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三至十四世纪中国的权衡度量

郭正忠 中国社科
出版时间:

1993-8  

出版社:

中国社科  

作者:

郭正忠  

页数:

399  

字数:

421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器物,及有关的计量制度。这些器制同社会生活的密切关联,是众所周知的。对于带计量性质的历史研究——譬如有关天文、数学、医药、音乐、会计、商业、手工技艺、建筑工程、交通运输等方面的历史研究来说,度量衡的考察越发显得重要。迄今得力于此而获致的成果,和疏忽于此而招致的缺憾,几乎同样显著。  20世纪以来在度量衡史方面卓有贡献者,已不止一代学人:从吴大潋的《权衡度量实验考》,到王国维的唐宋尺度摹本题跋;从马衡在北京大学的《金石学》讲座,到刘复、唐兰的莽量、商鞅量考;从吴承洛的《中国度量衡史》,到杨宽的《中国历代尺度考》,等等。吴著《中国度量衡史》,是我国第一部通史性质的度量衡系统专著。杨著《中国历代尺度考》,则是我国第一部古代尺度通史专著。它们的深远影响,至今仍随处可见。   本书的考察范围,上溯五代隋唐乃至魏晋南北朝,下及于元世。其重点,则在两宋。  本书出版于25年前,作者写作的年代当然更早。此次重印,已经是在作者离世七年之后。

作者简介

郭正忠(1937-2001),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主要著作有《宋盐管窥》等;主编《中国盐业史·古代篇》。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汉魏至唐宋时期的权衡变迁 第一节 前人对汉魏六朝权衡的认识 一 元代以前有关魏晋南北朝权衡的论述 二 明清以来关于汉魏六朝权衡的认识 第二节 从出土实物与文献资料看汉魏六朝时期的权衡变迁 一 从出土实物看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权衡 二 从文献资料看魏晋南北朝权衡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秤型的变异及其影响 一 杆秤的创行 二 杆秤创行对计量制度的影响 第四节 隋唐五代时期的权衡器物 一 隋唐时期的权衡器物 二 五代时期的权衡器物 第五节 两宋时期的权衡器物 一 宋代的日用官秤与民秤 二 宋代的乐秤与药秤 第六节 等子的创制和行用 一 刘承和他的等秤 二 等子的创始 三 等子的称谓及行用意义第二章 汉魏至宋元时期的权衡计量 第一节 汉魏六朝的权衡计量与斤两轻重 一 汉魏六朝时期的权衡计量 二 汉魏六朝时期的斤两轻重 第二节 五代两宋金元时期的秤制 一 十五斤秤和以秤论重 二 多种秤则的杂用及论秤风衰 第三节 隋唐宋元时期的斤制与特殊衡名 一 隋唐宋元时期的几种斤两制度 二唐五代宋元时期的茶大斤与特殊衡名 第四节 隋唐宋元权衡中的精细计量制度 一 十钱一两制及其创行 二 字分制与分厘毫丝忽制 第五节 出土钱物与唐代斤两的轻重 一 开元铜钱与推测唐衡的初步尝试 二 出土银铤等物与唐衡的重新检测 三唐衡特征与唐秤斤两的轻重 第六节 宋衡的斤两轻重 一 宋人对当时权衡与古秤轻重的考校 二近年出土的宋衡实物资料及其研究 三 宋衡的斤两究有多重第三章 隋唐宋元之际的尺度与步亩 第一节 汉唐迄今的古尺研究 一 晋隋至明清的古尺研究 二 20世纪以来的尺度研究 三 尺度史研究中尚待解决的若干问题 第二节 隋唐五代时期的尺度与步亩 一 隋唐时期的尺度与步亩 二 五代时期的尺度 第三节 形形色色的宋尺 一 宋人常用的几种官尺 二 地方用尺与南宋省尺 三 天文礼乐用尺 第四节 宋辽金元尺度的长短 一 宋尺的长短 二 辽金元代的尺度第四章 魏晋隋唐宋元时期的容量器制 第一节 汉魏至宋元间容量器制的发展变迁 一 秦汉魏晋南北朝量制述略 二 隋唐时期的容量器制 三 五代十国的多种量制杂用 四 宋辽金元时期量器容积的变迁 第二节 两宋的量器 一 宋量类型与加斛加斗 二 宋代的省量 第三节 斛石关系及宋元斛制之变 一 斛与石的通用 二 斛与石的分用 三 五斗斛的创用及其形制 四 五斗一斛制的确立第五章 宋代度量衡的机构设施与管理体制 第一节 两宋度量衡器的制作与管理机构 一 中央常设的度量衡制作机构 二 临时与地方性度量衡制作机构 三 度量衡的行政管理机构 第二节 两宋度量衡的行政管理体制 一 官造度量衡的颁降制度 二 官造度量衡的销售体制 三 民间度量衡器制作与流通的法规 第三节 宋代度量衡器的技术检定 一 标准器式的确定和校正 二 流通使用中的技术检定与监督附录 一部失落的北朝算书写本 一 丁黄之制不始于唐 二 仪同军制行于北朝 三 步里制度实属古法 四 米粟计量古升古斗 五 兵戎岁月边地华风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汉魏至唐宋时期的权衡变迁  半个多世纪以前,马衡曾慨叹——“考订度量衡制度,以权衡为最难”。这番慨叹,无疑反映了前辈学者在辛勤研讨中的深切体味。如果说,考订度量衡制度以权衡为“最难”,那么,其中尤为困难的部分,或许便是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权衡的考察了。唯其如此,王国维、吴承洛等前辈对这一时期的权衡“几无可考”。  与上述困难情况相关联的,是古代权衡制度的若干重大变迁,偏偏发生在这一时期。且看:秦汉时期的一斤,通常只有二百余克重;至北周及隋初“时秤”,其一斤之重已达六七百克。而且,这种新型时秤的大斤大两制,又与传统古秤的小斤小两制兼行并用。如此等等,变化多端。  半个世纪之后的今天,有关的研究已不是一片空白——譬如王云的论文,就补充了渑池出土北魏铁权等珍贵资料;邱隆、丘光明等人合编的《中国古代度量衡图集》,也指出“南北朝至隋,度量衡量制(值)变化最大”,“南北朝时期各地制度较为混乱,度量衡量值急剧增长。”只是,由于这一时期权衡的特殊性,许多重要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讨。这些问题是:  中国古代权衡的单位量值——每斤每两的标准重量,究竟从何时起突然成倍增长?形成这种规律性变迁的原因何在?除了像以往那样将其归结为统治者的“贪政”之外,这与当时权衡器制本身的变化有无关系?


编辑推荐

  《三至十四世纪中国的权衡度量》的考察范围,上溯五代隋唐乃至魏晋南北朝,下及于元世。其重点,则在两宋,供相关读者阅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三至十四世纪中国的权衡度量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