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鸣鹤清赏

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北京大学公众考古与艺术中心 荣宝斋
出版时间:

2010-10  

出版社:

荣宝斋  

作者:

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北京大学公众考古与艺术中心  

页数:

300  

Tag标签:

无  

前言

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自成立以来,先后举办了多次高水平、高质量的文物和艺术展,已经成为北大专业教学、学术研究和对外交流的重要平台,也是宣传和展示中国古代文明成果的一个重要窗口,同时还是北京大学校园文化的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今天在这里举办“鸣鹤清赏——鸣鹤雅集会员藏品展”,近百件来自民间收藏的精美文物珍品,齐陈一堂,蔚为可观,可喜可贺。众所周知,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努力进取、开拓创新的不竭动力。而文化遗产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因其具有不可再生的特性,所以弥足珍贵。人类社会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道理,文化遗产可以说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基石。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让每一位炎黄子孙引以为豪的文化遗产。如何保护、利用好这份珍贵的遗产,是摆在我们每个中国人面前的问题。考古学是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基础。北京大学的考古研究有着光荣的历史。自1922年成立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以来,几代学者筚路蓝缕,励精图治,将考古专业发展壮大成基础设施完整、学科覆盖面宽、科研力量雄厚的考古文博学院,为中国的考古学和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随着我们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与此同时人们对精神生活也有了更高的追求。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率先成立了北京大学公众考古与艺术中心,该机构以向大众传播科学的考古和文物知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国民素质,促进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为宗旨,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公众考古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此次在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举办的“鸣鹤清赏”展览,不仅是考古学界走出象牙塔,服务社会的一次有益尝试,也是学术界与收藏界之间的一次认真交流,同时还可以看作是公众主动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和共享的自觉行动;这也是北京大学“敢为天下先”、“兼容并包”和“教育面向大众”的传统精神的充分体现。我希望以此为契机,把这样的活动持续不断地进行下去,并且要做得越来越好。最后,我还想借此机会,呼吁更多热爱祖国文化遗产、有学识、有责任的收藏爱好者和企业家们,积极投身到文化遗产保护的事业中来,为传承和弘扬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内容概要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让每一位炎黄子孙引以为豪的文化遗产。如何保护、利用好这份珍贵的遗产,是摆在我们每个中国人面前的问题。考古学是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基础。北京大学的考古研究有着光荣的历史。自1922年成立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以来,几代学者筚路蓝缕,励精图治,将考古专业发展壮大成基础设施完整、学科覆盖面宽、科研力量雄厚的考古文博学院,为中国的考古学和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章节摘录

插图:

后记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经济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国民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与此同时,大众对高品位精神生活的追求和文化消费的热情亦与日俱增,对古代历史文化的修习和古代艺术品的鉴赏、收藏正成为部分民众的重要文化生活内容。考古学的发展也面临着如何将专业的学术成果转化为全社会可以共享的文化资源,并服务于国家的经济和文化建设的问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北京大学于2006年率先成立了以服务社会、服务公众为目的的机构——北京大学公众考古与艺术中心。我们希望通过对考古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考古学与公众的关系等问题开展系统的研究,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中国考古学的学科体系;并以向大众传播科学的考古和文物知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国民素质、促进文化遗产保护和考古事业的发展为根本目标。开展面向大众的公众考古活动,促进学术(学者)与公众、考古爱好者及收藏家之间的交流。北京大学公众考古与艺术中心充分利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雄厚的师资科研力量及附属的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文物保护和科技考古实验室、田野考古教学实习基地等优势,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类相关活动。这是一本记录一个新兴的收藏群体——"鸣鹤雅集"会员藏品的图录。这是我们希望将学术研究引入民间收藏,同时将民间的收藏转化为学术资源的一次尝试。此次展览得以成功举办,这本图册得以顺利刊行,需要感谢的人很多,他们是: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先生在百忙之中,为本书惠赐序文;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赵辉先生从展览的筹划到实施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著名古陶瓷鉴定家耿宝昌先生,文物出版社社长、著名书法家苏士澍先生慨然为展览和本书题签;台北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廖宝秀女士,台湾震旦文教基金会董事吴棠海先生,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吕成龙、罗文华、文明先生,首都博物馆研究员黄春和先生,清华大学艺术学院王辉先生,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权奎山、秦大树、杭侃先生,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博士研究生戴柔星等,他们或为展品的遴选提供真知灼见,或为图录的相关章节撰写文章,使得呈现给读者的这本图录有了可靠的学术保障;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孙庆伟先生虽远在美国,而且工作繁忙,但仍欣然帮助翻译了所有的文章;吴正龙先生不辞辛劳,以他认真细致的态度和高超的摄影技术完成了全部展品的拍摄工作;鸣鹤雅集的全体会员,他们缘于对古代艺术品和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从四面八方汇聚到了北京大学,共同构建了一个学习、研究、交流、共享文化遗产的平台。


编辑推荐

《鸣鹤清赏:鸣鹤雅集会员藏珍》由荣宝斋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鸣鹤清赏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