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

张敏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8-8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

张敏  

页数:

386  

Tag标签:

无  

前言

  认知语言学是近十几年来国际理论语言学界新兴的一个语言学学派。它广泛吸收了语言学之外研究人类认知活动的各门学科如心理学、神经科学、哲学、人类学及在这些学科基础上产生的认知科学的研究成果与分析方法,在语言学内部则整合了语言类型学和功能语言学的研究路子,基于非客观主义(non-objectivist)与功能主义的哲学观和语言观,描述和解释人类语言构造,并分析其认知功能基础。其基本主张是:自然语言是概念化的现实的符号表达,句法结构在相当程度上不是任意的、自主的,而是有自然的动因(motivation),即其外在形式常常是由认知、功能、语用等句法之外的因素所促动,故表层句法结构直接对应于语义结构;而语义结构并非直接等同于客观的外在世界的结构,而是与人在和客观现实互动过程中形成的身体经验、认知策略乃至文化规约等密切相关的概念结构相对应。近年来,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和语言学里功能学派的崛起,认知语言学在国外学术界的影响日益增大,不少学者在这一理论框架中研究了世界上各种语言里的众多现象,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海外华人学者也在其理论方法的启发下对汉语语法作出了一系列开创性的研究,并从汉语研究中提出了自己的认知语言学理论框架,如戴浩一的“以认知为基础的汉语功能语法”(Tai 1985、1989、1993)和谢信一的“组成认知语法”(Hsieh 1989、1991,谢1998)。

内容概要

  认知语言学是近十几年来国际理论语言学界新兴的一个语言学学派。它广泛吸收了语言学之外研究人类认知活动的各门学科如心理学、神经科学、哲学、人类学及在这些学科基础上产生的认知科学的研究成果与分析方法,在语言学内部则整合了语言类型学和功能语言学的研究路子,基于非客观主义(non-objectivist)与功能主义的哲学观和语言观,描述和解释人类语言构造,并分析其认知功能基础。

作者简介

张敏 1963年10月出生于湖北武汉。1981年至1985年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获学士学位。1985年至1990年就读于北京大学研究生院现代汉语专业,师从朱德熙先生、陆俭明先生,获博士学位。1990年至1991年任教于北京大学。1991年赴美,先后在华盛顿大学和俄亥俄州立大学访学并从事合作研究。自1993年起任教于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现为该系高级讲师,教授汉语语言学课程。目前的研究兴趣是汉语认知功能语法,汉语方言语法和历史语法。1995年曾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获国际中国语言学学会“青年学者奖”第一名。

书籍目录

上篇 认知语言学和句法象似性第一章 认知语言学的理论主张第一节 什么是认知语言学第二节 功能主义的语言观第三节 非客观主义的认知观第二章 认知语言学的经验基础第一节 范畴化问题第二节 概念隐喻和隐喻概念系统第三节 意象和意象图式第三章 句法的象似性第一节 概述:语言的任意性和象似性第二节 象似性的含义和类型第三节 复杂性象似动因第四节 独立性象似动因第五节 次序象似动因第六节 对称象似动因第七节 重叠象似动因第八节 范畴化象似动因第九节 动因的竞争及象似性的减损下篇 距离动因和汉语名词短语第四章 下篇概述第一节 认知语言学与汉语语法第二节 下篇的研究课题第三节 研究取向的几点说明第五章 距离动因与DN、DdN的语义差别第一节 距离象似动因第二节 带de与不带de的两类定中构造的语义差别第六章 “的”字隐现的一般规律第一节 限定序列、概念距离和定语的类第二节 区别词作定语的名词短语第三节 单音节形容词作定语的名词短语第四节 双音节形容词作定语的名词短语第五节 动词作定语的名词短语第六节 名词作定语的名词短语第七章 领属结构的“的”与语言共性第一节 名词作定语的领属结构第二节 代词作定语的领属结构第三节 汉语领属结构:个性与共性第八章 余论:多项定语的语序规律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认知语法的上述理论来源决定了其研究方法上的根本特点,即既不刻意追求形式化,也不以形式解释形式,而是以语义、概念为出发点观照其与形式的匹配,探索语言范畴和语言结构的概念基础。因此其研究路子往往具有跨学科、跨领域的特点,面向与意义、概念、认知的研究相关的多种学科如文化人类学、哲学、心理学等。认知语法主要关心的课题正是其基本理论主张的反映,例如,Geeraets在《认知语言学》期刊的发刊词中就列出如下一些主要议题:概念结构及自然语言范畴化的结构特性(包括原型性、认知模型、心智空间、意象、句法隐喻等)、语言构造的功能原则(包括象似性、标记性等)、句法和语义的概念界面(包括Langacker的认知语法、Fillmore的框架语义学等)以及语言运用的经验及语用背景、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等等。其中,句法隐喻、概念结构、范畴化的原型理论、意象图式及句法象似性这几个课题尤为近年来研究的焦点。  前面已提到,涉足认知语言学领域的语言学家成分非常复杂,其中不少人不一定把自己的学说明确称为认知语法,也不自称为认知语言学家。这正说明了认知语言学还处于一种形成中的开放状态,严格地说它只是具有上述共同学术观点和倾向的一个较松散的语言学阵营,其中的内部分歧自然是不小的。这在自1990年创刊以来的《认知语言学》上发表的论文中体现得很明显,其作者来自不同的学术背景,不少人的理论有自己的名称,但其作品发表在这份以“认知语言学”为名的刊物上,至少说明他们了对这个学派的认同。大致说来,认知语言学的范围可分狭义和广义两种。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