.5.5 操作层面相似
1.5.6 笔法同源异用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翻译写作学的写作学模式借鉴
2.1 翻译写作学的写作学基础
2.2 从写作的感知、运思、表述到翻译写作的感知、运思、表述
2.2.1 感知
2.2.1.1 写作的感知
(1)情感感知
(2)理性感知
(3)直接感知
(4)间接感知
2.2.1.2 翻译写作的感知
(1)对原文作品体裁和结构的感知
(2)对原文写作风格的感知
……
第三章 翻译写作学的西方翻译理论理据
第四章 翻译写作学的中国传统译论理据
第五章 翻译写作学的笔法梳理——兼论翻译研究术语的互通与归结
第六章 翻译写作学的译文规范
第七章 翻译写作学的教学模式
第八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1.5 写作与翻译的共性 在分析了写作与翻译的差别之后,我们再来看看写作与翻译的相通之处。正是由于这些相同的特点,才使得翻译学有可能向写作学借鉴,我们才有可能运用写作学原理来研究指导翻译实践。那么,翻译和写作相同之处在哪里呢?毫无疑问,二者之最大共同点是无论作者还是译者,都是以书写的形式把精神产品付诸文字。写作学专家裴显生认为:“翻译,与写作一样,都是主体综合素质的表现”(于虹,2001)。 1.5.1 阅读为先决条件 写作与翻译都必须以大量的阅读为基础。古往今来,无数作家论述过阅读对于写作的作用。唐代诗人杜甫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清乾隆蘅塘退士孙洙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尽管耳熟能详,我们还是不得不再引用之。鲁迅谈写作时说过:“书看多了,文章自然就会写了”(2005:75)。阅读能够为作者开阔思路、积累材料,帮助其掌握写作的规律和丰富的语言词汇。阅读对于写作的促进作用是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的,从阅读的积累到能够写作是一个必须的过程,但不是一个必然的过程。裴显生认为:“写作与阅读是文章的两翼,而翻译恰恰涵盖了‘阅读’与‘写作’两个过程”(于虹,2001)。 比起写作,翻译对阅读要求更高,不同在于写作的阅读可以是之前的任何时间,甚至是好多年前的,阅读的内容可能和写作的内容毫无关联。而翻译的阅读可以有三种:一是类似写作前的阅读,即海阔天空似的泛读;二是紧扣翻译题材的选读;三是就所翻译文本的精读(文本阅读)。只有读透原文,才能准确写出忠实通顺的译文。能否把原文从词汇、短语、句子、段落、篇章到行文风格等等各方面理解透彻,这就要看译者对文本的解读程度。 1.5.2 实践为本质要求 写作与翻译都是具有强烈实践色彩的文字活动,不可流于空谈。熟读写作理论不能写出成功的作品:只读翻译理论书,岂能产生上佳的译品?傅雷说:“翻译重在实践,我就一向以眼高手低为苦”(傅雷,引自罗新璋,2009:692)。实践的基础是走进生活,“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而不是“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练笔者除了多读书,其次就是勤练笔端。久而久之,写作便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写作水平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翻译也是一样。不管理论水平有多高,掌握的技巧有多妙,没有大量的翻译实践,必然手生。 ……
无
把翻译和写作融合在一起,很有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