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道德中国

刘智峰 主编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1-04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

刘智峰 主编  

页数:

412  

字数:

35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从中国一个半世纪历史的演进中可以看出,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和道德伦理的变化是复杂的,它伴随着国家的衰落、主权的丧失、民族的耻辱以及革命、战争、知识分子和政权对文化和意识形态上的大批判、激烈的政治运动、西方文化的冲击、市场取向的经济改革等一系的变迁,这些变迁叠加在一起,塑造了今日中国人的道德状况。 从这个变迁的过程还可以看出,人民的道德伦理状况与国家的发展密切相关——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一个处于衰败、动荡、战争、运动中的国家,它的人民的生存和权利不但得不到国家的保护,反而常常受到它的侵害,普通百姓只能苟延残喘,或者苟且偷生,还能要求他们什么呢? 同样,人民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待于国家的发展,有待于国家综合国力、经济实力、世界地位的提高,有待于人民普遍的生活水平和生存环境、发展环境的改善。当然,更主要的,还有待于国家在政治、法治建设上的长足进步,国家必须完善它的职能,改革它的弊端,尽到它的职责,它必须能够保护它的人民的公民权利和民主权利,维护他们的自由和尊严,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书籍目录

再版前言/刘智峰序言/深化改革,构建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前言/在精神的废墟上盛世隐忧 人文忧思的盛世危言 中国文化结构的解体与劫数 对新奇无休止的迷恋  ——我们这个世纪的劫难 救救大人 中国当代经济伦理的剧变 关于职业道德的经济学观点 中国国家伦理资源的亏空 当代中国伦理秩序中的宗教负担 经济发展会带来道德进步吗? “乱世”笺被玷污的精神 风尚与气数 一个严峻的问题:“官德” 西子湖畔说正邪 周女士之死 腐败文化的形成及其后果 腐败现象与儒家文化痞子文化 躲避崇高 渴望堕落迷惘的一代 困扰中国青年人的十人伦理问题 青年的伦理困惑向道德建设提出的任务 道德建设的缺失 想生存发展就要把自己变得丑恶些吗?  ——一个小老板致《中国青年》的信……道德的荒野沉沦的人性拷问良知理想主义的真与伪从头开始?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道德中国 PDF格式下载



道德中国仅剩下了个皮儿咱中国是个道德的国度,爱讲道德,善讲道德,道德充斥了历史的各个阶段,遍及了社会的各个层面,一部中国历史如果你能坐正了看,一定会到满篇的道德文章的。无论是《四书五经》这些经典经书,还是《左传》、《三国志》、《史记》这些二十四史,抑或是《三字经》、《千字文》、《幼学琼林》这类民间启蒙教育教材或《二十四孝》、《列女传》、《女论语》这类普通百姓的休闲读物,都充满了花里胡哨的仁义道德。按说到了此等境界,该是多么“道德的辉煌”:人人彬彬有礼,个个礼让有加,男人风度翩翩,女人小心翼翼;那白了头的裂开没牙的大嘴,笑吟吟地“含饴弄孙”,那胎毛都没有退净的也张着没牙的小嘴,呼呼哈哈地“礼能让梨”,这番的美景,该是多么美妙啊。中国的道德之所以成为皮儿,只因为道德的功用,不过有利于权力的巩固和政治的稳定。而权力的巩固和政治的稳定之根由,却正是道德极力排斥的利益所决定的。用反利益的道德来达到稳固利益或既得利益的目标,这无论如何,也是个了不起的创举,这便是中国人之聪明的精明哲学。可见,有史以来的中国道德,其实作用是很有限的,讲得那样头头是道,但常常却是表现乏力的。权力是利益的反映,它的基础并不是道德。所以,素来大讲道德的宗教信仰,起先被社会管理者打压杀戮,是因为它的强大的感召力形成的结社性对权力集结能力造成威胁。后来被请进权力圈子,甚至荣登国教的风光地位,从而形成政教合一的最高级状态,是因为它的道德规范之约束和社团规则之约束而形成的合一性质社团性,对于权力的巩固,具有良好的凝聚作用,譬如君权神授的原则,便是这等作用的表现;这是互相利用的阶段。但宗教信仰最终还是驱逐出了权力圈子,并在法律的范围内对其社会功能给与了严格的限制,说到底还是因为跟权力产生了冲突。所有的这些映射之背后,其实都反映了冷冰冰的利益现实,哪里有什么高尚的道德可言。通过宗教信仰这个最讲道德的东东之演进情况,我们仍然看到了道德的无力,在利益的面前,看来上帝的注视也不能消除历史上的主教们对利益攫取的野心的。


相关图书